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那年那时的青春 > 第331章 怎么做好知识产权销售?2

那年那时的青春 第331章 怎么做好知识产权销售?2

    - 用“利益关联”放大价值:

    把知识产权与客户的核心目标(赚钱、避险、发展)绑定:

    - 对想融资的企业:“投资人看项目时,会重点看知识产权——有没有核心专利(证明技术壁垒)、商标是否注册(证明品牌价值),这些是‘硬资产’,能提高估值。我们服务过的一家企业,因为补了3项专利,融资额比预期多了200万。”

    - 对想做电商的企业:“入驻京东、拼多多这些平台,现在都要求商标注册证;如果做抖音小店,没商标可能连链接都发不了。您计划下半年上线电商,现在申请商标刚好赶得上,晚了可能错过旺季。”

    - 区分“真拒绝”和“假拒绝”:

    客户说“不需要”,可能是因为:

    - 没意识到价值(需用案例教育);

    - 觉得太贵(可拆解成本:“商标注册官费300元\/类,保护10年,平均每年30元,比一顿饭钱还少,但能避免几十万的侵权损失”);

    - 怕麻烦(可强调“我们全程代办,您只需要提供基础材料,其他流程我们跟进,不用您跑部门”)。

    四、优化沟通:专业不晦涩,真诚不套路

    知识产权这个概念本身就比较抽象,它不像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实物那样具体可感,而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因此,在与他人沟通关于知识产权的问题时,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表达方式。

    一方面,我们要将专业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让对方能够轻松理解。这就好比把高深的学术理论转化成大众都能听懂的大白话,让信息传递更加顺畅。

    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复杂的情况和问题,我们要尽量简化说明,避免让对方陷入过多的细节和复杂的逻辑中。这样可以提高沟通的效率,确保对方能够快速抓住重点。

    此外,在沟通中我们还需要注意避免过度承诺。比如,不能轻易地说“保证专利 100%授权”或者“注册后绝对没人侵权”这样绝对的话。因为知识产权的情况往往是复杂多变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很难做到完全的确定性。过度承诺不仅可能给对方带来不切实际的期望,也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和责任。

    - 用“类比”降低理解门槛:

    把专业术语转化为生活案例:

    - 解释商标:“商标就像企业的‘身份证’,没身份证(商标),你的品牌在市场上就‘不被官方承认’,别人可以随便用;有了身份证,谁仿冒你就能依法维权。”

    - 解释专利:“专利就像给你的技术上一把锁,别人想用,要么经过你同意(付专利费),要么就不能用,这把锁的有效期内,你拥有独家使用权。”

    - 聚焦“客户视角”,少说“我们能做什么”,多说“您能得到什么”:

    错误说法:“我们可以帮您申请发明专利,流程是……”

    正确说法:“如果申请了发明专利,您的这项技术能得到20年的独家保护,期间别人不能生产销售,您可以垄断这个技术的市场,或者授权给其他企业收专利费,这对您的利润提升很明显。”

    - 用“小承诺+超预期交付”建立信任:

    比如首次合作时,主动提出:“我先免费帮您查一下商标是否能注册(检索服务),如果通过率低,我给您分析原因和调整建议,您再决定是否申请——这样您没风险,也能看看我们的专业度。” 用低成本的小服务让客户体验价值,后续转化会更顺。

    五、长期服务:从“一锤子买卖”到“终身伙伴”

    知识产权的服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以商标为例,其注册有效期通常为 10 年,到期后需要进行续展,以确保商标的持续有效性。这意味着客户在商标注册后的每 10 年都需要再次与服务提供商合作,进行续展手续。

    专利的情况也类似,每年都需要缴纳年费以维持专利的有效性。此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知识产权的维权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客户可能会面临侵权纠纷,需要专业的法律服务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对于知识产权服务提供商来说,老客户的复购和转介绍是业绩的重要来源。一旦客户对服务质量满意,他们更有可能在后续的知识产权需求中继续选择同一家服务提供商。而且,满意的老客户还可能会将服务提供商推荐给他们的同行或合作伙伴,从而带来新的业务机会。

    因此,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对于知识产权服务提供商来说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老客户的复购和转介绍,实现业绩的稳定增长。

    - 建立“客户档案”,主动提醒服务节点:

    记录客户的知识产权信息(如商标到期日、专利年费缴纳时间),提前3-6个月提醒:“您的商标还有8个月到期,续展需要提前办理,我这边可以直接帮您提交材料,免得过期被注销,重新注册又要花时间。” 这种“主动操心”会让客户觉得被重视。

    - 定期推送“有用信息”,保持弱连接:

    每月给客户发1条行业相关的知识产权动态(如“xx行业最近有3起商标侵权案,都是因为没做全类注册,您的商标在这些类别是否需要补充保护?”),或政策利好(“您所在的区刚出了新政策,申请发明专利能多领5000元补贴,您最近有新研发吗?”)。注意别发广告,只发对客户有用的内容,避免引起反感。

    - 用“转介绍激励”扩大客户池:

    老客户认可后,可主动提出:“如果您身边有朋友的企业需要商标或专利服务,介绍给我们的话,成功合作后我这边可以帮您申请一次免费的商标监测(防止被他人抢注近似商标),也算感谢您的信任。” 老客户的推荐比陌生拜访可信度高10倍以上。

    六、借力资源:单打独斗不如整合共赢

    知识产权销售不是孤立的,可以联动上下游资源,提升成交概率。

    - 与企业服务机构合作:

    会计事务所(客户做年报时可能需要知识产权证明)、创业孵化器(入驻企业多为初创期,有基础保护需求)、律所(客户有侵权纠纷时,需要专利\/商标作为证据),通过互相推荐客户实现共赢。

    - 参与行业活动,精准获客:

    参加行业展会(如科技展、文创展)、企业沙龙(如“中小企业融资会”“品牌建设课”),现场设置咨询台,用“免费商标检索”“专利价值评估”等小服务吸引企业主留联系方式,后续跟进。

    - 利用数字化工具提效:

    用cRm系统管理客户(记录沟通节点、需求标签),用专利\/商标检索工具(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企查查)批量筛选“潜在客户”(如刚成立的科技公司、商标即将到期的企业),提高拓客效率。

    做好知识产权销售,核心是“用专业建立信任,用需求驱动购买,用服务留住客户”。它不像卖实物产品那样直观,需要更多耐心去教育市场、挖掘需求,但一旦客户认可,往往会形成长期合作——因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营,本身就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刚需。记住:你卖的不只是“专利\/商标”,而是给企业的“商业安全网”和“发展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