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之局之朝天的野望 第332章 分院之争
热门推荐:
靠属性变强,我在镇守司吃软饭
重生都市之极品仙尊
明中祖:朱慈烺
四合院:盖世无双何雨柱
我悟性逆天,开局上交可控核聚变
我在万倍地球上,猎杀外星神明
无尽大陆,幸运无双,万族亲和
乡村绝色村姑
战骨
\"太子和二皇子同时派人来访?\"林焱眉头微皱,\"有趣。让他们在议事厅稍候,我即刻便去。\"
赵全领命而去,林焱迅速整理思绪。陛下刚刚下诏设立明理分院,太子和二皇子就迫不及待地派人前来,显然都想在分院建设中分一杯羹,借此扩张自己的势力。
议事厅中,太子派来的是钱正平,二皇子派来的则是王元化。二人分坐两侧,各自端着茶盏,表面客气,眼中却暗藏火花。
\"钱大人,王大人,二位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林焱进入议事厅,拱手行礼。
\"林大人客气了。\"钱正平起身还礼,\"太子殿下听闻陛下下诏设立明理分院,甚是欣喜。特命我前来商议,太子愿捐助十万两白银,资助江南地区的分院建设。\"
王元化闻言嘴角微扬:\"林大人,我家殿下同样关心实学教育发展。二皇子殿下愿捐助十五万两白银,支持西川地区的分院建设。\"
林焱心中暗笑:果然,二人又开始了暗中较量。一个出十万,另一个立刻加到十五万。这分明是想借明理分院扩大各自在地方上的影响力。
\"两位殿下如此关心实学教育,实在令人感动。\"林焱不卑不亢,\"不过,陛下已经拨款五十万两,用于支持分院建设。两位殿下的美意,恐怕暂时不必兑现。\"
钱正平和王元化对视一眼,显然没料到林焱会婉拒他们的\"好意\"。
\"林大人,\"钱正平试探道,\"太子殿下的捐助并非仅限于资金。殿下还愿意推荐一批太子门生,负责江南分院的管理和教学工作。这些人才学兼备,定能胜任。\"
王元化不甘示弱:\"二皇子殿下同样有意推荐一批西川本地才俊,协助分院建设。这些人熟悉当地情况,能使分院更好地适应西川的特殊需求。\"
林焱了然:原来二人的真正目的是插手分院人事,借此将两位皇子的势力渗透到地方。
\"二位的好意,本官心领了。\"林焱不露声色,\"不过分院建设事关重大,人事安排需严格遵循陛下旨意。陛下已经明确表示,分院教习由明理学院总院统一选派,以确保教学质量和理念一致。\"
钱正平脸色微沉:\"林大人,太子殿下对实学教育可是真心实意地支持。若能让太子门生参与其中,必能事半功倍。\"
\"是啊,\"王元化附和道,\"二皇子殿下也对实学情有独钟。殿下推荐的人才,绝对不会让林大人失望。\"
林焱微微一笑:\"两位殿下的关心,本官定会如实向陛下禀报。若陛下认为合适,自然会采纳。但在陛下做出决定前,本官不敢擅自做主。\"
钱正平和王元化闻言,知道林焱是在推拖,但又无法强求。
\"林大人考虑得周全。\"钱正平勉强笑道,\"既然如此,请林大人务必向陛下转达太子殿下的殷切期望。\"
王元化也点头道:\"也请代为转达二皇子殿下的谨心。\"
送走两位使者后,林焱立即召集唐山长、徐正道和苏雨,商议分院建设计划。
\"两位殿下果然坐不住了。\"林焱向三人说明刚才的情况,\"他们都想把自己的人塞进分院,借此扩大势力。\"
唐山长捋须叹道:\"这也在预料之中。明理分院一旦建成,必将在各地产生重大影响。太子和二皇子都想借此笼络地方势力,为将来的皇位之争做准备。\"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苏雨问道。
林焱沉思片刻:\"分院建设必须掌握主动权。我们需要尽快拿出一套完整的建设方案,包括选址、人事、课程设置等,先发制人。同时,要确保分院核心人员的忠诚度,避免被两位殿下渗透。\"
徐正道点头赞同:\"老朽以为,分院选址应当远离太子和二皇子的势力范围,以免受到干扰。同时,核心教习必须由总院直接派遣,确保实学理念的一致性。\"
\"此言有理。\"林焱思索道,\"不如这样,江南分院暂时不设在太子势力集中的苏州,而是选择在杭州;西川分院也不设在二皇子影响力较大的成都,而是选择在绵阳。这样可以避免直接冲突。\"
唐山长补充道:\"为了平衡,我们可以在京畿地区也设立一所分院,直接受总院管辖,培养核心师资力量。\"
\"好主意。\"林焱拍板,\"就这么定了。立即草拟分院建设方案,我好尽快向陛下禀报。\"
众人分头行动,开始准备分院建设的各项事宜。林焱则回到书房,开始草拟向陛下的奏折。
