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 第1012章 联军之议上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第1012章 联军之议上

    马车在平坦的道路上疾驰,车轮滚滚,发出清脆的声响,不一会儿,马车便抵达了府衙门前。

    郑芝龙坐在车内,略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然后缓缓走下马车。

    他身姿挺拔,气宇轩昂,举手投足间都透露出一种威严。

    而颜克英则留在车内,并未下车,他只是吩咐车夫将马车直接驶向城里的宅子。

    此时,府衙门口站着一群官员,最前面的是一个中年官员,他身着四品官服,面容和蔼。

    见到郑芝龙下车,他立即迎上前去,躬身行礼道:“恭贺南安伯大胜,南安伯实乃我南方之定海神针啊!”。

    这位官员便是孙朝让,字光甫,号本芝,江苏常熟人。

    他于崇祯四年考中进士,是明末着名的藏书家。

    其家族素有藏书之风,家中建有“西爽楼”等藏书楼,收藏颇为丰富。

    在政治方面,孙朝让的表现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并无太多出彩之处。

    然而,在明末那个动荡的时期,这样一位不折腾的地方官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

    郑芝龙见状,赶忙回礼,谦逊地说道:“不过是一场小胜而已,哪里值得府台大人亲自相迎呢?实在是罪过、罪过啊!”。

    他的话语并非虚言,在大明王朝,文贵武贱的现象非常严重。

    即便是三品的武职官员,在七品文官面前也往往要矮上一截,甚至可能会遭到呵斥,根本没有什么地位。

    即便是他这样手握重兵的军头,在以前孙朝让对他也是爱搭不理的,态度相当冷淡。

    这种情况直到他被封为伯爵之后,情况才稍有改观。

    可如今,孙朝让竟然将姿态放得如此之低,这着实令他心中一惊。

    俗话说得好,“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孙朝让如此举动,不知道给他挖了怎样的一个大坑呢!

    此时此地乃是府衙门口,双方只是简单地寒暄了几句,便一同迈步走进了府衙。

    两人进入会客厅后,郑芝龙这才惊讶地发现,屋内已经坐着另外两个人。

    他定睛观瞧,这两人他倒是都认识。其中一人乃是以右参政的身份分巡兴泉道、负责海防事宜的曾樱,另一人则是御史叶初春。

    这两个人的突然出现,让郑芝龙的心头又是一紧,他暗自思忖道:“看这情形,今天恐怕是难以轻易脱身啦!”。

    不过这两人也没有失礼,直接站起来道,“见过南安伯”。

    郑芝龙连忙还礼,双方一番见礼后缓缓坐下,马上就有小吏送上香茗,双方又是一顿寒暄。

    会客厅内,檀香袅袅,却驱不散空气中骤然凝聚的紧绷。

    郑芝龙目光如电,迅速扫过曾樱与叶初春,心中警铃大作。

    这两位,一位是手握地方兵备、海防大权的道台,一位是风闻奏事、清流代表的御史,联袂孙朝让在此等候,绝非寻常。

    “曾道台、叶侍御,久违了,今日何幸,竟劳动三位大人齐聚?”,郑芝龙面上带笑,拱手还礼,语气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

    他刻意加重了“三位大人”的称谓,点明这场面的规格超乎寻常。

    孙朝让笑容可掬,引郑芝龙上座:“南安伯客气了,伯爷此番大捷,荡平海氛,扬我大明国威于东南”。

    “我等地方官员,岂有不来亲贺、聆听教诲之理?曾大人、叶大人亦是闻伯爷凯旋,特来相会”,一番场面话,滴水不漏。

    曾樱面容清癯,目光锐利,接口道:“正是,伯爷麾下虎贲之师,火器犀利,战法精熟,尤以那五百火铳健儿与三千铁甲陆师为翘楚,实乃我大明东南柱石”。

    “本官巡防海道,深知此等精兵之可贵”,他也不搞那些弯弯绕,直接点出了郑芝龙的核心力量。

    叶初春则显得更为矜持,他是言官,身份特殊,只是微微颔首:“伯爷忠勇,朝廷皆知,此战之功,必上达天听”。

    郑芝龙心中冷笑,面上却越发谦逊:“承蒙各位大人谬赞,芝龙不过是为国守土,尽些微薄之力,全赖将士用命”。

    “更有赖孙府台、曾道台等诸位大人于后方鼎力支持,方有小胜。些许微功,不足挂齿”。

    他把功劳往文官身上推,姿态放得更低,等着看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寒暄数巡,气氛看似融洽,实则暗藏机锋。

    孙朝让见铺垫得差不多了,清了清嗓子,脸上笑容收敛,换上凝重之色:“南安伯高义,我等感佩。然则,伯爷可知,如今江南局势,实已危如累卵?”。

    郑芝龙心中“咯噔”一下,暗道:“来了!”面上不动声色:“哦?孙府台何出此言?夏逆虽在湖广、四川肆虐,但江南有长江天堑,更有诸多重镇,何至于此?”。

    他这就是明知故问了,夏国水军怎么样他可是亲自体会了的,夏国在江南的所作所为他也一清二楚。

    现在说这话未尝没有讽刺的意思,想他刚刚和夏国水军大战失败时,这些人可是另外一番嘴脸。

    “伯爷有所不知!”,曾樱猛地接过话头,声音沉痛,“夏逆凶焰滔天,裹挟流民,其势已成燎原!”。

    “其部将吴胜利等正猛攻湖广,兵锋直指江西!更兼其水师锐利,已经控制了长江水域”。

    “江南虽富庶,然承平日久,武备松弛,卫所糜烂,几无可战之兵!如今江南膏腴之地,千万生灵,已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叶初春适时补充,引经据典,语气沉重:“《左传》有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今南方还看似承平,实则如累卵置于危巢之下!昔年北宋靖康之祸,殷鉴不远!”。

    “朝廷鞭长莫及,北虏虎视眈眈,若南方再失,则我大明半壁江山倾覆,社稷危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孙朝让看着郑芝龙,目光灼灼,终于图穷匕见:“值此存亡之际,非大英雄、大豪杰不能挽此狂澜!”。

    “南安伯忠勇无双,手握强兵,更是朝廷亲封伯爵,深孚众望!我等商议,欲请伯爷以救国拯民为念,挺身而出,主持江南防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