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1980:那年我救女知青 > 第673章 《遗毒》

穿越1980:那年我救女知青 第673章 《遗毒》

    除了有些因为隔绝信息带来的不安,其余没什么不好的。

    甚至吃的东西,也是蔡淳每天带来的卤肉烧鸡,酱牛肉什么的。

    偶尔蔡淳还和他还一起小酌几杯,喝喝酒。

    真特么应了那句“到这里就跟回家了一样,没什么不好的”。

    最重要的,这里是“龙场”,他也能安安静静地写东西。

    而外面,在他提前安排之下,悄然开始翻天覆地。

    早在九月二十五日,光明报和人报,共同发表了一篇名为《遗毒》的文章,内容不多,洋洋洒洒三千字。

    但是字字珠玑,直接对着当前华夏官场、国营情况开喷。

    其中尤其拿江南邺京和易城点了点。

    都知道这是中央的态度,但是,并不代表所有人都听中央的。

    很快,二十六号各处报纸都出现了相关的,以“论证”为名的反击。

    这一石激起千层浪。

    要知道发表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伏冬”。

    被伏冬骂的这些人,以及反击的人,都和伏冬认识。

    里面不乏伏冬的晚辈和前辈。

    这简直炸了。

    不过同一天,《北平日报》上出现了一篇名为《祸害遗千年》的文章,似乎对各种所谓的“论证”早有预料,直接对要论证的点进行了预见性的反击,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支持《遗毒》的《祸害遗千年》的作者,竟然是很久不见的“桃灼其华”,也就是“伏冬”的老对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同一天的《华东日报》上,又出现了一篇文章。

    其名字是《论“遗毒”狗屁不是》,作者是“破壁人”。

    看标题以为是攻讦,拿起报纸一看,好嘛,这是明里暗里地嘲讽《遗毒》中所说的那些“新官僚主义”,各种阴阳,辛辣讽刺。

    果然,一如既往符合“破壁人”的文风。

    而以《遗毒》为首引起的报纸骂战,在这几天几乎和“五村集镇”成了两大主角,因为江南的各大报纸也过来报导,赞扬了“五村集镇”的改变,两三天后的报纸内容,开始出现五村集镇供销社总经理的名字,以及专访记录。

    内容上,明眼人都看得出是车轱辘话。

    乍一看好像《遗毒》和“五村集镇”毫不相关。

    也没人会把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去。

    九月二十九日,许灼给所有的“天授便利公交”车厢上,贴上了“双桥菜市场开业大酬宾”的横幅和内容。

    九月三十日,双桥河封河,理由是整改。

    正导致了大量到来的人,只能去五村集镇。

    五村集镇供销社这里知道后,开心不已。

    事实上,这一天,都是全为民、楚跃华加上许灼,这些天授村干部们,对整个菜市场一层进行检查和彩排。

    双桥菜市场一层,是真正的菜市场。

    所有摊位,店面,在改制大会那天结束后,全村就在准备了。

    村里谁不种田,谁没有多余的蔬菜?

    但这远远是不够的。

    除了蔬菜,肉类,禽类,蛋类,熟肉,腊肉之类,还有很多商铺。

    这些商铺,就是各种专卖店。

    供销社就是百货商店,各种东西都有,却是杂而不精。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店面有限。

    像是城里的百货商场,那就不一样了,一个店面一类东西,又多又精。

    许灼梳理了要开设店面的门类,楚跃华去统计,全为民搞定了一些偏僻的门道,剩下的就是负责店的店长和店员两种人的招聘。

    优先考虑村里人,进行资质筛选。

    三十号一整天下来,总算把所有铺面都搞定了。

    五村集镇有的,双桥菜市场有,五村集镇没有的,双桥菜市场也有。

    双桥菜市场对标的不是镇菜市场,而是百货商店。

    但百货商店需求面对的是城市,五村集镇面对的是乡下周边。

    这里面有些地方肯定要进行筛选和删除的。

    比方说——电器。

    三十号下午的公交车,就让人带上了吆喝。

    十月一号,报纸上骂战仍旧在持续,对“五村集镇”的褒奖那是一天火过一天,但这并不妨碍天授村双桥菜市场挂满百子炮和大炮仗进行开业,甚至由于新闻的原因,很多人都来五村集镇参观,顺便……

    就是顺便啊,瞟了一眼双桥巷。

    双桥菜市场开业时间,早上八点十八分。

    待开业剪彩完毕,全为民带着村干部就在楼顶进行撒糖。

    这门口足足挤了几千人,糖也是几十斤几十斤地甩。

    有些人拿了糖就跑了。

    这也好,至少可以让更多人进入菜市场不用挤。

    由于报纸上对“五村集镇”的大肆报道,加上“天授便利公交”的缘故,不少人慕名而来,乘船或者乘火车,乘船的到了之后就下船,那也是在双桥河码头下的船,乘火车的到了百湾镇火车站,过来还是得乘“天授便利公交”。

    大部分人来的时候,到了双桥河,还以为这里就是“五村集镇”。

    打听后,一听说不是,便立马走开了。

    毕竟天授村可是批评对象嘛,巴不得离远一点。

    结果经过人的指点去了五村集镇,到了之后看到那情况后,心里面又立刻有了落差,忍不住拿天授村和五村集镇比一比。

    这货比货得扔啊。

    五村集镇不就是一个普通的菜市场么?

    看起来人多,实则一塌糊涂的,管理相当之胡乱。

    也有人维持秩序,但全然不像报纸上说的那样好,因为这维持秩序的人,很多都是吆喝恐吓,暴力执法。

    有些人看不过,当即扭头就走。

    来了也不能白来,就去双桥菜市场逛逛吧。

    还有的呢,硬着头皮去试一试。

    体验完后,自然后悔大于好感。

    但不管怎么样,五村集镇也因为报纸的缘故,人流量快上千了。

    如此热闹的情形,也让供销社幕后总经理高兴得喜上眉梢。

    人与人的差别,在这里就能体现了。

    全为民始终派人盯着五村集镇这里的情况,但是这个供销社经理呢,就是只看着自己眼前一亩三分地,沾沾自喜。

    但也不能怪他,毕竟他这里还在陪同记者,摄影师进行拍摄。

    这种热闹的情形,一定得记录下来,做成新闻,火上浇油。

    以此来彰显五村集镇的正确和成功。

    这事儿一天下来也近乎闹麻了。

    五村集镇这里,也就维持了上午半天,人流量开始大幅减少。

    这种都是正常的,逛菜市场买菜是为了回去烧菜,又不是来逛街。

    可双桥菜市场这里便有些不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