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去投皇叔,吕布直摇头 > 第379章 魂断中原(上)

我去投皇叔,吕布直摇头 第379章 魂断中原(上)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一月末,中原战局陡生异变,袁曹两家攻守之势瞬间逆转。

    考城之战结束后,曹操先命于禁统领麾下青州兵,往东收复兖州全境。

    又以袁氏降将张合为先锋,亲率大军往陈留北部,与曹仁,程昱,史涣等人合兵五万,猛攻四万袁军驻守的乌巢。

    那乌巢主帅乃袁绍三子袁尚心腹,袁家“河北派”首脑审配,其麾下还有同样支持袁尚的谋士逢纪,以及大将淳于琼。

    (注:淳于琼出身汉末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右校尉”,与“中军校尉”袁绍,“典军校尉”曹操为旧识,同属中央禁军核心层~其投靠袁绍后,为袁氏嫡系大将,颇受信任。淳于琼虽武勇,统兵能力平平,战阵经验还算比较丰富~原本时空,其曾在乌巢之战早期,趁曹操兵少主动出营攻打~)

    当下,审配,逢纪等人已知三公子袁尚战死,主公袁绍却被大公子袁谭所救之事。

    逢纪主张立即率军退往河北,或前往青州与主公汇合。

    审配却不愿放弃南下中原战果,主张固守乌巢,等候主公决断。

    就在二人争论不休之际,曹操大军已至,将乌巢四面围困!

    淳于琼等袁氏众将死守乌巢,曹操则命曹仁主攻,张合辅之,一连激战五日,双方皆损失不小。

    只是......前番袁绍主力大败,加上降将张合对袁军大肆劝降,袁军士气日益低落,逐渐不敌曹军攻势!

    值此关键时刻,曹操投入许褚统领的虎卫军,强行攻破乌巢南面大营。

    随后,以曹纯虎豹骑为前锋,曹昂,夏侯惇统领宛城精骑,近万精锐骑军长驱直入,猛攻乌巢袁军。

    一片火光之中,乌巢大营终告陷落!

    韩莒子,眭元进,吕威璜等袁氏诸将相继战死,淳于琼与审配,逢纪率袁氏残军一路北上,撤往延津渡口。

    正欲渡过黄河北返冀州之际,由于延津渡口船只不足,惊恐万状的袁军争相渡河,自相践踏,多有溺毙于水中者!

    此役,乌巢四万袁军,仅有寥寥四五千人北归冀州,得以幸免......

    眼见如此惨象,审配悲恸大哭,欲自刎以谢主公,却被逢纪,淳于琼死死劝住,三人只得收拢残军,暂且返回邺城。

    而曹军追赶至延津后,郭嘉亦奉荀彧之命,自许都运送粮草而至。

    郭嘉坦言当下自家粮草难以支撑大军北上,若贸然进攻河北,恐遭袁氏反攻,丢失大好局面。

    其力主立马向西进发,阻拦身处河内的袁熙西路袁军撤退。

    只要将袁军有生力量歼灭,他日渡河北上,冀州便是自家囊中之物!

    听郭嘉所谋,曹操与贾诩,程昱,司马懿等随军谋士反复推演,最终下令全军渡河往西,前往收复河内郡。

    河东太守杜畿,大将夏侯渊,徐晃,在谋士荀攸谋划下,先是大肆宣扬袁绍已死谣言,引得袁熙军中“外援”,统领万余精骑的南匈奴单于呼厨泉惊疑不定。

    之后,呼厨泉欲退兵逃回并州,却被袁绍外甥,并州刺史高干率军阻拦,双方当即拔刀相向,最终呼厨泉突破高干兵马,北返逃窜。

    内外交困之下,袁熙,高干这一路袁军,被夏侯渊,徐晃连番突袭,又遭曹操主力追上。

    幸得袁军“硕果仅存”的河北四庭柱——颜良奋力死战殿后,在付出岑璧,严敬等多名袁将阵亡的代价后,颜良护住袁熙,高干二人突围。

    这一路五万袁军,总算还有两万残军,得以退回并州上党郡,扼守壶关天险,抵挡曹军进一步北上。

    至此,曹军收复河内郡,早前畏惧袁军势大,背曹投袁的河内郡太守魏种,亦被曹操所获。

    曹操下令夷魏种三族,震慑叛逆,又为假意投降袁绍的河东司马氏“平反”,亲自登门拜谢家主司马防。

    同时,曹操表其子司马懿之功,擢升其为丞相府文学掾,作为军师祭酒郭嘉下属,一同为自己出谋划策,参赞军务。

    就在袁曹两家势力此消彼长之际,受箭伤难以理事的袁绍,终于被长子袁谭“转移”至青州齐郡的治所临淄城。

    这半月来,袁绍颈后的箭矢已被取出,却依旧手足僵硬,难以起身,甚至时常口齿不清,陷入半昏迷之中。

    “父亲......三弟既丧,二弟又兵败河内,率军退守壶关......叛将张合背反,郭图殒身,乌巢守将审配,逢纪,淳于琼等辈无能,仅率数千残军退回邺城!”

    临淄刺史府内,袁谭声音平静得可怕,其不顾父亲袁绍伤势,将近日各路袁军惨败的消息接连说出。

    随后,袁谭紧盯卧病在床,却已气得满脸青紫的的袁绍,缓缓道:

    “我袁氏如今风雨飘摇!既然父亲伤重,难以理事,孩儿愿一力承担重任,统领袁家,如此......父亲也可安心养病!”

    袁谭为青州刺史,经营青州多年,此地乃是其大本营。

    如今,实力雄厚,得“河北派”支持的三弟袁尚已亡,二弟袁熙,四弟袁斌皆“不成气候”。

    父亲袁绍又已在自己手中......袁谭不由野心大起,早不复昔日恭敬孝道之态。

    利欲熏心的袁谭,眼下对袁家困局漠不关心,反倒对父亲咄咄相逼!

    其屡次“暗示”袁绍,首肯自己继承四世三公的袁氏家主之位。

    心腹智囊郭图遭张合泄愤所杀,更断送了原本理应属于自己的数万兵马,倒让袁谭惋惜不已。

    不过......此前遭袁绍冷遇,被贬往兖州各地督粮的沮授,却是因祸得福,未遭战事波及!

    眼见兖州战局逆转,沮授在逃亡半路,得遇救下父亲袁绍的袁谭,一同撤回青州。

    这十数日光景,袁绍心灰意冷之下,更觉田丰,沮授当初忠言逆耳......如今却是悔之晚矣。

    此时,袁绍听出袁谭“逼迫”之意,他强忍箭伤痛楚,面色阴沉地说道:

    “此......事......为父......自有计较!速传公与(沮授)......前来议事!”

    下章预告“魂断中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