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从建国前开始 第391章 边城将女32
悦然心不在焉地往石府赶去,正好与守在宫门外接人的石家老仆错过。
原主自幼在边关长大,并没回过京城,也就无从得知老宅怎么走。
这就要说石开山有先见之明了。
想着女儿这趟说不定有机会回京,他就提早把老宅的地址告诉了悦然,还特意说了从皇宫出来该怎么走。
悦然按着他的指点,一路寻到石府。
“您是咱们府的大小姐吧?”看门的小厮惊喜地上前询问。
“是!”悦然跳下马,随意应道。
确定了身份之后,小厮兴奋地朝门口另一人喊道:“大小姐回来了,快进去禀告老爷老夫人!”
见那人拔腿往里传话去了,他笑嘻嘻地上前接过追风的缰绳,同时念叨:“诶,二夫人不是派人去宫门外接大小姐了,感情这是错过了啊!”
悦然立在门口,先抬眸扫了一眼门楣上“石府”两个烫金大字。
看来还挺气派的,也不知家里人好不好相处。
不过,她很快就有自己的府邸了,好不好相处都无所谓。
“大小姐,您快往里请,家里人都盼着你呢!”
悦然点点头,随即往府里走去。
进了后宅,丫鬟直接领着悦然到了祖母所居住的正院。
会客的厅堂里热热闹闹,挤了一屋子主子丫头。
“哎呦,总算把我们家的大将军给盼回来了,快来给你祖母见礼!你祖母想你想的都睡不着觉了!”
一进来屋,悦然就被一个服饰华丽、言语爽利的贵妇牵起手,带到主位上的老妇人面前。
不做它想,这位肯定就是那位未曾谋面的老祖母了。
有机灵的丫头在地上放了一个蒲团,意思不言自明。
悦然已经跪过皇帝了,再跪亲祖母也没什么好矫情的,且还给垫了个软垫,想的挺周到的。
于是,她二话不说就跪下磕头:“孙女玉珠,拜见祖母!”
老太太头戴抹额,红光满面,喜得见牙不见眼:“好孩子,地上凉,快起来!”
又喊身旁的嬷嬷,“快把你们大小姐扶起来!”
祖孙俩亲热地说了两句话,老太太就带着孙女开始认人。
家中除了祖父母,还有亲二叔与庶出的三叔两家人。
男人们当值的当值,上学的上学,都不在家。祖父病弱,在自己养老的小院卧床静养。
只有见到了几个在家的小堂弟与小侄子。
余下都是女眷,婶娘、堂嫂、堂妹、小侄女,还有当初被接回京城居住的一个妹妹。
多亏悦然记性好,一圈认下来,人倒都记住了。
眼看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
当家的二婶,哦,就是刚才拉她跟祖母见礼的贵妇人罗氏,见她穿着一身戎装,心思一转,便提醒老太太:
“娘,给玉珠的屋子都收拾停当了,一会就该用午膳了,让玉珠先回屋换下这身行头,再消停地陪咱娘们闲聊可好?”
“好好好!还是你这个二婶想得周到,瞧我这老糊涂,只顾着高兴了,还亏你提醒我,玉珠快随丫头去换身轻便的衣服,再来陪祖母!”
老太太这才想起孙女穿着一身甲胄,看得就累得慌,身上还带着些许刚从战场上下来的肃杀之气。
小孩子们都有些怕她。
且看起来也不像个姑娘家的样子,这孩子跟男子一起上阵杀敌,也不知吃了多少苦楚,她想想就觉心疼。
如今回家,也该做回大家闺秀了。
悦然不是自来熟的性子,被一屋子的人弄得头昏脑涨,正想出去透口气,便借坡下驴,随着引路的丫鬟出屋去换衣裳。
换好衣裳,悦然又去拜见了卧病在床的祖父。
行过礼后,精神不济的祖父关怀了两句大儿子的近况,就让她去用午膳。
在正院陪祖母用过一顿丰盛的午膳之后,悦然与女眷一起陪着祖母聊天,基本都是别人围着她提问题。
就跟三堂会审似的。
祖母年纪大,听不得打打杀杀的事,最关心的就是这个大孙女的婚姻大事。
以前人不在身边,她就是再着急也没奈何,这次好不容易到了眼前,可不得抓紧时间把这个老大难的孙女嫁出去。
“玉珠啊,这次回京就安心住下,祖母这里给你相中了几个不错的年轻人,回头就领你看看,挑个你喜欢的,就把婚事定下来,等开春就商量迎娶的事。”
这是有多恨嫁啊!
