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快穿:从建国前开始 > 第451章 古代炮灰小农女24

快穿:从建国前开始 第451章 古代炮灰小农女24

    宋三郎也心里美滋滋的,自从老丈人当官后,村里人就没有不羡慕他的,说他终于熬出头了,以后就是官老爷女婿了,日子肯定过的红红火火。

    之前还没啥感觉,这会看着一家人热切的目光投注在自家媳妇身上,他才深切地感受到,随着老丈人地位的升迁确实能给家里带来不少好处,不觉就有点飘了。

    不过看了一眼自家媳妇,他就立时清醒过来了,恍然想起昨晚媳妇嘱咐他的话,越是这种时刻越要低调,不知道说什么就装哑巴,反正就是不准张狂,否则就要他好看。

    还是头一次见媳妇说这种狠话,宋三郎莫名就有些害怕,赶忙答应下来。

    两日后。

    当夫妻俩从杏花村回来,刚一进家门,就被召唤到了堂屋。

    “咋样?亲家公答应把咱家的田放在他名下了吗?”老刘氏迫不及待地询问。

    在家的几人眨眼间也闻讯全都聚在堂屋,眼巴巴地瞅着老三与老三媳妇。

    冷燕娘扫了一眼坐在上方的老两口,含笑说了另一件事。

    “啥?亲家老爷要带你们两口子一起去上任?”

    这次却是宋老汉率先发问,随即不可置信地看着老三与三儿媳。

    宋三郎兴高采烈地道:“爹,这还能有假?自然是岳父亲口对俺们说的,岳父说让我们一家都跟去,枝枝娘帮着岳母打理内宅,我在外面替他跑腿做事。”

    此言一出,其他三房夫妻都不由艳羡地看向老三夫妻俩,心里酸的不行,这么好的事,怎么就落在老三头上了?

    脑子转得飞快的老四当即腆着脸问道:“嘻嘻,三嫂,冷老爷还缺人不,要不把我也带去吧?我可比我三哥机灵多了!”

    冷燕娘笑道:“等将来到了地方,我爹要是还缺人手,就给你来信。”

    随即,边把她爹让带来的二十两银子搁在了老两口面前的桌上,边说:“我爹说,家里的田已经超出了免税的亩数,帮不上亲家了,不过倒是可以带着我们夫妻在身边打个下手。

    “只是这一去可能好几年都回不来,不能在父母跟前尽孝,这二十两银子算是三郎与我给二老的孝敬银。”

    听说不能免税,老刘氏面色一沉,不过看到三儿媳掏出的白花花的两锭纹银,沉到一半的脸色瞬间挂上了一抹笑意。

    “亲家这是做什么?要使唤老三尽管使唤就是,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就当自家儿子一样,快把钱拿回去还给你爹。”一旁的宋老汉笑呵呵地又把银子推了回去。

    正准备把银子收起来的老刘氏伸出去的手尴尬地停在空中,心也不由悬了起来,没好气地斜眼瞪了老头子一眼。

    心下腹诽:自家什么情况你还不清楚吗?这可是足足二十两白银,咱家十年都攒不下这些银子,有你这么把银子往外推的吗?

    老三两口子替亲家老爷做事,难道就不该给工钱吗?

    见老三媳妇没收回银子,老刘氏才着实松了一口气,忙不迭地把银子抓在手里就进屋了。

    宋老汉哪是真不想要这个银子,不过是假客气罢了,随即满脸是笑地嘱咐宋老三两口子去了那边不要惦记家里,一心一意替岳父母做事。

    家里不但少了三口人吃饭,还白得了二十两银子,真是赚大了。

    且老三在那边发展好了,说不定还能带上其他兄弟,他们老宋家这一大家子不就立起来了吗?

    虽然老三媳妇这些年一直没能生个儿子,属实有点遗憾,但自家又不缺孙子,最难得是背后有个这么厉害的娘家,足以弥补一切遗憾。

    没看自家老婆子现在对这个儿媳都客气起来,也不口口声声催人家生孙子了。

    而另一厢,冷家还怕宋家不肯放女儿女婿一家离开,却没想到次日一早,夫妻俩就欢欢喜喜地带着行李来了杏花村。

    眼下离上任的日期只剩一个月时间了,必须尽快启程。

    冷文才把田地与宅子托给信得过的奴仆打理,又在县里雇了四个镖师,便带着家人与从村里挑选出的几个机灵的后生,包袱款款地去往千里之外的县城上任了。

    ……

    “枝枝,累不累,到车上歇一会。”

    林荫匝地的官道上,冷燕娘掀起车帘招呼马背上的悦然。

    已经十一岁的悦然装扮成一副小子模样,跟着已经是秀才的舅舅一起骑马,不喜欢待在憋闷的车里。

    “娘,我不累!”

    一家人终于从宋家脱离出来了,悦然很是开心,其实她娘比她还开心,几日时间整个人就肉眼可见地活泛起来,精神奕奕的。

    “姐,你就放心吧,一会她不想骑了,我就把枝枝给你送过去。”

    冷燕娘主要是担心闺女人小从马上摔下来,不过看着她兴趣盎然的样子,且有自家弟弟从身后抱着她,那匹马只是小步地走着,只要不受惊问题就不大。

    “那你一会累了自己上车来歇着。”

    笑睨了大闺女一眼,她就放下帘子,跟自家亲娘嘀咕起来:“也不知枝枝这性子随了谁,胆子这般大,人还没马腿高呢,就敢骑马,还叫都叫不回来。”

    李氏倚在车壁 ,怀里抱着睡着正香的小外孙蔓蔓,轻笑道:“枝枝还小呢,你们不要太拘着她,女孩子也就出嫁前有几年轻松自在的日子过,就让她玩个尽兴。”

    提起婚事,倒像是勾起了冷燕娘的心事似的,不由轻叹一声:“唉,说起枝枝的婚事,可真愁人,也不知她会嫁去哪一家。

    “要我看,咱们村的谢地主家不错,谢少爷看着跟枝枝挺玩得来的,这次还想跟着咱们一起走呢。

    “谢地主也挺喜欢咱们枝枝的,先前话里就有给两个孩子结亲的意思。别说,我还真有些心动呢……”

    这几年,枝枝在姥爷的栽培下,琴棋书画颇有些长进,其他的她不懂,不过看着闺女画的人物肖像惟妙惟肖,很是逼真。

    也不知她爹是怎么想的,这么费心地栽培一个小女娃。

    可说起来,自家闺女也不过是个小村姑罢了,在她看来最好的出路,就是嫁给地主家的少爷,一辈子吃喝不愁,也就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