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汉东赵瑞龙,我要逆天改命 > 第242章 天海股神郑鑫荣,燕京天才肖金骅!

重生汉东赵瑞龙,我要逆天改命 第242章 天海股神郑鑫荣,燕京天才肖金骅!

    天海证券大厦。

    十三楼的路远投资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内。

    郑鑫荣睡醒午觉后,悠闲的喝着下午茶,看大盘走势。

    看到临近收盘,一支支股票又绿的刺眼,唇角就忍不住高高扬起。

    “哈哈~我说什么来着?”

    “这一波国营企业股票减持,充实社保基金,对股市就是一次重大利空!”

    “再加上米国那边的互联网泡沫破灭,科技股遭受重创,国内金融市场怎么可能不被牵连?”

    端起咖啡杯,郑鑫荣得意洋洋的细品一口。

    越发觉得,自己‘天海股神’的称号,是真的名副其实,绝不是浪得虚名。

    虽然他出生于天海一个普通纺织工人家庭。

    但是由于祖辈都是天海人,即便没有混出个大富大贵,也算是吃过见过。

    小时候,郑鑫荣就没少听各种各样的传奇故事。

    炒股票、玩期货、倒腾金圆券、投机国库券、折腾米面粮油……

    多少人靠玩金融发家暴富,又有多少人倾家荡产魂断黄浦江。

    从小就有金融巨鳄梦的郑鑫荣,不断学习知识,不断积累资本。

    当年经济刚开放,他就果断辞职下海经商。

    靠着父辈在纺织行业的积累,开工厂、做外贸,赚了不少钱。

    到了1990年,天海证券交易所开业,郑鑫荣毫不犹豫冲了进去。

    那时候的上市公司不多,交易量也并不大。

    郑鑫荣就一边做生意,一边炒股票。

    直到1994年,股市下跌,许多人恐慌抛售之时,他却嗅到了机遇。

    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卖掉辛苦经营多年的工厂,出售大量的房产,取出了所有存款,全部投入股市。

    别人疯狂抛售,他就疯狂接盘。

    很多人都说他疯了。

    但这场赌上全部身家的豪赌,最终让他赚了个盆满钵满。

    砸锅卖铁凑的一千多万,变成了好几个亿。

    那时候,好多人一个月工资,都才几百块。

    而有了好几亿的郑鑫荣,却已经斥资一千多万,订购了一辆劳斯莱斯幻影。

    他也成了天海,第一辆劳斯莱斯车主!

    不过……

    一战成名的郑鑫荣,还并没有被封为‘天海股神’。

    因为在很多人看来,他这一次暴赚,纯粹是运气好、胆子大,敢逆势而行、大胆抄底。

    同样的奇迹,他不可能再复制一次。

    对于各种各样的言论,郑鑫荣都懒得回应。

    一心要当金融巨鳄的他,也压根儿就没兴趣回应。

    别人吹捧也好,贬损也罢,能给自己带来一分钱的好处吗?

    既然没好处,那又何必在乎别人的眼光和言论?

    哪怕家人说他不应该当暴发户,与其花一千多万买劳斯莱斯,还不如买几十套房。

    还说他不应该在天海证券大厦租下一整层楼,在交易所楼上炒股,实在是太过于霸气。

    他也只是笑而不语,懒得解释。

    有着宏远目标的郑鑫荣,在暴赚之后并没有膨胀发飘。

    他很清醒的知道,自己买劳斯莱斯、在交易所楼上炒股,是为了打出名气,吸引投资者,以便募集更多操盘资金。

    而且股市制胜秘诀,其实根本不是什么操盘技术,而是能领悟国内外形势变化、能分析政策作用。

    当然再好的技术,也比不过内幕!

