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成了女帝,我还在种菜养鸡 第443章 本宫便是新帝
小妹说:“大姐姐曾告诉我过,看一个人呢,不靠耳朵听,也不靠眼睛看,靠的是用心。这句话,陛下也告诉过我。”
她侧身看着封子珩:“本宫讨厌你,但本宫能确信,你对陛下的忠贞。”
封子珩虽然愕然,但并没有愣怔多久,他收敛好思绪。对于同僚的背叛与死亡,他都不太在意。
身居高位,就该懂得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他知道旷添颂为什么要站队贤王,只不过是利益不同。对于他来说,封家如此显赫,就算皇后娘娘与他不睦,为了幼帝成长,也会和平共处。
反倒若是贤王一朝得势,是绝不会再信任他。
立场不同,他不愿意多想。
“娘娘,陛下选的幼帝已死,后面应当如何行事,是否要请几位托孤大臣入宫,共同商议?”
小妹垂眸盯着地上旷添颂的尸身,离得近,血腥味太浓了。
她看着手中那把带血的剑,后知后觉的有些惊恐,似乎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封子珩上前一步,将她手中的剑接过来,扔在旷添颂的尸身上,说道:“娘娘,情况紧急,若是娘娘再不拿主意,恐怕贤王殿下的铁骑,很快就会到达宫门之前。”
小妹这才反应过来,低声说:“他与贤王勾连,陛下密诏的事情,贤王都知晓了,会如何做呢?”
封子珩道:“娘娘,臣以为贤王未必全都知晓。旷添颂以此为交易,若是将所有的秘密都告知贤王,他便没有筹码,成了弃子。只有牵制住贤王,对他才更有利。”
小妹冷静下来,点了点头,喊来乌公公:“请宁王殿下与欣彤郡主入宫。宣禁军何统领,京卫程都督入宫。”
乌公公领命去了。
小妹又对封子珩说:“陛下生前筹谋完善,贤王的势力并不大。现在陛下薨逝秘而不宣,旷添颂应该是没有告知贤王,即便贤王知道,他也会按兵不动,只以为幼帝已亡,除了他无人能继承大统。”
“娘娘说得是。”封子珩也这么推测的,“陛下既然有将贤王发配出去的密旨,想要控制贤王,并不算多难。难就难在没有嗣子。娘娘只让宁王入宫,为何不请内阁臣子入宫?”
小妹摇头:“连旷添颂都不可信,其他人本宫如何敢信?封子珩,你是陛下近臣,陛下信你,本宫姐姐也信你,所以本宫愿意信你。那么,你呢?”
封子珩看着她良久,却只是拱手说:“娘娘,等宁王与二位统领入宫,商量出对策,再做其他考量吧。”
小妹笑起来:“长姐说你在权势与家族之中斡旋,并非真的与司家敌对,从前我不信,现在当真信了。封子珩,你很聪明。”
几人来得极快,小妹直接将陛下的托孤旨意拿给他们看。
“陛下是要将贤王过继发配而出,终身不能归京。这一点毋庸置疑,本宫也会依陛下之言,等开春便让贤王离开。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嗣子已经没有了,需要你们想办法。”
程都督听到这话,着急了:“皇后娘娘,臣等还能决定嗣子是谁吗?此事应当请内阁来定才对。”
何统领则说:“不行,陛下留下密旨,嗣子一家子就出事了,若此事扩大让旁人知晓,只怕是更乱成一团。而且便是让内阁过来,娘娘也该先拿个章程出来。”
小妹赞许看着何统领:“何统领说得不错。陛下从前常与本宫说能信任的分别是诸位大人,其中何统领与程都督,都是他最信任的人,是以出了事,本宫头一个想到的,就是你们。”
听了这话,何统领面色微红。他自然知道,皇后娘娘说的信任是假,主动拉拢才是真,毕竟他二人掌管着京都内所有的守卫。
宁王则看着地上的旷添颂,又抬头看坐在上首的女人,那女人年纪轻轻,可身着凤袍,气势非凡。
她将旷添颂的尸身留在这里,是想告诉在场所有人,违逆她的,只有死路一条。
他沉吟片刻便说:“娘娘,臣以为,之前陛下选嗣子时,是好几人当中选了幼帝。如今幼帝没了,可将其他人作为候选者,再行考量。”
程都督反对:“不,娘娘,臣以为陛下没有选定其他人,定是有不合适的原因,这时候贸然择选,未必是陛下的意思。”
何统领则说:“程都督的意思是,嗣子不能在那些人里面选?难道让我们去别的,压根没有被陛下考虑过的人里面择选吗?”
