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崩后,才知皇后不愿与朕合葬 第377章 来信
热门推荐:
身为创世神的我,竟被认作邪神!
天赋禁忌,我十四岁能逆伐一百境
孙女是福星锦鲤,我是霉星极品
七零年,我嫁给了离婚帅军官
都重生了,赚亿点钱怎么了
得到金手指的我还觉醒了X级天赋
逼我重生当神豪是吧
开局剑落南海,我布局天下九洲
少爷不做总裁学做起了饭2
李渊出征的事就这样定下了。
他和沈知霜如今皆为皇帝,只要是他们共同做出的决定,朝臣们便无话可说。
事实上,他们的确毫无怨言。
沈知霜和李渊登基后,他们的成就,肉眼可见。
朝臣们自然看得出,沈知霜在治理江山方面天赋异禀。
她是个刚柔并济的女子。
很多人对于女子都有天然的偏见,认为她们优柔寡断,成不了大事。
即便沈知霜登基为帝,在一些管不到的角落,她还是要遭受很多人的口诛笔伐。
包括一些朝臣,在最开始,都对她带有轻慢之意。
然而,等到与她同朝论政,他们才真正见识到她思维的缜密,暗藏的智慧。
她剖析时局鞭辟入里,无论政务如何繁杂艰难,她都能从容应对、处理完美。
久而久之,那些臣子心中的轻视之心,便在不知不觉间,消散于无形。
在诸多决策上,沈知霜总能展现出令人惊叹的魄力。
若是太过果断,又会显得刚硬。
可沈知霜非常懂得如何以柔性加以调和,使得每一项决策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才过了多久,沈知霜已然深受百姓爱戴。
谁都明白一个道理——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
新朝初立,必然要施惠于民,稳定社稷。
只有让百姓满意,才能开创更好的局面。
如何做到张弛有度,协调各方,又是一个难题。
事实上,沈知霜做到了。
如今,她已然受到众人认可,成为了名正言顺的女帝。
她曾奔赴战场,持刀杀敌;回到朝堂,她处理政务,同样成绩斐然。
至于李渊,更是不必多说。
从一开始,起义的人就是他。
他用兵如神,战无不胜。
李渊麾下数十万兵马,无一不对他心悦诚服。
在他的兵马眼中,李渊便是当之无愧的战神。
像他这样的军事奇才,若是真将时间耗费在繁杂的政务上,才是暴殄天物,踹了老天给的饭碗。
所幸,李渊要是去打仗,也有沈知霜撑着,他可以尽情施展天赋。
他们二人相互支撑、彼此依靠。
正是由于他们的默契配合,才有了如今朝政的井然有序。
很多人都暗叹,两位一同治国,才是百姓之福。
李渊要出征,几个孩子们谁都没有阻拦。
沈知霜的教导非常有用。
孩子们都很清楚他们的爹身上的重任,作为传承者,他们应当做的是大力支持。
“爹,我能不能跟你一起去!”
李珩和李筠慢慢长大了,他们也逐渐展现出了不同的性格。
就好比李珩,天天就喜欢看人舞刀弄棒,看别人练武,连眼睛都拔不出来。
李渊早已给他了找几个武学师傅先练着,基础就得从小奠定。
他们的大哥李谨,早就开始练武了。
李渊的孩子必须要文武双全。
要担得起重任,首先自己得有本事。
然而看到还没有膝盖高的小儿子要跟他一起上场杀敌,李渊还是忍不住笑了。
“我这次先去,等你长了本事,没人拦你。”
李珩瘪了瘪嘴,没好意思说话。
因为他知道如今自己短手短脚,的确没什么大本事。
“您放心,我一定好好练武,让您刮目相看!”
