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1980:那年我救女知青 > 第649章 感觉到时代在变

穿越1980:那年我救女知青 第649章 感觉到时代在变

    所有生产资料归公,保证公平,这两个条件都完全符合国家政策,秉持了高度统一的国家精神,可以说非常之对。

    而且,这份权力还交由了村民,难能可贵。

    结果没有任何意外,许灼的提议以全体投票通过为结果。

    人家开的厂,村委来承办,你进厂打工能够成为股东,有分红,有福利,还有各种保障,这种分配谁不想?

    相比起其他的方案,这个方案是目前最严谨也最成熟的。

    “那么,咱们的会议现在开始,进入下一阶段。”

    全为民带头鼓掌,全场掌声如雷,就连胡英都忍不住鼓掌,连连点头。

    他没想到在这个村子,不光看到了现代化和发达,更看到了巨大进步。

    还似乎……看到了未来。

    掌声结束后,随着全为民摆手,全场陷入安静,只有全为民的声音。

    “既然第一阶段通过了,那我也说说第二阶段。”

    “接下来,村子的发展大方向,将会是工农并行。”

    “咱们村,接下来会开设很多厂,很多店。”

    “砖厂,木工厂,皮具厂,篾编厂,钣金厂扩大,手套厂改制并扩大,总之会有很多岗位等着咱们进去。”

    “可人多了,谁去种田?”

    “没关系,咱们还会成立专门的农业小队,负责干农活。”

    “农业小队,就是‘农业厂’,只不过各位有田,那各位当大股东。”

    “田所有权还是各位的,但使用权会收过来归集体管理。”

    “换个说法就是,田还是你的,长出粮食蔬菜也是你们的,但种的人不是你们,你们只要把出产粮食部分当做管理费上交即可。”

    “这个都是自愿,不强求。”

    “这么一来,工业,农业,手工业,咱们都将以厂为单位,进行模块化管理,集合大家的力量来办大事,把日子越过越好。”

    “这就有一个问题——村委,算什么。”

    胡英听到这个问题后也愣了愣。

    的确,这是一个大问题。

    按照目前天授村委里头,村干部的人数来看,是根本搞不定对接下来那么多厂的管理的,可是村委干部都去干管理了,村子怎么办?

    村里人的衣食住行各方面……好像村委作用也不是很大。

    村委的性质,随着“工农并行模块化管理”这套施行,就变得不再重要,如果把买个厂的村干部管理者集合起来,这不就是个“村委集团”?

    全为民立刻说明了这么搞后,村委性质会弱化。

    然后让大家想想村委有无存在的必要。

    反正以前也取消过村委,那时候就是生产大队的时代。

    看起来,村长什么的,和大队书记只是名称变了。

    但其根本形式也发生了改变。

    这种改变,彻底改变了千年以来因为地方难管理,形成“皇权不下县”的格局,也更加加强了集体统一性。

    在华夏危急关头,这种制度的优越性非同凡响。

    可自从包产到户开始,便又是这样了。

    包产到户有包产到户的好处,那就是提高积极性。

    但是集体所有制也有集体所有制的好处,就是可以供养工业。

    集体所有制的时代,是华夏被孤立,被隔绝,诸敌环伺的时代。

    按照正常发展,你根本没办法发展军事这样的重工。

    别提飞机大炮了,就算生产枪支都困难。

    正是集体所有制,撑起了过去艰难的时代。

    可时代在变,格局在变,人不能守旧,这似乎没问题。

    问题是,集体所有制有好处,有弊端,包产到户难道就完美了?

    眼下许灼给全为民提出的“模块化管理”,就是一个暂时看来完美的解决方法,让愿意种田的人去种田,去种好田,去因为种田富有。

    小规模集体种田,形成这样一个种田模块。

    既能给一部分人富裕,稳定,也能支撑集体发展。

    当然,规模产量什么的,目前都在试验阶段。

    可是这么搞的话,原本以“包产到户”为核心的村委式管理,必然无用。

    也不是说完全无用,完全无用放弃就行。

    问题就是说它无用还有点用,很边缘化——鸡肋。

    放弃困难,不放弃又嫌烦。

    所以,现在全为民和所有人讲明情况利弊后,就让人讨论村委要怎么搞。

    还是同样的套路,还是一样的配方。

    只不过这次比原先顺利很多,很多人在讨论开始之前,就让许灼也参与。

    许灼便当着众人面,和张志强、罗立新等人讨论。

    实则,这些他早已定好了。

    那就是村子根据发展需要来完成职务安排,集合职务安排进行管理,从而形成新的村委体系及运营方式。

    “村里会形成工业模块,农业模块等。”

    “什么叫模块?”

    “模,就是模型,模具,一个模块里出不来两个东西。”

    “模块指的是管理体系、运营体系在大方向上用一套。”

    “根据各自性质不同,落地后进行细节处调整。”

    “比如都是厂,木工厂和皮具厂性质不同,最终生产环节肯定不同吧?”

    “那大环节上仍旧是那么多管理,小细节上必然不一样。”

    “这个就自己内部来作‘自适应调节’。”

    “大方向上,你的厂里有经理,我也有。”

    “你的厂里有书记,我也有。”

    “你的厂配配备财务,采购,人事,那我也有。”

    “既然都是一样的,为什么这些人事要独立?”

    按照正常情况,皮具厂和木工厂是两家不同归属的厂,性质也不一样。

    那么皮具厂的人事部门结构,就是人事职员,人事总监。

    同样,木材厂也一样,也是人事部门,人事职员,人事总监。

    那么,这两个厂,乃至于更多的厂,不把人事部门合并为一个?

    村委成立一个“人事管理部”,总负责人是“经理”,往下分为“副经理”“总监”“主管”“职员”,人事负责绩效和岗位分配,但是因为集体管理,以目前状态就算成立五个大厂,也不能容纳全村人上班,所以谁来上班,给谁家里照顾,谁适合去哪个厂之类,这个名额还会由最上面进行审核,一层层往下。

    人事是这样,财务也是这样,还有其他部门。

    “你看,厂子有厂子的模块,管理有管理的模块,村委有村委的模块——”

    许灼一边写,一边说,众人逐渐明了什么才叫“模块化”。

    这种更加集体的管理模式,也的确让胡英耳目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