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通古代后,我把系统上交国家 第345章 胡

    “阿娘,兕子得到了好多粽粽!还有饺子!”兕子眨巴了一下眼睛,指着不远处的桌子说道。

    其实现在不是贞观时候的新年,但一家人坐在一起,也莫名的有感觉。

    看到兕子得到了年礼,他们也很是惊喜。

    “看来还是小兕子今夜有运气啊!”李世民笑道。

    “还热乎着!”李泰去碰了碰箱子,打开一看,里面的热气和粽叶的清香一下子逸散出来,分别用保温盒装好的饺子、汤圆也热乎着。

    “好大一个肉粽!”李治的眼睛闪闪的。

    李丽质也在宫中,很久没有看到一家人都是这样的开心了,也是不住的笑着。

    宫女赶紧把这些东西摆在桌面上,一家人就着送过来的一些调料,醋、酱油、辣椒酱等等,自行调配,爱怎么吃就怎么吃。

    两个大肉粽也被切割好,里面的肉果然化了冻,晶莹剔透的冒着油香,李世民跟着糯米咬下去,绿豆咸香的味道和着肉的香味、糯米的软糯,一起变成一种甘美的味道,粽叶的香味也在其中了。

    味道很是不错!

    而且李世民这个食肉党一点都不觉得腻。

    倒是长孙皇后和李丽质吃多了两口就觉得有些腻口了,转头就去吃饺子。

    “原来是牢丸……”长孙皇后舀起一个饺子,看到形状便知道是什么了。

    微微咬下一口,里面鲜甜的汁水就已经溢出来了这是玉米胡萝卜猪肉馅,很爽口好吃。

    然后再吃另一个就是白菜猪肉的,长孙皇后不住的吃了下一个,又是不同的馅,有一种开盲盒的快乐。

    而李治咬下了一个汤圆,里面有点小烫,他斯哈了一下,不那么烫了才细细的去感受汤圆里流淌出来的黑芝麻馅,甜甜的,但是很香浓!

    表皮也是糯糯的!

    “兕子喜欢汤圆!”兕子的眼睛完完全全的亮了起来,“阿娘,我吹吹过了,吃!”

    “好!”长孙皇后也是笑了一下,然后一口咬下兕子递过来的汤圆,黑芝麻的香味一下子就萦绕了整个口腔。

    ……

    “阿大,我得到了粽子!三角粽!”一位娘子很是高兴的朝着屋子里说,很快她的男人还有孩子就跑出来了。

    “娘,还热乎乎的!”阿大瞪圆了眼睛,也是赶紧拆开,甜香的味道和着粽叶的香味一下子就弥漫了出来,拆开粽子,里面的蜜枣和蜜豆好大,“好香啊!”

    一家人分着吃了一个蜜粽,还有一个肉粽,感觉唇齿留香,也很高兴。

    ……

    这里下了大雪,又没有吃的,也没有穿的,有的时候三娘担心自己会饿死,她的父母早就死了,所以她一路上流亡来到这里,勉强找到了一间破屋躲雪,也不知道自己能够活多久。

    那些什么桃符什么春联都离她太远,只有那些吃的让她明白腹中饥饿,明白自己还是一个活人。

    天幕上朱家丰盛的年夜饭让她直吞口水,伸出手,似乎这样就可以吃到。

    而后面那些烟花,她也从来没有玩过。

    就在她以为自己会就这样死在这雪覆盖的破屋里的时候,一份热乎乎的饺子出现在了她的手中。

    三娘有些不敢相信,看着手里的饺子,然后打开,很快就狼吞虎咽的吃下了几个饺子。

    温暖的食物一下就充斥了胃部,三娘已经很久没有吃到这样温暖而又鲜美的食物了。

    “谢谢朱姑娘!”她看着手边的粽子,呢喃道。

    ……

    同三娘一样的人也不在少数。

    朱清谷他们准备的饺子、米粽等等都是有限的,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收到,但是收到的也十分惊喜。

    不少人都在天幕之上表示感谢。

    (宋·赵祯:收到了礼物,饺子鲜美,蜜粽香甜,各有趣味。)

    (明·戚继光:我夫人喜欢元宵,很是香浓。)

    明朝的时候也有元宵和汤圆了,那种做法又不一样了,用糯米细面,里面是核桃仁、白糖做的馅,然后洒水来滚,这就是元宵了。

    南方的汤圆则是做好了皮之后,包入馅料进去。

    (汉·张仲景:这饺子也似娇耳。)

    朱清谷回头看了一眼,他们还没有把麻将桌给摆出来,转头就又看到了这条弹幕,也马上回复道,“有一个传说,饺子的起源就是张先生你返乡的时候看到百姓饥寒交迫,很多人的耳朵都冻烂了,所以让弟子煮了‘祛寒娇耳汤’汤分给百姓。”

    “不过考古发现,一座春秋时期的墓葬里就出现了类似于饺子的雏形,像是饺子一样的形状,里面还包着一些馅,不论怎么样,饺子的由来肯定已经很久远了。”

    “后来饺子也有很多名字,有些朝代叫做牢丸,有些朝代叫做扁食,馄饨,饽饽、粉角等等,宋代的时候叫做角子,元明的时候就是扁食,清朝才称作饺子。”

    张仲景感觉这个故事听起来怪怪的,耳朵都冻掉了,还要做娇耳汤给诸人吃……

    有点像是后世说的虾仁猪心?

    ……

    “姐快来,定台了!”朱小弟喊了一声,朱清谷也是哧溜了一下,然后那边婶婶也一下子就占了位置。

    朱母动作慢了一点,没有上桌,倒是笑嘻嘻的看着他们四个打麻将。

    天幕的话题也一下子就转移到了麻将上。

    古代的娱乐说多也多说少也说少。

    有些人说麻将起源于先秦的‘六博’,也有人说,麻将可以追溯到唐代的‘叶子戏’,宋代的‘马吊’,也有人说应该是明朝的‘竹牌’……

    无论如何,现在所玩的麻将基本上定型在清朝的中期。

    天幕之下很多人是不明白规则的,都很好奇的看着这些图案。

    朱清谷一边打一边简单的和他们介绍。

    比如说万子、筒子、条子,还有东南西北风,中发白等等。

    然后打了两盘,天幕下不少人就都知道应该怎么玩了。

    现在朱清谷手里有两张东风,有人出一张东风,她就可以碰东风,就相当于拿回一张来,就不能摸牌,而是要自己打一张出去。

    胡牌最简单的胡法就是3张x4组+两张(一对一样的,称之为眼睛)。

    而三张可以是碰的,也就是三张一样的牌,也可以是顺子,也就是一二三万、二三四万这种,要四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