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坳里的姐妹花 第304章 一定要让大家吃顿好的
夜风裹着露水漫过山脊,远处的萤火虫仍在忽明忽暗地闪烁,像人间的星辰。
周逸飞三人跑累了,过来和女生们一起坐着,大家谁也不再说话,一起安静仰望星空,安静吹着山风,直到困意漫过眼角。
夜色渐深时,他们回到了夏琳的家里。
简陋棚屋内,四个女生挤在木板床上,旧草席发出细碎的摩擦声;男生们在地上铺了层薄被单,硬邦邦的地面硌得骨头生疼,却都在疲惫中沉沉睡去。
梦里,是裹着后山青草的气息,是忽明忽暗的萤火虫,是一张张洋溢着青春的笑脸。
八个孩子在山风的吹拂下安然沉睡,呼吸声混着远处偶尔传来的犬吠,织成一首质朴的安眠曲。
在这个夜晚,生活的重担与现实的苦闷都暂时退场,唯有山风裹挟着青草香,温柔地拥抱着他们,将关于友情、青春与希望的光,轻轻揉进每个人的梦乡。
当第一缕晨光到来,村里的公鸡开始打鸣了。
一只鸡叫起来,全村的鸡都跟着凑热闹,声音一声接一声,把薄雾给震散了。
家家户户的烟囱开始冒烟,柴火在灶膛里烧得噼里啪啦响。
扛着锄头的大叔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新媳妇提着竹篮去井边打水,远处传来老牛慢悠悠的“哞——”声,和着此起彼伏的鸡叫声,在村子上空飘来飘去。
夏琳家的窗户推开了,隔壁阿婆踮着脚,正费力地把竹匾往晾衣绳上挂,竹匾里晒着梅干菜,酸酸咸咸的味道在周围弥漫开。
早起的人已经洗好了衣服,晾在竹竿上的蓝布衫滴着水,水珠“啪嗒啪嗒”落下来。
夏妈妈一大早就到地里干活去了,弟弟妹妹们没闲着,一个个也都跟着干活去,家里只剩下腿脚不利索的夏爸爸。
他坐在门槛上吧嗒着旱烟,见秋叶几个起床,只是微微点了点头,从喉咙里挤出句“起啦”,就又不吭声了。
家里没吃的,夏琳找半天只找出几个皱巴巴的番薯,上面全是被虫蛀的洞,煮出来连一个人都填不饱肚子。
昨晚大家就没吃饱,这会儿肚子饿得直叫。
夏琳心里很难受,他们跑了这么远来看自己,自己连顿饱饭都管不起。
她鼻子一酸,转身冲进房内,颤抖着扒开压在柜底的旧棉衣,摸出用纸层层裹着的纸包——那些边角磨得起毛的纸币,全是她省吃俭用攒下的。
原本打算留着交学费,此刻却毫不犹豫地塞进衣兜。她的想法很简单:“今天一定要让大家吃顿好的。”
“走!”夏琳说,“现在就去镇里,我请大伙吃油条喝豆浆,再来碗热腾腾的馄饨!”
没等其他人开口,她一把拉住秋叶的手腕往外拽。
出了家门,隔壁的大妈扒着墙头张望,挑着锄头的大爷也眯着眼打量这群生面孔。
夏琳赶忙笑着打招呼:“婶儿,早!叔,这是要去干活呀?”
秋叶他们反应也快,马上跟着热情地喊:“叔叔好!”“婶婶好!”
听到这一声声问候,大妈和大爷原本好奇、探究的眼神一下子就变得温和起来,脸上都笑开了花。
大妈笑得眼睛眯成了两条缝,大爷更是咧开嘴,露出缺了颗门牙的牙床,乐呵呵地说:“哎哟,这些城里来的娃娃,嘴可真甜!”
一时间,巷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七个人朝村口走去,没一会儿,身后又是跟昨天一样,跟了一大群叽叽喳喳的小孩,他们互相推搡着交头接耳,嘻嘻哈哈。
有和夏琳认识的小孩凑了过来,仰着小脸好奇地问:“姐姐,这些人是谁呀?你们要去哪?”
夏琳一把搂住身旁的秋叶,笑着说:“这都是我的好朋友!是不是个个都好看得很?”
孩子们顿时羞红了脸,有的不好意思地跑开了,有的使劲点头,回:“好看!”