刚见了未曾谋面的孙女就急着把人嫁出去,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多不待见大孙女呢。
悦然没想到刚回来,就被催婚了。还是一天之内,被皇帝与祖母轮番上阵催婚。
只是不待她回应,就有人跳出来帮她解围了。
“娘,有两家不是都让媒人委婉回绝了吗?”二婶快人快语地提醒,不料招来老太太一个白眼。
她随即反应过来自己说错了话,懊悔地轻拍了自己一嘴巴,干笑道:“看我,在这些小姑娘面前混说什么呢,真该打!
“哎呦!你们这些小的,赶紧跟着奶嬷嬷丫头们回去,该忙什么忙什么,都别坐在这里了。你祖母要跟你玉珠姐说私房话了。”
小姑娘们笑嘻嘻地跟着各自的婆子丫头离开,临出屋还冲悦然挤眉弄眼。
大伯家这位大姐虽不在家,家里人却没少念叨她。
每当家里有姑娘该说亲了,祖母、二夫人和三夫人就会不约而同想起,这位一直待字闺中的石家大小姐。
耳濡目染之下,家里的姑娘们对这位未曾谋面的大姐并不陌生。
这回终于见面了,第一眼觉得她好凶啊,相处了这一会,才觉得没那么害怕了,尤其在她褪去战甲换上姑娘家衣裳后,就显得观之可亲了些。
只是没待一会,就给人赶出去了。
但祖母她们显然要与大姐商谈婚事,事关大姐人生大事,她们委实不好打扰。
把屋里的小姑娘们都轰出去了,二夫人才笑着圆场道:“娘,您先别瞪我,那两家不成,咱们再给玉珠相看别家就是了,我这里相中了一个小子正想跟您说呢。”
”二嫂说的对,好儿郎多的是!娘要不嫌弃门第低,我这里也有一个配得上咱们玉珠的。”杨氏也半真半假地试探道。
原主自幼在边关长大,并没回过京城,也就无从得知老宅怎么走。
这就要说石开山有先见之明了。
想着女儿这趟说不定有机会回京,他就提早把老宅的地址告诉了悦然,还特意说了从皇宫出来该怎么走。
悦然按着他的指点,一路寻到石府。
“您是咱们府的大小姐吧?”看门的小厮惊喜地上前询问。
“是!”悦然跳下马,随意应道。
确定了身份之后,小厮兴奋地朝门口另一人喊道:“大小姐回来了,快进去禀告老爷老夫人!”
见那人拔腿往里传话去了,他笑嘻嘻地上前接过追风的缰绳,同时念叨:“诶,二夫人不是派人去宫门外接大小姐了,感情这是错过了啊!”
悦然立在门口,先抬眸扫了一眼门楣上“石府”两个烫金大字。
看来还挺气派的,也不知家里人好不好相处。
不过,她很快就有自己的府邸了,好不好相处都无所谓。
“大小姐,您快往里请,家里人都盼着你呢!”
悦然点点头,随即往府里走去。
进了后宅,丫鬟直接领着悦然到了祖母所居住的正院。
会客的厅堂里热热闹闹,挤了一屋子主子丫头。
“哎呦,总算把我们家的大将军给盼回来了,快来给你祖母见礼!你祖母想你想的都睡不着觉了!”
一进来屋,悦然就被一个服饰华丽、言语爽利的贵妇牵起手,带到主位上的老妇人面前。
不做它想,这位肯定就是那位未曾谋面的老祖母了。
有机灵的丫头在地上放了一个蒲团,意思不言自明。
悦然已经跪过皇帝了,再跪亲祖母也没什么好矫情的,且还给垫了个软垫,想的挺周到的。
于是,她二话不说就跪下磕头:“孙女玉珠,拜见祖母!”
老太太头戴抹额,红光满面,喜得见牙不见眼:“好孩子,地上凉,快起来!”
又喊身旁的嬷嬷,“快把你们大小姐扶起来!”
