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那年那时的青春 > 第323章 流鼻血了1

那年那时的青春 第323章 流鼻血了1

    最近不知道怎么了,家里几个小朋友老是流鼻血,搞得我心慌慌的。

    小朋友流鼻血的原因

    局部原因

    1. 鼻黏膜干燥

    - 环境因素影响:在秋冬季节,气候本身较为干燥,空气中的湿度明显降低。北方冬季有供暖设施,室内空气在供暖作用下水分快速蒸发,变得十分干燥。而在南方,虽然没有集中供暖,但冬季湿度也常常较低。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小朋友的鼻黏膜缺乏足够的水分滋润,其表面的黏液层会变薄,黏膜细胞的活性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变得干燥脆弱。就如同干燥的土地容易开裂一样,鼻黏膜在这种状态下很容易破裂出血。此外,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中,空调会不断抽取空气中的水分,也会导致鼻黏膜水分流失,引发干燥问题。例如,孩子在开着空调的室内待一整天后,可能就会出现鼻黏膜干燥不适,进而增加流鼻血的几率。

    - 生理结构特点:小朋友的鼻黏膜相对较薄且血管丰富,这使得他们的鼻黏膜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干燥环境的影响。鼻黏膜中的毛细血管在干燥情况下更容易破裂,从而引起鼻出血。

    2. 外伤

    - 外力碰撞:小朋友天性活泼好动,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经常在玩耍过程中跑来跑去,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不小心撞到鼻子。比如在幼儿园的活动课上,小朋友们一起追逐打闹,相互之间的碰撞就可能导致鼻子受伤。另外,一些意外情况,如摔倒时脸部着地,鼻子首当其冲受到冲击,也会造成鼻黏膜的损伤,引发流鼻血。

    - 不良习惯:部分小朋友有经常用手指挖鼻孔的不良习惯。手指上带有各种细菌和污垢,挖鼻孔时容易将这些病菌带入鼻腔,引发鼻腔感染。同时,挖鼻孔的动作会直接对鼻黏膜造成机械性损伤,破坏鼻黏膜的完整性,使鼻黏膜下的血管暴露,一旦受到轻微刺激就会出血。例如,有些小朋友在无聊时就会不自觉地挖鼻孔,久而久之,鼻黏膜变得脆弱,流鼻血的情况也就频繁发生。

    3. 鼻炎

    -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是儿童常见的鼻部疾病之一。当小朋友接触到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时,身体的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物质,从而启动免疫反应。在这个过程中,鼻腔内的免疫细胞会释放出多种化学物质,如组胺等,这些物质会导致鼻黏膜充血、水肿,同时刺激鼻黏膜分泌大量的黏液,出现频繁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频繁的打喷嚏和擤鼻涕会对鼻黏膜造成进一步的摩擦和刺激,使得鼻黏膜变得更加脆弱,容易破裂出血。例如,在春天花粉传播的季节,患有过敏性鼻炎的小朋友可能会因为接触到空气中的花粉而频繁发病,进而出现流鼻血的情况。

    - 鼻窦炎:鼻窦炎通常是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的鼻窦炎症。鼻窦与鼻腔相通,当鼻窦发生炎症时,炎症会蔓延至鼻腔,导致鼻黏膜出现充血、水肿。同时,鼻窦内的脓性分泌物也会刺激鼻黏膜,使鼻黏膜的抵抗力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鼻黏膜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破裂出血。比如小朋友感冒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可能会蔓延至鼻窦,引发鼻窦炎,进而增加流鼻血的风险。

    4. 鼻腔异物

    - 异物进入鼻腔:小朋友好奇心旺盛,对各种小物件都充满兴趣,喜欢将它们放入自己能够触及的地方。鼻腔就是他们可能尝试放入异物的部位之一。常见的异物包括小玩具、纸团、珠子、豆类等。当这些异物进入鼻腔后,由于鼻腔空间相对狭窄,异物可能会停留其中。

    - 引发炎症和出血:异物在鼻腔内停留时间久了,会刺激鼻黏膜,导致鼻黏膜发生炎症反应。鼻黏膜会出现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等情况。随着炎症的加重,鼻黏膜的血管会变得更加脆弱,容易破裂出血。例如,有的小朋友把小珠子塞进鼻子里,自己没有告诉家长,过了几天就出现了流鼻血、鼻腔有异味等症状,这很可能是鼻腔异物刺激鼻黏膜导致的。

    全身原因

    1. 血液系统疾病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在人体的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在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小朋友体内,血小板的数量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这使得他们的凝血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即使是轻微的创伤,如鼻黏膜受到轻微刺激,也可能导致鼻出血,而且出血往往不易止住,容易反复出现。

    - 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在白血病患者体内,异常的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抑制了正常的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等各类血细胞的生成和功能出现异常。其中,血小板生成减少或功能障碍会影响凝血功能,使患者容易出现出血症状,鼻出血就是常见的表现之一。此外,白血病还可能导致鼻腔黏膜的血管壁受到破坏,进一步加重出血倾向。

    2. 急性发热性传染病

    - 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流感发病期间,病毒会侵入人体并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导致身体发热。发热时,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血液循环加速,鼻黏膜血管也会随之扩张。同时,流感病毒还会释放毒素,这些毒素会损害鼻黏膜的血管壁,使其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鼻出血。例如,小朋友在患上流感后,体温升高,鼻腔内的血管因发热和毒素的双重作用而破裂出血。

    - 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在麻疹病程中,患儿会出现高热、咳嗽、流涕等症状。高热会使鼻黏膜血管处于充血状态,加上病毒感染对鼻黏膜的直接损伤,以及患儿在患病期间身体抵抗力下降,鼻黏膜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出血。

    - 猩红热: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病时,患儿会出现发热、咽痛、草莓舌等症状。发热会导致鼻黏膜血管扩张,而链球菌产生的毒素会对鼻黏膜造成损害,破坏血管的完整性,从而引发鼻出血。

    3. 营养缺乏

    - 维生素c缺乏:维生素c在人体的胶原蛋白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胶原蛋白是构成血管壁的重要成分,能够维持血管壁的弹性和韧性。当小朋友缺乏维生素c时,胶原蛋白的合成会受到影响,血管壁变得脆弱,容易破裂出血。鼻黏膜中的血管丰富且较为脆弱,因此在维生素c缺乏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鼻出血。例如,一些小朋友挑食、偏食,不爱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长期下来就可能导致维生素c缺乏,增加流鼻血的风险。

    - 维生素K缺乏:维生素K参与人体的凝血过程,能够促进凝血因子的合成。如果小朋友体内缺乏维生素K,凝血因子的合成会减少,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轻微的损伤,如鼻黏膜的微小破损,也可能引起出血,并且出血后不容易止血。维生素K缺乏可能是由于饮食中摄入不足,也可能是因为肠道吸收不良等原因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