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我成了鱼玄机的老师 第374章 故人之女
次日,段书瑞迷迷糊糊的睁开眼,发现屋里多了一道身影。
青衫少女背面向榻,虽瞧不见她相貌,但背影苗条,甚是娇美。
段书瑞环顾四周,见所处之地是间简陋的屋舍,器物简陋,墙上没有张贴名贵的字画,却一尘不染。
床边竹几上立着一张瑶琴,琴边摆着一张小几,上面插着一支腊梅。
段书瑞呆了一会儿,缓缓坐起,身上传来一阵酸痛,显然是雨淋久了,他不禁皱了皱眉。
听到嘎吱作响的声音,女子回过头来,粲然一笑,“大人,您醒了。”
“唐姑娘,他们其他人呢?”
“都在村民屋里了,现下怕是还睡着。那个叫‘明华’的小兄弟,吵着要见您呢。”
她说着,缓缓起身,向段书瑞走来,头上步摇轻晃,段书瑞这才发现,她长了一张娃娃脸,脸蛋圆圆,一双眼大而明亮。她搬来一张椅子,在床边坐下。
与陌生女子的目光相接触,他莫名有几分慌乱,不好意思的笑了,“昨晚真是有惊无险,幸好姑娘及时出现,否则……”
“大人可还记得我?”唐婉微微一笑,旋即露出苦恼的神色,“啊,是我的不对,应该问,大人是否还记得这个名字?”说着,她拿出一张纸,上面赫然写着“唐宇”二字。
“这、这是……”他的瞳孔骤然放大,呼吸一窒,“你是……唐兄的女儿?”
唐婉秀眉微蹙,唇角绽开一抹无奈的微笑,“汴州一别,已有数日,大人依然清健如昔,就是烦心事增多了。”
段书瑞知道这是调侃,他挠了挠头,问道:“对了,令尊身体如何?唐兄如今不是应该在岭南吗,你怎么会在……”
唐婉打断他:“他死了。”
段书瑞悚然一惊,他掀开被单,挣扎着就要下床,却被人按了回去,“别激动,你身上还有陈年旧伤,需要静养。”
他直愣愣地看着她,胸口剧烈起伏,用眼神示意她说下去。
“杀死我父亲的,正是当今尚书中司侍郎张庭!他在洛阳为官期间,假意与父亲交好,父亲帮他做了一件事,他唯恐父亲泄密,对他痛下杀手……”说着,她抽抽噎噎地哭起来,脊背不住起伏着。
段书瑞温声安慰了她几句,她的情绪慢慢镇定下来,擦干眼泪,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
原来,唐宇以自己的名义,帮张庭雇佣了当地一个不出名的小镖局,他并不知道这次运输的货物是什么,出于对好友的信任,也没有去问。他本想着为好友保驾护航,他的好友却想着送他上黄泉路。
“口说无凭,姑娘可有证据?”段书瑞看了她一眼。
唐婉点点头,快步取来一张镖书,纸张泛黄,上面写着“宣武镖局”四个字。
“父亲像是预感到什么,提前将我逐出家门,同时安排暗卫,把我护送到伯父家……”
段书瑞想起往事,唏嘘不已。两年前,他来汴州办案时,受到了何鸿等人的热情款待。当时他遇到一个疑难问题,需要去藏书阁借阅藏书,是唐宇从中相助,让守卫给他“开了后门”。事后,他亲自上门答谢,被唐宇留下来喝酒。
案子好不容易破了,两人心情舒畅,不住推杯换盏,酒席间相谈甚欢,索性便结了忘年交。
后来,唐宇被人作局,深陷漩涡之中,他带头上书,恳请懿宗从宽处治。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懿宗将唐宇发配至岭南,他离开京城后,他们二人就断了联络。
唐婉看穿他的心思,起身一揖到地,“父亲人缘极佳,当年出事后却只有段公子愿意挺身而出,率一帮翰林学士为其上书,向圣人求情。您的大恩大德,我永生难忘。”
“唐姑娘,你是我义兄的女儿,段某如今在河清县为官,你若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毕竟这是他能为义兄做的唯一一件事了。
“那我就直接提了。”唐婉轻咳一声,“我想当段公子的军师,为段公子出谋划策。”
看到她含笑的双眼,段书瑞终于察觉出一丝不对劲,他佯装镇定道:“唐姑娘要的酬劳,我可能支付不起。”
唐婉倏地站起来,向门外走去,至走到门边,才转过身,“时候不早了,段公子再歇息一会儿吧,我去准备午饭了。”
他的脑子里一团乱麻,下意识就想叫住她。
“除了在汴州见过,咱们之前还见过面吗?”
