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成了女帝,我还在种菜养鸡 第449章 挟恩图报?
桂珊回了桂家。
被桂夫人抱着痛哭一场,诉说对她的担忧与思念。
桂珊脸上没有太大的表情,只是问:“爹,二叔,你们后面是怎么打算的?”
桂老爷与桂夫人顿了顿,对视一眼,犹豫着没有说话。
桂二叔则说:“我与婶婶,还有其他叔叔们商量过了,你祖父母还有老家的亲人都在。咱们桂家在京都拼搏了几十年,手头有些积蓄,回去将乡下的宅院修一修,建个学堂,再寻点营生。”
桂珊点点头:“如此也好。我在王府时,对于外头的营生也有些琢磨,尤其是司家大姑娘,她行商做得不错,若是能跟着她做,总也错不了。”
桂老爷迟疑:“咱们桂家要行商?”
商户不能科考,要是行商,以后再想回官场,可就不行了。
桂二叔立刻说:“我们有考量,不如早早的分家。嫡支留在乡下开办学堂,旁支行商,如此相辅相成,将来若是再有个万一,也不至于一点退路都没有。”
“二叔考量得对。”桂珊想一想说,“这样吧,回去之前,我去一趟司家的庄子上,见一见司家大姑娘,看能不能寻到一些指点。”
桂二叔高兴极了:“珊珊想得周到。”
桂珊说:“那就烦请爹娘与叔叔婶婶们,先收拾着,咱们尽早离京的好。”
这话一说,整个厅堂内都静默下来。
其实早在二叔站出来,说要带着叔叔们回去的时候,桂珊就猜到了。
她的爹娘不想回去。
她垂眸,像是没反应过来一般,淡淡说:“只是女儿已经嫁过人了,等回去之后修身养性,再嫁的事情,请娘与婶婶们,休要再提。”
桂夫人按捺不住,抓住桂珊的手:“珊珊,咱们家走到如今不容易,难道就这样回去了?”
桂珊看着她:“不回去,还能做什么?”
“……”
桂夫人与桂老爷对看一眼,咬着牙还是说出了口。
“珊珊,你与今上关系好,若是去今上面前求一求,一定会替咱们家求个恩典不是吗?”
桂珊静静看着她,将自己的手抽出来,目光有些冷:“废太子的结局,爹娘都看得一清二楚,与废太子有关的世家,不论大小,一夕间全都没有了。今上开恩,赦免了我们桂家,已是难得,我怎可能还去求恩典呢?”
桂夫人急了:“珊珊,话可不是这么说的,你不想想自己,也要想想你兄长与弟弟们呀,他们的将来,可都得要靠你了。”
“靠我?”桂珊失笑,“母亲莫不是说笑吧,如何靠得上我?我如今只是个寡妇罢了,我的夫君不仅死了,还是被今上嫌恶的先太子,我能做什么?”
“珊珊!你不能这么自私。”桂老爷说,“珊珊,你娘说得对,如今你的兄弟们,都得靠你。这事情不难,听闻陛下放过咱们家,是因为从前闺中时与你交好,而你在宁王殿下查案的时候,给了些有用的东西,所以陛下惦念着你的恩情,所以……”
桂珊站起来,看着桂老爷。
做了这么久的太子妃与王妃,哪怕她样貌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可周身的气质也变了许多。
凌厉而让人不敢靠近。
“父亲好大的口气,是要女儿去圣上面前挟恩图报?”
桂夫人听到这个,就哭泣起来:“珊珊你不能这样,不过一句话的事。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要求,你哥哥才华出众,便只给你哥哥谋个一官半职即可,就是这么点要求,你都不满足?”
“珊珊怎能如此狠心?这么一点要求,你都要拒绝?从前跟着那个庶人,庶人有能力的时候,你爹求着让你拉扯一把,你不肯,说是那庶人不好相与。如今呢?如今是你自己的本事,算是帮了当今圣上,难道圣上,就不该报答咱们家吗?”
桂珊看着啼哭不止的母亲,又看看失望摇头的父亲,心中无比的悲凉。
若是从前,她定然觉得是自己做错了,怎能让他们失望呢?
