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棍的打脸之旅 第18章 可见人品真差
周子安不像原身,只能寄希望于考取功名。他决定另辟蹊径。
那天他趁着周卿大宴宾客上门闹事,不只是为了让其当着众人的面出丑,无法拒绝自己拿走母亲的嫁妆,也是为了观察在场人的面相。
看看谁最近家中有变故或者不能解决的麻烦,自己就可以出手帮忙,算是搭上一条线。
这样慢慢的有口碑传出,自己接触的人地位会越来越高,总有一天能结交到周卿高攀不起的人物。
这样的情况下,自己有了靠山,谅便宜爹也不敢再对自己做小动作了。自己还可以有机会为原身和林氏讨一个公道。
还有就是,在小院中生活了多年,林氏总和原身说起林将军的死有蹊跷。
当初大将军府男丁全部战死,刚过不久将军夫人也离世,且还被皇帝训斥。
林氏只顾着伤心难过,心里还有不少惶恐,根本没时间细想。
紧接着,自己和儿子处境也发生了变化。事情一件件接连发生,不容她有疑惑的时间。
可到了村里后,虽然活的艰难,但空闲的时间很多,也让她能静下心来思考。
抚西将军的名号是从上上辈就传下来的,也就是说,林氏的曾祖父就被先帝赐予了这个封号。
林大将军自小就被父亲带在身边,一直生活的军营之中,很小就展现了领兵打仗的本领。
林祖父多年征战沙场,身上暗疾不少,所以不到六十就已经病故。
在林祖父去世后,先帝让林大将军继承了抚西将军的封号,取代了林祖父在军中的地位。
林大将军后来娶妻生子,除了小女儿留在京城,三个儿子也自小就被带入军营长大。
父子四人都有足够多的战斗经验。且他们都是谨慎的性子,一切以军士的性命为重,从不曾为了立功就拿人命不当一回事。
且那次的战役,起初只是不起眼的一场小战争。
林大将军镇守边关多年,像这样敌国企图进攻的场面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怎么会突然就贪功冒进,企图打入敌人的腹地呢。
且那援军并不是从京城出发前去支援,只是在边城的府郡休养生息。守城的将士都会轮流回到府城,调整作战的状态。
府城离镇守的边关并不远,就算没收到消息不急着赶路,一天时间赶到也绰绰有余。
可援军却姗姗来迟,一直到镇守的官兵颓势尽显,就要被人攻进城才赶来支援。
要知道林将军作战经验丰富,在发现敌情的第一时间必然会让人去府城报信,那么这些人的晚到就很耐人寻味。
那援军的小将回京述职,上报的情况是林大将军带领手下兵士强行冲入敌人腹地,中了对方的埋伏才会致我军伤亡惨重。
可除了林氏的三个哥哥当场战死,林大将军身受重伤,其余的将领竟然都毫发无损,甚至后来为了边关的稳定纷纷受到重用,都被提拔。
这不得不让林氏觉得其中有阴谋。
这些话不能对着外人说,毕竟皇帝已将此事盖棺定论。金口玉言,不容人质疑。
林氏时不时会和原身说起这些,她也无法改变什么,只是心下不甘罢了。
原身努力读书,希望有一天出人头地,也是期盼着自己能官居高位,有能力和人脉探查一下当年外祖家的事情。如果发现蛛丝马迹,可以在金銮殿上为外祖一家鸣冤,恢复其的名声。
林大将军为了朝廷和百姓在边关多年,不能让他背着骂名这样死去。
周子安想着,等有机会,他也要探查一下当年的事情,为原身的外祖洗刷污名。
其实只看谁从中得益最多,就可以从中看出端倪。无非就是那几个被提拔的将领和回京述职的小将其中有人有问题。
或者府城的郡守也在其中掺了一脚。
不过事情过去多年,线索要慢慢查探。
且这事不急。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证明自己的能力。
周子安最先选中的人就是在宴会上公然给自己撑腰的柳大人。
这人身份地位和周卿平起平坐,且两人明显有矛盾,不会按着周卿的意思对自己进行打压,或是把自己的所作所为全部汇报给周卿以讨好这位二品大员。
最主要的是,周子安观其作为,是个正直又热心肠的人,不然哪怕有矛盾,也不会站出来替自己撑场面。
没看哪怕就是柳大人一派的官员,也是在其率先出头后,才纷纷站出来表示支持嘛。
