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在六零当神仙的那些年 > 第308章 助学

在六零当神仙的那些年 第308章 助学

    祝咏志看林安芝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自己的邀请,美的满脸高兴加得意,觉得自己在林安芝这里相当有面,不愧是林安芝最看重的唯一忠诚骑士。

    一阵一会自豪撩头发,一会给林安芝殷勤地斟茶捏肩的兴奋劲过去后,祝咏志想到什么,难得正经起来,和林安芝认真说起了学校的未来发展问题。

    一开始当上老师时,从没有过教学经验的祝咏志工作重点是怎么教好自己的学生。

    后来随着祝咏志教学工作的日渐熟练和学生们越教越少,他在最近几天也开始真切担忧起学校的未来,他那些学生们的未来。

    “小姑奶奶,你说这次过后我们要不还是多少收点学费吧?要不很多学生家长都觉得免费的东西没有价值,也根本不珍惜学校给他们孩子上学的这些机会。

    ……您不可能一直在学校……

    这次借您的名头让他们把孩子重新送回来,我担心他们的新鲜劲过去,遇到农忙,一个念头觉得还是地里活计最重要,然后又把我学生们拉回去干活……

    一个东西没有成本,放弃起来自然也轻松……

    ……这免费的东西,有时候不止大人们不重视,有些孩子受到父母观念的影响,最后也开始觉得上学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哎……”

    祝咏志是真心在为自己的教育事业苦恼,但在他有些惆怅地提出“象征收取学费”的想法后,还没等林安芝回应,便立刻自己给否决了。

    “…不行…这都不要钱了,还有好多孩子因为家里备不出一份干粮而没办法上学,要是再收钱,搞不好我的学生还得再跑一批……”

    带着些抱怨的话说出口后,祝咏志也很快意识到了这个提议的不妥之处。

    祝咏志自从去年来杨家村过年后就一直没有离开。

    原本喜欢全世界到处跑着交朋友的大少爷脱下了西装,换上了土布棉鞋,让林安芝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地在落后的杨家村一直待到了现在。

    这一年多来,祝咏志与村民们同吃同住,生活十分简单而质朴。

    这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让祝咏志逐渐了解到了民间之疾苦,稼穑之艰难。

    那个曾经养尊处优的大少爷,也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前一顿简单早饭都要中餐西点摆上一大桌的祝咏志知道了一个杂粮窝头的珍贵。

    杨家村因为有林安芝的存在,日子其实已经比以前好过了太多。

    然而,当祝咏志去往学校工作后,他才真正意识到山村孩子们面临的困境。

    在学校里,祝咏志看到了许多来自比杨家村还要困苦的村子的小孩。

    衣不能蔽体,食不能果腹。

    而上学需要自备的一份干粮,可能只需要一个杂粮窝头,但对于他们来说,竟然就能决定他们的未来。

    所以,在刚说完收取学费的想法后,知道山村真实现状的祝咏志自己就立马把这个本末倒置的想法给否定了。

    但脑子活跃的祝咏志紧接着又提出新思路。

    “小姑奶奶,你说我让我哥给学校也投资点钱怎么样?到时候把这些钱当奖学金,直接发给学习好的学生,这样家长有钱拿,学生们学习也能更用功,双赢!”

    祝咏志越说越觉得这个思路不错,“校长不让我直接给学生钱,说影响不好,那我变个说法不就行了!以后这就是奖学金!

    学校就那么点学生,估计都用不上我哥出马,我来赞助就行,嘿嘿,我也来当回大佬!”