大家哈哈笑着继续往前走,路边石子被踢开,骨碌碌直滚。
刚到村口,遇到一辆拉货的板车,夏琳赶紧跑过去,跟车主磨了好一会儿嘴皮子才谈妥价钱。
随后七个人连拉带拽爬上去,紧紧挤在一堆麻袋中间。
板车“咯吱咯吱”地摇晃着出发了,扬起阵阵尘土,等终于到镇里时,每个人头发上、肩膀上都落了层薄薄的灰。
夏琳带他们去吃早餐,店里,刚出锅的油条金黄金黄的,豆浆的香气混着热气,在四周弥漫开来。
夏琳点了很多,豆浆、油条、小笼包、馄饨……满满摆了一桌子。
大家围坐在一起,咬着酥脆的油条,喝着热乎乎的豆浆,时不时还 “抢” 对方碗里的小笼包。
嬉闹声、咀嚼声和瓷碗碰撞声搅在一起,晨光把每个人的影子都染成了暖融融的金色,新的一天就在这热热闹闹的烟火气里,开始了。
吃完饭后,夏琳带着他们走进纺织厂车间。
一推开门,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就扑面而来。二十几台老旧的织布机横七竖八地排列着,铁架子上糊满了黑黢黢的油污,飞速转动的皮带轮不断甩出细密的机油点子。
女工们套着蓝布袖套,脖子上搭着的毛巾早已被汗水浸透,一个个在机台之间来回穿梭忙碌着。
有的蹲在地上,手拿镊子熟练地接上断线;有的踮着脚尖,费力地转动着比人还高的纱锭,手臂上的青筋都暴了出来。
最里面的印染区弥漫着刺鼻的染料味,几个男工咬着牙,合力推着装满靛蓝染液的大缸,身上的粗布衫早已汗湿,紧紧贴在背上。
秋叶几人一走进去,正在接线头的女工直起腰朝他们看来,旁边推着料车的大叔也望过来,咧嘴笑:“哟!大学生来我们这儿参观啦!”
秋叶脸红地连忙摆手:“我们还不算大学生呢,才刚高中毕业!”
这话一出,周围投来的目光反而更热切了。
一个正在清理机器的大妈笑着说:“高中毕业也不得了啊!我们这儿好多人连小学都没上!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呢!”
她咧嘴一笑,牙齿缝里沾着棉絮,那朴实的笑容,看得大家鼻子直发酸。
周逸飞三人跑累了,过来和女生们一起坐着,大家谁也不再说话,一起安静仰望星空,安静吹着山风,直到困意漫过眼角。
夜色渐深时,他们回到了夏琳的家里。
简陋棚屋内,四个女生挤在木板床上,旧草席发出细碎的摩擦声;男生们在地上铺了层薄被单,硬邦邦的地面硌得骨头生疼,却都在疲惫中沉沉睡去。
梦里,是裹着后山青草的气息,是忽明忽暗的萤火虫,是一张张洋溢着青春的笑脸。
八个孩子在山风的吹拂下安然沉睡,呼吸声混着远处偶尔传来的犬吠,织成一首质朴的安眠曲。
在这个夜晚,生活的重担与现实的苦闷都暂时退场,唯有山风裹挟着青草香,温柔地拥抱着他们,将关于友情、青春与希望的光,轻轻揉进每个人的梦乡。
当第一缕晨光到来,村里的公鸡开始打鸣了。
一只鸡叫起来,全村的鸡都跟着凑热闹,声音一声接一声,把薄雾给震散了。
家家户户的烟囱开始冒烟,柴火在灶膛里烧得噼里啪啦响。
扛着锄头的大叔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新媳妇提着竹篮去井边打水,远处传来老牛慢悠悠的“哞——”声,和着此起彼伏的鸡叫声,在村子上空飘来飘去。
夏琳家的窗户推开了,隔壁阿婆踮着脚,正费力地把竹匾往晾衣绳上挂,竹匾里晒着梅干菜,酸酸咸咸的味道在周围弥漫开。
早起的人已经洗好了衣服,晾在竹竿上的蓝布衫滴着水,水珠“啪嗒啪嗒”落下来。
夏妈妈一大早就到地里干活去了,弟弟妹妹们没闲着,一个个也都跟着干活去,家里只剩下腿脚不利索的夏爸爸。
他坐在门槛上吧嗒着旱烟,见秋叶几个起床,只是微微点了点头,从喉咙里挤出句“起啦”,就又不吭声了。
家里没吃的,夏琳找半天只找出几个皱巴巴的番薯,上面全是被虫蛀的洞,煮出来连一个人都填不饱肚子。
昨晚大家就没吃饱,这会儿肚子饿得直叫。
夏琳心里很难受,他们跑了这么远来看自己,自己连顿饱饭都管不起。
她鼻子一酸,转身冲进房内,颤抖着扒开压在柜底的旧棉衣,摸出用纸层层裹着的纸包——那些边角磨得起毛的纸币,全是她省吃俭用攒下的。
原本打算留着交学费,此刻却毫不犹豫地塞进衣兜。她的想法很简单:“今天一定要让大家吃顿好的。”
“走!”夏琳说,“现在就去镇里,我请大伙吃油条喝豆浆,再来碗热腾腾的馄饨!”