为了不让他们失望,她总是委屈自己,成全其他人。
可似乎这二十年来,她从不曾为自己而活。
桂二婶看不下去,想要张口的时候,桂珊摇摇头。
“我会入宫与陛下陈情的。”
桂二婶大惊失色,喊道:“珊珊……”
桂珊说:“二婶放心,我心中有数。”
桂二婶面上露出一丝心疼来,到底没有再说什么。
等回去自己院子,瞧着自己才五岁的女儿什么都不懂,在院子里玩,到底忍不住,与桂二叔抱怨。
“大哥大嫂眼睛被名利啄了吗?这么逼迫珊珊。夫君,我不是诅咒珊珊啊,只是珊珊要真的入宫了,圣上未必不肯答应,但只怕对珊珊的温情,也彻底没有了。”
桂二叔长叹一声:“他是长子,他做的决定,我没有办法。还是尽早回去……回去之后,将老三也分出去,万一再有什么祸端,或许老三也能逃过一劫。”
桂二婶十分无奈,又道:“我与大嫂说,若珊珊还活着,总归是要回来的,让她把珊珊的院子收拾出来,她什么都不管。珊珊回来了,她倒是哭了一通,却非要等珊珊答应替她儿子谋官,才开开心心去收拾院子。从前只知道她更偏心儿子,却没发现,她怎是如此势利的一个人呢?”
她自认为自己也是偏心的,觉得儿子才是传后人。但哪怕偏心,她也做不出苛待女儿来成全儿子的事情。
毕竟都是自己肚子里出来的一块肉,也是从小疼宠到大的,将来不说给她多少东西,总归不能拖累她,才是为人父母应该做的吧?
那边桂珊却连生气都没有,一觉睡到第二日中午,再睁开眼,见到妈妈在身边,不由得笑道。
“好久没这么睡个好觉,真是难得。不过,我娘竟然没有让人喊我起来?”
妈妈面色难看,低声说:“姑娘,大夫人命人来过好几回,催促您早起入宫,后来是二夫人说您生了病,入宫惊扰了贵人,恐怪罪,大夫人才没说什么的。”
被桂夫人抱着痛哭一场,诉说对她的担忧与思念。
桂珊脸上没有太大的表情,只是问:“爹,二叔,你们后面是怎么打算的?”
桂老爷与桂夫人顿了顿,对视一眼,犹豫着没有说话。
桂二叔则说:“我与婶婶,还有其他叔叔们商量过了,你祖父母还有老家的亲人都在。咱们桂家在京都拼搏了几十年,手头有些积蓄,回去将乡下的宅院修一修,建个学堂,再寻点营生。”
桂珊点点头:“如此也好。我在王府时,对于外头的营生也有些琢磨,尤其是司家大姑娘,她行商做得不错,若是能跟着她做,总也错不了。”
桂老爷迟疑:“咱们桂家要行商?”
商户不能科考,要是行商,以后再想回官场,可就不行了。
桂二叔立刻说:“我们有考量,不如早早的分家。嫡支留在乡下开办学堂,旁支行商,如此相辅相成,将来若是再有个万一,也不至于一点退路都没有。”
“二叔考量得对。”桂珊想一想说,“这样吧,回去之前,我去一趟司家的庄子上,见一见司家大姑娘,看能不能寻到一些指点。”
桂二叔高兴极了:“珊珊想得周到。”
桂珊说:“那就烦请爹娘与叔叔婶婶们,先收拾着,咱们尽早离京的好。”
这话一说,整个厅堂内都静默下来。
其实早在二叔站出来,说要带着叔叔们回去的时候,桂珊就猜到了。
她的爹娘不想回去。
她垂眸,像是没反应过来一般,淡淡说:“只是女儿已经嫁过人了,等回去之后修身养性,再嫁的事情,请娘与婶婶们,休要再提。”
桂夫人按捺不住,抓住桂珊的手:“珊珊,咱们家走到如今不容易,难道就这样回去了?”
桂珊看着她:“不回去,还能做什么?”
“……”
桂夫人与桂老爷对看一眼,咬着牙还是说出了口。
“珊珊,你与今上关系好,若是去今上面前求一求,一定会替咱们家求个恩典不是吗?”
