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西辽崛起:封死欧洲中世纪 > 第60章 契丹隐东海,耶律不同心(中)

西辽崛起:封死欧洲中世纪 第60章 契丹隐东海,耶律不同心(中)

    又想到一事。

    “大金崛起于黑水靺鞨,崛起之后也像后世建奴一样不停北上、东去抓捕野人女真充实军力和人口,不过当时辽东一带还有大量的粟末靺鞨后裔,这让其抓捕力度远轻于建州女真”

    “我估计这部分契丹人进入后便与那里的野人女真融合了,他们带来了农耕文明以及工匠文明,又受野人女真渔猎生活的影响,重拾了祖先的武勇,几方加持之下自然压倒了当地的野人女真”

    “否则在那苦寒之地也不会暴增到三万户之多,当蒙古人大兴时,他们就以契丹人的面目出现,契丹人与女真人是生死大敌,蒙古人自然没有戒心”

    “这样的部落若是加入到我国来岂不是一大助力?不行,切不能让其最后不是融入蒙古人便是融入女真人,必须在其彻底融合之前将其拉到我这边来”

    “真若如此,那么也没有后来建州女真什么事了,也算是我为中华做的一些贡献”

    便道:“朕依旧有些忧虑,这样,朕带三千近卫军前去迎接律效忠,这里就由你来负责”

    萧罗汉顿时将头摇得拨浪鼓一般,“陛下,万万不能如此!”

    “为何?”

    “陛下,此去临潢府,还要经过集宁、柔远,都是大草原,谁知道有没有耶律留哥或者成吉思汗人马埋伏?三千骑实在太过单薄,若真要去还不如让微臣代替前往!”

    律庆摇摇头,“想要拿下耶律留哥,彻底断了蒙古人的心思,这一趟朕非走不可,而且这一次并非全赖军力”

    又看了看他,“放心吧,这一次朕不打龙旗,悄悄前往,不会有事的”

    “那关中会战怎么办?”

    “眼下还是八月份,不忙,让萧捕奴等人继续在原地驻扎,等朕回来再说,反正我等在兴庆府缴获的粮草极为丰厚,至少还能支应半年,朕这一趟最迟也就是半年,最快三个月也就成了”

    萧罗汉拗不过他,只得点了点头。

    当日律庆就带着三千骑出发了,内中有一千黑云都、两千银鞍都,加上三百锦衣卫,打着一名普通旅长的旗号就出发了。

    无论是律效忠、赵无伤还是他,前往东边显然没有携带火器,都是轻装简从,当下行军速度极快,没几日便在柔远(后世张北县)遇到了律效忠大军!

    得知律亲自到了,律效忠等人赶紧出来迎接。

    见到几人神色都是一副疲累已极的模样,律庆便知道事情有些不妙。

    此时天色将暮,律效忠已经扎下了大营,律庆也安排近卫军将大营扎在律效忠大营中间,当晚就在自己的大营中会见了他。

    “陛下,臣有罪!”

    律效忠突然跪了下来。

    律庆并没有马上扶起他。

    “又吃败仗了?”

    “是”

    “什么情况?”

    “陛下,前几日,得到您的旨意后,微臣便小心翼翼按照旨意行事,但连番十几日的不断袭扰让我军昼夜不宁,连带着随军民户也有些不安起来,就在前日,我军靠近鱼儿湖时终于再遭败绩”

    鱼儿湖,后世锡林郭勒盟南面的达赉淖尔湖。

    “鱼儿湖周围水草丰美,树木众多,周围还有还几条河流,正是将大军聚在一起扎营的天选之地,当晚就在湖南扎营”

    “不出所料,那可恶的耶律留哥又来了,还是老套路,夜间不断袭扰,不是在远处闪耀火把,做出大军正欲袭营之态,或者从大营面前疾驰而过,自然射来一阵阵抛箭”

    “这次末将没上当,因为四周有一大片森林,若是追上去遇伏就不妙了,便忍着按兵不动”

    “没想到这一次彼等却是变本加厉,在黎明前时分竟然趁着我军值夜的最疲累之时利用远处的火把吸引目光,一部分人下马逼近营寨,然后挥动手中的大斧猛砍栅栏”

    “彼等已经闹腾一夜了,这一夜莫说值守的了,就连歇息的也没歇息好,见状便纷纷请命出击,末将拗不过,便让赵无伤出动五千骑出击”

    “见到我军出击后,这些家伙倒是一如既往开始远遁,赵无伤紧追不舍,一直向东边临潢府方向追去,鱼儿湖与临潢府之间有一道长约百里的山谷,末将已经想到了彼等可能会再次埋伏,也提醒了赵无伤”

    “但或许是将士们早就按捺不住了,竟一直追进了山谷,可想而知最后遭到了埋伏,那时赵无伤才醒悟过来赶紧撤军,但敌人已经将退路堵住了”

    “幸好末将在赵无伤走后终于醒悟过来了,赶紧亲自又带了三千骑前往接应,终于将赵无伤所部的残军接了回来,这一战我军损失了大约三千骑,只带回来了两千骑左右”

    “还请陛下治罪!”

    律庆没有直接回答他,“赵无伤呢?”

    “他受了一些伤,但并无大碍”

    律庆不禁苦笑起来,“老子带来了三千骑难道是为了弥补你部损失而来?”

    不过他还是强打着精神端直了上身。

    “你有什么判断?”

