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最强锦衣卫,一曲天外飞剑来 > 第592章 本就应该尽自己的责任

大明最强锦衣卫,一曲天外飞剑来 第592章 本就应该尽自己的责任

    “以前我也看出土地兼并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可是老夫想解决这个问题,却无从下手,最后也只能随大流罢了。”

    “如今有高阁老亲自出手,这问题一定能够彻底解决。”

    “我身为内阁首辅,当然必须站出来支持!”

    “等我回家,就让我家的人把地契都准备好,亲自送到锦衣卫总衙门去。”

    说着,刘希贤一脸正气、语气坚定地说道:“大明朝有高阁老坐镇,天下定能万世长治久安!”

    “刘大人说得在理。”

    “我们这些内阁大臣,既然遇到这种对国家和百姓都有益的好事,就必须站出来支持。”

    “回去之后,我也会让家里人把地契整理好,第一时间送到锦衣卫总衙门。”

    “我家一块田都不会留!”

    “只希望我们大明朝的老百姓从此以后家家有地,人人有田,过上安稳日子!”

    兵部尚书谢于乔点头附和,语气坚决地说。

    “大明朝能有高阁老,是这个国家的福气,更是百姓的福分。”

    “我们吃着朝廷的俸禄,就应该为朝廷分忧。”

    “高阁老,这件事我们一定带头支持,先把自家田地全交出来!”

    刑部尚书王鏊深深向高鸿志鞠了一躬,感慨道:“您放心去做,我们一定全力支持您!

    内阁这边,也会全力配合阁老把这件大事办成!”

    “能得到三位的支持,看来这事已经成功一半了。”

    听完了内阁首辅刘希贤等三人的话,高鸿志神情严肃地说道:“我必须感谢三位大人,你们真是我们大明朝合格的内阁大臣。”

    既然是三人都说得这么漂亮,还愿意交出自家的地,高鸿志当然也不吝夸奖几句。

    “高阁老太客气了,我们做臣子的,本就应该尽自己的责任。”

    “就是就是,其实我们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只是一直没能力把问题解决。”

    “的确,这种事情也只有高阁老您这样,为国为民的大忠臣才能完成。

    我们虽然做不到,但您要做,我们一定全力支持您!”

    刘希贤等三人一脸正色地回应。

    “三位过奖了。”

    高鸿志笑了笑,对刘希贤等三人说。

    “除了这事之外,还有其他什么事需要我们内阁帮着出力的,高阁老大可以直说。”

    内阁首辅刘希贤立刻满脸恭敬地问道。

    兵部尚书谢于乔和刑部尚书王鏊也都盯着高鸿志看。

    他们能不能安稳过完下半辈子,能不能保住名誉甚至性命,全得看高鸿志怎么安排。

    自然恨不得鞍前马后地表现,尽可能讨好这位镇国公。

    “暂时没有别的事了。”

    “不过三位务必记住一件事。”

    “这件事除了陛下之外,就只有我们四个人知道。”

    “明天早朝之前,不准对任何人说一个字。”

    高鸿志沉吟片刻,叮嘱他们。

    虽然他刚刚和正德皇帝谈了不少话题,比如怎样让大明朝的地主豪绅主动交出土地、怎么提升税收、设立国家银行之类。

    但他和内阁三位老臣没那么熟,当然不会把这些全告诉他们。

    他这趟过来文渊阁的目的,不过是让他们提前有个心理准备,在明日朝会上,主动表态支持,并交出自家土地。

    他倒也不担心这三位不配合。

    如果不配合,锦衣卫诏狱里随时给他们准备房间。

    “请高阁老尽管放心,这件事我们绝不会向外透露半个字。”

    刘希贤认真地说。

    谢于乔和王鏊也一起点头。

    这件事必须严守秘密。

    万一泄露出去,高鸿志要是查到是谁走漏的消息,后果不堪设想。

    再说,他们都表示要带头交出田地了,如果因为走漏风声被追责,那不就成自己找罪受了吗?

    “辛苦三位了。”

    高鸿志向三人拱了拱手,表达谢意。

    “阁老客气了。”

    三人连忙回礼。

    “那我先告辞了,得回锦衣卫总衙门去。”

    高鸿志笑了笑,朝他们说道。

    “高阁老,我这边还有件事想请教您的意见。”

    刘希贤略一思索,对他说。

    谢于乔和王鏊互相看了一眼,心想刘大人怎么这时候还想提问?只听高鸿志笑了一下,朝着内阁首辅刘希贤说道:

    “刘阁老,我们内阁这边,在把奏折处理完毕之后,会送到锦衣卫总署去。”

    “可是现在,内阁中就我们三人负责处理这些事情,人手不够,进展很慢。”

    “所以老夫想请示一下刘阁老,您是否可以推荐几位我们大明朝德才兼备的大臣,成为新的内阁成员,进入文渊阁一起协助处理国政?”

    “这样一来,办事效率也能提升许多。”

    内阁首辅刘希贤脸色变得庄重起来,神情严肃地说:

    此前内阁并不只是他们三个人,还有原礼部尚书李宾之、原工部左侍郎焦方、原户部尚书韩文一起共事。

    现在这三位不再,整个内阁人手吃紧,处理起全国的政务来,明显力不从心。

    如果英国公张懋还在世,刘希贤绝不会说出这种话。

    因为内阁成员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增补的,每一位新加入的大臣,都要经过英国公张懋点头才行。

    当然了。

    如果英国公还在,高鸿志也没有可能成为内阁的一员。

    但眼下,这座大山被搬走了,今后谁能入阁,恐怕就要看镇国公高鸿志的意思了。

    所以,刘希贤才会专门征询高鸿志的看法。

    兵部尚书谢于乔与刑部尚书王鏊也交换了一下眼神,纷纷表示认同刘希贤的观点。

    内阁里确实需要再增加一两位成员,来缓解工作压力。

    虽然高鸿志已经加入了内阁,但他几乎从不参与文渊阁的日常事务。

    所有的奏折都得他们三人先整理好,再由锦衣卫送到高鸿志所在的锦衣卫总署,由他审批通过,再呈递到皇帝面前。

    内阁这边,其实还是他们在操心日常政务。

    听到刘希贤的意见后,高鸿志笑了笑说:“刘大人可有中意的人选可以介绍?”

    刘希贤一脸认真地说:“高阁老,我确实有两个合适人选想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