下书看 > 穿越1980:那年我救女知青 > 第421章 江南飞浇面

穿越1980:那年我救女知青 第421章 江南飞浇面

    随后就把许若谷叫出来,商议了下安排。

    他很清楚漫画这种事,很需要一个助手,也可以说是徒弟。

    其实以他的眼力来看,戚兰合给他当助理还是不够的,因为画得不够扎实,出不了效果,但戚苦玫足够了。

    许若谷昨天“指点”戚苦玫,也有培养壮劳力的嫌疑。

    好吧,不是嫌疑,就是有这个动机。

    这点今早上小夫妻两个黏糊说悄悄话时已经挑明了。

    嘱托好这件事,又吩咐许若谷交接一下庄连山、梁大晓的事,他立马撑伞穿胶鞋出门,走向街上国营饭店。

    从双桥路进入五村路时,他还特地看了看庄田。

    庄田的土墙非常稳固。

    上面一层刷的胶泥,看一眼就能明显感觉到防水能力。

    土墙外面墙角的沟渠被挖到了半米,很深,底部被夯实了,现在水积累相当高了,很是清澈,没有下雨后的浑浊。

    沟边的木桩也很扎实。

    这下,他总算是放心了。

    很多事情以前看资料,只是处于理论阶段,没有机会尝试。

    那个时代也不需要这种尝试。

    但是这里不一样,他也不知道能不能成。

    影响成功的因素很多,你不尝试,永远不知道会坏菜在哪里。

    比如说同样造房子,都知道挖泥土要挖到黄泥层才行。

    可实际上呢?

    江南这里的黄泥层也比较松软,还比较透水。

    只有更加深入挖,挖到细腻的黄泥层才行。

    动过手你才会知道,哦,原来黄泥和黄泥也是不一样的。

    然后你就会发现,很多人尝试复刻的《天工开物》黄泥水淋糖法中,这个黄泥是不是也有问题,毕竟黄胶泥是黄泥,风化石头的黄泥也是黄泥,这种偏碱性但松软的黄泥还是黄泥,那种黄紫砂的黄泥还是黄泥。

    甚至,很多地方的“观音土”也被叫黄泥。

    可这些《天工开物》里面说清楚了吗?

    这就是“实践出真知”了。

    随着每天汇报,工作,观察,询问,许灼对原本制作的各种工程手册,也在不断修改和完善中,这些都是宝贵经验啊。

    一路走到国营饭店,敲开后门口看来人,不禁一愣。

    “李公公,稀客啊,今天你倒是出现了。”

    没错,正是李卫国。

    李卫国身后站着一人,是他徒弟张远超。

    他笑着道:“我再不回来,国营饭店说不定要倒闭了。”

    “许哥,搞定。”张远超对许灼竖起大拇指咧嘴笑起来。

    却被李卫国推到一边去:“去去去,大人说话哪有你小孩的份,别瞎说八道的,去忙你的,弄两份飞肉面来。”

    “啥飞肉面?这不是光面吗?”

    片刻后包间,许灼看着眼前的一份红汤面,有些傻眼。

    上面就几点绿色葱花。

    阳春面的意思就是阳春白雪。

    白雪嘛,就是这个光面。

    “诶,你看看碗底。”李卫国笑着道:“许虔兴没教过你?”

    “我在老许家从小到大没吃过一口面,甚至吃过米糠。”许灼戏谑道:“第一口本地面,还是我自己有钱在国营饭店吃的。”

    他用筷子一捞,底下果然是一块有精有胖的红烧五花肉。

    李卫国道:“咱们江南的面,讲究一个浇头。这个浇头寻常见的都是上面的,这个叫底浇。一般冷菜热吃,要焐一焐的,都得底浇。阳春面叫‘飞浇面’,浇头飞掉了嘛,不就只剩阳春面了?”

    “不是,吃个面怎么还有这种讲究?”

    “诶,大家一起吃面,以前堂倌上菜都要喊堂的,都知道阳春面是什么东西,这一嗓子喊过去,不是惹笑话嘛,所以面是有浇头的,只是飞了。”

    “这……处处都是学问哈……”许灼一阵笑。

    虽然在家里刚吃过早饭,但不妨碍他又饿了。

    一份早面吃得七七八八,李卫国就说起了昨天公社里把廖师傅带走的事,还找他问话了,他当然一问三不知。

    这事情唯一过手的人就是张远超。

    可张远超也只是一个跑堂的,也被廖师傅和他徒弟架空了。

    这次廖师傅出了事,他徒弟也没一个好过的。

    李卫国和郑新国也有人脉,他们不是落井下石的人,人一进去开除党籍,前途尽毁,没必要深抓着不放。

    但是总得给自己手底下人出口气。

    现在,整个国营饭店又落在了李卫国手上,郑新国因为忙活菜篮子工程的事,目前把饭店这里的权力,全给了李卫国。

    不过,李卫国还是遇到了一点问题。

    “这件事后,供销社把购入权收走了。”

    “是公社对供销社下的通知。”

    “以后国营饭店进货,都只能走供销社渠道。”

    这还了得?

    那他薯条、香料对这里的供给,不都得向供销社报备?

    不对,这种事那么麻烦,严重影响效率,供销社不会这么做。

    就算有命令,也是供销社和国营饭店私下协调。

    这件事里最重要的就是账本,要归供销社掌握了。

    李卫国吃得这么肥,眼下国营饭店左右又造满了各种无票小店,这里面的盈利估摸着李卫国是不想分一杯羹的。

    郑新国放权给李卫国,本质上也是这里没油水,麻烦还多。

    整体上,性价比不如菜篮子工程。

    菜篮子工程,虽然说是国营饭店一部分,可如今在镇上成立了公司,申请到了个体户经营的牌照,完成了账目独立。

    李卫国说这话的意思,就是想让许灼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账目出问题是原则性的事,这点根本改变不了。

    而且要是有办法,郑新国也不会放弃。

    既然这样,那就只能从人这方面下手了。

    “李公公,现在管账的人你认识吗?”

    “认识,供销社的倪会计。这片五村集镇,所有的店铺,包括猪肉摊,豆制品店什么的,不都归供销社管吗,属于供销社分店吗?所有店铺账目都是从她这里过的。但是倪会计这人什么性格我不熟。”

    许灼道:“倪会计和其余人的关系呢,婚姻子女情况呢。”

    “这个不清楚,只知道他有个儿子,在打投部做事,你也见过。”

    “呃……打投部我只认识王延东和王萱芝两个。”

    “那人就是王延东管的。”

    “打投部归供销社管?”

    “打投部和供销社平起平坐,都直接归公社管。说起来,王延东这个五村集镇的队长,地位比倪会计还高一点,和供销社副经理同一级别。”

    “供销社经理你认识吗?”

    “知道,但是不熟,老郑清楚。”

    供销社经理比郑新国还高一级,郑新国属于供销社副经理级。

    许灼想了想,这件事还是只能去找王延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