“大人为何这么问?”
他少见的露出腼腆的神色,腼腆上还有一丝慌乱。
“虽然这么说有些不好意思,看到姑娘,有一种与故人重逢的感动。”
“谁知道呢,我以前在长安待过,没准咱们在那里见过一面呢。”
段书瑞“哦”了一声,看着唐婉离开,心中思潮起伏,连续赶路早已透支了他的体力,困意上涌,很快又睡着了。
在他看不到的废纸框里,压着一个纸团,纸上写着一行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由于淋了雨,众人又在村里多住了一晚。
太阳终于肯从乌云后探出头来,细密阳光顽强地撕破云层,奔向大地的怀抱。
段书瑞起来时,发现院中没人,他牵了马出来,想去前面探路,被进门的明华叫住了。
“大人,您伤势未愈,还请回去养伤,咱们明日再一同出发吧。”
他语气和缓,脸上挂着笑,好似在哄小孩子一样。
不是,是谁告诉他自己背上有伤的?
段书瑞拨开他的手,瞪了他一眼,“想拦我?就凭你?”
“并非是我想拦您,这是鱼娘子的要求。临行前,她再三叮嘱我,让我照看好您,您回去要是少了一根汗毛,她不得拿我开刀啊。”
两人大眼瞪小眼了一会儿,须臾,段书瑞终于肯做出让步。他翻身下马,一声不吭回到房间。
屋里正坐着唐婉,见他回来了,直勾勾地看着他。
青衫少女背面向榻,虽瞧不见她相貌,但背影苗条,甚是娇美。
段书瑞环顾四周,见所处之地是间简陋的屋舍,器物简陋,墙上没有张贴名贵的字画,却一尘不染。
床边竹几上立着一张瑶琴,琴边摆着一张小几,上面插着一支腊梅。
段书瑞呆了一会儿,缓缓坐起,身上传来一阵酸痛,显然是雨淋久了,他不禁皱了皱眉。
听到嘎吱作响的声音,女子回过头来,粲然一笑,“大人,您醒了。”
“唐姑娘,他们其他人呢?”
“都在村民屋里了,现下怕是还睡着。那个叫‘明华’的小兄弟,吵着要见您呢。”
她说着,缓缓起身,向段书瑞走来,头上步摇轻晃,段书瑞这才发现,她长了一张娃娃脸,脸蛋圆圆,一双眼大而明亮。她搬来一张椅子,在床边坐下。
与陌生女子的目光相接触,他莫名有几分慌乱,不好意思的笑了,“昨晚真是有惊无险,幸好姑娘及时出现,否则……”
“大人可还记得我?”唐婉微微一笑,旋即露出苦恼的神色,“啊,是我的不对,应该问,大人是否还记得这个名字?”说着,她拿出一张纸,上面赫然写着“唐宇”二字。
“这、这是……”他的瞳孔骤然放大,呼吸一窒,“你是……唐兄的女儿?”