“何统领,我并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觉得我们可以再细致一些。”
三人各执一词,倒是难办。
干脆都看向封子珩。
何统领问:“封世子以为呢?”
从他们进来开始,封子珩就眼观鼻鼻观心,并不出声。他看了看二妹,又看了看上首的小妹。
很显然,两位统领压根没想过,要问一问女人的意思,哪怕这两个女人,一个是陛下都赞誉有加的,第一位女臣子,一位是陛下将江山都托付而出的皇后娘娘。
封子珩摇摇头:“娘娘,臣以为贤王既然敢弄死辰王一家,说明他不会坐以待毙。暂时的按兵不动,是想窥探宫中的动静,他若知道旷添颂已死,娘娘怀疑到他,一定会有后招,到时候……”
小妹垂眸:“到时候整个皇城,怕都会有一阵腥风血雨。所以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你们要违逆陛下的意思,对贤王殿下俯首称臣吗?”
“自然不!”何统领义愤填膺,“陛下信任臣,臣定不辱命。贤王狼子野心,又着实心狠手辣,臣拼死也要守住皇城,现在便下令加强禁军守卫,请娘娘放心。”
程都督也说:“臣定当全力配合,还请宁王殿下将贤王捉拿归案。”
“捉拿贤王不难,难的是如何说服朝臣?”宁王说,“国不可一日无君,朝臣们知道陛下薨逝,嗣子也没了,定然会引起动荡,到时候……他们是否会拥立贤王?”
只见小妹缓缓站起来,双手展开说:“本宫,便是新帝。”
她侧身看着封子珩:“本宫讨厌你,但本宫能确信,你对陛下的忠贞。”
封子珩虽然愕然,但并没有愣怔多久,他收敛好思绪。对于同僚的背叛与死亡,他都不太在意。
身居高位,就该懂得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他知道旷添颂为什么要站队贤王,只不过是利益不同。对于他来说,封家如此显赫,就算皇后娘娘与他不睦,为了幼帝成长,也会和平共处。
反倒若是贤王一朝得势,是绝不会再信任他。
立场不同,他不愿意多想。
“娘娘,陛下选的幼帝已死,后面应当如何行事,是否要请几位托孤大臣入宫,共同商议?”
小妹垂眸盯着地上旷添颂的尸身,离得近,血腥味太浓了。
她看着手中那把带血的剑,后知后觉的有些惊恐,似乎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封子珩上前一步,将她手中的剑接过来,扔在旷添颂的尸身上,说道:“娘娘,情况紧急,若是娘娘再不拿主意,恐怕贤王殿下的铁骑,很快就会到达宫门之前。”
小妹这才反应过来,低声说:“他与贤王勾连,陛下密诏的事情,贤王都知晓了,会如何做呢?”
封子珩道:“娘娘,臣以为贤王未必全都知晓。旷添颂以此为交易,若是将所有的秘密都告知贤王,他便没有筹码,成了弃子。只有牵制住贤王,对他才更有利。”
小妹冷静下来,点了点头,喊来乌公公:“请宁王殿下与欣彤郡主入宫。宣禁军何统领,京卫程都督入宫。”
乌公公领命去了。
小妹又对封子珩说:“陛下生前筹谋完善,贤王的势力并不大。现在陛下薨逝秘而不宣,旷添颂应该是没有告知贤王,即便贤王知道,他也会按兵不动,只以为幼帝已亡,除了他无人能继承大统。”
“娘娘说得是。”封子珩也这么推测的,“陛下既然有将贤王发配出去的密旨,想要控制贤王,并不算多难。难就难在没有嗣子。娘娘只让宁王入宫,为何不请内阁臣子入宫?”
