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在六零当神仙的那些年 > 第313章 六五

在六零当神仙的那些年 第313章 六五

    春去秋来,夏往冬至。

    燕子飞走又飞回。

    有生命在时间的长河中流向远方,也有新的希望在岁月的轮回里悄然诞生。

    三年后。

    花国历,一九六五。

    盘虎山,杨家村。

    “…小毛……说你多少次了……不要老躺在我门口,你真的很阻碍交通知道吗……”

    林安芝揉着眼睛刚起床,就被房门前堵的严严实实的一座大肉山弄得没了脾气。

    “嗷~~”

    横躺在林安芝门前,已经是成年体的金色大虎撑起上半身懒洋洋打了个哈欠,但硕大的虎屁股依旧敦实地贴在原地,没半点挪动的意思。

    林安芝看着半坐起来比自己都高的大老虎,又看了看对方一副没睡醒的迷蒙智障眼神,很想再说两句,但最终还是叹了一声。

    可能是跟在林安芝身边的原因,林安芝的这只金色大猫越长越大只,还没正式成年时,体型重量就已经远超同类。

    小毛在品类上属于华北虎,是华南虎的一个分支。

    正常的雄性华北虎体重一般在一百八十到二百公斤左右。

    雌性则在一百二十到一百五十公斤左右。

    小毛的亲娘,母老虎花姐有三百多斤的体量已经是同类中的翘楚。

    而小毛在去年三岁正式成年时已有足足六百多斤。

    虽然个头越长越唬人,但看起来气势十足的山中霸王在林安芝身边时却是一副整天懒散到不行的模样。

    简直是打不完的哈欠,睡不完的觉。

    每次从山里捕猎回来,这头庞然大物就立马摊倒在林家宅院里的某个位置(大多数都是林安芝的房门口),然后一整天或一整夜不带挪窝。

    而除非林安芝真的生气,这懒虎的脑袋瓜就跟听不懂人话一样,每次都需要林安芝絮絮叨叨说上好几句,才会磨磨蹭蹭地起身换位置。

    当然,另两只同属猫科的兄弟组也是差不多德性。

    林安芝懒得跟面前看着傻不拉几的大老虎多废话,上前一步,一手拽着大老虎的厚脸皮,然后脚下用力,轻轻一蹬,整个人直接踩到了老虎背上。

    稳稳立在了敦实的肉山上,林安芝正准备往下蹦,又对上了慵懒靠在大老虎身上的两只棕灰色猫头。

    抖着耳朵上黑色簇毛,体重只有一百来斤的两只猞猁在金色猛虎庞大的身躯对比下显得格外娇小,但眼神和前者是同款的清澈加智障。

    林安芝无语地闭了闭眼。

    那么大院子,一个个的,就非得在她门跟前躺着吗?

    关键你们躺就躺吧,左右是从小养成的习惯,也难改了。

    但一个个的都没一点眼色吗??!

    越长大脑瓜子越不灵光了?

    她要往下蹦了哎!还不赶紧让个路!