正写到一半,赵全匆匆进来:\"大人,老太师来了!\"
\"老太师?\"林焱惊讶不已,连忙起身迎出。老太师鲁元方是朝中德高望重的元老,已经多年未曾出门拜访他人,今日竟亲自来到明理学院,实属罕见。
院门外,一乘简朴的轿子缓缓停下,两名仆从小心翼翼地扶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尽管年事已高,但老太师精神矍铄,目光如炬。
\"老太师大驾光临,下官有失远迎!\"林焱连忙上前行礼。
老太师摆摆手:\"不必多礼。老夫听说明理学院要在各地设立分院,特来看看。\"
林焱亲自搀扶老太师入内:\"请老太师移步议事厅,已备好茶点。\"
议事厅中,林焱恭敬地为老太师奉上香茶。老太师浅尝一口,赞许地点点头:\"好茶。\"
\"不知老太师驾临,有何指教?\"林焱恭敬问道。
老太师放下茶盏,看了林焱一眼:\"林大人,老夫问你,设立明理分院,究竟是为何?\"
林焱心知老太师问话必有深意,慎重回答:\"为培养实学人才,促进国家富强。\"
\"是吗?\"老太师意味深长地说,\"那太子和二皇子呢?他们想插手分院建设,又是为何?\"
林焱沉默片刻,直言不讳:\"恐怕是为了拉拢地方势力,为将来的皇位之争做准备。\"
\"你很诚实。\"老太师微微点头,\"老夫在朝堂几十年,见多了这种明争暗斗。如今陛下春秋鼎盛,太子和二皇子却已经开始布局,实在不是好兆头。\"
\"老太师所言极是。\"林焱附和道。
老太师眯起眼睛:\"林大人,老夫今日来,是想告诉你,明理分院事关重大,不容有失。你要谨慎行事,不要被卷入皇子之争。\"
\"下官明白。\"
\"不,你不明白。\"老太师摇头,\"老夫听说天象有变,紫微垣出现客星,太白逆行。这是国运之变的前兆。历史上每逢此景,必有大乱。而明理学院推广的实学,或许能在乱世中拯救黎民百姓。因此,分院建设必须保持纯粹,不能被权力争斗所污染。\"
林焱心中一震:\"老太师知道天象异变?\"
\"老夫虽年迈,但对天文历法仍有研究。\"老太师缓缓道,\"近日夜观天象,发现情况比想象的还要严重。客星亮度增强,且与紫微帝星距离日近。按古籍记载,这预示着变故将至,而且来势汹汹。\"
\"下官近日也得知此事,正在思考对策。\"
老太师意味深长地看着林焱:\"陛下可知此事?\"
\"陛下已知晓,并有意推行变法,以应对可能的危机。\"
\"变法?\"老太师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神色,\"这倒是个明智之举。不过变法向来艰难,必定会触动既得利益者。陛下若真有此意,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林焱谨慎问道:\"不知老太师对变法有何看法?\"
老太师沉默良久,才缓缓开口:\"国家积弊已久,变法势在必行。但变法之道,贵在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必生大乱。\"
\"下官受教。\"
\"至于明理分院,\"老太师正色道,\"老夫建议你坚持三点:其一,分院教习必须由总院直接选派,确保理念一致;其二,分院选址应当避开权力中心,减少干扰;其三,分院必须面向全体民众,不分贵贱,唯才是举。\"
林焱惊讶地发现,老太师的建议与他们刚才商议的方案几乎一致。看来老太师虽年事已高,但对时局的把握依然精准。
\"老太师明察秋毫,下官敬佩。\"林焱由衷感叹,\"这正是我们的想法。\"
老太师满意地点点头:\"很好。老夫虽已致仕,但在朝中仍有一些影响力。若林大人在推行分院建设时遇到阻碍,可来找老夫,或许能有所帮助。\"
\"下官感激不尽。\"
老太师起身准备离去,临行前意味深长地说:\"记住,实学救国,当不负明理二字。天象虽变,人事可为。国运兴衰,皆在人为。\"
送走老太师后,林焱独自在庭院中踱步沉思。老太师这番话意味深长,尤其是最后那句\"实学救国,当不负明理二字\",与郑大器传来的\"明理可救国\"如出一辙。看来老太师对天象变化和国家命运的判断,与郑大器不谋而合。
不过,林焱更关心的是老太师为何会突然造访明理学院,如此郑重地提出这些建议。以老太师在朝中的地位,他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某种政治信号。这次亲自前来,是否意味着他已经站在了变法一边?
