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宋综:从秀才宰执天下,指鹿为马 > 第343章 有的,韩相有的

宋综:从秀才宰执天下,指鹿为马 第343章 有的,韩相有的

    孙志高的目光,再次在朝中一众大臣身上扫过。

    除了少有的几个朝中大牛之外。

    根本无人敢同孙志高对视。

    见状……

    孙志高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才转头看向高坐着上的英宗。

    缓缓开口道:“官家!关于土地改革之事,刻不容缓。”

    “日前三司副使王安石,已经在逐步核查天下土地,多数都已经被士族豪绅侵占。”

    “有些地区,真正掌握在百姓手中的土地,甚至十不足一。”

    “这简直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要知道……”

    “有压迫,就必然有反抗!”

    “如果朝廷在这样不管不问下去,这些遭受剥削与压迫的百姓,没有了活路,自然是生出乱子的。”

    虽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战果,可孙志高却没有见好就收的意思。

    这种事情……

    拖得越久,自然越会生出变故,也会让那些士族豪绅,有更多的时间把自己摘干净。

    孙志高自然不会乐意见到这种事情发生。

    还不如……

    趁着现在在朝堂之上,杀鸡儆猴的威势,一击到底,试着能不能直接将这件事情推行下去。

    虽然……

    他手中还握着一个大杀器。

    可不到万不得已,仁宗的遗诏孙志高是不想动用的。

    毕竟……

    现在的坐在龙椅上的人,已经不是仁宗了。

    拿出仁宗遗诏,虽然可以将事情彻底推向下去。

    可在英宗那里怕是落不了好。

    毕竟,拿出仁宗遗诏,来让朝堂顺服这件事,那几乎就等同于是拿着前朝的剑,去斩本朝的官了。

    而从目前孙志高同仁宗的接触而论,他不觉得这位新上任的官家,乃是一个心胸开阔,有容人之量的君主。

    或者说……

    英宗这样的做法,才是一个皇帝正确的打开方式。

    可没办法…………

    谁让孙志高之前,在仁宗那里受到的优待太多了呢?

    那老登!

    可是对孙志高好的,有时候自己都想锤他的家伙!

    而在英宗这里……

    虽然事情没有摆到明面上,可孙志高却已经感觉到了不少的掣肘。

    这位可是动过将孙志高从三司使位置赶下去的念头。

    要不是王安石……

    死活不肯接任三司使,以及朝堂诸多大牛的联名反对不能失去这个 钱袋子,说不好孙志高就已经不是三司使了。

    这件事……

    英宗虽然没有拿到朝堂之上去说,可自然是有消息传到孙志高耳朵当中。

    虽然孙志高为官时间尚短,可却也交好了不少朝中大臣,比如王安石,比如欧阳修,比如户部尚书姜伯游,比如此时远在边境之上,经略两河的萧钦言。

    当然……

    在朝堂之上也不是没有人,由于孙志高的权势,而进行投靠攀附的人。

    对于这件事……

    孙志高说实话,心中是没有多少芥蒂的,他也理解英宗的做法。

    换位思考的话……

    如果是孙志高坐在对方的位置上,也不想看到朝堂之上有一个年轻的过分的朝堂大员。

    不光把持着朝堂财政……

    还把持着朝堂军事……

    甚至于这个年轻人,在文学上还拥有着无与伦比的惊世才华,几乎已经可以说是下一代的文坛领袖。

    这样的一个年轻人!

    无论是谁作为皇帝,恐怕都要心生提防。

    不过……

    还是那句话!

    在仁宗当皇帝的时候,孙志高可没有遭受过这种待遇,那几乎是毫不保留的信任。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为此……

    对于英宗的态度,孙志高理解归理解,可心中依旧是不爽的。

    谁让仁宗对他太好了。

    这英宗……

    如果再过于得寸进尺的话,孙志高怕不是要直接找机会锤他。

    “忠勇侯!”

    韩琦眉头紧皱。

    语气当中带着愠怒,朝着孙志高开口道:“老夫已经说过了,关于土地改革一事,兹事体大!万万不可操之过急!年轻人还是不要太过冒进的好!”

