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1980:那年我救女知青 > 第683章 我这么帅的年轻人招姑娘喜欢很正常

穿越1980:那年我救女知青 第683章 我这么帅的年轻人招姑娘喜欢很正常

    “不,不是要废弃,而是要放宽条件。有些真正的投机倒把,你们抓不到也不敢抓,因为人家有保护伞。能抓的都是穷哈哈的要靠着这个维持生计的,你们抓了就是欺负人家一家老小。有些能抓,有些能打,有些要选择看不见,还有些得想方设法给条活路。打投部的本质是什么?”

    “打击投机倒把,维持社会秩序。”

    “那还不是‘为人民服务’这一句话?”

    王萱芝一怔,内心升出一股使命感。

    但很快她就朝屋子里看了看,试探性问道:“若谷同志呢?”

    “回北平了。”

    “许灼同志,你生病几天了?”

    “今天是第三天吧……”

    病了三天,许若谷回被北平没回来……

    王萱芝就算傻也猜出一点事了。

    她没有继续问,只是找了张椅子坐到许灼躺椅后面,一边给许灼捏肩揉太阳穴按摩,一边聊着“打投部”的事。

    只是很快,又有人敲门过后,开门走了进来。

    这次来的人是乔妙娣。

    “阿桃……”

    刚要开口的乔妙娣,看到穿着打投部制服乖巧地在许灼后面按摩的姑娘,不禁怔了怔,方才笑着继续开口。

    “那九条裙子好了没,我这次可是特地请假下来拿的。”

    “应该好了……你认识茅淳珊茅知青家吗?”

    “不认识。”

    “回头我让人去拿……”

    “阿桃,问你个事,我是说……如果有一批布料,不用布票,就是量比较大,你愿意买吗?”

    “这不是投机倒把嘛?量小了还行,大了我也不敢弄。”

    许灼现在说这话倒是没毛病。

    毕竟他现在不再是那个要依靠偷偷摸摸手段过日子的人了。

    身份上来了,再这么做下去,一旦暴露,问题会更严重。

    “来路肯定是正的,就是量大……”

    乔妙娣再次开口,让许灼意识到了这件事的蹊跷。

    结合各种事,他不禁问道:“是不是布厂仓库里囤的太多了?”

    “不是多……唉……阿桃真的是,什么都瞒不过你,都是一样的人,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乔妙娣拍着马屁道:“先前我不是拿了那么一批布么,没想到回头我爹就被厂长找到了,差点以为出事……”

    结果厂长找到他,说要请他吃饭。

    等到了饭局再一看,他又有点傻眼,不光厂长在,总经理也在。

    饭桌上,就他们仨。

    酒过三巡,三人才开始试探性询问乔妙娣老爹乔峰这布弄哪里去了。

    主要是他们都知道乔峰借着女儿的关系,和天授村搭上了。

    现在天授村又成了炙手可热的存在,每天来双桥菜市场买菜的人都以数千计不说,还有不少的外国人。

    他们也去看过了,路,河,楼,厂,建得是真不错。

    甚至还打听到了木工小仓扩建成木工厂,挖了镇上家具厂不少人来干活,添置了不少新设备背后的本质,是许灼搞了个十几万外汇的大单子。

    这消息至今镇公社都还处于震惊之中。

    水涨船高,乔妙娣一下子弄走了那么多布,想来也是在搭关系。

    他们是这么想的。

    至少他们都知道,乔妙娣和许灼是有直接联系的,一个人在易城乡下,一个人经常在邺京农业部门,请着假都要回来,很多人都在猜测这里的关系。

    当然,许灼和许知青的事,也不是什么秘密。

    可年轻人嘛,尤其还是这么年轻的存在,招惹姑娘喜欢这不是很正常,都还没到结婚生孩子的地步,八字没一撇,大家互相公平竞争嘛。

    他们就猜是不是老乔这人怂恿女儿去讨许灼欢心了。

    眼下百湾镇东,最富有的不再是乔庄,而是天授村双桥巷。

    其富有程度,可以说一骑绝尘。

    万一老乔能够搭上关系,他们也把老乔给绑上,这不就能飞了么?

    要知道,天授村只有个手套厂,布厂整个百湾镇就乔庄有。

    乔庄的布厂不止是布厂,还是本地唯一一家丝绸厂。

    全镇各处养的蚕茧,都会收到这个厂子里来缫丝织布,最终成丝绸。

    反正醉酒开口说话之前,这些人就乱猜。

    最后这些都坐实了。

    可老乔也一五一十把事说了,问题是这些人还不信。

    不信,就再解释,越解释越难以接受。

    最后借着酒劲,厂长和经理就把目前布厂的困境说了下。

    原来自从改开风声开始,很多排头兵城市政策大松,有些地方官方还自己私改政策,做起了小规模实验尝试,本地布厂的经营便一下不行了。

    这种不行,是每年订单都吃不够,到现在每年都有过剩的布料。

    这些布料会被堆积在仓库里,当做工人年底福利发出。

    工资不变,订单变少,福利增加,那么下降的只能是厂公账收益。

    看似光鲜的乔庄布厂背后,其实就是收益下滑。

    厂长和经理急得头发都白了,愣是找不到原因。

    目前仓库里囤积那么多布料也不是个事,他们就想问问,许灼有没有兴趣吃下,这样他们就能有一笔钱来撑住厂子了。

    “原因也很简单,很多地方放开后,就不缺布了。”

    “原本计划经济用量形成的市场被扰乱。”

    “目前整体大盘已经出现了松动。”

    “像是姑苏那里大型织造群体问题不大。”

    “乡镇公社基本上很多厂都只有一家,只是为了保证当地需求。”

    “这样的话问题就不小。”

    “布厂得转型,不转型光靠着我接济也没用。”

    许灼分析了下大体上的原因,不外乎经济总量和结构。

    可是接下来要怎么做,还是个难题。

    当然,如果国家可以立马取消票额,那么一切都不难。

    难的就是你这里还要票,可是有些排头兵已经取消票了。

    那取消票了,放开了额度了,大量人能够直接花钱买布了,谁还来买你需要票才能搞定的布,这不是自找麻烦么?

    就像是虫子趋光性是本能,趋利性也是人的本能。

    或者说,是生物的本能。

    但虫子趋光性,是因为厌恶光,要去进行扑灭和遮挡,最终导致毁灭。

    人的趋利性又何尝不是这样?

    讽刺的是,计划经济正是这种反直觉,反趋利性,甚至反人本性,就像是歌颂贫穷,越穷越光荣一样,这是一种能清洗根源的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