李渊又笑了笑。
随后他又对李谨和李筠嘱咐了几句。
最后,他才看向沈知霜。
此时晴空万里,日光突破云层,将金光倾洒而下,为战士们的战甲镀上了一层金边。
他们每个人看上去都神采奕奕,就如同即将出鞘的利刃,仿佛随时能斩开一切。
李渊深深凝视着沈知霜,温柔地吐出两个字:“等我。”
沈知霜颔首,对他露出一个笑容:“我相信你。”
两人的默契,让一切都在不言中。
“出发!”
战鼓雷鸣,号角震天。
李渊一声令下,大军浩浩荡荡向着战场奔赴,透露着一往无前的气势。
沈知霜看着远去的大军,心情平静,眼神坚定。
她很清楚,胜利必定属于他们。
一切都是必然。
盛世太平,百姓安乐,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
三年,是三个春夏秋冬的轮回。
李渊果然没有食言,这三年里,他用最小的损耗,平定了周边那些可能会对他们造成威胁的势力——但凡不服的势力,都被他收拾妥当,该降的降,该服的服。
他用三年,换来了百姓几百年的太平光景。
所谓战神,便是如此吧。
而如今,他终于要回来了。
远在皇宫的沈知霜,收到了一封没有姓名的来信。
那个人写了一个地址,让她去赴约。
他没有刻意隐藏笔迹,沈知霜很轻易地认出了这个来信者是谁。
李渊三年征战并没有回来,却不代表他就跟沈知霜断了联系。
他们的书信从来就没断过。
李渊专门养了数只信鸽,只为了能不间断地收到沈知霜的信件。
所以,这封信沈知霜收了,她也打算去赴约。
李渊在信上写了一个比较偏僻的地址。
他要求沈知霜做出她心目中最美的打扮。
沈知霜很是配合他,画了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妆,穿上了她最喜欢的衣裙,以最自然的姿态,去赴这场约。
此时正是春日,沈知霜独自走在山间的小道上。
小道旁边桃枝低垂,风一吹,粉白桃花瓣悠悠飘落。
远处溪水漫过石滩,带着花瓣蜿蜒,仿佛一条“花河”,又仿佛粉色的绸带在蜿蜒。
写意的风景,美不胜收。
沈知霜一步步走过去,直到她到了一处瀑布前,才放缓脚步。
瀑布不远处,有一座凉亭。
沈知霜坐在凉亭中。
瀑布,清泉,绿荫,鲜花烂漫。
她等待着故人来赴约。
沈知霜并没有等多久。
远远的,她忽然听到了一阵马蹄声。
她朝着马蹄声的方向望去,就看到李渊骑马涉水而来。
他今日特意穿了玄色铠甲,看上去俊美无比。
马蹄溅起溪水,沈知霜缓缓走到凉亭边,对着李渊露出一个笑。
李渊同样笑得温柔。
他下马,上去握住了沈知霜的手。
沈知霜仰头看着他,她的眼里有着无限的包容。
就是这样的温情,是李渊一生所求。
见到她,他的心就安定了。
即便三年未见,两人之间却不见任何生疏。
李渊甚至没有任何耽误,紧接着低下头,搂住沈知霜的腰,深深吻住她。
花瓣飘落在两个人的身上,没有人在意。
一吻结束后,李渊眼里无限的深情暴露出来。
“你知不知道我叫你来是要干什么?”
李渊不舍得放开沈知霜,拉着她的手,笑着问她。
沈知霜仰头看着他,笑容带着几分狡黠:“隐隐约约能猜到。”
“我想给你我二人一场婚礼。”
说来真是惭愧。
李渊和沈知霜成亲十多年,两人的确没有一场真正的婚礼。
本来成亲就是皇上赐婚,那时两人一人在京城,一人在边塞,连面都没见到,又如何提婚礼。
后来,他们顺理成章住在一起,婚礼就仿佛没什么存在的必要。
可怎么可能没必要?