祖孙俩亲热地说了两句话,老太太就带着孙女开始认人。
家中除了祖父母,还有亲二叔与庶出的三叔两家人。
男人们当值的当值,上学的上学,都不在家。祖父病弱,在自己养老的小院卧床静养。
只有见到了几个在家的小堂弟与小侄子。
余下都是女眷,婶娘、堂嫂、堂妹、小侄女,还有当初被接回京城居住的一个妹妹。
多亏悦然记性好,一圈认下来,人倒都记住了。
眼看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
当家的二婶,哦,就是刚才拉她跟祖母见礼的贵妇人罗氏,见她穿着一身戎装,心思一转,便提醒老太太:
“娘,给玉珠的屋子都收拾停当了,一会就该用午膳了,让玉珠先回屋换下这身行头,再消停地陪咱娘们闲聊可好?”
“好好好!还是你这个二婶想得周到,瞧我这老糊涂,只顾着高兴了,还亏你提醒我,玉珠快随丫头去换身轻便的衣服,再来陪祖母!”
老太太这才想起孙女穿着一身甲胄,看得就累得慌,身上还带着些许刚从战场上下来的肃杀之气。
小孩子们都有些怕她。
且看起来也不像个姑娘家的样子,这孩子跟男子一起上阵杀敌,也不知吃了多少苦楚,她想想就觉心疼。
如今回家,也该做回大家闺秀了。
悦然不是自来熟的性子,被一屋子的人弄得头昏脑涨,正想出去透口气,便借坡下驴,随着引路的丫鬟出屋去换衣裳。
换好衣裳,悦然又去拜见了卧病在床的祖父。
行过礼后,精神不济的祖父关怀了两句大儿子的近况,就让她去用午膳。
在正院陪祖母用过一顿丰盛的午膳之后,悦然与女眷一起陪着祖母聊天,基本都是别人围着她提问题。
就跟三堂会审似的。
祖母年纪大,听不得打打杀杀的事,最关心的就是这个大孙女的婚姻大事。
以前人不在身边,她就是再着急也没奈何,这次好不容易到了眼前,可不得抓紧时间把这个老大难的孙女嫁出去。
“玉珠啊,这次回京就安心住下,祖母这里给你相中了几个不错的年轻人,回头就领你看看,挑个你喜欢的,就把婚事定下来,等开春就商量迎娶的事。”
这是有多恨嫁啊!
刚见了未曾谋面的孙女就急着把人嫁出去,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多不待见大孙女呢。
悦然没想到刚回来,就被催婚了。还是一天之内,被皇帝与祖母轮番上阵催婚。
只是不待她回应,就有人跳出来帮她解围了。
“娘,有两家不是都让媒人委婉回绝了吗?”二婶快人快语地提醒,不料招来老太太一个白眼。
她随即反应过来自己说错了话,懊悔地轻拍了自己一嘴巴,干笑道:“看我,在这些小姑娘面前混说什么呢,真该打!
“哎呦!你们这些小的,赶紧跟着奶嬷嬷丫头们回去,该忙什么忙什么,都别坐在这里了。你祖母要跟你玉珠姐说私房话了。”
小姑娘们笑嘻嘻地跟着各自的婆子丫头离开,临出屋还冲悦然挤眉弄眼。
大伯家这位大姐虽不在家,家里人却没少念叨她。
每当家里有姑娘该说亲了,祖母、二夫人和三夫人就会不约而同想起,这位一直待字闺中的石家大小姐。
耳濡目染之下,家里的姑娘们对这位未曾谋面的大姐并不陌生。
这回终于见面了,第一眼觉得她好凶啊,相处了这一会,才觉得没那么害怕了,尤其在她褪去战甲换上姑娘家衣裳后,就显得观之可亲了些。
只是没待一会,就给人赶出去了。
但祖母她们显然要与大姐商谈婚事,事关大姐人生大事,她们委实不好打扰。
把屋里的小姑娘们都轰出去了,二夫人才笑着圆场道:“娘,您先别瞪我,那两家不成,咱们再给玉珠相看别家就是了,我这里相中了一个小子正想跟您说呢。”
”二嫂说的对,好儿郎多的是!娘要不嫌弃门第低,我这里也有一个配得上咱们玉珠的。”杨氏也半真半假地试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