    “陛下,您派人传的话微臣终于有所醒悟,敌人至少有两万骑,其中既有辽东契丹人,也有蒙古人,但又畏惧于我军威势不敢正面应对,只得做出这些鬼魅伎俩,不错,他们肯定是将两万骑化成一个个三千骑的小队来实施袭扰的”

    律庆冷冷地说道:“你知道朕问的不是这些”

    林惜之以头伏地,“父皇,接到您的旨意后孩儿便在随军民户中展开了调查,除了三个汉军万户的家眷以及追随汉军万户的民户,真正愿意追随我军的契丹民户只有三千户左右,余者皆是辽西的汉人、高句丽人、塔塔尔人”

    “彼等都是半牧半农,但契丹人显然是其中的领袖,平时也颇有威望,否则也不会跟着迁徙”

    “他们的领袖却是一个和尚,一个来自柳城的僧人,据说也是契丹人后裔,俗家姓名叶问色,后来法号便用上了问色一词,之所以姓叶,也是源自耶律姓”

    “这么说耶律留哥追踪的就是此人?”

    “原本微臣也是这么想的,便与此人详谈,但他却始终不愿透露任何有价值的讯息,我当时问他,无论是蒙古人还是契丹人,对于佛寺都没有肆扰,他为何还想跟随我军前往遥远的大辽?”

    “当时他说道,你将附近的民户全部迁走了,本寺也成了无水之源,便只能跟着迁走,这当然是虚妄之语,此人在柳城移民中威望甚高,微臣也不敢怠慢,只得就此作罢”

    律庆点点头,“你亲自将他请来”

    没多久,一个衣衫整洁、三十岁左右的和尚进来了。

    只见其面目轩昂,像一个武将远多于僧人。

    “贫僧问色拜见大辽皇帝陛下”

    “赐座”

    萧罗汉给他放下了一个蒲团。

    “上师祖上何处?”

    “燕京”

    “燕京?何时之事?”

    “大辽时期”

    律庆心念百转。

    “哦?也是耶律氏后裔?”

    “算是吧”

    “算是?怎么说?”

    “我祖上姓郭,却有幸娶了耶律氏之女,算是半个耶律氏后裔吧”

    律庆心里一动,“莫非是大辽末期之时?”

    “不错”

    律庆慢悠悠端起了茶杯,此物在柳城、临潢府城皆有,自然被律效忠一股脑弄来了。

    “常胜军郭药师后裔?”

    问色一听顿时身体微颤。

    “陛下也知道我祖姓名?”

    律庆心里舒了一口气。

    “据说常胜军首领郭药师连宋灭辽败绩后一度受到大辽恩遇,后来又投靠了金国,再后来便不知所踪了,现在看来,常胜军的事显然被金人侦知了,这才遭逢意外”

    “不错,金人侦知后便罢黜了我祖,还将常胜军全部贬到柳城务农,当然了,常胜军中除了汉人,也有不少契丹人,这才有了跟随陛下大军西迁之事”

    “原来如此,不过既然又有辽王崛起,上师为何不留下来追随于他,反而历经风霜跟随大军西去?”

    问色顿时沉默起来。

    律庆笑道:“朕知晓了,多半是以前上师与耶律留哥有仇,不得不西迁”

    问色却摇摇头,“不然,耶律留哥也醉心于佛教,何来有仇一说?”

    “哦?上师与耶律留哥一早就认识?”

    “不错,柳城附近有一座巫闾山,乃大辽末代皇帝天祚帝陵寝之所,耶律留哥每年都要前往那里拜祭,贫僧的寺院就在巫闾山,自然相识”

    这件秘辛饶是律庆熟知典故也不知晓,顿时来了兴趣。

    “每年都要前往祭拜,那应该是近几年的事吧”

    “不错,也就是近五年之事,准确来说是野狐岭之役后之事”

    “他是诚心前来祭拜的?”

    问色脸上神色颇为玩味。

    “不知,不过他见到贫僧后也只是谈佛论禅,并未问起其他事,不过......”

    “不过什么?”

    “他似乎对于天祚帝陵寝十分感兴趣,不瞒陛下,我寺名为寺院,实际上乃守陵人后裔创建,寺内也有诸多僧兵”

    “这就有些奇怪了,郭药师曾经连宋灭辽,他的后人怎会对天祚帝有好感,进而成了他的守陵人?”

    “这个贫僧就不知晓了,那里的守陵人中出自常胜军的并不多,而贫僧原本是在柳城,机缘巧合之下才来到巫闾山寺院为僧”

    “朕明白了,我大辽末期发生的那件事也与大石先帝有关,难道上师就是因为这件事跟随西迁?”

    “咳咳,或许吧”

    正在这时,律效忠进来了。

    “陛下,你听......”

    律庆走到帐外,只见时下天色已暮,周围一片晦暗,山体影影绰绰,远处不断有嘈杂声传来。

    “又来了?”

    “正是”

    律庆笑道:“能够追到这里,耶律留哥显然与蒙古人彻底勾结起来了,据我所知,这里是哈萨尔的封地,以前的塔塔尔部都是他的奴户,再加上北面的弘吉剌部、拔野古部以及出自蒙古诸部的撒勒只兀惕部,就是哈萨尔的全部部众”

    “哈萨尔虽然大败于我军之手,但其本部人马并未损减多少,这几部加起来只怕至少有四万帐”

    “若是哈萨尔将其汇聚起来,再加上耶律留哥的两万骑,确实是一个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