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父皇他今天后悔了吗 > 第514章 乱世之能臣

父皇他今天后悔了吗 第514章 乱世之能臣

    郭绍棠用意味深长的眼神看着裴乐瑶。

    “太女殿下费了这么大功夫,坐到现在这个位置,不会想像陛下一样,做一个糊涂的君主吧?”

    “可是,任何一个明君,心中装着的都是百姓。”

    “那些利益集团,世家大族,他们心中装着的可只有他们自己。”

    “这是一种天生的矛盾和对抗,陛下可有解决的办法。”

    裴乐瑶,……

    谁说古代没有人才?郭绍棠已经将整个制度看的明明白白。

    郭绍棠看到的可不是表面的矛盾,而是存在于这个制度的深层次的问题。

    王朝初建的时候,是推倒了重新来建,先破后立。

    所以,王朝开始时,皇帝手中拥有大量的人才。

    这些人才一直发挥着他们能量,能将王朝持续七十年到一百年的繁荣。

    百年之后,王朝便会走向衰落,是因为世家大族开始垄断人才,他们送到皇帝面前的是他们认为好的人才,而不是一位明君认为好的人才,更不是有利于天下百姓的人才。

    一旦人才上升的通道被堵塞,那么,整个国家就没有最好的人才得以使用。

    国家的治理能力就会下降。

    所谓的贪污腐败,昏庸无能,只不过是在这个基础上衍生发展来而来的变质和异化而已。

    一旦人才通道被堵塞,寒门学子不能上升,一则君主手中没有人才,二则这些人才散落在民间,就会制造混乱,甚至像郭绍棠鼓动赵攀造反一样,将导致天下大乱。

    不论在哪个时代,人才都是命脉。

    郭绍棠看着裴乐瑶眼神中闪动着异样的光彩,便知道她已经听进去了。

    裴乐瑶的反应让郭绍棠更加自信。

    “除了人才之外,还有土地。”

    “太女殿下从十年前便开始在汝州开垦荒田,吸纳流民,挖渠修路,不会不知道土地集中和兼并的弊端。”

    “因为所有土地都集中在了地方豪强手中。”

    “而这些土地他们实际控制着,却并没有挂在他们名下,往往会以无主的土地存在。”

    “谁都知道这些土地是谁的,是何人在耕种,粮食收割之后归谁所有。”

    “只可惜这些土地都不用上税,因为税收和人头是密切相关的。”

    “原来拥有这些土地的百姓早已成为流民,连养活自己都困难,你还怎么向他们收税?”

    “表面上看,率土之兵,莫非王土,可是真正拥有土地的却是这些地方豪强。”

    “陛下真正掌握的土地又有多少呢?”

    “陛下要通过何人来掌握土地?”

    “要通过率土之臣,莫非王臣?”

    “只有土地掌握在每一个普通老百姓的手中,那么土地的价值才真正掌握在陛下的手中。”

    “当土地掌握在地方豪强的手中,那么土地就不再是陛下的土地,百姓也不再是陛下的百姓。”

    “土地归属了地方豪强,而百姓则是归属了那些野心家。”

    “比如说汝州和洛州的百姓,在太女殿下是六公主的时候归属于六公主,而不归属于陛下。”

    裴乐瑶不禁有些后背发凉,浑身汗毛倒立。

    郭绍棠太厉害了,如果她确定郭绍棠不是穿越者,那这个人在这个时代算是开了天眼。

    他怎么能说的这般正确?

    裴乐瑶在汝州和洛州吸收的确实是无主的流民。

    像陈玉珠,廖五娘子,赵翠萍这些人。

    而这些人原来是皇帝的百姓,可当他们脱离土地,无法生存的时候,就变成了她的百姓。

    这些人心中早已经没有皇帝,只有她这位裴大娘子。

    郭绍棠太厉害了,怪不得他能怂恿赵攀起兵造反,这等蛊惑人心的手段,每一句话都切中要害,就连裴乐瑶都无法自制的跟着他的思维去走。

    “就凭你说出这些话,我就该杀了你。”裴乐瑶说道。

    郭绍棠听到裴乐瑶这话,反而笑出了声。

    “那就说明我说到了殿下的心坎上,我说对了。”

    “那你想怎么做?”裴乐瑶问道。

    “我说了,我可以做太女殿下手中的那把锋利的刀。”

    “赵攀的能量太小了,他胆子也小,在河北路,京城西路,京城北路他都没有对地方的地主豪强开刀。”

    “所以赵攀这么折腾下来,受苦受难的是百姓,豪强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豪强不止没有影响,等太女殿下将叛军彻底镇压下去,他们反而会得到更多的土地,他们势力会更大。”

    “豪强做大,太女殿下将来想要推广改革政策将举步维艰,到时候太女殿下就不是为老百姓谋福利的明君,而是祸害老百姓的罪人了。”

    “到那个时候,太女殿下别说是开创盛世,就是维持现状都十分艰难。”

    “太女殿下,难道想要让史书上把你贬低的一文不值。”

    郭绍棠鼓动人心的能力着实很强。

    “所以,太女殿下可以把我放出去。让我这把刀斩尽那些地方豪强。”

    “等我把他们杀个八九不离十,到时候太女殿下再施以恩义,太平盛世可成……”

    郭绍棠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臣。

    这么有才华的人,竟然没有考上科举。

    他是制度的受害者,也是制度的破坏者。

    “你为什么要造反?”裴乐瑶问道。

    “我当然是想出将入相,执掌天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郭绍棠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

    “我也想开创一片盛世蓝天。”

    “只可惜……”郭绍棠苦笑一声。

    “时机不对,对象不对……”

    “想要成就一番伟业,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

    “一步错,步步错。”

    郭绍棠深吸一口气,看向裴乐瑶,“不过,现在也挺好。如果没有我怂恿赵攀造反,也就没有太女殿下今天的地位。”

    “太女殿下是那个可以给天下百姓一片盛世的明君。”

    “我愿意做那个背负骂名的人,愿意在死之前再送太女殿下一程。”

    “只可惜赵攀不成气候,只在北方折腾出了一点动静,留下了这一丝机会,南方就要看太女殿下自己的手段了。”

    裴乐瑶离开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至少在这一刻,裴乐瑶在郭绍棠身上看到了赤子之心。

    或许他真的是想择一代民主,开创一世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