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命运之局之朝天的野望 > 第362章 破城

命运之局之朝天的野望 第362章 破城

    粮车缓缓驶向北门,车轮碾过青石板路面发出沉闷的响声。李文忠坐在第一辆车上,手持户部公文,面色平静,但握着缰绳的手却微微颤抖。

    林焱和赵明藏在第三辆粮车内,通过车帘缝隙观察外面情况。远处北门高大巍峨,城墙上士兵往来巡视,刀枪闪烁寒光。

    \"前方有岗哨。\"林焱低声道。

    粮车队伍在岗哨前停下。一名守卫上前盘查:\"什么人?天还未亮,为何出城?\"

    李文忠跳下车,拱手行礼:\"在下户部运粮官李文忠,奉命押运粮食至城外仓库。这是公文和手令。\"

    守卫接过文书仔细查看,又看了看粮车,皱眉道:\"户部侍郎大驾亲临,未免小题大做吧?\"

    \"正因时局不稳,恒王陛下特意嘱咐老夫亲自押送。\"李文忠一脸正色,\"南门告急,城中兵马调动频繁,粮草供应不可有误。\"

    守卫将信将疑,但见公文无误,且有手令在前,不敢多阻拦:\"既如此,请李大人稍候,我去向将军禀报。\"

    林焱和赵明对视一眼,紧握手中兵器。若守将起疑,他们只能强行突破。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守卫带着一名身着铠甲的将领走来。

    \"原来是李侍郎。\"将领抱拳行礼,\"在下北门游击将军刘武,不知李大人为何亲自押运粮草?\"

    \"刘将军。\"李文忠上前,压低声音道,\"恒王有密令,命老夫暗中调集粮草,准备应对突发情况。这是手令。\"

    刘武接过手令,仔细查看印记,确认无误后点头:\"既然是恒王密令,下官自当遵从。不过,按规矩,需检查一下粮车。\"

    \"自无不可。\"李文忠大方应允。

    刘武招手,两名士兵上前,拉开第一辆车的帘子,看到满车的粮袋,又随手翻了翻,确认无误。第二辆车也是如此。

    当士兵走向第三辆车时,林焱和赵明悄悄躲到粮袋后方。车帘拉开,阳光透入,照在粮袋上。

    \"这车怎么装得这么满?\"士兵怀疑地问,伸手想要翻开粮袋。

    就在此时,李文忠故作惊讶:\"咦,南门方向怎么有浓烟?\"

    刘武和士兵齐齐回头望去,果然见南城方向有烟雾升起。

    \"看来南门战事更激烈了。\"刘武皱眉,\"李大人请速去办差,莫要耽误。\"

    李文忠拱手谢过,回到车上,粮车队伍重新启动,驶向北门。

    \"南门真有烟?\"赵明惊讶地问。

    \"未必是南门。\"林焱低声道,\"可能是张宏安排人制造的佯攻,为我们争取时间。\"

    粮车队伍顺利通过第一道关卡,继续前行。北门高大的城门渐渐近了,两侧守卫明显增多,刀枪林立。

    \"到了最危险的地方。\"林焱深吸一口气,\"一旦进入城门洞,我会给大家信号。记住,先控制门楼,夺取开门机关,然后再清理城下守卫。\"

    赵明点头,紧握配剑。

    粮车队伍在北门前停下。城门两侧站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兵,门楼上也有弓箭手警戒。

    李文忠再次下车,向守军出示公文和手令。守将仔细查验后,让人打开城门:\"李大人请过。\"

    城门缓缓打开,粮车队伍鱼贯进入门洞。昏暗的门洞内,林焱能感觉到心脏在剧烈跳动。

    就在第三辆车完全进入门洞时,林焱猛地掀开粮袋,做了个手势:\"动手!\"

    早已准备多时的众人立刻行动起来。张宏带领京营将士跳下粮车,迅速控制门洞两侧的守卫;李文忠则率人冲向门楼,夺取开门机关;林焱和赵明则直奔守将刘武。

    刘武见状大惊,拔剑喝道:\"反贼造反!快关闭城门!\"

    林焱几个起落,已至刘武面前,长剑如毒蛇吐信:\"刘将军,得罪了!\"