    林安芝和两双猫眼足足对视了七八秒,但四脚八叉摊在地上的两张猫饼只是轻“嗷”着歪了歪脑袋。

    知道这俩也已经没救,站在小毛宽厚脊背上的林安芝膝盖微弯,双手后摆,做了个立定跳远的姿势。

    一个起跃,林安芝从两只山猫身体上方闪过,轻松落到了两米开外。

    成功翻越了一大两小三座肉山的林安芝拍了拍手上不存在的灰尘,头也不回地潇洒离开。

    而看到自己主人离开,原本你靠着我,我贴着你的三只大猫也马后炮地总算抬起屁股。

    抖着耳朵前肢缓缓向前伸直,脊背高高弓起,爪子微微张开,三只大猫几乎同步地惬意伸了个懒腰后,立马脚步轻盈地跟上了自己主人。

    林安芝对身后三大只时常犯点猫病的脑回路已经习以为常,自顾自往厨房走。

    清晨的阳光已经越过门槛落到了厨房里面,林安芝熟门熟路从扣着盖子的灶台上取出一碗温热的小米粥和裹着青菜肉糜的煎饼。

    这是谢秀兰给自己闺女提前准备好的早饭。

    这几天林大平谢秀兰夫妻因为要去公社进行杂交水稻的种植培训,所以每天很早就要出门。

    虽然个头长到一米三高的林安芝早就不用踩着凳子才能够到灶台,但想让自己闺女多睡会的夫妻俩还是每天都在灶上给林安芝提前温好了早饭。

    一路跟过来的三只大猫本着动物天性对比自己强大生物的忌惮和尊重,在林安芝进食时,并没有堵在门口。

    而是远远蹲在了房间外的连廊下方。

    当然,依旧是一个抬眼就能看到林安芝的方位。

    林安芝对互相靠在一起又在打哈欠的三只大猫充耳不闻,美滋滋地一口煎饼,一口小米稀饭,享受地吃着自己的爱心早餐。

    想到可能今年就能吃上自家人种的大米稀饭,林安芝更是开心地桌下的小腿都忍不住轻晃起来。

    另一个时间线里,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南优二号”,在时代的各种不可控变故中,那位伟人用了十年的时间才将这份珍贵成果捧了出来。

    而现在,这份研究成果只用了原先的一半时间。

    花国也在这个时代,提前了将近十年,正式开启花国杂交水稻大规模推广和应用的全新时代。

    今年刚过完年,林安芝在火车上遇到的那位原盛安老师和他的团队就向上级领导正式提交了五年来的研究成果。

    原盛安一开始提出的研究方向本就让不少领导很感兴趣,再加上有林安芝的关注,五年来,上面对原盛安的研究更是提供了最大范围内的支持和协助。

    于是在这份无数人满怀期望的成果被一层层重点上报时,上面也几乎第一时间就开始着手大规模试种。

    杨家村地处东河省。

    东河省因为气候,水资源分布和土壤条件等因素,大部分地区主要种植的都是对水分要求相对较低的小麦和玉米。

    但可能是林安芝耗费了大量功德能量许下的那条“风调雨顺”的期愿,对自己身处的盘虎山脉有了格外的加成作用。

    本就被各种利好政策一直青睐的盘虎山在经过上面的技术员一番细致勘测后,杨家村和几个村落旁有充裕河流的村子竟也一并被划为了试种区。

    水稻的经济效益在很多情况下要比小麦更高。

    所以虽然要放弃已经种了几十年的小麦玉米,还要去公设对这种种植技术比普通水稻更复杂的新作物进行一系列学习培训,但知道这种杂交水稻的预计产量后,几个村子的村民都对这个据说产量极高的新作物万分上心。

    普通水稻的亩产量为三百四十斤左右。

    技术员们十分肯定地说只要村民们按照他们的方法种植,他们的杂交水稻保底能增产至少三成。

    这意味着每亩地就能多出一百斤粮食。

    没有人能比一辈子都在地里刨食的农民们知道这多出的一百斤有多么的重,又有多么的震撼人心。

    盘虎山的村民们,一个成年人,每年能分到的口粮不过三百到四百斤,且以粗粮为主。

    一百斤粮食够一个壮劳力吃上三四个月。

    饥荒年月,按每人每天一两的基础生存标准计算,一百斤的粮食,可以让一个三口之家多活上将近一年……

    没有农民能抵挡住这种诱惑。

    杨家村的村民因为村里有林安芝这尊真神压阵,更是对即将要种下的杂交水稻更是充满了信心,也牟足了劲头学习相关的种植技术,齐心奔着技术员口中的最优情况的“产量翻倍”而去。