    一战成名之后。

    有人怀疑她,也有人支持他。

    本就有好几亿的资本,再加上募集而来的大笔资金。

    手握大量资金的郑鑫荣,在沪深两市稳扎稳打了两年。

    由于他两年的年化收益率,都将近20%,不少人投他都赚到了钱。

    所以越来越多人,加入他的私募基金。

    更有甚者,砸锅卖铁、东拼西凑,也要投资。

    1996年年末,由于疯狂的投资炒股热,导致市场过于疯狂。

    为了让投资者们恢复理性,不至于把股市变成赌场,监管层连续发布多条举措。

    结果便是上证指数一泻千里,从一千多点暴跌到了八百多点,许多股票价格跌得惨不忍睹。

    许多人都以为手握巨资的郑鑫荣,会再一次选择逆势而行、疯狂抄底。

    谁也没想到,其实他早就在市场过热时,高位套现离场了。

    这一次成功躲避股灾,让更多人相信,郑鑫荣是真有本事。

    所以加入他私募基金的人就更多了。

    那时候,就已经有一些喊他天海股神。

    但还是有一些人,依然对他持怀疑态度。

    对此,郑鑫荣依然没有回应。

    第二年,亚太州金融危机爆发,股市再一次暴跌。

    不少股民痛苦哀嚎之时,郑鑫荣果断出手了。

    他笃定高层不可能见死不救,绝不可能任由经济糜烂下去。

    果然。

    为了搞活市场经济,为了缓解企业融资困难。

    龙国在1999年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股市又渐渐复苏起来。

    但那时候,很多人还不知道,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牛市即将到来。

    而早就做足了充分准备的郑鑫荣,这一次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封神之战’。

    仅仅在五月十九日当天,就上证指数就大涨4.64%。

    在随后的二十九个交易日里,累计涨幅更是将近70%。

    同一时期。

    米国那边的互联网泡沫,愈演愈烈。

    出现了许多连盈利模式都不清楚的创业公司,上市就股价暴涨的奇迹。

    受这一波热潮影响,国内也有样学样,大量的上市公司急忙改名字、炒概念。

    各种所谓的‘科技股’接连涌现,其实许多公司只是名字加了科技,但经营业务却跟科技毫不沾边。

    但疯狂的股民们,哪儿还管这个?

    大家一窝蜂的猛冲猛打,股价接连暴涨,上证指数直冲两千多点。

    在这一波前所未有的牛市中,郑鑫荣操盘的许多只股票,都翻倍暴涨。

    安义科技原本股价不到两块,最高时被炒到了一百多块。

    眼瞅着郑鑫荣身家破百亿,赚得盆满钵满。

    终于,一战封神。

    再也没有人怀疑,他不是天海股神。

    对于‘股神’的称号,郑鑫荣自然是不太在意。

    他只关心赚钱!

    当无数人仍然深陷疯狂之时,郑鑫荣却意识到该见好就收。

    他认为这一波牛市,是高层为了让实体经济得到金融市场的滋润。

    一旦大量的国营企业,得到了改制的宝贵资金,股市就必然会调整。

    况且米国那边的互联网泡沫,已经涨得太过于疯狂,破灭是迟早的事。

    而且泡沫一旦破灭了,龙国国内的金融市场,又岂能不受波及影响?

    于是乎!

    哪怕还没到高点,郑鑫荣也开始不断出售股票,还劝朋友们也见好就收。

    许多人就是不听,还以为牛市能一直持续下去。

    米国的互联网泡沫都炸了,都还不赶紧逃。

    6月13日,决策层宣布减持国有股,筹资社会保障资金。

    这么重磅的消息,依然还有人傻乎乎的认为,熊市不会到来。

    结果如何?

    股市不断下跌。

    大量的股票绿得发亮。

    提前撤场,早已赚肿的郑鑫荣,自然忍不住幸灾乐祸。

    叮铃铃~

    叮铃铃~

    座机铃声响起。

    郑鑫荣瞥了一眼来电号码。

    发现是老朋友何智淼打来的,赶紧接通。

    “怎么样啊老何?今天又跌得一片绿,都快赶上你脑袋上的绿帽了吧?”

    电话另一边的何智淼,气得大骂。

    “他妈的,你脑袋上才有绿帽呢,你全家都有!妈的!”

    郑鑫荣哈哈大笑。

    “哎唷,这就生气啦?火气干嘛这么大呀?”

    “之前我劝你收手,说股灾要来了,是谁不听的?”

    “现在一天天的跌得心如刀绞,肠子也该悔青了吧?”

    何智淼气呼呼的说道:“你他妈就别幸灾乐祸了行吗?提前见好就收,赚了个盆满钵满,你就偷偷乐吧你!”

    郑鑫荣嘬了一口雪茄。

    “我是把你当朋友,才好心劝你赶紧撤。”

    “你信不信,大牛市行情已经结束,接下来是股灾而不是熊市!”

    “米国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影响,会持续很久,而咱们国内国有股的减持,更会让市场雪上加霜。”

    “走着瞧吧,股指肯定跌破2000点算什么?我认为今年1500点都保不住,你要是不想流落街头,就赶紧割肉离场吧!”

    何智淼重重叹息了一声后,不轻不重的嘟囔了一句。

    “我已经割了!”

    听到这话,郑鑫荣再次哈哈大笑。

    “哎呀老何,你总算开窍了!”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你就是典型的不见棺材不掉泪,不撞南墙不回头!”

    “不过现在割肉好,虽然少赚了几十个点,但还不至于伤到老本……”

    话还没说完,何智淼就打岔说道:

    “行了行了,别念叨了行吗?”

    “我给你来电话,是问你晚上有没有别的安排。”

    郑鑫荣身子后仰,双脚搭在办公桌上。

    “怎么着?股市里亏了钱,就想从牌桌上赢回来吗?”

    “小心没回一口血,反而再掉一坨肉呀!哈哈~”

    何智淼没好气的嚷嚷道:“你他娘的就不能别笑了吗?老子跟你说正事呢!”

    “哦哦哦,那你说,你说!”

