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军婚首长暖又宠,羡煞军属院 > 第394章 入伍名单

军婚首长暖又宠,羡煞军属院 第394章 入伍名单

    几日后,学前班开学了。

    宁晓晓领着旺仔送他上学。

    旺仔哭丧着脸,噘嘴道:“妈妈,我都长大了,不用上托儿所了。”

    宁晓晓拉他出门:“你长大了,所以得上学了,要好好学习,不能乱跑了。”

    旺仔眼睑微垂,满脸悲伤,一会和小鸡们告别,一会朝鸟儿们摆手:“再见了,小伙伴们,呜呜呜。”

    宁晓晓安慰:“你的小伙伴们都在学前班呢。”

    宁晓晓没猜错,同龄孩子全来上学了。

    托儿所门口,几个军嫂和她打招呼:

    “晓晓,送娃上学啊。”

    “我都听说了,咱们军区能有学前班,孩子们能提前学习,是晓晓建议的。”

    “那日晓晓去了杜师长家,土地的事杜师长不松口,晓晓就为孩子们争取了免费读书的福利。”

    “多亏了晓晓,娃们读书识字,比满军区乱跑爬树强多了。”

    宁晓晓笑道:“是杜师长媳妇张罗的,我没干什么。孩子们能有机会读书,得感谢旁姐。”

    家长们笑的有多灿烂,小娃们面色就有多悲痛。

    孩子们完全是被家长硬塞进院子里,家长往里塞,老师往里抱,孩子们奋力挣扎。

    学前班门口,兵荒马乱。

    不过整个军区却瞬间安静了,树上、房上再也不长娃了,连鸟儿都唱着欢快的歌,终于自由飞翔。

    “妈妈,我会背诗了。”

    晚上旺仔兴奋的跑出来,拉着宁晓晓欢快道:“老师带我们玩丢手绢,我会背诗,可以先丢。”

    “宝贝儿真棒!”宁晓晓夸赞。

    煤球也兴奋跑出来,张口就背诗:“床前明月光……”

    赵连弟和宁晓晓一块接娃,拉着她悄悄问:“你觉着冯老师怎么样?”

    宁晓晓笑道:“教的很好,娃们才去几天,规矩多了,现在学前班门口井然有序。我在大院溜达,都能看到小孩子边玩边背诗。”

    不知道杜师长媳妇在哪找的老师,真不错。

    他们大院瞬间就有学习氛围了。

    宁晓晓沉浸式夸赞,她是真心觉着好,孩子成长的环境很重要。

    赵连弟给她使眼色:“不是,我是说冯老师这个小姑娘怎么样?和我儿子。”

    宁晓晓才反应过来,她看向笑意盈盈站在门口送学生的冯老师。

    小姑娘十几岁的年纪,小圆脸,看着很阳光。

    “挺好的小姑娘,一看就性格好。”

    赵连弟满意道:“我看也不错,这姑娘一看就有文化。煤球天天回家就背诗,可显摆了,上了两天学,学的有模有样。

    我没文化,老郭也就认识几个大字,我家大小子学习也不好,家里就缺个有文化的。娶个有文化的好呀,以后我孙子一定有文化。”

    赵连弟拉着宁晓晓,笑道:“有机会你帮我探探口风,要是行,我请你做媒人,给你做媒人鞋。”

    介绍对象没有自己去说的,要是人家不同意,多尴尬,找个中间人说和最合适。

    赵连弟兴致勃勃,一路说个不停,再说下去,都快畅想有了儿媳后的美好未来了。

    宁晓晓无奈,你儿子在哪呢?

    相亲人也不在啊。

    给你儿子娶媳妇,至少得问问当事人的意见吧?

    宁晓晓轻咳,想让她清醒清醒:

    “孩子还年轻,这事不急,娶媳妇多重要的事,得多观察观察,等你家老大啥时候休假回来,再介绍也来得及。”

    赵连弟想起这事就骂老郭:

    “都怪老郭,自家孩子的事,一点不上心。我说让他把孩子调回来,他倒好,连个人影子都见不到,半点正事不干。一天天不知道忙啥。要是听我的,孩子早调过来了,现在都能相亲了。”

    郭政委在办公室连打好几个大喷嚏。

    勤务兵问:“政委,您不回家吗?用不用给您打饭?”

    郭政委:“用,给我打份饭,我晚上在这办公。”

    婆娘肯定又在家里骂他呢,他可不能回家,不然耳朵受不了那份折磨。

    勤务兵心中默默赞叹,他们政委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就差废寝忘食了。

    他一定向领导学习,努力工作,报效祖国。

    领导不回家,他就不下班。

    宁晓晓领娃回家,一进院,看见了黄书记。

    黄书记热络道:“宁同志下班了,我过来感谢的,太谢谢你们了,我儿子入伍了!”

    他笑得呲起一排大黄牙,兴奋的整个人都快飞起来了。

    黄书记拉着付嘉鸣,没完没了的感谢,客套的话滔滔不绝,怎么都说不完。

    付嘉鸣:“我也没帮什么,是孩子自己优秀。”

    黄书记:“村里强壮的小伙子多了,我们村报名了好几十个,入取的还不到十个,付师长这份恩情,我一定嘱咐他铭记。”

    付师长是客套,他怎能当真,人家一个师长,只要提一嘴,问一句,他儿子就一定能上。

    下面负责招兵的,哪个能不给领导面子。

    黄书记见宁晓晓回来,没多留,告辞道:“这么晚了,不多打扰,我先回去了。”

    这个点,人家该做饭吃饭了。

    关系是走动的,投桃报李,王小花家里的事,他保管不让付师长和宁同志操一点心,一定帮他们处理妥帖。

    宁晓晓发现,这么久过去了,王小花家里一点动静没有,在妇联再也没见到他们的身影。

    不仅没来攀亲戚,王小花母亲都没再来打听王小花下落。

    宁晓晓心里默默感谢书记,书记也是帮他们大忙了。不知道他是怎么劝服的人,估计费了不少力气。

    赵连弟当初,还惦记让王小花介绍妹妹给她儿子呢。

    见到王小花第一眼,她就觉着这姑娘真不错,不仅长得漂亮,言谈举止哪哪都好,她妹妹指定差不了。

    来了妇联几天,她再也没提过此事。

    真没想到,王小花家里是这种情况,还是算了吧。

    村里张贴了入伍名单,几户入选的人家喜庆洋洋,黄琴婆婆拉着识字的人不撒手:

    “你再帮忙看看,咋能没有呢?不可能,你一定是看错了。”

    小伙子无奈道:“大娘,这上面一共就八个人,我眼神再不好使,看三遍也错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