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最强锦衣卫,一曲天外飞剑来 > 第446章 大明造船厂

大明最强锦衣卫,一曲天外飞剑来 第446章 大明造船厂

    “如果有无法决定的事情,可以用锦衣卫令牌传令给我。”

    “遵命。”

    听到高鸿志的话,王守仁和李循环都一本正经地说好。

    不过,他们的脸上仍有些担忧,担心在后天凌迟处死魏国公徐辉家人、两位内阁大员、南京六部尚书及南京守备太监郑强时会出现意外。

    “你们放心,我会在后天的事情处理完之后再离开。

    在这之前,我会留在京城。”高鸿志微笑着对王守仁和李循环说。

    听高鸿志这么说,王守仁等人都松了一口气。

    不只是他们,就连独孤求败等人也放心了。

    凌迟处死户部尚书韩文和工部左侍郎焦方两位内阁大员,以及南京六部尚书们和南京守备太监郑强,对他们来说压力不大。

    但这次还牵涉到魏国公徐辉的家人,谁知道到时候会不会有什么变故,毕竟魏国公一脉可是大明朝顶尖的显贵之一。

    “王守仁,你安排下去,工部会派一批擅长造船的工匠过来。

    同时,我们大明朝各地也会招募有经验的造船工匠送到各地方的锦衣卫千户所和百户所,让他们做好准备。

    一旦这批工匠来了,一定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并护送他们前往泉州。”

    “我们要在泉州建一个造船厂,名字就叫大明造船厂。”

    高鸿志想了想,对王守仁说。

    “遵命。”

    王守仁神情严肃,坚定地说。

    “这个大明造船厂就由你负责。

    要在最短时间内建好足够大的工厂。

    不仅为大明海军造战船,还要造优质的商船和其他类型的战船。”

    “这些商船和普通战船可以卖给那些从我们锦衣卫市舶司购买了出海贸易权的商人。”

    高鸿志对王守仁叮嘱道。

    “明白。”

    王守仁态度庄重地说。

    内阁已经公布了市舶司将由锦衣卫管理的消息。

    “既然你负责建造大明造船厂,那么市舶司也由你负责好了。”

    高鸿志微笑着对王守仁说:“你要把泉州、宁波和广州三地的市舶司都建起来。

    所有工作人员都要从锦衣卫中挑选,必须是对锦衣卫忠诚的人。

    市舶司以后会给锦衣卫和大明朝带来大量税收,非常重要!”

    “请国公爷放心,我一定会办好这件事。”

    王守仁沉声回答。

    他知道大明造船厂和锦衣卫市舶司的重要性。

    现在高鸿志把这两个重要任务交给他,无论如何他也要把事情办好。

    “时间不等人,你现在就可以去办这件事了。”

    “你可以提前放出消息,说我们锦衣卫的大明造船厂会建造大量的商船和战船,可以直接卖给有出海贸易权的商人。”

    “他们甚至可以在我们的造船厂定制商船和战船。

    我们生产的船绝对是大明朝里质量最好的,能保证他们在海上应对各种风浪。”

    “我们还可以提供后续维修服务,但只限于从我们造船厂买的船。

    每艘新船都有五年的保修期,在这段时间内免费维护。

    超过保修期限的,需要收费。

    另外,保修范围是有限制的,比如某些程度内的损坏可以免费维修,而超出这个范围的需要收费。”

    高鸿志思索片刻,对王守仁说。

    “……”

    听到高鸿志的话,王守仁等人愣住了。

    连锻造大师铁智都感到震惊。

    这种操作前所未有。

    可以想象,光是放出这个消息,就足以吸引想要买出海贸易权的商人们。

    在整个大明朝,只有锦衣卫的大明造船厂能提供这样的服务。

    要知道,一般的东西卖出去之后通常是概不负责的。

    而锦衣卫竟然愿意提供五年保修服务,这足以让商人们疯狂了。

    可以预见的是,凭借这项服务,未来这些商人还会继续在大明造船厂购买商船和战船。

    就算有些财大气粗的商人想模仿,打算自己建造船厂卖商船和战船,他们有实力跟锦衣卫的大明造船厂抗衡吗?

    他们有锦衣卫这么雄厚的资金吗?

    他们有大明造船厂那么多高水平的工匠吗?

    “国公真是高见!”

    愣了好一会儿,王守仁等人由衷地赞叹道。

    只要完全开放海禁,锦衣卫不仅能通过出售海外贸易权赚取利润,还能从销售商船和战船中获利,最后还能向这些商人征税。

    这已经是把能赚钱的地方都利用上了。

    而且,这些商人都是自愿掏腰包给锦衣卫送钱。

    “这样吧,船只损坏程度不超过一成的话,在我们锦衣卫大明造船厂买过的商船和战船都可以免费维护。”

    “超过一成就要收费。”

    “过了五年保修期就要全额付费。”

    高鸿志淡淡一笑,接着对王守仁说:“具体预订时间可以从我们现在起算,不需要等到郑和宝船完工后才开始。”

    最出色的工匠负责建造郑和宝船,稍微差一点的工匠就来造商人们的订单。

    但是一定要确保质量!”

    听到这话,王守仁神情肃穆地说:“是,属下明白。”

    “好了,其他的事情就没了,你可以去忙了。”

    高鸿志摆手示意,说道。

    “是,属下遵命。”

    王守仁行礼后转身离开。

    “李循环,你替我找四个人。”

    “这四个人分别是张经、谭纶、俞大猷、戚继光。”

    “张经是福建候官县也就是今天的福州洪塘乡人。”

    “谭纶是江西宜黄县谭坊人。”

    “俞大猷是福建晋江人。”

    “戚继光是山东登州人。”

    高鸿志看向李循环,缓缓说道:“我不确定这些人是否存在,但只要找到其中任何一人,就算立大功!”

    这四人都是明朝有名的抗倭名将。

    大家往往只知道俞大猷和戚继光。

    实际上,张经和谭纶同样非常了不起,名声也不小。

    如果是在正常的历史里,高鸿志肯定不会让李循环去找他们,因为他们都不在正德年间。

    但在这个综武世界里,不一定没有他们。

    即使还年轻,也可以由锦衣卫培养,成为优秀的海军将领。

    “是,属下遵命。”

    尽管心中疑惑,李循环还是恭敬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