    祝咏志越说越兴奋,甚至开始盘算着自己的小金库,琢磨着要拿出多少钱来做这件事,然而,就在他满心欢喜恨不得立刻就开始自己的助学计划时,话音刚落就被林安芝冷静地一票否决。

    祝咏志的这个想法如果放在后世,确实没有什么问题。

    但在当前这个买东西都要说换东西的集体经济时代,这样做显然是不合适的。

    现在的花国虽然也有人民助学金制度,但在集体经济的大背景下,农村学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郭嘉拨款和集体经济的支持。

    针对学生的教育资助,基本上局限于学费补助和生活物资补助。

    即便盘虎山的学校有傅家、祝家在背后支持,资金方面很充裕,但将直接给学生发放金钱作为一种奖励机制,无疑是严重违背当前的政策导向。

    以后形势更加收紧的那十年还不知道会有怎样的变数,无论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还是为了长远发展,林安芝都不打算和“大势”作对。

    所以祝咏志的助学金计划不可取。

    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票否了祝咏志之后,林安芝思索了几秒,开口说了两个更符合更为贴合当前大环境、更具实际操作性的助学计划。

    一,学费是要收。

    但先补助发出去再收。

    想来上学的孩子们有学费补助。

    把钱先发给学生家长,让他们过过手,然后再收上来。

    虽然有些多此一举,但主要就是需要这个“仪式感”。

    让学生家长和学生们都真切感受一下上学并不是没有成本的。

    每逢初一十五都能在香火缭绕中收到翻倍能量的林安芝深知仪式感的重要性。

    直接免学费,有些学生家长会觉得这东西可能本来就不值钱,后边也不会珍惜。

    但是有了这个仪式感,补助的钱票一张张实实在在地发到他们手里,然后又由他们亲手交出去,每个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份学费的分量。

    二,确实可以给学生发东西。

    但发钱不行,要发物资。

    正好她这就有现成的。

    每月初一十五,杨家村村民会比平常更加正式地集体来神殿上香叩拜。

    盘虎山其他村子的村民也会不辞辛苦地赶到杨家村神殿磕头上香。

    而这两天她家门口也会摆满了各种信徒们送来的供奉。

    不是年节的大日子,再加上林安芝让杨国安叮嘱过,这些每月按时送供奉的盘虎山村民们带过来的东西也很简单。

    一捆码的整齐的柴火,两个带着余温的鸡蛋,一捧用心挑选的野花。

    还有各种用干净树叶包着的野果,糖块,草编的蚂蚱蜻蜓,木头雕刻的小马风车,还有在山间地头捡来的好看石子。

    得益于林安芝刚过五岁的高龄,就算很多外村村民一点也不了解林安芝的喜好,但还是比照着自己家孩子的喜好,给林安芝供奉上了这些各种各样的小玩意。

    不过村民们送的最多的还鸡蛋。

    鸡蛋既能补身子又能拿出去换钱换东西,是村民们觉得自己能拿出的最好东西。

    但无论是鸡蛋还是石子,林安芝都能感受到其中的用心,也同样的喜欢。

    甚至某种程度上她更喜欢那些不值钱的好看石子和有趣的草蚂蚱。

    所以每月初一十五在众多零散小玩意中寻宝也是林安芝的一大乐趣。

    之前关于这些数量众多的鸡蛋,一部分被王大花带着几个媳妇加糖加面粉做成了简单的鸡蛋糕,反赠给了来神殿叩拜的村民。

    还有一部分被林安芝用金手指随机派送给了盘虎山内的孤寡老人或生活困难的家庭。

    不过这事林安芝不想引人注目,所以派送的十分低调。

    她会随机把鸡蛋悄无声息的投放在这些人家原本的鸡窝,让他们单纯地以为今天的惊喜只是家里母鸡产量翻倍。

    现在出了学校的事情,她也正好把一部分鸡蛋直接送到学校。

    以她的名义给学习优秀的学生发鸡蛋。

    林安芝相信没有一个花国人能抵抗发鸡蛋的诱惑。

    尤其还是在这个鸡蛋尤其珍贵的年代。

    给学生们发鸡蛋,不仅经济实在,再加上还有她的“福气”buff加成,不信村民们不上头。

    林安芝三言两语说完自己的建议,祝咏志听完学着村里大娘的样子夸张地直拍大腿。

    “好!这个办法好!还是安安姑奶奶你最厉害!”祝咏志边说给林安芝双手齐竖大拇指,“小姑奶奶您不愧是世上最伟大的神灵,我为自己是您忠实的骑士而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