没等其他人开口,她一把拉住秋叶的手腕往外拽。
出了家门,隔壁的大妈扒着墙头张望,挑着锄头的大爷也眯着眼打量这群生面孔。
夏琳赶忙笑着打招呼:“婶儿,早!叔,这是要去干活呀?”
秋叶他们反应也快,马上跟着热情地喊:“叔叔好!”“婶婶好!”
听到这一声声问候,大妈和大爷原本好奇、探究的眼神一下子就变得温和起来,脸上都笑开了花。
大妈笑得眼睛眯成了两条缝,大爷更是咧开嘴,露出缺了颗门牙的牙床,乐呵呵地说:“哎哟,这些城里来的娃娃,嘴可真甜!”
一时间,巷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七个人朝村口走去,没一会儿,身后又是跟昨天一样,跟了一大群叽叽喳喳的小孩,他们互相推搡着交头接耳,嘻嘻哈哈。
有和夏琳认识的小孩凑了过来,仰着小脸好奇地问:“姐姐,这些人是谁呀?你们要去哪?”
夏琳一把搂住身旁的秋叶,笑着说:“这都是我的好朋友!是不是个个都好看得很?”
孩子们顿时羞红了脸,有的不好意思地跑开了,有的使劲点头,回:“好看!”
大家哈哈笑着继续往前走,路边石子被踢开,骨碌碌直滚。
刚到村口,遇到一辆拉货的板车,夏琳赶紧跑过去,跟车主磨了好一会儿嘴皮子才谈妥价钱。
随后七个人连拉带拽爬上去,紧紧挤在一堆麻袋中间。
板车“咯吱咯吱”地摇晃着出发了,扬起阵阵尘土,等终于到镇里时,每个人头发上、肩膀上都落了层薄薄的灰。
夏琳带他们去吃早餐,店里,刚出锅的油条金黄金黄的,豆浆的香气混着热气,在四周弥漫开来。
夏琳点了很多,豆浆、油条、小笼包、馄饨……满满摆了一桌子。
大家围坐在一起,咬着酥脆的油条,喝着热乎乎的豆浆,时不时还 “抢” 对方碗里的小笼包。
嬉闹声、咀嚼声和瓷碗碰撞声搅在一起,晨光把每个人的影子都染成了暖融融的金色,新的一天就在这热热闹闹的烟火气里,开始了。
吃完饭后,夏琳带着他们走进纺织厂车间。
一推开门,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就扑面而来。二十几台老旧的织布机横七竖八地排列着,铁架子上糊满了黑黢黢的油污,飞速转动的皮带轮不断甩出细密的机油点子。
女工们套着蓝布袖套,脖子上搭着的毛巾早已被汗水浸透,一个个在机台之间来回穿梭忙碌着。
有的蹲在地上,手拿镊子熟练地接上断线;有的踮着脚尖,费力地转动着比人还高的纱锭,手臂上的青筋都暴了出来。
最里面的印染区弥漫着刺鼻的染料味,几个男工咬着牙,合力推着装满靛蓝染液的大缸,身上的粗布衫早已汗湿,紧紧贴在背上。
秋叶几人一走进去,正在接线头的女工直起腰朝他们看来,旁边推着料车的大叔也望过来,咧嘴笑:“哟!大学生来我们这儿参观啦!”
秋叶脸红地连忙摆手:“我们还不算大学生呢,才刚高中毕业!”
这话一出,周围投来的目光反而更热切了。
一个正在清理机器的大妈笑着说:“高中毕业也不得了啊!我们这儿好多人连小学都没上!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呢!”
她咧嘴一笑,牙齿缝里沾着棉絮,那朴实的笑容,看得大家鼻子直发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