桂珊静静看着她,将自己的手抽出来,目光有些冷:“废太子的结局,爹娘都看得一清二楚,与废太子有关的世家,不论大小,一夕间全都没有了。今上开恩,赦免了我们桂家,已是难得,我怎可能还去求恩典呢?”
桂夫人急了:“珊珊,话可不是这么说的,你不想想自己,也要想想你兄长与弟弟们呀,他们的将来,可都得要靠你了。”
“靠我?”桂珊失笑,“母亲莫不是说笑吧,如何靠得上我?我如今只是个寡妇罢了,我的夫君不仅死了,还是被今上嫌恶的先太子,我能做什么?”
“珊珊!你不能这么自私。”桂老爷说,“珊珊,你娘说得对,如今你的兄弟们,都得靠你。这事情不难,听闻陛下放过咱们家,是因为从前闺中时与你交好,而你在宁王殿下查案的时候,给了些有用的东西,所以陛下惦念着你的恩情,所以……”
桂珊站起来,看着桂老爷。
做了这么久的太子妃与王妃,哪怕她样貌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可周身的气质也变了许多。
凌厉而让人不敢靠近。
“父亲好大的口气,是要女儿去圣上面前挟恩图报?”
桂夫人听到这个,就哭泣起来:“珊珊你不能这样,不过一句话的事。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要求,你哥哥才华出众,便只给你哥哥谋个一官半职即可,就是这么点要求,你都不满足?”
“珊珊怎能如此狠心?这么一点要求,你都要拒绝?从前跟着那个庶人,庶人有能力的时候,你爹求着让你拉扯一把,你不肯,说是那庶人不好相与。如今呢?如今是你自己的本事,算是帮了当今圣上,难道圣上,就不该报答咱们家吗?”
桂珊看着啼哭不止的母亲,又看看失望摇头的父亲,心中无比的悲凉。
若是从前,她定然觉得是自己做错了,怎能让他们失望呢?
为了不让他们失望,她总是委屈自己,成全其他人。
可似乎这二十年来,她从不曾为自己而活。
桂二婶看不下去,想要张口的时候,桂珊摇摇头。
“我会入宫与陛下陈情的。”
桂二婶大惊失色,喊道:“珊珊……”
桂珊说:“二婶放心,我心中有数。”
桂二婶面上露出一丝心疼来,到底没有再说什么。
等回去自己院子,瞧着自己才五岁的女儿什么都不懂,在院子里玩,到底忍不住,与桂二叔抱怨。
“大哥大嫂眼睛被名利啄了吗?这么逼迫珊珊。夫君,我不是诅咒珊珊啊,只是珊珊要真的入宫了,圣上未必不肯答应,但只怕对珊珊的温情,也彻底没有了。”
桂二叔长叹一声:“他是长子,他做的决定,我没有办法。还是尽早回去……回去之后,将老三也分出去,万一再有什么祸端,或许老三也能逃过一劫。”
桂二婶十分无奈,又道:“我与大嫂说,若珊珊还活着,总归是要回来的,让她把珊珊的院子收拾出来,她什么都不管。珊珊回来了,她倒是哭了一通,却非要等珊珊答应替她儿子谋官,才开开心心去收拾院子。从前只知道她更偏心儿子,却没发现,她怎是如此势利的一个人呢?”
她自认为自己也是偏心的,觉得儿子才是传后人。但哪怕偏心,她也做不出苛待女儿来成全儿子的事情。
毕竟都是自己肚子里出来的一块肉,也是从小疼宠到大的,将来不说给她多少东西,总归不能拖累她,才是为人父母应该做的吧?
那边桂珊却连生气都没有,一觉睡到第二日中午,再睁开眼,见到妈妈在身边,不由得笑道。
“好久没这么睡个好觉,真是难得。不过,我娘竟然没有让人喊我起来?”
妈妈面色难看,低声说:“姑娘,大夫人命人来过好几回,催促您早起入宫,后来是二夫人说您生了病,入宫惊扰了贵人,恐怪罪,大夫人才没说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