李渊惦记了很久,就是想跟沈知霜举行一场只有两个人在的婚礼。
“往后我们再大办一场,今日我只希望你和我在场,这场婚礼只属于你我二人。”
李渊的话里不自觉透露出占有欲。
沈知霜笑着点头。
很多时候,她都在包容他,李渊感受到她的柔情,甚至要落下泪来。
但他还是先露出了一个笑。
他牵着沈知霜,走向了一片桃花林。
“以桃为笺,以溪为盟。山水做见证,你我二人,今日结为夫妻。”
他和沈知霜如今皆为皇帝,只要是他们共同做出的决定,朝臣们便无话可说。
事实上,他们的确毫无怨言。
沈知霜和李渊登基后,他们的成就,肉眼可见。
朝臣们自然看得出,沈知霜在治理江山方面天赋异禀。
她是个刚柔并济的女子。
很多人对于女子都有天然的偏见,认为她们优柔寡断,成不了大事。
即便沈知霜登基为帝,在一些管不到的角落,她还是要遭受很多人的口诛笔伐。
包括一些朝臣,在最开始,都对她带有轻慢之意。
然而,等到与她同朝论政,他们才真正见识到她思维的缜密,暗藏的智慧。
她剖析时局鞭辟入里,无论政务如何繁杂艰难,她都能从容应对、处理完美。
久而久之,那些臣子心中的轻视之心,便在不知不觉间,消散于无形。
在诸多决策上,沈知霜总能展现出令人惊叹的魄力。
若是太过果断,又会显得刚硬。
可沈知霜非常懂得如何以柔性加以调和,使得每一项决策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才过了多久,沈知霜已然深受百姓爱戴。
谁都明白一个道理——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
新朝初立,必然要施惠于民,稳定社稷。
只有让百姓满意,才能开创更好的局面。
如何做到张弛有度,协调各方,又是一个难题。
事实上,沈知霜做到了。
如今,她已然受到众人认可,成为了名正言顺的女帝。
她曾奔赴战场,持刀杀敌;回到朝堂,她处理政务,同样成绩斐然。
至于李渊,更是不必多说。
从一开始,起义的人就是他。
他用兵如神,战无不胜。
李渊麾下数十万兵马,无一不对他心悦诚服。
在他的兵马眼中,李渊便是当之无愧的战神。
像他这样的军事奇才,若是真将时间耗费在繁杂的政务上,才是暴殄天物,踹了老天给的饭碗。
所幸,李渊要是去打仗,也有沈知霜撑着,他可以尽情施展天赋。
他们二人相互支撑、彼此依靠。
正是由于他们的默契配合,才有了如今朝政的井然有序。
很多人都暗叹,两位一同治国,才是百姓之福。
李渊要出征,几个孩子们谁都没有阻拦。
沈知霜的教导非常有用。
孩子们都很清楚他们的爹身上的重任,作为传承者,他们应当做的是大力支持。
“爹,我能不能跟你一起去!”
李珩和李筠慢慢长大了,他们也逐渐展现出了不同的性格。
就好比李珩,天天就喜欢看人舞刀弄棒,看别人练武,连眼睛都拔不出来。
李渊早已给他了找几个武学师傅先练着,基础就得从小奠定。
他们的大哥李谨,早就开始练武了。
李渊的孩子必须要文武双全。
要担得起重任,首先自己得有本事。
然而看到还没有膝盖高的小儿子要跟他一起上场杀敌,李渊还是忍不住笑了。
“我这次先去,等你长了本事,没人拦你。”
李珩瘪了瘪嘴,没好意思说话。
因为他知道如今自己短手短脚,的确没什么大本事。
“您放心,我一定好好练武,让您刮目相看!”
李渊又笑了笑。
随后他又对李谨和李筠嘱咐了几句。
最后,他才看向沈知霜。
此时晴空万里,日光突破云层,将金光倾洒而下,为战士们的战甲镀上了一层金边。
他们每个人看上去都神采奕奕,就如同即将出鞘的利刃,仿佛随时能斩开一切。
李渊深深凝视着沈知霜,温柔地吐出两个字:“等我。”
沈知霜颔首,对他露出一个笑容:“我相信你。”
两人的默契,让一切都在不言中。
“出发!”