且那天自己摆明态度,哪怕是亲生父子,自己和周卿已然撕破脸,自此肯定是势不两立。还有对方维护自己的一丢丢面子情在,贸然上门也不至于会被赶出来。
当然,最主要的,是他发现这位户部尚书最近真的遇上了事情。
不然他上门说些不痛不痒的,对方也不会放在心上。
看了看日子,明天正好是朝堂休沐的日子,官员不用上早朝,也不用去属衙办差,是个上门拜访的好时间。
于是他让福顺送了拜帖去户部尚书府,说明自己明日辰时会去拜访。
不到一个时辰,小厮便回来,说门房接下了拜帖。
这在周子安的意料之中。
京城官员的门房,都会特别留意各府的消息,应该已经知道这新落府的林家就是礼部尚书翻脸的儿子所居。
这样的情形,他们不会贸然接下拜帖,必定是询问过主子,得到肯定的答复才会接下。
第二天一早,周子安就梳洗整理一番来到了柳大人的宅邸。
他早已换下了之前的粗布衣衫,换上了一身京城大家公子都会穿的丝质长衫,头发也用玉冠挽起。虽然脸上还是能看出不是养尊处优,倒是有了几分风度翩翩的模样。
要是原身,这么多年清苦的生活,乍然穿成这样气质上可能有些跟不上。但他经历了几世,侯爷都做过,本身气度不凡,看上去比一般大家出来的公子看起来还要高贵一些。
果然,刚报上姓名,就被下人恭敬的带了进去。
柳大人已经在厅里喝茶等着,看到周子安进来,等周子安行了礼,便让其落座。
然后笑眯眯的询问:“贤侄来府中拜访,可是遇到了什么难事,需要老夫出手帮忙?”
他私心里认为,肯定是周子安和林氏乍然回到京城,又和周卿撕破脸,得不到帮助不说,没准还会被找麻烦。
这次前来肯定是见那天自己为其出头,前来寻求庇护。
虽然他不喜多事,但稍微护上一下也没什么为难。正好可以膈应周卿一下。
看,你儿子有事不去找你这个老子,却来找我这个和你有怨的人,可见你的为人是多么的差。
说出来大家都会把周卿当个笑话。
这也是他为什么愿意见这小子的原因。
昨天接到门房的禀告,想到之后自己可以当面奚落周卿,他一天的心情都美滋滋,哪怕在朝堂上又和周卿起了争执,都没有影响他的好心情。
那天他趁着周卿大宴宾客上门闹事,不只是为了让其当着众人的面出丑,无法拒绝自己拿走母亲的嫁妆,也是为了观察在场人的面相。
看看谁最近家中有变故或者不能解决的麻烦,自己就可以出手帮忙,算是搭上一条线。
这样慢慢的有口碑传出,自己接触的人地位会越来越高,总有一天能结交到周卿高攀不起的人物。
这样的情况下,自己有了靠山,谅便宜爹也不敢再对自己做小动作了。自己还可以有机会为原身和林氏讨一个公道。
还有就是,在小院中生活了多年,林氏总和原身说起林将军的死有蹊跷。
当初大将军府男丁全部战死,刚过不久将军夫人也离世,且还被皇帝训斥。
林氏只顾着伤心难过,心里还有不少惶恐,根本没时间细想。
紧接着,自己和儿子处境也发生了变化。事情一件件接连发生,不容她有疑惑的时间。
可到了村里后,虽然活的艰难,但空闲的时间很多,也让她能静下心来思考。
抚西将军的名号是从上上辈就传下来的,也就是说,林氏的曾祖父就被先帝赐予了这个封号。
林大将军自小就被父亲带在身边,一直生活的军营之中,很小就展现了领兵打仗的本领。
林祖父多年征战沙场,身上暗疾不少,所以不到六十就已经病故。
在林祖父去世后,先帝让林大将军继承了抚西将军的封号,取代了林祖父在军中的地位。
林大将军后来娶妻生子,除了小女儿留在京城,三个儿子也自小就被带入军营长大。
父子四人都有足够多的战斗经验。且他们都是谨慎的性子,一切以军士的性命为重,从不曾为了立功就拿人命不当一回事。
且那次的战役,起初只是不起眼的一场小战争。
林大将军镇守边关多年,像这样敌国企图进攻的场面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怎么会突然就贪功冒进,企图打入敌人的腹地呢。
且那援军并不是从京城出发前去支援,只是在边城的府郡休养生息。守城的将士都会轮流回到府城,调整作战的状态。
府城离镇守的边关并不远,就算没收到消息不急着赶路,一天时间赶到也绰绰有余。