    “嗯!?”

    孙志高目光微微一凝。

    正打算开口再说些什么,却见韩琦摆了摆手,继续开口道:“正如忠勇侯所言,天下良田被士族豪绅侵占大半!”

    “故而……”

    “这些百姓如今能够还口中有粮,正是因为在这些士族豪绅的雇佣之下做工。”

    “这当然是不正常的!’

    “可你要知道的是!朝廷政令由官家圣裁,再由中书发出,可传到地方就这个过程当中,也不是政令必达的。”

    “更不要说……”

    “才传入到百姓的耳朵当中!”

    “经过这些士族豪绅曲解,煽动,他们只会觉得是朝廷想要抢夺他们的土地。”

    “是朝廷在剥削压迫的他们!”

    “百姓是愚昧的,蛮横的,他们是分不清道理的。”

    “届时……”

    “如果天下各地叛乱丛生,还有虎视眈眈的蛮夷,该当如何是好啊!”

    韩琦面露担忧之色,目光逼视孙志高。

    “哈?”

    “韩相,言之有理!”

    “只是,韩相既然知道这是不对的,那就不去做了吗?”

    “百姓愚昧,蛮横,所以韩相就觉得这天下,就只能靠这些士族豪绅了不成?”

    “可韩相不妨想想……”

    “我大宋的军士当中,出于百姓的有多少人,出于士族豪绅的又有多少人?”

    “其中大多数都是你口中愚昧无知,蛮横无理的平民百姓。”

    “不妨再想想……”

    “天下土地掌握在士族豪绅手中,而从事生产耕作的又是哪些人,是那些士族豪绅吗?”

    “还不是韩相口中,愚昧无知,蛮横无理的平民百姓吗?”

    “而这些平民百姓在辛苦耕作,从事生产过后,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连一家人的口粮都成为问题。”

    “而最重要的是……”

    “这些平民百姓,辛勤耕作而生产出的谷物粮食,由于土地掌握在士族豪绅手中,根本就不向朝廷缴纳应有的赋税。”

    “这岂不是苦了平民百姓,苦了官家,白白便宜了夹杂在中间的士族豪绅?”

    “这群杂碎!”

    “难道不该付出应有的代价吗?”

    “而韩相刚才也说了,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那为何不去改变呢!”

    “就因为心中顾忌,就一错再错吗??”

    “有问题不去解决,而一推再推,固然短时间内不会问题出现,可二十年,五十年呢??一百年呢?”

    “届时……”

    “我们怕是已经做多年?落下一个生在盛世美名!”

    “可我们的后世子孙呢?”

    “可我泱泱大宋呢?还能千秋万代吗??”

    “既然已然预测到会出现问题,那就去解决问题,只要我们这一代人多辛苦些,把艰苦磨难全都扛下来!”

    “那后世子孙就可以轻松一些,安享盛世!”

    “还有……”

    “说句不好听的话,本侯同诸位不一样,本侯年轻!”

    “如果届时诸位皆以坐古!”

    “而本侯尚在!”

    “到时即便心有余也力不足,怕是无力回天了。”

    “故而,本侯坚决要将这土地改革推行下去。”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就在今朝!”

    “本侯可不想届时,徒悲早生华发!”

    孙志高言辞犀利。

    对于土地改革一事,他是必须要推行下去的。

    宜早不宜迟!

    如果天下大乱?

    那就天下大乱好了!

    如果推行不下去,那注定这宋朝已经没救了。

    不如直接早点重开。

    正好乱世出英雄,届时再造天下,也容易些。

    “……”

    韩琦目光落在英姿勃发的孙志高身上。

    不由得低头看了看,自己已经开始布满皱纹的 双手。

    难道……

    自己的选择是错的吗??

    随后,不由得再次开口道:“敢问侯爷,就没有温和的办法了吗?”

    “老夫,是真的不愿意看到天下生乱啊!”

    眼见韩琦不再坚持己见,孙志高也是微微一笑。

    开口道:“有的!韩相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