正思索间,赵全匆匆而来:\"大人,宫中来人,陛下召见。\"
林焱立即整理衣冠,随使者入宫。
御书房内,萧瑾正在查看一份地图,见林焱进来,示意他靠近:\"林爱卿,你看这张地图,朕已经标出了明理分院的初步选址。你觉得如何?\"
林焱仔细观察地图,发现萧瑾标注的地点与他们刚才商议的几乎一致:江南选在杭州,西川选在绵阳,京畿则设在通州。
\"陛下真乃神机妙算。\"林焱赞叹道,\"这些地点正是臣等刚才商议的结果。\"
萧瑾微微一笑:\"英雄所见略同。这些地点避开了太子和二皇子的主要势力范围,同时又位于交通要道,便于实学传播。\"
\"陛下考虑周全。\"
萧瑾收起地图,正色道:\"太子和二皇子今日派人去见你了?\"
\"正是。\"林焱如实回答,\"两位殿下都表示愿意捐助分院建设,并推荐人才参与管理。\"
\"哼,\"萧瑾冷笑,\"他们的真实目的,朕岂能不知?不过是想借明理分院扩张自己的势力,为将来的皇位之争做准备罢了。\"
林焱不置可否,等待陛下进一步指示。
\"这次分院建设至关重要,朕不能让他们干扰。\"萧瑾果断道,\"你即刻草拟一道谕旨,明确规定:各地明理分院由总院直辖,教习人选由总院推荐,朝廷委任。任何人不得擅自干预分院事务。\"
\"臣遵旨。\"
萧瑾继续道:\"此外,朕还有个想法。除了设立分院外,是否可以选拔一批有天赋的民间匠人,送到明理学院深造?这些人虽无功名,但往往掌握着独特技艺,若能系统学习实学知识,定能创造更大价值。\"
林焱心中一动:\"陛下此议甚好。臣一直认为,民间卧虎藏龙,有许多奇才异能,只是缺乏系统的学习机会。若能将他们网罗到明理学院,必能促进实学发展。\"
\"那就这么定了。\"萧瑾拍板,\"你负责拟定选拔方案,朕会下诏各地举荐人才。但要注意,这次选拔不看出身家世,只看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唯才是举。\"
\"臣谨记陛下教诲。\"
萧瑾沉思片刻,又道:\"对了,朕听说老太师今日去了明理学院?\"
\"确实如此。老太师亲自来访,对分院建设提出了宝贵建议。\"
\"哦?他说了什么?\"萧瑾显得很感兴趣。
林焱如实相告:\"老太师建议分院远离权力中心,教习由总院直接选派,招生不分贵贱。此外,老太师还提到了天象变化,认为国家或将面临重大变故,实学教育可能是应对危机的关键。\"
\"老太师果然老而弥坚。\"萧瑾感叹道,\"他虽已致仕多年,但对国家大事仍然关心备至。他的建议与朕的想法不谋而合。看来他是支持变法的。\"
\"臣也有此感。\"
萧瑾目光深邃:\"老太师在朝中德高望重,若能得到他的支持,变法阻力将大为减小。你与老太师似乎相谈甚欢,以后可多与他交流,争取他的全力支持。\"
\"臣遵旨。\"
萧瑾又问道:\"关于天象变化,钦天监有何新发现?\"
林焱回答:\"据郑天机观测,紫微垣中的客星亮度持续增强,且与紫微帝星距离日近。按照天文学解读,这预示着变故将至,且来势汹汹。\"
\"时间紧迫啊。\"萧瑾眉头紧锁,\"朕原本打算变法循序渐进,但现在看来,恐怕等不及了。林爱卿,你认为朕该如何应对?\"
林焱思索片刻:\"陛下,臣以为可分两步走:一方面,加快实学教育推广,为国家培养急需人才;另一方面,先从弊端最严重的领域入手,如赋税、科举等,进行重点改革。同时,为避免触动太多既得利益者,可先在部分地区试行新政,待效果显着后再全面推广。\"
\"有道理。\"萧瑾点头赞同,\"朕会根据你的建议,调整变法步骤。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太子和二皇子之争已经白热化,若他们察觉朕要推行大规模变法,恐怕会从中作梗。\"
\"陛下圣明。\"林焱谨慎道,\"臣以为,可以借分院建设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以为明理分院只是普通的教育机构,而非变法的重要工具。同时,臣会想办法了解两位殿下的动向,及时向陛下汇报。\"