    刘武仓促应战,剑法虽然不弱,但在林焱面前却略显笨拙。十余招后,刘武手腕一麻,佩剑落地,被林焱一掌击倒在地。

    \"绑了!\"林焱一声令下,随从立刻将刘武捆绑起来。

    门洞内战斗异常激烈,双方刀光剑影,喊杀震天。恒王的守军虽然人数占优,但因措手不及,加上京营将士勇猛,逐渐落入下风。

    \"门楼已控制!\"一名京营将士高声汇报。

    林焱环顾四周,门洞内的守军已被控制,但城墙上的弓箭手开始向下射箭,情况危急。

    \"开城门!点燃烽火!\"林焱下令,\"告诉陛下大军,城门已开!\"

    京营将士迅速行动,启动机关,巨大的城门缓缓打开。同时,门楼上燃起熊熊烽火,黑烟直冲云霄,这是与萧瑾大军约定的信号。

    城门洞内的战斗仍在继续,林焱站在城墙上极目远眺,希望能看到萧瑾大军的旗帜。

    \"林大人,快看!\"赵明指着远处,\"那是不是陛下的军队?\"

    林焱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北方尘土飞扬,一支浩浩荡荡的军队正快速逼近。最前方的大旗上,赫然写着一个\"萧\"字!

    \"是陛下的军队!\"林焱激动地喊道,\"快,加固防御,坚持到陛下大军抵达!\"

    然而,城内的警钟已经敲响,越来越多的守军向北门集结。门楼上的弓箭手虽被清除,但城墙两侧仍有敌军源源不断地赶来。

    \"林大人,我们坚持不了太久了。\"张宏匆匆跑来报告,\"南城和东城的守军已得到消息,正往这边赶来。\"

    \"守住门洞!\"林焱沉声命令,\"只要守住半个时辰,陛下大军就能抵达。李侍郎,你带人守东侧;张百户,你守西侧;我和赵大人守门洞。\"

    众人分头行动,各自率兵把守要点。林焱站在城门洞中央,看着远处越来越近的萧瑾大军,心中充满希望。

    就在此时,城内传来整齐的脚步声,一支数百人的队伍快速逼近,为首一人赫然是何忠!

    \"不好,锦衣卫来了!\"赵明脸色一变。

    林焱却露出一丝笑意:\"别急,看看再说。\"

    何忠率队来到北门前,见城门大开,守军已被控制,脸上没有丝毫惊讶。他转身面对随行的锦衣卫,高声宣布:\"诸位,恒王谋逆篡位,天理难容!如今陛下大军已至城下,我等当效忠正统,迎接陛下回京!\"

    锦衣卫将士面面相觑,随即有人高呼:\"效忠陛下,诛杀叛贼!\"

    整支队伍顿时群情激奋,纷纷呼应。何忠挥手道:\"分队行动,控制各处要道,协助林大人守住北门!\"

    林焱快步上前,拱手道:\"何指挥使果然忠心为国,林某佩服!\"

    何忠还礼:\"林大人才是真英雄!老夫不过是尽忠职守而已。如今陛下大军将至,我等当同心协力,迎接圣驾!\"

    在锦衣卫的加入下,北门的防御大为增强。敌军虽不断增援,但始终无法收复城门。

    不多时,北方传来震天的马蹄声和喊杀声。萧瑾的大军终于抵达城下!

    \"陛下来了!\"城墙上的将士欢呼。

    一队骑兵冲在最前方,为首一人身着金色铠甲,正是萧瑾!他勒马城下,抬头望见林焱,欣喜地挥手示意。

    \"开道!迎接陛下!\"林焱高声命令。

    城门洞内的守军立刻分列两旁,让出一条通道。萧瑾率领亲卫策马入城,英姿勃发,威风凛凛。

    \"林焱,你做得很好!\"萧瑾翻身下马,拍着林焱的肩膀,眼中满是感激。

    \"陛下,未能早日平叛,臣有罪。\"林焱单膝跪地。

    萧瑾扶他起来:\"你已尽力,无需自责。如今京城门户大开,恒王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大军陆续入城,很快控制了北城区域。萧瑾立即部署军队,分成三路:一路由岳成龙率领,攻打皇宫;一路由何忠指挥,控制城内要道;最后一路则由萧瑾亲自率领,直取恒王所在的临时行宫。

