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强锦衣卫,一曲天外飞剑来 第596章 此事已动摇国本!
热门推荐:
电力世界的糖果射手
重生2000:从追求青涩校花同桌开始
精灵,开局在森林长大
不是哥们,武道导师这么抽象吗?
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
穿书成为富二代,老婆极品软白甜
贫道李青云,请诸天诡神赴死
我的游戏穿越系统
一颗红星,来陕北卖物资!
可要是他们俩进了内阁,是直接在文渊阁办公,还是每天回锦衣卫总衙这边?
内阁能不能把处理好的奏本送到这边让他们审阅?
“那就不必了。”
“你们俩既然进了内阁,就在文渊阁办差就行。”
“不过,要是遇到特别要紧、你们拿不定主意的奏本,可以派人送到锦衣卫总衙,直接来禀报我。”
高鸿志微微一笑,看着王守仁和李循环说道:“依我看,真有这么重要的事,内阁首辅刘希贤自己也会问你们一句,要不要知会我,由我来定夺。”
“这老家伙,这种分寸,早就摸得门儿清了。”
王守仁和李循环听了,脸上顿时露出明白的神情,连忙点头,恭敬道:“属下懂了。”
确实,刘希贤这种老油条,最擅长的就是权衡利弊,进退有度。
而他愿意推荐王守仁做户部左侍郎,李循环任礼部左侍郎,主管两部事务,还打算推他们进内阁——这些举动本身就说明问题了。
刘希贤,已经在向高鸿志靠拢了。
兵部尚书谢于乔、刑部尚书王鏊,也都是明白人。
今后这三个人,一定会安分守己,尽心尽力为朝廷办事。
这一点,毫无疑问。
因为他们都清楚一件事:只要敢动歪心思,高鸿志手下的锦衣卫,立马就能查到。
到那时,可就不只是丢官罢职那么简单了。搞不好,直接被押进锦衣卫诏狱,家产抄没,全族受牵连。
谁敢冒这个险?
而这三个人能坐上内阁要职,能力肯定不差。只要他们肯踏踏实实干,大明朝的局势只会越来越好。
“行了,没事的话,你们先下去吧。”
高鸿志挥了挥手,语气轻松。
“是,属下告退。”
王守仁和李循环恭敬地行了个礼,转身离开锦衣卫总衙。
他们一走,高鸿志的身影也随即从大厅里消失了。
第二天,卯时。
太和殿。
整个大殿的气氛,庄重又紧绷。
比平常多了几分压抑,这份紧张,源自一个人——镇国公、锦衣卫指挥使高鸿志。
没错。
高鸿志出现在早朝,让满朝文武都有些坐立不安。
连英国公张懋都被他拿下,抄家灭族,这些人怎么可能不怕?
张懋是什么身份?那是真正掌握实权的重臣!
结果呢?说倒就倒,没留下一点余地。
如今高鸿志在朝中的威势,就连那些身居高位的大员,也都心惊胆战。
谁不怕哪天一觉醒来,锦衣卫就堵在自家门口,直接抓人进诏狱?
进了诏狱还能活着出来?不被满门抄斩,就已经算祖上积德了!
说实话,朝里这些官员,真要查,谁能一身清白?
但尽管害怕,不少人也在悄悄琢磨:今天高鸿志怎么有空来上早朝?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陛下驾到——”
突然,一道尖细刺耳的声音从殿外传来。
一听到这声,所有人立刻收起杂念,神色肃然。
正德皇帝,在司礼监掌印太监刘瑾、御马监掌印太监谷大用等人的簇拥下,步入太和殿。
皇帝一眼就看到高鸿志站在殿中,脸上不由得浮起一丝笑意,登上高台,坐上了龙椅。
“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满朝官员齐齐躬身行礼。
“众卿免礼。”
正德帝敛起笑容,淡淡开口。
“谢陛下!”
群臣谢恩,动作整齐。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刘瑾站在皇帝身旁,高声宣布。
话音刚落,高鸿志便迈步出列,抱拳行礼:“启禀陛下,臣有要事上奏!”