\"朕就知道你能想到这一层。\"萧瑾满意地说,\"好了,你先回去准备分院建设方案和民间匠人选拔方案,三日后上奏。\"
\"臣遵旨。\"
告退出宫,林焱心中思绪万千。这次与陛下的谈话,让他更加确信变法已经迫在眉睫。而明理学院及其分院,将成为变法的重要基石。如何在推动变法的同时,避免被卷入太子和二皇子的争斗,将是一个巨大挑战。
回到明理学院,林焱立即召集核心人员,传达陛下的旨意,并开始草拟分院建设方案和民间匠人选拔方案。
\"陛下已经决定,各地明理分院由总院直辖,教习由总院推荐,朝廷委任。\"林焱向众人说明,\"这样可以确保分院不被地方势力所控制。\"
唐山长捋须赞许:\"陛下圣明。如此一来,我们就能确保实学教育的纯粹性。\"
\"此外,\"林焱继续道,\"陛下还希望我们选拔一批有天赋的民间匠人入学深造。这些人虽无功名,但往往掌握着独特技艺,若能系统学习实学知识,定能创造更大价值。\"
徐正道闻言大喜:\"此议甚好!老朽一直认为,民间能工巧匠往往有独到之处,只是缺乏系统学习的机会。若能将他们纳入明理学院,必将促进实学发展。\"
\"那么,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选拔标准。\"苏雨提议,\"可以按照不同领域分类选拔,如农具改良、水利工程、医药研究等,各有侧重。\"
\"好主意。\"林焱赞同,\"我们可以根据各地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拔人才。比如江南地区可以侧重水利农艺,西川地区可以侧重矿冶冶金,北方可以侧重畜牧兽医等。\"
众人讨论一番,初步拟定了选拔标准和方案。林焱又指示各科教习准备分院教材,确保各分院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正当会议进行到一半,赵全突然匆匆进来:\"大人,有紧急情况!\"
\"何事?\"林焱问道。
\"刚刚接到消息,太子和二皇子已经分别派人前往各地,开始暗中联络地方官员和士绅,为分院建设做准备。\"赵全急切地说,\"他们似乎是想抢在朝廷正式公布前,先行布局。\"
林焱眉头紧锁:\"果然如此。他们不甘心被排除在分院建设之外,开始另辟蹊径。\"
\"此事如何应对?\"唐山长忧心忡忡。
林焱沉思片刻:\"我们必须抢在他们前面行动。立即派出可靠人员前往各地,与当地官员接触,明确分院建设由总院直辖的原则。同时,加快分院选址和规划工作,争取早日动工。\"
\"是否需要向陛下禀报?\"徐正道问道。
\"当然。\"林焱点头,\"我立刻准备奏折,如实向陛下汇报。相信陛下会有妥善处理的方法。\"
众人分头行动,林焱则回到书房,草拟向陛下的紧急奏折。情况比他想象的更加复杂,太子和二皇子已经开始公开争夺分院控制权,这将给分院建设带来极大干扰。
正写到一半,赵全又来报:\"大人,工部侍郎孙大人求见,说有紧急军情!\"
\"军情?\"林焱一惊,立刻放下笔,\"请他进来。\"
工部侍郎孙延年匆匆走入书房,神色焦急:\"林大人,大事不好!北境急报,边关将领李绍忠突然率军叛变,勾结北方游牧民族入侵!\"
\"什么?\"林焱大惊失色,\"怎会如此突然?\"
\"情况危急!\"孙延年压低声音,\"陛下已经紧急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林大人与陛下亲近,速速入宫吧!\"
林焱立刻整理衣冠,正准备动身,忽然又警觉起来:\"孙大人,此消息是否确切?您又是如何得知的?\"
孙延年神色一滞,眼中闪过一丝异色:\"这...这是刚刚传来的军报,老夫在工部就听说了...\"
林焱心中警铃大作:工部侍郎为何会比兵部先知道军情?而且看孙延年那慌乱的神色,显然有蹊跷。
赵全领命而去,林焱迅速整理思绪。陛下刚刚下诏设立明理分院,太子和二皇子就迫不及待地派人前来,显然都想在分院建设中分一杯羹,借此扩张自己的势力。
议事厅中,太子派来的是钱正平,二皇子派来的则是王元化。二人分坐两侧,各自端着茶盏,表面客气,眼中却暗藏火花。