    ******

    吃完早饭后,林安芝哼着小曲回到了自己房间。

    身后跟着的三大只也熟练地在林安芝房门前一趴,一大两小的三座肉山硬是把屋里光线的都弄暗了两分。

    林安芝拉开窗户前的西式蕾丝窗帘,又向外撑开古色古香的花窗,接着打开了放在屋里矮柜上的一台电视机,舒舒服服地窝到了堆了不少靠枕的躺椅上,十分悠闲地准备看会电视。

    这个点,正好能赶上中央台的每周三特别推出的戏曲节目。

    林安芝卧室的这台电视机是港岛第一富豪傅启明在杨家村通电不久后就给林安芝送过来。

    后续一并送来的还有国际大牌最新款的收音机,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电熨斗。

    林安芝上辈子都没用上的烤箱,洗碗机,吸尘器。

    甚至还有两台空气净化器和净水器。

    这些都是傅启明知道杨家村有电后,亲自给林安芝挑选的。

    几乎涵盖了当前世面上的所有电器。

    要不是后边被对着空气净化器和净水器发呆的林安芝紧急喊停,早就联系好各种专业工人的金牌助手傅成杰都已经打算给林安芝家里重新装修设计一遍。

    把什么最先进的电炉灶,全套的中央空调,还有西方富豪家庭中正流行的那些桑拿房按摩床,统统全给林安芝安排上。

    这些电器虽然早早就被运到了林家宅院,但实际林家人实际使用中只有收音机和冰箱。

    洗衣机,谢秀兰觉得这玩意洗衣服费电,而且还没自己洗的干净。

    电熨斗,谢秀兰觉着她给闺女专门置办的炭火熨斗半点不比这用电的差。

    微波炉烤箱,谢秀兰则是觉得它们做出来的东西没有烟火气。

    至于洗碗机和吸尘器,谢秀兰林大平都看这高科技干活还没自己动作麻利,简直对这种发明有些想不通。

    重量级的空气净化器和净水器,更是让每天都能喝到原生态山泉水,呼吸山林间最新鲜空气的林安芝都不太能理解。

    而其中花国自家也有生产的电视机,虽然林家人都对其很感兴趣,但受限于信号覆盖问题,地处偏于的杨家村里压根接收不到半点信号。

    一直到去年。

    在花国在轻工业重工业方向都朝西方国家又追赶了一大截,上级领导也对盘虎山脉的重点照顾下,这台电视家才总算搬出了林家库房。

    虽然只能收到东河省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两个频道信号,但知道当前绝大部分花国百姓还没见过电视机的林安芝已经十分满意。

    让林安芝听的忍不住跟着摇头晃脑的半小时戏曲节目很快结束,电视机的画面也随即变成了黑白色的雪花噪点。

    中央台再有节目要等到下午。

    东河电视台一周只播一次节目,昨天已经看过。

    两个频道的节目播放时间,林安芝早就门清,一边翘着二郎腿乱哼着新学的戏词,一边头也不抬地挥手熄灭电视。

    电视机画面黑掉的同时,一旁盖着碎花布的收音机紧接着发出声音。

    上半身一直没怎么动的林安芝抓了块躺椅旁小桌子上的糕点,惬意地塞进嘴里。

    嗯,接下来是广播时间。

    但往常悠闲的早间新闻没听一会,林安芝就皱着眉头叹了一声。

    今天,是她这个月来第二次听到广播里出现批判花国传统戏曲和某些文艺作品的内容。

    哎,看来这个大势是不可改变了……

    想到似乎越来越近的那波浪潮,林安芝心里莫名升起一丝难以言说的预感,说不出具体是什么,也感受不清到底是好还是坏。

    眨着眼睛挥手关掉收音机,林安芝对心里忽然出现的这丝奇怪感觉有些茫然。

    这是老天爷给她的什么提示吗?

    但是不是有点太玄乎了??

    就闪了那么一下,具体方向不明,好坏也未知。

    到底啥意思?!

    接下来的浪潮是挺大,但跟她应该没啥关系吧?

    ……总不能上面大义灭亲,把她也跟着弄了??

    她这三年几乎没出过盘虎山,挺低调的。

    虽然三年来一直光领工资没干啥活,…但也罪不至此吧?

    林安芝被这道摸不清啥意思的预感搞得脑洞大开,一瞬间连“老天是不是想借此机会干掉她”都认真分析了一遍。

    但想到手里的糕点还是前两天万志成亲自送上门的,上面每月发给自己的福利包裹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林安芝又觉得不太可能。

    她跟上面一直处挺好的。

    好好的,弄她干啥?

    再说,她明面上可是真神仙!

    也没去外面招摇,发展反对派担心的那些信仰什么的。

    除非上面疯了,要不就是她疯了。

    精神状态一直很稳定的林安芝怎么想都觉得这波浪潮跟现在已经提前过上养老生活的自己无关,但又不敢小看自己的这丝突然出现的“心有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