小妹摇头:“连旷添颂都不可信,其他人本宫如何敢信?封子珩,你是陛下近臣,陛下信你,本宫姐姐也信你,所以本宫愿意信你。那么,你呢?”
封子珩看着她良久,却只是拱手说:“娘娘,等宁王与二位统领入宫,商量出对策,再做其他考量吧。”
小妹笑起来:“长姐说你在权势与家族之中斡旋,并非真的与司家敌对,从前我不信,现在当真信了。封子珩,你很聪明。”
几人来得极快,小妹直接将陛下的托孤旨意拿给他们看。
“陛下是要将贤王过继发配而出,终身不能归京。这一点毋庸置疑,本宫也会依陛下之言,等开春便让贤王离开。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嗣子已经没有了,需要你们想办法。”
程都督听到这话,着急了:“皇后娘娘,臣等还能决定嗣子是谁吗?此事应当请内阁来定才对。”
何统领则说:“不行,陛下留下密旨,嗣子一家子就出事了,若此事扩大让旁人知晓,只怕是更乱成一团。而且便是让内阁过来,娘娘也该先拿个章程出来。”
小妹赞许看着何统领:“何统领说得不错。陛下从前常与本宫说能信任的分别是诸位大人,其中何统领与程都督,都是他最信任的人,是以出了事,本宫头一个想到的,就是你们。”
听了这话,何统领面色微红。他自然知道,皇后娘娘说的信任是假,主动拉拢才是真,毕竟他二人掌管着京都内所有的守卫。
宁王则看着地上的旷添颂,又抬头看坐在上首的女人,那女人年纪轻轻,可身着凤袍,气势非凡。
她将旷添颂的尸身留在这里,是想告诉在场所有人,违逆她的,只有死路一条。
他沉吟片刻便说:“娘娘,臣以为,之前陛下选嗣子时,是好几人当中选了幼帝。如今幼帝没了,可将其他人作为候选者,再行考量。”
程都督反对:“不,娘娘,臣以为陛下没有选定其他人,定是有不合适的原因,这时候贸然择选,未必是陛下的意思。”
何统领则说:“程都督的意思是,嗣子不能在那些人里面选?难道让我们去别的,压根没有被陛下考虑过的人里面择选吗?”
“何统领,我并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觉得我们可以再细致一些。”
三人各执一词,倒是难办。
干脆都看向封子珩。
何统领问:“封世子以为呢?”
从他们进来开始,封子珩就眼观鼻鼻观心,并不出声。他看了看二妹,又看了看上首的小妹。
很显然,两位统领压根没想过,要问一问女人的意思,哪怕这两个女人,一个是陛下都赞誉有加的,第一位女臣子,一位是陛下将江山都托付而出的皇后娘娘。
封子珩摇摇头:“娘娘,臣以为贤王既然敢弄死辰王一家,说明他不会坐以待毙。暂时的按兵不动,是想窥探宫中的动静,他若知道旷添颂已死,娘娘怀疑到他,一定会有后招,到时候……”
小妹垂眸:“到时候整个皇城,怕都会有一阵腥风血雨。所以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你们要违逆陛下的意思,对贤王殿下俯首称臣吗?”
“自然不!”何统领义愤填膺,“陛下信任臣,臣定不辱命。贤王狼子野心,又着实心狠手辣,臣拼死也要守住皇城,现在便下令加强禁军守卫,请娘娘放心。”
程都督也说:“臣定当全力配合,还请宁王殿下将贤王捉拿归案。”
“捉拿贤王不难,难的是如何说服朝臣?”宁王说,“国不可一日无君,朝臣们知道陛下薨逝,嗣子也没了,定然会引起动荡,到时候……他们是否会拥立贤王?”
只见小妹缓缓站起来,双手展开说:“本宫,便是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