\"钱大人,王大人,二位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林焱进入议事厅,拱手行礼。
\"林大人客气了。\"钱正平起身还礼,\"太子殿下听闻陛下下诏设立明理分院,甚是欣喜。特命我前来商议,太子愿捐助十万两白银,资助江南地区的分院建设。\"
王元化闻言嘴角微扬:\"林大人,我家殿下同样关心实学教育发展。二皇子殿下愿捐助十五万两白银,支持西川地区的分院建设。\"
林焱心中暗笑:果然,二人又开始了暗中较量。一个出十万,另一个立刻加到十五万。这分明是想借明理分院扩大各自在地方上的影响力。
\"两位殿下如此关心实学教育,实在令人感动。\"林焱不卑不亢,\"不过,陛下已经拨款五十万两,用于支持分院建设。两位殿下的美意,恐怕暂时不必兑现。\"
钱正平和王元化对视一眼,显然没料到林焱会婉拒他们的\"好意\"。
\"林大人,\"钱正平试探道,\"太子殿下的捐助并非仅限于资金。殿下还愿意推荐一批太子门生,负责江南分院的管理和教学工作。这些人才学兼备,定能胜任。\"
王元化不甘示弱:\"二皇子殿下同样有意推荐一批西川本地才俊,协助分院建设。这些人熟悉当地情况,能使分院更好地适应西川的特殊需求。\"
林焱了然:原来二人的真正目的是插手分院人事,借此将两位皇子的势力渗透到地方。
\"二位的好意,本官心领了。\"林焱不露声色,\"不过分院建设事关重大,人事安排需严格遵循陛下旨意。陛下已经明确表示,分院教习由明理学院总院统一选派,以确保教学质量和理念一致。\"
钱正平脸色微沉:\"林大人,太子殿下对实学教育可是真心实意地支持。若能让太子门生参与其中,必能事半功倍。\"
\"是啊,\"王元化附和道,\"二皇子殿下也对实学情有独钟。殿下推荐的人才,绝对不会让林大人失望。\"
林焱微微一笑:\"两位殿下的关心,本官定会如实向陛下禀报。若陛下认为合适,自然会采纳。但在陛下做出决定前,本官不敢擅自做主。\"
钱正平和王元化闻言,知道林焱是在推拖,但又无法强求。
\"林大人考虑得周全。\"钱正平勉强笑道,\"既然如此,请林大人务必向陛下转达太子殿下的殷切期望。\"
王元化也点头道:\"也请代为转达二皇子殿下的谨心。\"
送走两位使者后,林焱立即召集唐山长、徐正道和苏雨,商议分院建设计划。
\"两位殿下果然坐不住了。\"林焱向三人说明刚才的情况,\"他们都想把自己的人塞进分院,借此扩大势力。\"
唐山长捋须叹道:\"这也在预料之中。明理分院一旦建成,必将在各地产生重大影响。太子和二皇子都想借此笼络地方势力,为将来的皇位之争做准备。\"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苏雨问道。
林焱沉思片刻:\"分院建设必须掌握主动权。我们需要尽快拿出一套完整的建设方案,包括选址、人事、课程设置等,先发制人。同时,要确保分院核心人员的忠诚度,避免被两位殿下渗透。\"
徐正道点头赞同:\"老朽以为,分院选址应当远离太子和二皇子的势力范围,以免受到干扰。同时,核心教习必须由总院直接派遣,确保实学理念的一致性。\"
\"此言有理。\"林焱思索道,\"不如这样,江南分院暂时不设在太子势力集中的苏州,而是选择在杭州;西川分院也不设在二皇子影响力较大的成都,而是选择在绵阳。这样可以避免直接冲突。\"
唐山长补充道:\"为了平衡,我们可以在京畿地区也设立一所分院,直接受总院管辖,培养核心师资力量。\"
\"好主意。\"林焱拍板,\"就这么定了。立即草拟分院建设方案,我好尽快向陛下禀报。\"
众人分头行动,开始准备分院建设的各项事宜。林焱则回到书房,开始草拟向陛下的奏折。
正写到一半,赵全匆匆进来:\"大人,老太师来了!\"
\"老太师?\"林焱惊讶不已,连忙起身迎出。老太师鲁元方是朝中德高望重的元老,已经多年未曾出门拜访他人,今日竟亲自来到明理学院,实属罕见。
院门外,一乘简朴的轿子缓缓停下,两名仆从小心翼翼地扶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尽管年事已高,但老太师精神矍铄,目光如炬。