他一动,所有人心里都咯噔一下。
知道要出大事了。
他们早猜到,高鸿志不会无缘无故来上朝,肯定有大事要发生。
“高卿请讲。”
正德帝看着他,脸上带着几分笑意。
“启禀陛下,眼下我大明土地兼并严重,绝大多数百姓,已经无田可耕。”
“此事已动摇国本!”
“若不及时整治,迟早会酿成大乱,危及江山社稷!”
高鸿志声音沉重,字字如铁,砸在大殿之上:“臣恳请陛下,彻底根除此患!”
……
他刚说完,满朝文武全都变了脸色,一个个瞪大眼睛看着他,整个大殿安静得连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
大家心里其实都有数,高鸿志今天来肯定不是聊闲天的,准是有大事要掀出来。
可谁也没想到,他居然要动土地这根最敏感的骨头!
大明朝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问题,谁不知道?哪个衙门不是家家有地,户户收租?可这么多年来,从来没人敢提这事儿。
为什么?
因为太敏感了,一碰就炸!
别说朝里的大官了,哪家不是田连阡陌?从京城到地方,哪个当官的家里没几十顷地?多的几千亩,少的也有几百亩。差别只是大小而已。
不只是官员,那些勋贵人家,哪家不是靠土地发家的?祖上挣来的,后代接着收租,早就成了铁饭碗。
现在你要打这块饭碗的主意,等于把整个官场、整个权贵阶层都推到对立面去!
哪怕是心怀百姓的好官,也只能想想就算了。提都不能提,想都不敢多想。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更惨的是,一旦惹上这事,不只是自己倒霉,全家都得跟着遭殃。
所以满朝上下,也就只有提前知道内情的三个人——内阁首辅刘希贤、兵部尚书谢于乔、刑部尚书王鏊,还能面不改色,像没事人一样站在那儿。
“高爱卿,依你看,这事该怎么解决,才能让我大明朝江山稳固,长治久安?”
正德皇帝明武宗眉头紧锁,目光直直地盯着高鸿志问道。
听到这话,所有大臣的目光齐刷刷转向高鸿志。
可心里头一个个都悬着,生怕他说出什么要命的话,一不小心就把自家田产给革了。
“回陛下,”高鸿志拱手行礼,神色严肃,“要根治这个问题,第一步,就得废除皇庄。
陛下必须带头做个表率,给全国上下的官员和勋贵立个样子。”
这话一出,全场气氛瞬间凝固。
内阁能不能把处理好的奏本送到这边让他们审阅?
“那就不必了。”
“你们俩既然进了内阁,就在文渊阁办差就行。”
“不过,要是遇到特别要紧、你们拿不定主意的奏本,可以派人送到锦衣卫总衙,直接来禀报我。”
高鸿志微微一笑,看着王守仁和李循环说道:“依我看,真有这么重要的事,内阁首辅刘希贤自己也会问你们一句,要不要知会我,由我来定夺。”
“这老家伙,这种分寸,早就摸得门儿清了。”
王守仁和李循环听了,脸上顿时露出明白的神情,连忙点头,恭敬道:“属下懂了。”
确实,刘希贤这种老油条,最擅长的就是权衡利弊,进退有度。
而他愿意推荐王守仁做户部左侍郎,李循环任礼部左侍郎,主管两部事务,还打算推他们进内阁——这些举动本身就说明问题了。
刘希贤,已经在向高鸿志靠拢了。
兵部尚书谢于乔、刑部尚书王鏊,也都是明白人。
今后这三个人,一定会安分守己,尽心尽力为朝廷办事。
这一点,毫无疑问。
因为他们都清楚一件事:只要敢动歪心思,高鸿志手下的锦衣卫,立马就能查到。
到那时,可就不只是丢官罢职那么简单了。搞不好,直接被押进锦衣卫诏狱,家产抄没,全族受牵连。
谁敢冒这个险?
