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秦:开局得到瑶池蟠桃 > 第210章 组建重型骑兵部队

大秦:开局得到瑶池蟠桃 第210章 组建重型骑兵部队

    此刻,苏雅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以及所有外来使者会自觉低下尊贵脑袋不去与那位伟大的人物对望。这是一位宛若天神降世之人!

    刹那间,她觉得自己父亲毕生作出最重要的决定便是早早投降归顺秦国要求臣属庇护!此时,心中默默盘算起如何能在咸阳扎根落脚之事时,突然一位专责外交事务的大臣走了过来大声说道:

    \"各邦使者请随我来。\"

    如此喧哗场景之下如果不这样高分贝呼喊根本无人听见。旁边的一名酋长好奇问道:\"我们要去干什么?\"

    那官员同样大声答道:\"按礼制,检阅前,外国使节需先行向陛下行叩拜之礼!\"

    所谓行大礼他们自然明白即下跪叩首。这点倒难不倒这三大草原民族,不过听到此消息后不远处包括韩信、郦商等人却感觉极度羞辱。

    \"这种规则从何时改成的?\"

    一名负责掌管宫廷礼仪的执事不屑地吼叫起来:\"你一个平民百姓问那么多干嘛?快快跟随别阻碍后面人的行程!\"

    这句话激怒了正在场内的陈平等人士差点当场拔剑对抗但想到计划尚未成熟暂且强忍住内心愤怒。毕竟之前也有许多类似侮辱比今日更加严重:比如说假扮秦皇宫宫女潜入深宫谋刺失败的经历相比现在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罢了!

    就这样陈平拖着满脸悲戚神色与樊哙等几位友人一起朝着预定地点行去。随着一声声嘹亮鼓点逐渐沉寂下来,现场陷入短暂安静氛围之中只有风声偶尔掠过耳畔。蒙毅穿着庄重长袍外裹华丽甲胄顶戴朱雀羽毛饰物腰挎刻有编号\"玄武之地\"标识宝剑站在指定位置静静等待接下来的任务。

    这些将领逐个按照程序顺序逐一上前问候完毕之后各自退回到队伍中继续排列整齐保持不动。同时数队精锐卫兵四散而出将舞台四周防护严密确保没人随意闯入打扰神圣仪式进行。

    舞台左前方区域整齐划分为两个群体其中右面的是两位丞相领头的文官团队穿着正式服饰根据俸禄高低排序排列整齐;另一侧面站立者乃是当朝宗亲公子昭统领的年轻人团体,在此前曾经盛传公子子婴被秘密处决的消息如今赫然出现在现场令人唏嘘不已。

    众人皆朝北而立井然有序地排列开来。

    另一边文官团和宗室亲属两旁则留给了地方推举出的民众意见代表们以及附近国家前来祝贺的外国宾客。隐约可以见到遥远海岛那边派遣来的朝贡船队成员们也在人群中间。

    按照古老传统习惯,东方与南方来的贵宾自动排定靠东侧位置而西部北方的来宾则相对安排右边方位站好。等全部整理妥善后

    一百一十

    胡广从校阅台上步下,他并未乘坐轺车,而是直接跃上了一匹黑马,随后拔出长剑,缓缓催马前行。

    此时阵中鼓声渐息,天子礼乐随之切换成《秦风·无衣》。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

    乐声激昂,《秦风·无衣》响彻营地,所有将士都注视着策马而行、手持长剑的胡广。

    自秦统一天下以来,如此规模的大阅尚属首次。

    尽管许多外族骑兵听不懂秦军所唱何意,但那股万众一心的气势还是深深震撼了他们。

    此刻他们为自己能够站在这里感到骄傲,为能接受金甲皇帝的检阅而荣幸。

    这一刻,他们心中悄然立誓:

    今后将守护这份荣耀而战,效忠给予他们荣耀的皇帝,血战到底!

    胡广缓辔前行,听着耳边如雷贯耳的高歌,心绪难平。

    这参与检阅的一万二千精锐,全都是所谓的\"老秦人\",传承了六七代军功爵位,其中最差的也有上造之爵。

    这些军吏经历过灭六国的战争,不少士兵还随蒙恬征战过匈奴。

    当胡广经过前锋那些骑卒时,举剑轻敲他们的长枪,发出金属碰撞之声。

    \"万胜!\"

    \"万胜!\"

    远处观礼台上,宗亲大臣齐齐高呼,欢呼声几乎盖过了乐音。

    阅兵完毕后,在众多将军陪伴下,胡广返回点将台。

    待再度登上点将台,蒙恬跪报道:\"启奏陛下,阅兵已毕,请回宫!\"

    胡广微微点头,礼官高声道:\"奉陛下旨意,同意!\"