可援军却姗姗来迟,一直到镇守的官兵颓势尽显,就要被人攻进城才赶来支援。
要知道林将军作战经验丰富,在发现敌情的第一时间必然会让人去府城报信,那么这些人的晚到就很耐人寻味。
那援军的小将回京述职,上报的情况是林大将军带领手下兵士强行冲入敌人腹地,中了对方的埋伏才会致我军伤亡惨重。
可除了林氏的三个哥哥当场战死,林大将军身受重伤,其余的将领竟然都毫发无损,甚至后来为了边关的稳定纷纷受到重用,都被提拔。
这不得不让林氏觉得其中有阴谋。
这些话不能对着外人说,毕竟皇帝已将此事盖棺定论。金口玉言,不容人质疑。
林氏时不时会和原身说起这些,她也无法改变什么,只是心下不甘罢了。
原身努力读书,希望有一天出人头地,也是期盼着自己能官居高位,有能力和人脉探查一下当年外祖家的事情。如果发现蛛丝马迹,可以在金銮殿上为外祖一家鸣冤,恢复其的名声。
林大将军为了朝廷和百姓在边关多年,不能让他背着骂名这样死去。
周子安想着,等有机会,他也要探查一下当年的事情,为原身的外祖洗刷污名。
其实只看谁从中得益最多,就可以从中看出端倪。无非就是那几个被提拔的将领和回京述职的小将其中有人有问题。
或者府城的郡守也在其中掺了一脚。
不过事情过去多年,线索要慢慢查探。
且这事不急。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证明自己的能力。
周子安最先选中的人就是在宴会上公然给自己撑腰的柳大人。
这人身份地位和周卿平起平坐,且两人明显有矛盾,不会按着周卿的意思对自己进行打压,或是把自己的所作所为全部汇报给周卿以讨好这位二品大员。
最主要的是,周子安观其作为,是个正直又热心肠的人,不然哪怕有矛盾,也不会站出来替自己撑场面。
没看哪怕就是柳大人一派的官员,也是在其率先出头后,才纷纷站出来表示支持嘛。
且那天自己摆明态度,哪怕是亲生父子,自己和周卿已然撕破脸,自此肯定是势不两立。还有对方维护自己的一丢丢面子情在,贸然上门也不至于会被赶出来。
当然,最主要的,是他发现这位户部尚书最近真的遇上了事情。
不然他上门说些不痛不痒的,对方也不会放在心上。
看了看日子,明天正好是朝堂休沐的日子,官员不用上早朝,也不用去属衙办差,是个上门拜访的好时间。
于是他让福顺送了拜帖去户部尚书府,说明自己明日辰时会去拜访。
不到一个时辰,小厮便回来,说门房接下了拜帖。
这在周子安的意料之中。
京城官员的门房,都会特别留意各府的消息,应该已经知道这新落府的林家就是礼部尚书翻脸的儿子所居。
这样的情形,他们不会贸然接下拜帖,必定是询问过主子,得到肯定的答复才会接下。
第二天一早,周子安就梳洗整理一番来到了柳大人的宅邸。
他早已换下了之前的粗布衣衫,换上了一身京城大家公子都会穿的丝质长衫,头发也用玉冠挽起。虽然脸上还是能看出不是养尊处优,倒是有了几分风度翩翩的模样。
要是原身,这么多年清苦的生活,乍然穿成这样气质上可能有些跟不上。但他经历了几世,侯爷都做过,本身气度不凡,看上去比一般大家出来的公子看起来还要高贵一些。
果然,刚报上姓名,就被下人恭敬的带了进去。
柳大人已经在厅里喝茶等着,看到周子安进来,等周子安行了礼,便让其落座。
然后笑眯眯的询问:“贤侄来府中拜访,可是遇到了什么难事,需要老夫出手帮忙?”
他私心里认为,肯定是周子安和林氏乍然回到京城,又和周卿撕破脸,得不到帮助不说,没准还会被找麻烦。
这次前来肯定是见那天自己为其出头,前来寻求庇护。
虽然他不喜多事,但稍微护上一下也没什么为难。正好可以膈应周卿一下。
看,你儿子有事不去找你这个老子,却来找我这个和你有怨的人,可见你的为人是多么的差。
说出来大家都会把周卿当个笑话。
这也是他为什么愿意见这小子的原因。
昨天接到门房的禀告,想到之后自己可以当面奚落周卿,他一天的心情都美滋滋,哪怕在朝堂上又和周卿起了争执,都没有影响他的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