\"老太师大驾光临,下官有失远迎!\"林焱连忙上前行礼。
老太师摆摆手:\"不必多礼。老夫听说明理学院要在各地设立分院,特来看看。\"
林焱亲自搀扶老太师入内:\"请老太师移步议事厅,已备好茶点。\"
议事厅中,林焱恭敬地为老太师奉上香茶。老太师浅尝一口,赞许地点点头:\"好茶。\"
\"不知老太师驾临,有何指教?\"林焱恭敬问道。
老太师放下茶盏,看了林焱一眼:\"林大人,老夫问你,设立明理分院,究竟是为何?\"
林焱心知老太师问话必有深意,慎重回答:\"为培养实学人才,促进国家富强。\"
\"是吗?\"老太师意味深长地说,\"那太子和二皇子呢?他们想插手分院建设,又是为何?\"
林焱沉默片刻,直言不讳:\"恐怕是为了拉拢地方势力,为将来的皇位之争做准备。\"
\"你很诚实。\"老太师微微点头,\"老夫在朝堂几十年,见多了这种明争暗斗。如今陛下春秋鼎盛,太子和二皇子却已经开始布局,实在不是好兆头。\"
\"老太师所言极是。\"林焱附和道。
老太师眯起眼睛:\"林大人,老夫今日来,是想告诉你,明理分院事关重大,不容有失。你要谨慎行事,不要被卷入皇子之争。\"
\"下官明白。\"
\"不,你不明白。\"老太师摇头,\"老夫听说天象有变,紫微垣出现客星,太白逆行。这是国运之变的前兆。历史上每逢此景,必有大乱。而明理学院推广的实学,或许能在乱世中拯救黎民百姓。因此,分院建设必须保持纯粹,不能被权力争斗所污染。\"
林焱心中一震:\"老太师知道天象异变?\"
\"老夫虽年迈,但对天文历法仍有研究。\"老太师缓缓道,\"近日夜观天象,发现情况比想象的还要严重。客星亮度增强,且与紫微帝星距离日近。按古籍记载,这预示着变故将至,而且来势汹汹。\"
\"下官近日也得知此事,正在思考对策。\"
老太师意味深长地看着林焱:\"陛下可知此事?\"
\"陛下已知晓,并有意推行变法,以应对可能的危机。\"
\"变法?\"老太师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神色,\"这倒是个明智之举。不过变法向来艰难,必定会触动既得利益者。陛下若真有此意,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林焱谨慎问道:\"不知老太师对变法有何看法?\"
老太师沉默良久,才缓缓开口:\"国家积弊已久,变法势在必行。但变法之道,贵在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必生大乱。\"
\"下官受教。\"
\"至于明理分院,\"老太师正色道,\"老夫建议你坚持三点:其一,分院教习必须由总院直接选派,确保理念一致;其二,分院选址应当避开权力中心,减少干扰;其三,分院必须面向全体民众,不分贵贱,唯才是举。\"
林焱惊讶地发现,老太师的建议与他们刚才商议的方案几乎一致。看来老太师虽年事已高,但对时局的把握依然精准。
\"老太师明察秋毫,下官敬佩。\"林焱由衷感叹,\"这正是我们的想法。\"
老太师满意地点点头:\"很好。老夫虽已致仕,但在朝中仍有一些影响力。若林大人在推行分院建设时遇到阻碍,可来找老夫,或许能有所帮助。\"
\"下官感激不尽。\"
老太师起身准备离去,临行前意味深长地说:\"记住,实学救国,当不负明理二字。天象虽变,人事可为。国运兴衰,皆在人为。\"
送走老太师后,林焱独自在庭院中踱步沉思。老太师这番话意味深长,尤其是最后那句\"实学救国,当不负明理二字\",与郑大器传来的\"明理可救国\"如出一辙。看来老太师对天象变化和国家命运的判断,与郑大器不谋而合。
不过,林焱更关心的是老太师为何会突然造访明理学院,如此郑重地提出这些建议。以老太师在朝中的地位,他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某种政治信号。这次亲自前来,是否意味着他已经站在了变法一边?