战鼓雷鸣,号角震天。
李渊一声令下,大军浩浩荡荡向着战场奔赴,透露着一往无前的气势。
沈知霜看着远去的大军,心情平静,眼神坚定。
她很清楚,胜利必定属于他们。
一切都是必然。
盛世太平,百姓安乐,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
三年,是三个春夏秋冬的轮回。
李渊果然没有食言,这三年里,他用最小的损耗,平定了周边那些可能会对他们造成威胁的势力——但凡不服的势力,都被他收拾妥当,该降的降,该服的服。
他用三年,换来了百姓几百年的太平光景。
所谓战神,便是如此吧。
而如今,他终于要回来了。
远在皇宫的沈知霜,收到了一封没有姓名的来信。
那个人写了一个地址,让她去赴约。
他没有刻意隐藏笔迹,沈知霜很轻易地认出了这个来信者是谁。
李渊三年征战并没有回来,却不代表他就跟沈知霜断了联系。
他们的书信从来就没断过。
李渊专门养了数只信鸽,只为了能不间断地收到沈知霜的信件。
所以,这封信沈知霜收了,她也打算去赴约。
李渊在信上写了一个比较偏僻的地址。
他要求沈知霜做出她心目中最美的打扮。
沈知霜很是配合他,画了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妆,穿上了她最喜欢的衣裙,以最自然的姿态,去赴这场约。
此时正是春日,沈知霜独自走在山间的小道上。
小道旁边桃枝低垂,风一吹,粉白桃花瓣悠悠飘落。
远处溪水漫过石滩,带着花瓣蜿蜒,仿佛一条“花河”,又仿佛粉色的绸带在蜿蜒。
写意的风景,美不胜收。
沈知霜一步步走过去,直到她到了一处瀑布前,才放缓脚步。
瀑布不远处,有一座凉亭。
沈知霜坐在凉亭中。
瀑布,清泉,绿荫,鲜花烂漫。
她等待着故人来赴约。
沈知霜并没有等多久。
远远的,她忽然听到了一阵马蹄声。
她朝着马蹄声的方向望去,就看到李渊骑马涉水而来。
他今日特意穿了玄色铠甲,看上去俊美无比。
马蹄溅起溪水,沈知霜缓缓走到凉亭边,对着李渊露出一个笑。
李渊同样笑得温柔。
他下马,上去握住了沈知霜的手。
沈知霜仰头看着他,她的眼里有着无限的包容。
就是这样的温情,是李渊一生所求。
见到她,他的心就安定了。
即便三年未见,两人之间却不见任何生疏。
李渊甚至没有任何耽误,紧接着低下头,搂住沈知霜的腰,深深吻住她。
花瓣飘落在两个人的身上,没有人在意。
一吻结束后,李渊眼里无限的深情暴露出来。
“你知不知道我叫你来是要干什么?”
李渊不舍得放开沈知霜,拉着她的手,笑着问她。
沈知霜仰头看着他,笑容带着几分狡黠:“隐隐约约能猜到。”
“我想给你我二人一场婚礼。”
说来真是惭愧。
李渊和沈知霜成亲十多年,两人的确没有一场真正的婚礼。
本来成亲就是皇上赐婚,那时两人一人在京城,一人在边塞,连面都没见到,又如何提婚礼。
后来,他们顺理成章住在一起,婚礼就仿佛没什么存在的必要。
可怎么可能没必要?
李渊惦记了很久,就是想跟沈知霜举行一场只有两个人在的婚礼。
“往后我们再大办一场,今日我只希望你和我在场,这场婚礼只属于你我二人。”
李渊的话里不自觉透露出占有欲。
沈知霜笑着点头。
很多时候,她都在包容他,李渊感受到她的柔情,甚至要落下泪来。
但他还是先露出了一个笑。
他牵着沈知霜,走向了一片桃花林。
“以桃为笺,以溪为盟。山水做见证,你我二人,今日结为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