    双手的大拇指刚放下,祝咏志又立刻右手放在胸前,单膝下跪来了个骑士礼,尬的林安芝很想把大毛喊回来,给这显眼包把之前脖子上的没咬成功的那一口补上。

    以前一身西装的话,时不时这么装一下尬一下,勉强还能看。

    现在你丫整天都一身正的发邪的蓝色发白中山装了,怎么还忘不了整这些西洋景……

    脑中忽然闪过对方之前没当老师时破棉袄配粉色衬衫,大裆裤配鳄鱼皮皮带的土洋穿搭,林安芝又瞄了眼祝咏志现在只抹了点发胶的造型,忽然释怀了很多。

    蒜鸟蒜鸟,好歹这人在穿搭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至于那串的没边的口音脑子之类的,估计早没救了。

    忍忍吧,早晚有看习惯的一天……

    时间在祝咏志始终不减半分热情的单口相声中来到了中午。

    林安芝捧在怀里的一本武侠小说一上午只翻了十页,但却已经知道祝咏志上个月工资发了多少,昨晚吃的什么,还有他班里每个学生的名字和性格爱好。

    差不多到了饭点,林安芝看向拿着剪刀一边给菜园里蔬菜修枯叶,一边手舞足蹈讲自己打算兼任学校音乐老师想法的祝咏志。

    “…留下一起吃午饭?”林安芝客气地问了一句。

    “遵命!”祝咏志兴奋敬了个礼,没有丝毫迟疑地立刻应了下来。

    林安芝:“…………”

    ?我说的是问句吧??

    ******

    盘虎山红旗小学根据季节的不同有两种上课作息时间。

    夏天是上午上课到十一点半,中午休息两个小时,下午一点半左右再继续上课。

    而冬天则只安排在上午上课,上午十点左右上学,下午四点左右放学,中间不安排休息时间。

    现在是五月底六月初,所以林安芝的饭搭子,春花夏花姐妹和林狗娃没一会就来到了林家。

    兄弟姐妹四人照常准备去厨房协作完成午饭任务,但被自诩为在场唯一大人的祝咏志坚决阻止。

    并激情悲呼,“有我在,怎么能让安安姑奶奶您动一根手指!”

    不等林安芝几个说什么,祝咏志就撸起袖子冲进了厨房,还直接关上了木门。

    自家厨房是地道的柴火大灶,而祝咏志在港岛半山别墅的厨房里是林安芝上辈子都没用上的全套现代化厨房电器。

    林安芝本以为这位大少爷是在逞强,估计没多会就要跳脚地找人帮忙,但没想到不到半个小时,这位家里佣人一大堆的大少爷真的利索端出了一大盆鸡蛋面条。

    虽然面条看起来有些煮过头,但对方却是实实在在没用任何人帮忙,自己就倒腾出了一锅饭。

    林安芝惊讶地看了这位系着灰色围裙的大少爷好几眼。

    农村生活这么锻炼人吗?

    大少爷都会用柴火灶自己做饭了?

    去年她记得这大少爷还老去她爷奶家蹭饭来着……

    当然,自带口粮和口才,且附带超高情绪价值的祝咏志很受林山根王大花老两口的欢迎。

    快把祝咏志当另一个亲儿子的王大花甚至多次邀请祝咏志直接住进林家老宅。

    (ps:把祝咏志当亲亲好大哥的林老六也真诚邀请过祝咏志好几次来自己家住,还直白表达觉得跟祝咏志搭伙过日子比跟女人都舒坦,把天性外向的祝咏志吓的好几天没再敢跟林老六套近乎。)

    把一大盆热腾腾的面条放到饭桌中间,祝咏志又麻利摆开四个粗瓷碗。

    “小姑奶奶,春花,你们先吃着,我再去给你们炒个咸菜好下饭!”

    “谢谢祝老师。”

    “谢谢祝老师…”

    “谢谢祝老师!”

    面对比以前多了个老师身份的祝咏志,春花三人都十分有礼貌地道谢。

    唯独林安芝的思绪有些跑偏:为啥是炒咸菜下饭?

    厨房不是挂的有腊肉来的吗?放鸡蛋的橱柜里还有关文文等人才送来的火腿。

    大少爷现在这地气接着这么足吗?下饭都是咸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