正思索间,赵全匆匆而来:\"大人,宫中来人,陛下召见。\"
林焱立即整理衣冠,随使者入宫。
御书房内,萧瑾正在查看一份地图,见林焱进来,示意他靠近:\"林爱卿,你看这张地图,朕已经标出了明理分院的初步选址。你觉得如何?\"
林焱仔细观察地图,发现萧瑾标注的地点与他们刚才商议的几乎一致:江南选在杭州,西川选在绵阳,京畿则设在通州。
\"陛下真乃神机妙算。\"林焱赞叹道,\"这些地点正是臣等刚才商议的结果。\"
萧瑾微微一笑:\"英雄所见略同。这些地点避开了太子和二皇子的主要势力范围,同时又位于交通要道,便于实学传播。\"
\"陛下考虑周全。\"
萧瑾收起地图,正色道:\"太子和二皇子今日派人去见你了?\"
\"正是。\"林焱如实回答,\"两位殿下都表示愿意捐助分院建设,并推荐人才参与管理。\"
\"哼,\"萧瑾冷笑,\"他们的真实目的,朕岂能不知?不过是想借明理分院扩张自己的势力,为将来的皇位之争做准备罢了。\"
林焱不置可否,等待陛下进一步指示。
\"这次分院建设至关重要,朕不能让他们干扰。\"萧瑾果断道,\"你即刻草拟一道谕旨,明确规定:各地明理分院由总院直辖,教习人选由总院推荐,朝廷委任。任何人不得擅自干预分院事务。\"
\"臣遵旨。\"
萧瑾继续道:\"此外,朕还有个想法。除了设立分院外,是否可以选拔一批有天赋的民间匠人,送到明理学院深造?这些人虽无功名,但往往掌握着独特技艺,若能系统学习实学知识,定能创造更大价值。\"
林焱心中一动:\"陛下此议甚好。臣一直认为,民间卧虎藏龙,有许多奇才异能,只是缺乏系统的学习机会。若能将他们网罗到明理学院,必能促进实学发展。\"
\"那就这么定了。\"萧瑾拍板,\"你负责拟定选拔方案,朕会下诏各地举荐人才。但要注意,这次选拔不看出身家世,只看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唯才是举。\"
\"臣谨记陛下教诲。\"
萧瑾沉思片刻,又道:\"对了,朕听说老太师今日去了明理学院?\"
\"确实如此。老太师亲自来访,对分院建设提出了宝贵建议。\"
\"哦?他说了什么?\"萧瑾显得很感兴趣。
林焱如实相告:\"老太师建议分院远离权力中心,教习由总院直接选派,招生不分贵贱。此外,老太师还提到了天象变化,认为国家或将面临重大变故,实学教育可能是应对危机的关键。\"
\"老太师果然老而弥坚。\"萧瑾感叹道,\"他虽已致仕多年,但对国家大事仍然关心备至。他的建议与朕的想法不谋而合。看来他是支持变法的。\"
\"臣也有此感。\"
萧瑾目光深邃:\"老太师在朝中德高望重,若能得到他的支持,变法阻力将大为减小。你与老太师似乎相谈甚欢,以后可多与他交流,争取他的全力支持。\"
\"臣遵旨。\"
萧瑾又问道:\"关于天象变化,钦天监有何新发现?\"
林焱回答:\"据郑天机观测,紫微垣中的客星亮度持续增强,且与紫微帝星距离日近。按照天文学解读,这预示着变故将至,且来势汹汹。\"
\"时间紧迫啊。\"萧瑾眉头紧锁,\"朕原本打算变法循序渐进,但现在看来,恐怕等不及了。林爱卿,你认为朕该如何应对?\"
林焱思索片刻:\"陛下,臣以为可分两步走:一方面,加快实学教育推广,为国家培养急需人才;另一方面,先从弊端最严重的领域入手,如赋税、科举等,进行重点改革。同时,为避免触动太多既得利益者,可先在部分地区试行新政,待效果显着后再全面推广。\"
\"有道理。\"萧瑾点头赞同,\"朕会根据你的建议,调整变法步骤。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太子和二皇子之争已经白热化,若他们察觉朕要推行大规模变法,恐怕会从中作梗。\"
\"陛下圣明。\"林焱谨慎道,\"臣以为,可以借分院建设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以为明理分院只是普通的教育机构,而非变法的重要工具。同时,臣会想办法了解两位殿下的动向,及时向陛下汇报。\"