唐婉秀眉微蹙,唇角绽开一抹无奈的微笑,“汴州一别,已有数日,大人依然清健如昔,就是烦心事增多了。”
段书瑞知道这是调侃,他挠了挠头,问道:“对了,令尊身体如何?唐兄如今不是应该在岭南吗,你怎么会在……”
唐婉打断他:“他死了。”
段书瑞悚然一惊,他掀开被单,挣扎着就要下床,却被人按了回去,“别激动,你身上还有陈年旧伤,需要静养。”
他直愣愣地看着她,胸口剧烈起伏,用眼神示意她说下去。
“杀死我父亲的,正是当今尚书中司侍郎张庭!他在洛阳为官期间,假意与父亲交好,父亲帮他做了一件事,他唯恐父亲泄密,对他痛下杀手……”说着,她抽抽噎噎地哭起来,脊背不住起伏着。
段书瑞温声安慰了她几句,她的情绪慢慢镇定下来,擦干眼泪,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
原来,唐宇以自己的名义,帮张庭雇佣了当地一个不出名的小镖局,他并不知道这次运输的货物是什么,出于对好友的信任,也没有去问。他本想着为好友保驾护航,他的好友却想着送他上黄泉路。
“口说无凭,姑娘可有证据?”段书瑞看了她一眼。
唐婉点点头,快步取来一张镖书,纸张泛黄,上面写着“宣武镖局”四个字。
“父亲像是预感到什么,提前将我逐出家门,同时安排暗卫,把我护送到伯父家……”
段书瑞想起往事,唏嘘不已。两年前,他来汴州办案时,受到了何鸿等人的热情款待。当时他遇到一个疑难问题,需要去藏书阁借阅藏书,是唐宇从中相助,让守卫给他“开了后门”。事后,他亲自上门答谢,被唐宇留下来喝酒。
案子好不容易破了,两人心情舒畅,不住推杯换盏,酒席间相谈甚欢,索性便结了忘年交。
后来,唐宇被人作局,深陷漩涡之中,他带头上书,恳请懿宗从宽处治。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懿宗将唐宇发配至岭南,他离开京城后,他们二人就断了联络。
唐婉看穿他的心思,起身一揖到地,“父亲人缘极佳,当年出事后却只有段公子愿意挺身而出,率一帮翰林学士为其上书,向圣人求情。您的大恩大德,我永生难忘。”
“唐姑娘,你是我义兄的女儿,段某如今在河清县为官,你若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毕竟这是他能为义兄做的唯一一件事了。
“那我就直接提了。”唐婉轻咳一声,“我想当段公子的军师,为段公子出谋划策。”
看到她含笑的双眼,段书瑞终于察觉出一丝不对劲,他佯装镇定道:“唐姑娘要的酬劳,我可能支付不起。”
唐婉倏地站起来,向门外走去,至走到门边,才转过身,“时候不早了,段公子再歇息一会儿吧,我去准备午饭了。”
他的脑子里一团乱麻,下意识就想叫住她。
“除了在汴州见过,咱们之前还见过面吗?”
“大人为何这么问?”
他少见的露出腼腆的神色,腼腆上还有一丝慌乱。
“虽然这么说有些不好意思,看到姑娘,有一种与故人重逢的感动。”
“谁知道呢,我以前在长安待过,没准咱们在那里见过一面呢。”
段书瑞“哦”了一声,看着唐婉离开,心中思潮起伏,连续赶路早已透支了他的体力,困意上涌,很快又睡着了。
在他看不到的废纸框里,压着一个纸团,纸上写着一行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由于淋了雨,众人又在村里多住了一晚。
太阳终于肯从乌云后探出头来,细密阳光顽强地撕破云层,奔向大地的怀抱。
段书瑞起来时,发现院中没人,他牵了马出来,想去前面探路,被进门的明华叫住了。
“大人,您伤势未愈,还请回去养伤,咱们明日再一同出发吧。”
他语气和缓,脸上挂着笑,好似在哄小孩子一样。
不是,是谁告诉他自己背上有伤的?
段书瑞拨开他的手,瞪了他一眼,“想拦我?就凭你?”
“并非是我想拦您,这是鱼娘子的要求。临行前,她再三叮嘱我,让我照看好您,您回去要是少了一根汗毛,她不得拿我开刀啊。”
两人大眼瞪小眼了一会儿,须臾,段书瑞终于肯做出让步。他翻身下马,一声不吭回到房间。
屋里正坐着唐婉,见他回来了,直勾勾地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