    \"林卿随朕一同前往。\"萧瑾对林焱说,\"恒王乃朕的堂兄,若能生擒最好,免得手足相残,徒增遗憾。\"

    林焱点头:\"臣遵旨。不过,恒王手中还有不少人质,包括一些被捕的变法派重臣。我们必须小心行事。\"

    \"说得对。\"萧瑾沉吟片刻,\"这样,朕率主力正面进攻,吸引恒王注意力。你带一队精锐从侧翼突入,营救人质。\"

    计划敲定,大军开拔。林焱挑选了五十名精锐,包括张宏在内,准备从行宫侧门突入。

    途中,他们经过一处茶楼,突然听到上面传来喊声:\"林大人,这里!\"

    林焱抬头一看,只见江掌柜正在楼上挥手。他立刻带人上楼,江掌柜激动地说:\"林大人,商会的人在行宫周围探查到一个秘密:恒王已经察觉大势已去,正准备从地道逃走!\"

    \"地道?\"林焱皱眉,\"在哪里?\"

    \"行宫后花园有一处假山,下面就是地道入口。\"江掌柜指着远处,\"地道另一端通往城外十里的一座庙宇。\"

    林焱立刻意识到这是个绝佳的机会:\"江掌柜,烦请带一队人马前往地道出口,截住恒王;我会去通知陛下,改变进攻方向。\"

    江掌柜爽快应允,立刻带人离去。林焱则火速返回萧瑾大军处,将情况禀报。

    萧瑾听后,当机立断:\"分兵行动!岳将军继续率军攻打行宫正门,吸引注意力;朕带一队人马直取后花园,截住恒王;林卿带人去牢房,救出被囚的重臣。\"

    大军兵分三路,迅速行动。林焱带着张宏等人,借着攻城的混乱,潜入行宫侧翼,直奔大牢。

    行宫内一片混乱,恒王的亲卫和仆从四处奔逃。林焱一路疾行,很快来到关押重臣的大牢前。

    两名狱卒见状想要反抗,被林焱一剑击倒。张宏找到钥匙,打开牢门,里面关押着十几名衣衫褴褛的朝臣,正是那些支持变法的重臣。

    \"诸位大人,陛下大军已入城,恒王即将伏诛。\"林焱高声宣布,\"请随我离开!\"

    重臣们闻言大喜,纷纷起身跟随。林焱安排张宏护送他们到安全地带,自己则赶往后花园,支援萧瑾。

    后花园内战况激烈,萧瑾率军已包围了假山,但恒王的亲卫死战不退,竭力保护主子。

    \"陛下!\"林焱挥剑杀入战团,来到萧瑾身边。

    \"林卿,人质救出了吗?\"萧瑾一边指挥战斗,一边问道。

    \"已全部救出,无人伤亡。\"林焱回答,\"已派张宏护送他们到安全地带。\"

    \"好!\"萧瑾点头,\"恒王就在假山下的地道内,我们必须抓紧时间!\"

    战斗持续了约半个时辰,恒王的亲卫终于寡不敌众,被尽数斩杀。萧瑾率军推开假山石门,露出一条向下的台阶。

    \"陛下,让臣先行!\"林焱请命。

    萧瑾摇头:\"朕自己去。恒王再怎么说也是朕的堂兄,若能生擒,朕不愿见血。林卿带人在此守候,防止有诈。\"

    林焱虽然担忧,但见萧瑾决心已定,只能应允。萧瑾挑选十名亲卫,带着火把进入地道。

    地道幽深曲折,隐约可见前方有火光移动,应该是恒王一行人。萧瑾加快脚步,很快看到了恒王的背影。

    \"皇兄!\"萧瑾高声喊道。

    恒王猛地回头,见是萧瑾,先是一惊,随即苦笑:\"萧瑾,你总算来了。\"

    \"皇兄何必如此?\"萧瑾向前几步,真诚地说,\"若你放下武器,朕可以既往不咎,保你富贵一生。\"

    恒王摇头:\"萧瑾,你太天真了。我们兄弟之间,只有一个人能活着离开这个地道。\"

    说着,他突然从袖中抽出一柄匕首,向萧瑾扑来!

