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一王二后,称霸天下,从皇子做起 > 第384章 朱仙之战

一王二后,称霸天下,从皇子做起 第384章 朱仙之战

    清晨,河面的薄雾刚刚散去,阳光透过轻纱般的雾气洒在水面上,映出一片朦胧的金光。

    远一线黑影如潮水般涌来,随着薄雾逐渐消散,那片阴影也愈发清晰起来。

    梁延嗣站在内河岸的一处土坡上,手中紧握着望远镜,目光紧紧锁定远方的身影。

    身着甲胄的周军兵马正在靠近朱仙镇,盔甲反射着微弱的晨光,显得格外威严。

    为首的两名主将韩通、张美帅旗迎风摆动,旗帜在晨风中猎猎作响!

    在他身侧,刘廷让、石守信、赵廷进等武将的旗号在后方迎风舞动,一眼望去,黑压压超过两万人马,宛如一条横亘的长龙缓缓逼近。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水腥气息,混合着泥土和草木的清香,形成了一种紧张的气息。

    梁延嗣深吸一口气,传令下去让众士卒戒备,准备随时大战。

    他统领三千大弓兵,隔着涡河守卫在土墙堡垒后,眼神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秦再雄放下手中的望远镜,语气中带着一丝惊讶:“没想到才两三日的功夫,周兵竟然调动了这么多兵马。”

    梁延嗣摸了摸手中弓箭,眼中闪过一丝冷酷的光芒:“来得好,人少了还不够我射杀的呢。”

    “隔着大河不方便我苗兵兄弟宰人,也不知道为什么主公要守在此处,我还想着四处打劫呢!”

    秦再雄的声音里夹杂着几分纳闷。

    还是前些日子的作战让他感到痛快淋漓,而现在却不得不在这前后十里的小镇屯兵驻守。

    梁延嗣耐心地解释道:“近日来周军已经起了严防死守之心,我们四处游走,日夜奔波,攻城作战,也是耗费体力。若是一次不慎,被人前后夹击,更容易陷入危险。”

    他指向四周环抱的河流,“主公找到这汴梁城下的朱仙镇,位置极好,适合防守。几乎是四面环河,周军施展不开,我们守住十日,更稳操胜券。”

    秦再雄闻言,也是点了点头。

    随着命令一道道下达,传令兵挥动着旗帜,指令如同涟漪一般迅速扩散开来。

    湖南道兵马严阵以待,每个士兵都屏息凝神,等待着与周军的最终对决。

    弓弩兵方阵中,战士们手持弓箭,眼神坚定,仿佛要把所有的力量都凝聚在这一瞬间。周围的空气似乎凝固了,只有心跳声和偶尔传来的箭矢碰撞声打破了这份寂静。

    从天空上看去,湖南道兵马的士卒躲在一道道交错纵横的土墙后面,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安全。

    “周兵来了,我们要守住朱仙镇。”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声音在静谧的空气中回荡,激起了阵阵回响。

    “老子在此大战十日,看他娘的谁能攻进来。”

    战士们的怒吼声此起彼伏,犹如滚滚雷鸣,震撼人心。

    这一刻,他们不再是普通的士兵,而是为了胜利不惜一切代价的勇士,誓要追随李从嘉在朱仙镇这片土守住防线。

    韩通为主帅,清晨时分便率军出征。

    随着队伍逐渐靠近目标,天空中的晨雾被阳光一点点驱散,显露出前方那条蜿蜒流淌的涡河与运粮河在朱仙镇交汇的景象。

    韩通骑在一匹高大的战马上,目光如炬地眺望着河对岸。

    只见河的对岸已经挖掘堆砌了一道土墙,虽然只有半人高,但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坚固。

    “涡河、运粮河在这朱仙镇交汇,还真不易攻打。”

    韩通捋着长须,若有所思地说道。他深知这场战斗的难度,并非只是因为跨河作战,更因为敌方精心布置的防御工事。

    张美站在一旁,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多亏这几日,王大人已经命人准备浮桥小舟,此处河道不是太宽,咱们大盾兵渡河过去,一举攻破这矮小土墙。”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未来胜利的信心,仿佛眼前的障碍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小问题。

    石守信也是信心满满,“江淮州城十余座,都能被我军攻破,更何况是这小小土墙,我愿率领先锋军一举渡河杀贼。”

    他的话音刚落,周围士卒们的斗志似乎也被点燃了,纷纷摩拳擦掌,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

    “咱们清晨出兵,众士卒奔走半日,现在此处埋锅造饭!午时一刻,准备出兵。”

    韩通下令道。

    在他的指挥下,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营地上顿时炊烟袅袅,夹杂着阵阵饭菜香,为即将展开的战斗增添了几分烟火的气息。

    “张美将军,你先带兵准备浮桥铁锁,舢板竹筏,咱们全都一口气扑上去,直接用兵力压垮敌军。”

    韩通继续下达指令:“刘廷让、石守信,你二人上下两处共同领兵杀入朱仙镇,不给敌军丝毫喘息机会。”

    午时一刻,太阳高悬空中,炽热的阳光照耀着整个战场。

    伴随着沉闷的鼓声响起。

    “咚!咚!咚!”

    声音传遍了四面八方,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列队!

    出发!

    “踏!踏!踏!”

    周军整装待发,手持盾牌,挎着长刀,背着弓弩,步伐整齐有力地向前移动。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决心,仿佛每一步都在书写着自己的传奇。

    战场上,旗帜飘扬,盔甲闪烁,每一个士兵都像是等待冲锋的猛兽,蓄势待发。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又激昂的气息,韩通站在阵前,心中既担忧,也有着对胜利的渴望。

    刘廷让,深知直接在河对岸登船将使周军暴露于敌人的箭雨之下,从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于是,他选择了一个更为谨慎的策略,从运粮河上游北方一里远的地方开始行动。

    在这里,士兵们分批登上一艘艘小船,每艘船上载着约二十名士卒,悄无声息地向南进发,直指朱仙镇的河岸。

    这一举措不仅避开了敌方的直接视线,也大大减少了被射杀的风险。

    与此同时,在下游的位置,石守信正带领着手下的将士们紧锣密鼓地搭建浮桥。

    在这个时代,建造浮桥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主要依赖于水排木筏和小船串联起来,再用铁锁固定,并在其上铺设竹排作为桥梁。

    这种战术在历史上并不鲜见,唐末黄巢大战唐军、五代十国时期大将军杨行密等都有过非常成功的实战案例。

    石守信深谙这些战例,他有条不紊地指挥手下,确保每一处细节都完美无缺,以保证浮桥能够迅速而稳固地建成。

    上游刘廷让,组织士兵登船,下游石石守信带着搭建浮桥。

    双管齐下,一起攻击朱仙镇。

    只见江面上,霎时间,一艘艘小舟从北面飘下来,一处处木排在河面上连接。

    湖南道弓兵主将梁延嗣长舒口气,回头看着自己按照射程,将弓兵划分在一圈圈的土墙里面,高声命令道:“神臂弓兵、弩兵,短弓兵,做好准备!”

    “全都蹲下防守!”

    “听我号令再起身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