    于是令旗升起,士卒单膝跪地,骑兵下马。

    由蒙毅率领的宫廷侍卫整齐列阵,杨端的辂车已在台前等待,载着胡广离开阅兵场。

    腊祭大阅至此圆满结束。

    车内胡广望着窗外,发觉人群的欢呼比之前更热烈,不禁哑然失笑。

    依秦法例,大阅后每名士卒可得酒一升、肉二斤、赏钱百文。

    若换作普通士兵,确实值得高兴。毕竟在当今严禁私酿,饮酒实属难得。

    然而他的目光却被一群牵着黑马的骑兵吸引。

    这些战马身形雄伟,只有些微矮于乌骓,耳朵粗壮,脖颈肌肉分明,四肢强健且覆满长毛,很像胡广所知的某些重型挽马。

    看来他们应是驻扎云中的部队...胡广吩咐侍从,请待会儿选两匹送去蕲年宫。

    ...

    观礼台上,张越看着远去的军队,默然不语。

    他曾笃定秦帝国看似强大,实如腐木般脆弱。

    博浪沙那次刺杀,便是看准了这一点-秦王朝气运全系始皇一身!

    至于嬴家子孙,不过蝼蚁罢了。

    即使后来扶持新帝登基也没让他改观,因为天下早厌秦暴政已久,换个谁主政也不会有差别。

    然而当他见到重新修建的函谷关防御后,这份信念开始动摇。

    秦国凭借崤山要塞,坐拥八百里沃土,还有富饶的巴蜀之地。

    若不能突破函谷关直捣咸阳,恢复六国社稷谈何容易?

    但经过与楚将赵诚以及一位神秘人物深谈之后,他那摇摆的心志又坚定了。

    楚地虽弱小,必是推翻秦朝的关键!

    然而今日的大阅之后...

    \"子房,你说我们今日前来是否是个失误...\"赵诚脸色发白,语气犹豫。

    \"肯定错!把袖子伸出来!\"

    宫殿里,胡广手执戒尺站在阶上,小公主赢娇假装抽泣。

    才背了四句诗歌却错三句,若被先帝得知,怕是要拉着她娘重新做个亲子鉴定。

    胡广握紧柔嫩的小手,戒尺高举轻落下,仅稍微压弯了汗毛后便停止惩罚。

    看着妹妹蹦蹦跳跳离去,他摇了摇头,将戒尺递给旁边的韩德。

    离晚间宴席还有两个时辰,不妨去看看送到蕲年的黑马。

    现今东亚和未来的

    虽然齐国在战国七雄中常常被视为实力较弱的一方,但其军事力量仍然足够压制东北方的肃慎以及东方的夷人部落。

    因此,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里,对中原文化构成主要威胁的是来自西北方向的游牧族群。

    基于此,赵诚一直渴望尽快从北方引进更为优秀的马种,特别是安息人手中的良驹。

    比如后代英国培育出的纯血马,便是引入了这类骏马进行繁育的结果。

    纯血马平均肩高约为170厘米,而当前魏马的肩高则普遍不足145厘米,差距明显。

    在近代枪械尚未普及之前,骑兵无疑占据着陆战主宰的地位!

    即使进入拿破仑战争晚期,火炮轰鸣配合骑兵冲锋依旧是横扫欧洲的经典战术组合。

    至于声名远播的西班牙步兵方阵?

    赵诚观看过一部名为《勇者传奇》的影视作品之后,了解到这实际上源自于1643年罗克鲁瓦战役的真实故事。

    那一役中,法军凭借骑兵的优势,以不到三万五千人的部队与仅十二门火炮,迎战西班牙军队近三万人马与三十门重炮,最终几乎全歼敌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此类骑兵称霸战场的局面直至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时期,方才因英军装备火帽、来复线膛枪以及米尼弹彻底终结。

    历史记载,某一开国之初仅有铁碗的帝王曾有言:古代治理天下之关键,无不在养马之策,因而衡量国君富强与否的标准往往是看其所拥有的马匹数量。

    在当下,要想让塞北地区的戎狄甘愿成为大魏的牲畜供给者,唯有大力发展骑兵,以战马来抗衡其精锐骑兵力量!

    然而发展骑兵的核心前提是有良马为基础,而要获取优质战马,则需要国家资源的整体调配!

    魏人原本便擅长养马,并且积累了大量专业人才。

    赵诚的优势在于掌握了一部分未来较为先进的繁育知识,这些经验能够让古人规避一些不必要的弯路。

    当赵诚正在端详眼前的一匹黑色宝马时,乐进提出了疑问:“陛下莫非打算以齐马来组建重型骑兵部队?”

    嗯,倒也不是不可以!不过瞧乐将军此刻的神态似乎另有深意,我得小心一些……赵诚假作沉思,暂未立即回复。

    随后乐进补充道:“齐马尽管体格魁梧、四肢发达、能够耐受粗劣饮食及艰辛劳役,但其行动迟缓、生性怯懦,整体表现就如同齐地之人一般,难堪大用!若非必要用于挽车,大多齐马通常作为驽马拉载货物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