    萧瑾本能地侧身避开,亲卫立刻上前阻拦,但恒王身后的亲信也同时出手,双方在狭窄的地道内激烈搏杀。

    \"陛下小心!\"一名亲卫大喊,同时挡在萧瑾前方,被恒王手中的匕首刺中胸口。

    萧瑾见亲卫为救自己而死,心中悲痛,拔剑喝道:\"皇兄,你逼朕出手!\"

    恒王冷笑:\"来吧,让我们看看,谁才是真正的天命所归!\"

    两人在地道中展开激战。恒王武艺不弱,又因绝路逼命,招招凶狠;萧瑾则身经百战,剑法精妙,渐渐占据上风。

    \"皇兄,投降吧!\"萧瑾再次劝道,\"何必白白送命?\"

    恒王不答,突然从怀中掏出一个小瓶,仰头喝下:\"萧瑾,我宁死也不会做你的阶下囚!\"

    \"皇兄!\"萧瑾大惊,伸手想要抢过小瓶,但为时已晚。恒王面露痛苦之色,身体抽搐几下,倒在地上。

    \"恒王服毒自尽了!\"亲卫惊呼。

    萧瑾脸色阴沉,半晌无言。最终,他轻叹一声:\"抬回行宫,给他一个体面的葬礼。无论如何,他也是先帝的儿子。\"

    地道另一端,江掌柜带人严阵以待,却始终未见恒王出现。不多时,地道内传来脚步声,江掌柜警觉地握紧兵器。

    \"是我,林焱。\"熟悉的声音传来。

    江掌柜放下兵器,惊讶地问:\"林大人,恒王呢?\"

    \"已伏诛。\"林焱简短回答,\"陛下正在安排后事。恒王虽然谋逆,但毕竟是皇室血脉,陛下念及兄弟之情,会给他一个妥善安葬。\"

    江掌柜叹息:\"一场皇室兄弟相残的悲剧啊。\"

    林焱点头,心中也是感慨万千。恒王的死,意味着这场叛乱彻底平息,萧瑾的统治将更加稳固,变法大业也能继续推进。但同时,这也是一个血的教训,皇权争夺的残酷性再次得到印证。

    \"走吧,回去复命。\"林焱带着江掌柜一行人,从地道返回行宫。

    行宫内,岳成龙已经控制了局势,恒王的余党不是被擒,就是投降。萧瑾站在大殿中央,面色凝重。

    \"陛下。\"林焱上前行礼。

    萧瑾回过神来:\"林卿,京城已平,但朕的心情却不甚畅快。\"

    \"陛下仁厚,对皇兄之死感到悲痛,情理之中。\"林焱安慰道,\"但陛下当以天下苍生为重。恒王谋逆,危害社稷,其死乃咎由自取。\"

    萧瑾点头:\"朕明白。只是希望这是最后一次兄弟相残。大周已经经历了太多内耗,是时候休养生息,推行变法了。\"

    \"陛下圣明。\"林焱恭敬地说,\"如今叛乱平息,正是全力推行新政的好时机。\"

    \"说起新政,那些被救出的重臣情况如何?\"萧瑾问道。

    \"都已安全,无人伤亡。\"林焱回答,\"其中包括礼部尚书张廷玉、工部侍郎马齐等人,都是变法派骨干。\"

    \"很好。\"萧瑾满意地点头,\"召集他们,朕要召开朝会,讨论恢复变法措施。\"

    就在此时,一名信使匆匆进殿,跪地禀报:\"陛下,南城告急!恒王手下大将李成率军反扑,试图夺回南门!岳将军请求增援!\"

    萧瑾闻言,立刻下令:\"传令何忠,带锦衣卫增援南门!林卿,你即刻前往坐镇指挥!\"

    \"臣遵旨!\"林焱抱拳领命,大步离去。

    虽然恒王已死,但叛军余部仍在负隅顽抗。要彻底平定叛乱,恢复朝廷秩序,还有一场硬仗要打。林焱一边疾行,一边思考战略部署。无论如何,他都会竭尽全力,助萧瑾平定叛乱,推行变法,开创太平盛世!

    南门方向战鼓雷动,喊杀声震天。林焱策马疾驰,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守住来之不易的胜利,为变法大业扫清最后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