    郑鑫荣虽然不哈哈大笑了,但却依然一脸嘚瑟。

    因为他早就劝过何智淼。

    与其劳心费神的炒股,还不如把钱投到自己的私募基金躺着分红。

    但何智淼偏不信邪,非得要证明他自己也能炒股赚钱。

    如今跌得凄惨痛苦,郑鑫荣自然忍不住要幸灾乐祸。

    “你知不知道,肖金骅来天海了?”

    何智淼一句话,立马让郑鑫荣笑容僵硬。

    肖金骅!

    这三个字,对郑鑫荣来说,重逾千斤。

    金融业流传着一句戏称。

    南有郑鑫荣,北有肖金骅!

    两人都是金融业内的超级大佬、传奇人物。

    但很有自知之明的郑鑫荣,却知道自己何德何能,能和肖金骅相提并论?

    肖金骅是什么人?

    燕京市委大院里出生的肖金骅。

    母亲是青华大学经管学院的教授,父亲是农行燕京支行的副行长。

    他爷爷更牛,曾担任过财政署的副署长。

    光是家世背景,肖金骅就甩了郑鑫荣十条大马路。

    至于教育成长经历,那更是没得比。

    智商超群的肖金骅,十五岁就特招进入了燕京大学的天才班。

    普通人要么学文科,要么学理科,他却是文理双修。

    在校五年,取得了经济学和计算机学的双硕士学位。

    很多人都以为,像他这样的天才,又有极好的家庭背景,肯定会进入体制内工作,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将来所取得的成就,一点儿也不比他爷爷差。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进入央行工作不到两年,居然就放弃了堪称金饭碗般的工作,下海创业经商,而且还不搞金融投资,而是做起了实体经营生意。

    但天才毕竟是天才,何况还有极好的家庭背景。

    他靠着代理销售计算机、打印机等各种国际品牌电子产品,很快便成为了亿万富翁。

    有了资本后的肖金骅,开始了一连串的投资,先后投资入股了多家公司并都成功上市。

    而这些公司上市之后,作为股东的肖金骅,自然是资产暴增,很快就资产高达上百亿。

    所以……

    当郑鑫荣豪掷一千多万,成为天海第一辆劳斯莱斯车主之时。

    人家肖金骅却花几个亿买了一架飞机,成了龙国第一个拥有私人飞机的企业家。

    就凭这一点,郑鑫荣都知道自己和肖金骅,差距很大。

    他唯一在心理上,有所安慰的是,九七亚太州金融危机爆发,肖金骅很意外的没有躲过一劫,资产大幅缩水。

    不过这场危机并没有让肖金骅就此沉沦,危机过后的两年,他迅速卷土重来,并赶上了九九年开启的大牛市。

    而且与郑鑫荣投资股票,靠低买高卖获利不同,实体投资发家的肖金骅,即便在金融市场也偏向于靠投资获利。

    就像去年,肖金骅就陆续投资入股了多家城市商业银行,今年又利用监管层对证券行业清理整顿,收购了多家证券公司。

    即便肖金骅还没有进入保险行业,但在郑鑫荣的心中,肖金骅已经是金融行业神一样的存在,他的商业版图之大,根本就不是郑鑫荣能比的。

    哪怕赶上了两次大行情,躲过了一次大股灾,从股市上获益颇丰,郑鑫荣也知道自己只是账面财富跟肖金骅相差不大,但未来前景却远不如他。

    人家手里既有上市公司,又有证券公司,还有商业银行。

    自己手里能有什么?

    除了大笔空仓待投的资金,连一家大型企业的股份都没有。

    自己充其量,也就算一个资金量很大的超级散户。

    而肖金骅却是妥妥的大庄家。

    只要他肯操盘运作,搞钱还是轻而易举?

    所以听说肖金骅来天海,郑馨德哪儿还敢翘二郎腿?

    从办公桌上放下双腿,郑鑫荣不由自主的身子前倾,好奇问道:

    “他怎么来了?什么时候到的?”

    “应该刚到不久,现在人就在和平大饭店,我还找人打听了一下,你猜他这次来见谁?”

    郑鑫荣急了。

    “妈的,你还跟我卖什么关子呀?赶紧说!”

    “赵瑞龙!”

    何智淼不急不缓的说出三个字。

    一听这三个字,郑鑫荣别说跷二郎腿了。

    他连坐都坐不住了。

    仿佛真皮老板椅上,突然蹿起了一根钢钉,戳得他一下就站了起来。

    “不是吧?他去和平大饭店见赵瑞龙?就那个惠龙集团的幕后老板,汉东太子爷?”

    何智淼嗯嗯了两声。

    “我有一种强烈的预感,他俩这一见面,后面肯定会有大动作!”

    郑鑫荣怒道:“你他妈这不废话吗?没有大动作,他至于坐私人飞机,大老远的从燕京飞来天海?”

    “况且人家赵瑞龙是什么人?惠龙集团在汉东省动辄几亿几十亿的投资,跟他妈家里有印钞机似的。”

    “他俩见面百分之百是有大生意、大合作,不行,如今熊市来了,炒股赚不到钱还风险大,咱们是不是想个办法,分一杯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