而这三个人能坐上内阁要职,能力肯定不差。只要他们肯踏踏实实干,大明朝的局势只会越来越好。
“行了,没事的话,你们先下去吧。”
高鸿志挥了挥手,语气轻松。
“是,属下告退。”
王守仁和李循环恭敬地行了个礼,转身离开锦衣卫总衙。
他们一走,高鸿志的身影也随即从大厅里消失了。
第二天,卯时。
太和殿。
整个大殿的气氛,庄重又紧绷。
比平常多了几分压抑,这份紧张,源自一个人——镇国公、锦衣卫指挥使高鸿志。
没错。
高鸿志出现在早朝,让满朝文武都有些坐立不安。
连英国公张懋都被他拿下,抄家灭族,这些人怎么可能不怕?
张懋是什么身份?那是真正掌握实权的重臣!
结果呢?说倒就倒,没留下一点余地。
如今高鸿志在朝中的威势,就连那些身居高位的大员,也都心惊胆战。
谁不怕哪天一觉醒来,锦衣卫就堵在自家门口,直接抓人进诏狱?
进了诏狱还能活着出来?不被满门抄斩,就已经算祖上积德了!
说实话,朝里这些官员,真要查,谁能一身清白?
但尽管害怕,不少人也在悄悄琢磨:今天高鸿志怎么有空来上早朝?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陛下驾到——”
突然,一道尖细刺耳的声音从殿外传来。
一听到这声,所有人立刻收起杂念,神色肃然。
正德皇帝,在司礼监掌印太监刘瑾、御马监掌印太监谷大用等人的簇拥下,步入太和殿。
皇帝一眼就看到高鸿志站在殿中,脸上不由得浮起一丝笑意,登上高台,坐上了龙椅。
“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满朝官员齐齐躬身行礼。
“众卿免礼。”
正德帝敛起笑容,淡淡开口。
“谢陛下!”
群臣谢恩,动作整齐。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刘瑾站在皇帝身旁,高声宣布。
话音刚落,高鸿志便迈步出列,抱拳行礼:“启禀陛下,臣有要事上奏!”
他一动,所有人心里都咯噔一下。
知道要出大事了。
他们早猜到,高鸿志不会无缘无故来上朝,肯定有大事要发生。
“高卿请讲。”
正德帝看着他,脸上带着几分笑意。
“启禀陛下,眼下我大明土地兼并严重,绝大多数百姓,已经无田可耕。”
“此事已动摇国本!”
“若不及时整治,迟早会酿成大乱,危及江山社稷!”
高鸿志声音沉重,字字如铁,砸在大殿之上:“臣恳请陛下,彻底根除此患!”
……
他刚说完,满朝文武全都变了脸色,一个个瞪大眼睛看着他,整个大殿安静得连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
大家心里其实都有数,高鸿志今天来肯定不是聊闲天的,准是有大事要掀出来。
可谁也没想到,他居然要动土地这根最敏感的骨头!
大明朝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问题,谁不知道?哪个衙门不是家家有地,户户收租?可这么多年来,从来没人敢提这事儿。
为什么?
因为太敏感了,一碰就炸!
别说朝里的大官了,哪家不是田连阡陌?从京城到地方,哪个当官的家里没几十顷地?多的几千亩,少的也有几百亩。差别只是大小而已。
不只是官员,那些勋贵人家,哪家不是靠土地发家的?祖上挣来的,后代接着收租,早就成了铁饭碗。
现在你要打这块饭碗的主意,等于把整个官场、整个权贵阶层都推到对立面去!
哪怕是心怀百姓的好官,也只能想想就算了。提都不能提,想都不敢多想。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更惨的是,一旦惹上这事,不只是自己倒霉,全家都得跟着遭殃。
所以满朝上下,也就只有提前知道内情的三个人——内阁首辅刘希贤、兵部尚书谢于乔、刑部尚书王鏊,还能面不改色,像没事人一样站在那儿。
“高爱卿,依你看,这事该怎么解决,才能让我大明朝江山稳固,长治久安?”
正德皇帝明武宗眉头紧锁,目光直直地盯着高鸿志问道。
听到这话,所有大臣的目光齐刷刷转向高鸿志。
可心里头一个个都悬着,生怕他说出什么要命的话,一不小心就把自家田产给革了。
“回陛下,”高鸿志拱手行礼,神色严肃,“要根治这个问题,第一步,就得废除皇庄。
陛下必须带头做个表率,给全国上下的官员和勋贵立个样子。”
这话一出,全场气氛瞬间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