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快穿炮灰她不走寻常路 > 第279章 北宋炮灰公主19

快穿炮灰她不走寻常路 第279章 北宋炮灰公主19

    “退位……果然啊!”

    亲眼看着眼前一笔一画间同他自己再无二致,甚至连停顿都无有不同的笔迹,赵祯瞳孔又是一缩,须臾方才无奈地叹息一声,起身从自家女儿手中接过熟悉的羊豪笔:

    “为了这一日,福康你已经准备了许久吧!”

    “是啊!自从您将女儿当作货物送出去的那一刻,说实话,这十年来,女儿没有一日不再想着今日……”

    话音落,赵祯提笔的手不觉微颤抖了片刻!

    这可真是……冤孽啊!

    想想早前孝顺体贴的女儿,还有今日再一次血溅当场的李家表弟。

    无疑,这些年他最后悔的莫过于那一日。

    若是……若是早知道……

    抬手缓缓将最后一笔落下,盖上印章,看着眼前已然彻底成型的诏书,赵祯这才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再次看向眼前这个女儿:

    “谋权篡位,纵使今日再是天衣无缝,世上明眼人依旧不少,福康你……你来日就不怕世人闲言碎语吗?”

    “还有,本朝于士大夫最是优容,今日你手段如此……”

    回答他的依旧是安宁漫不经心又带着莫名笃定的声音: “这些就不劳爹爹您担忧了!女儿心中自是有数……”

    ***

    干脆利落收押一众叛党后。

    翌日朝堂之上,张茂则亲自捧着一道明黄色的诏书,并一脸悲伤地宣告了官家决定传位公主殿下的中心旨意。

    “唉,官家这些年本就精神不济,前些时日因着逆党作乱一气之下,身子愈发落下了许多,每每口舌难动之下,自觉无力摄政,官家深思熟虑下,这才决定传位于公主殿下!”

    “啊这……官家……”

    众人下意识想说些什么,然而看着眼前这位,再思及那晚种种,众人心下一凛,到嘴的质疑之声到底落了下来。

    在朝中几位重臣陆续见过“体弱多病”外加“口齿难言”的官家后,最后一点猜疑也尽数丢下。

    虽然……不丢下也不行啊!

    没瞧见这位什么手段,亲堂兄说杀就杀,有血亲的李家同样手起刀落,此处凡有涉及此案,一干主谋从犯皆伏诛不算,家产更是尽数悉数查抄没收。

    这阵子光是禁军光临过的家族,足足便有数十余户之多……

    什么,对士人过于严厉?

    都涉嫌谋逆了,还严苛个鬼!

    嗐,因一己之私害得官家如此,公主殿下心中有气也是当然。

    总之,因着这位的雷霆手段,众大臣噤若寒蝉之际,嘉佑元年,这场登基仪式来得格外迅速,又不失分毫隆重………

    初十这日。

    眼睁睁看着眼前的公主殿下一袭象征着官家身份的绛罗公服,一步步迈入最高台阶之上。这一刻,众官员们心下无论如何做想,皆是一派心悦诚服之态。

    朝臣如此,然骤然换代之下,民间尤其是士人间倒并非没有流言蜚语,尤其早前发落了不少人的情况下。

    就在众人以为以这位的手段,必然要大发雷霆之际,然而出乎意料并没有……

    众大臣惴惴之际,就见早前声名鹊起的晨间日报上,突然发布了一则重大消息。

    顷刻间,之前种种议论声瞬间消失。

    ***

    辰时未至,天边儿尚还泛着青黑,坐落于汴京城郊的皇庄门口,已经陆陆续续排起了长龙。

    一眼望去,大多是身着短褐的庄户人家,这会儿正巴巴地向庄门口空地上张望着。

    每人腰间,或者手里过多或少放着几方略显粗吝布袋。

    无他,早前备受瞩目的《晨间日报》昨日刚刚发布了一则消息:

    简而言之,有赖公主殿下……不,如今应该说官家了,官家同一众研究人员努力多年,终于在去岁专研出一类有耐干旱的新型稻种。

    最关键的,经皇庄上实验,亩产已经达到足足六石之多。

    那可是足足六石啊!翻了足足一倍还多的产量。

    得此消息,一众农户们险些怀疑自己听错了。

    要知道如今便是江南那些多水之地,常日里风调雨顺,一亩能产两到三石已经是不错。如汴京这般偏北地区能有两石的收成更是老天保佑。

    要不是《晨间日报》这一年来颇有信誉,又是公主属下,每每发布的消息,但凡聪明动作快的,总能从中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

    众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直到村里人识字的年轻人反复念了数十遍,众人这才相信。

    忙不迭地便跑来附近打听消息。

    好在为解众百姓们后顾之忧,皇庄内一部分地区近来难得允许外人前来参观。

    亲眼见到遍地金黄,尤其是那沉甸甸稻穗那一刻,无疑一众庄户人家眼珠子都要绿了。

    不少人甚至当场落下泪来。

    因着是展示的机会,收获,脱谷称量等等皆是在众人眼中,断没有造假的可能。不少人怕都怀疑自个儿在做梦的程度。

    尤其是《晨间早报》上清清楚楚地写了:

    因此次推广,汴京凡有良籍之人,无需金银,皆可凭户籍领取一亩地的稻种量。

    “这……官家实乃大德啊!”

    “再世菩萨不莫如是啊!”

    什么?得位不正,手段狠辣,呸,思及早前隐隐传来的风言风语,一位里正老头当即狠狠呸了一声。

    屁地不正,这分明是天佑,天佑啊!

    屁地狠辣,官家如此菩萨心肠,小小年纪便如此体恤百姓,那能是不好人吗?

    还有上头的斗争,官家是男娃女娃,干他们小老百姓屁个事呦!

    听说官家庄上研究的良种,还不止这个呢!对了,方才他还瞧到大豆了呢。这若是……

    越是想,老人家愈发觉得浑身满满都是干劲儿。

    七十岁算什么,他老头子且能活着呢!

    同样的情景发生在全汴京,甚至全国各个角落……

    总之,一波有关安宁的“流言”尚还未曾真正展开,便在这波群情激动中彻底消弥于无形。

    甚至有人因着看不惯菩萨一般的好心官家被人诋毁,自发前去举报那等乱说瞎话之人。

    一番审问后,美美收获一堆藏的不错的乱党,闲躺柔软的软榻上,安宁不由轻啧一声!

    不错嘛,看来这国库还能在肥上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