\"朕就知道你能想到这一层。\"萧瑾满意地说,\"好了,你先回去准备分院建设方案和民间匠人选拔方案,三日后上奏。\"
\"臣遵旨。\"
告退出宫,林焱心中思绪万千。这次与陛下的谈话,让他更加确信变法已经迫在眉睫。而明理学院及其分院,将成为变法的重要基石。如何在推动变法的同时,避免被卷入太子和二皇子的争斗,将是一个巨大挑战。
回到明理学院,林焱立即召集核心人员,传达陛下的旨意,并开始草拟分院建设方案和民间匠人选拔方案。
\"陛下已经决定,各地明理分院由总院直辖,教习由总院推荐,朝廷委任。\"林焱向众人说明,\"这样可以确保分院不被地方势力所控制。\"
唐山长捋须赞许:\"陛下圣明。如此一来,我们就能确保实学教育的纯粹性。\"
\"此外,\"林焱继续道,\"陛下还希望我们选拔一批有天赋的民间匠人入学深造。这些人虽无功名,但往往掌握着独特技艺,若能系统学习实学知识,定能创造更大价值。\"
徐正道闻言大喜:\"此议甚好!老朽一直认为,民间能工巧匠往往有独到之处,只是缺乏系统学习的机会。若能将他们纳入明理学院,必将促进实学发展。\"
\"那么,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选拔标准。\"苏雨提议,\"可以按照不同领域分类选拔,如农具改良、水利工程、医药研究等,各有侧重。\"
\"好主意。\"林焱赞同,\"我们可以根据各地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拔人才。比如江南地区可以侧重水利农艺,西川地区可以侧重矿冶冶金,北方可以侧重畜牧兽医等。\"
众人讨论一番,初步拟定了选拔标准和方案。林焱又指示各科教习准备分院教材,确保各分院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正当会议进行到一半,赵全突然匆匆进来:\"大人,有紧急情况!\"
\"何事?\"林焱问道。
\"刚刚接到消息,太子和二皇子已经分别派人前往各地,开始暗中联络地方官员和士绅,为分院建设做准备。\"赵全急切地说,\"他们似乎是想抢在朝廷正式公布前,先行布局。\"
林焱眉头紧锁:\"果然如此。他们不甘心被排除在分院建设之外,开始另辟蹊径。\"
\"此事如何应对?\"唐山长忧心忡忡。
林焱沉思片刻:\"我们必须抢在他们前面行动。立即派出可靠人员前往各地,与当地官员接触,明确分院建设由总院直辖的原则。同时,加快分院选址和规划工作,争取早日动工。\"
\"是否需要向陛下禀报?\"徐正道问道。
\"当然。\"林焱点头,\"我立刻准备奏折,如实向陛下汇报。相信陛下会有妥善处理的方法。\"
众人分头行动,林焱则回到书房,草拟向陛下的紧急奏折。情况比他想象的更加复杂,太子和二皇子已经开始公开争夺分院控制权,这将给分院建设带来极大干扰。
正写到一半,赵全又来报:\"大人,工部侍郎孙大人求见,说有紧急军情!\"
\"军情?\"林焱一惊,立刻放下笔,\"请他进来。\"
工部侍郎孙延年匆匆走入书房,神色焦急:\"林大人,大事不好!北境急报,边关将领李绍忠突然率军叛变,勾结北方游牧民族入侵!\"
\"什么?\"林焱大惊失色,\"怎会如此突然?\"
\"情况危急!\"孙延年压低声音,\"陛下已经紧急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林大人与陛下亲近,速速入宫吧!\"
林焱立刻整理衣冠,正准备动身,忽然又警觉起来:\"孙大人,此消息是否确切?您又是如何得知的?\"
孙延年神色一滞,眼中闪过一丝异色:\"这...这是刚刚传来的军报,老夫在工部就听说了...\"
林焱心中警铃大作:工部侍郎为何会比兵部先知道军情?而且看孙延年那慌乱的神色,显然有蹊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