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规矩就是规矩 第379章 以防万一
热门推荐:
叫你来平定天下,你却征服全世界
神豪从打赏女团,奔现十倍返还!
娘子别画大饼了,快给我和离钱
莫都镇妖传
重生:我的老师是大仙尊
百年讨债了尘缘
爸,我想当一条没有梦想的咸鱼
综影视进入影视世界
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
李世民凝视着长孙皇后那略显哀伤的面容,心中不由得泛起一阵愧疚。
他深知,自己的一番言行,已悄然触动了她那颗敏感而温柔的心。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坦诚相告:“观音婢,你须得体谅朕的一片苦心。
身为大唐的天子,朕怎能容忍自己的骨肉沦为庸才?
故而,朕必须为他们铺设成长的道路,让他们在风雨中历练。
承乾虽贵为太子,但其性情过于温软,缺乏应有的刚毅。
朕也要让他历经诸多磨难,正是为了磨砺他的心志,
使他能够担当起一国之君的重任。”李世民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太子的殷切期望。
然而,长孙皇后听后并未立即回应,她的目光深邃而复杂。
片刻之后,她才缓缓开口:“承乾如今有夜儿在旁扶持,又怎会无法成就一番事业?
你大可不必如此担忧。”她的声音虽轻,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
李世民听了长孙皇后的话,缓缓坐于一边,轻轻拿起精致的茶杯,
却并未急于品尝,只是轻轻摇晃着,眼神中带着几分凝重。
他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观音婢,人心难测啊。
夜儿的能力,你我都清楚,他确实聪慧过人,有经天纬地之才。
但权谋之下,亲情又能几何?朕只怕这权力的漩涡,
最终会吞噬了他们的兄弟情谊,让承乾独木难支。
这大唐的江山,朕要的是稳稳传承,而非一时的光鲜啊。”
言罢,他轻轻抿了一口茶,目光穿过窗棂,
仿佛已看到了那遥远的未来,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长孙皇后听到李世民的话,马上警醒起来,她坐于李世民旁边,
秀眉紧蹙,目光中满是关切:“二郎,你是说承乾和夜儿可能会兄弟相争?”
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不愿相信这残酷的可能。
李世民沉重地点了点头,目光复杂。
窗外夜色如墨,烛光摇曳,映照出两人凝重的脸庞。
长孙皇后伸手握住李世民的手,掌心温热,试图传递一丝安慰:
“那我们该如何是好?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兄弟阋墙吧。”
她的眼中闪烁着泪光,却强忍着不让它落下,那画面让人心生怜惜。
李世民轻轻拍了拍长孙皇后的柔荑,语气温和却带着几分凝重:
“观音婢,你我虽与夜儿相认未久,却已深知他那股不容小觑的倔强脾性,
行事全然随心而动,不顾规矩方圆。
如今,我身为帝王,尚可包容他,甚至不惜余力护他周全。
但试想,一旦承乾登基为帝,他又岂能容忍这样一个肆意妄为之人?
这对天子的威严,无疑是个极大的挑战。
再者,新帝即位,势必要树立威信,巩固皇权,
观音婢,你说,夜儿岂不是承乾立威的最佳人选?”
长孙皇后闻言,脸色微变,眸中闪过一抹复杂情绪,
似忧似虑,却未言语,只静静地凝视着李世民,等待他接下来的话语。
李世民目光深邃,仿佛穿透夜色,继续说道:“因此,朕也容忍那些皇子间的微妙争位,
意在磨砺他们,让承乾与夜儿在相互扶持中学会如何在风雨中站立。
试想,现如今承乾与夜儿关系近乎亲密无间,
若此时有一外敌环伺,如同寒冬中的饿狼,虎视眈眈,
他们的关系非但不会因此疏远,反而会在共同抵御外侮的过程中更加紧密相连。
那画面,就如冬日里紧紧相依的两棵树,虽风雪交加,
枝叶却交织得更深,根系也缠绕得更紧,
共同抵御着凛冽的寒风,誓死守护这片土地。”
他说着,手指轻轻划过茶杯上的花纹,眼中闪烁着坚定与希望。
长孙皇后没想到李世民已想的这么远,她直接道:
“二郎,我们是不是想的太悲观了?夜儿心中只有大唐,而且他也知进退。”
说着,她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李夜在朝堂上那番慷慨激昂的陈词,
他眼中闪烁的是对大唐未来的无限憧憬,而非对权力的渴望。
记忆中,李夜曾数次主动行事,以护卫国家安宁,
那份英勇无畏,至今仍让她心生骄傲。
李世民摇了摇头,神色凝重,仿佛历史的阴影再次笼罩心头:“观音婢,我们不能想的太乐观。
现在承乾与夜儿的情况,很是相似于朕与昔日的李建成。
你可还记得,朕与李建成,也曾兄弟情深,共赴国难,
但权力的诱惑,最终还是在我们之间划下了难以愈合的裂痕。
那金碧辉煌的东宫,是多少人心中的梦魇,它既能成就英雄,也能埋葬亲情。
朕不想看到承乾与夜儿,也走上这条不归路。
你看那窗外月色,虽皎洁无瑕,却也清冷孤寂,正如帝王之路,高处不胜寒啊。”
长孙皇后听了李世民的话,摇了摇头,坚决地否认道:
“不可能不可能的,夜儿多次表示对皇位无意,所以他不会跟承乾相争的。”
她的话语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眼中闪烁着对李夜的信任。
仿佛为了证明自己的话,她的脑海中再次浮现出李夜的身影——那日阳光正好,
李夜站在王府院中,一身素衣,眼神清澈如水,他对她微微一笑,
那笑容里没有丝毫对权力的贪婪,只有对大唐未来的赤诚之心。
那一刻,长孙皇后的心被深深触动,她相信,
李夜的心,就如同那日的阳光,温暖而纯净,绝不会被权力的阴霾所笼罩。
李世民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沧桑:
“观音婢,你难道忘了,朕昔日也没有争皇之心啊。
那时,朕只愿驰骋沙场,保家卫国,可形势逼人,一步步将朕推上了这龙椅。
你瞧那御书房内悬挂的战剑,每一柄都承载着朕与兄弟们的血汗与泪水。
记得那玄武门之变,雨夜中的喊杀声至今仍在耳边回响,
兄弟们一个个倒下,朕的手也沾满了鲜血。
是那些跟随朕多年的众将,他们的牺牲与坚持,才让朕得以坐于此位。
这权力的背后,是多少生命的代价啊。”
说着,他的目光缓缓移向窗外,夜色中仿佛又看到了那些逝去的英魂。
他深知,自己的一番言行,已悄然触动了她那颗敏感而温柔的心。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坦诚相告:“观音婢,你须得体谅朕的一片苦心。
身为大唐的天子,朕怎能容忍自己的骨肉沦为庸才?
故而,朕必须为他们铺设成长的道路,让他们在风雨中历练。
承乾虽贵为太子,但其性情过于温软,缺乏应有的刚毅。
朕也要让他历经诸多磨难,正是为了磨砺他的心志,
使他能够担当起一国之君的重任。”李世民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太子的殷切期望。
然而,长孙皇后听后并未立即回应,她的目光深邃而复杂。
片刻之后,她才缓缓开口:“承乾如今有夜儿在旁扶持,又怎会无法成就一番事业?
你大可不必如此担忧。”她的声音虽轻,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
李世民听了长孙皇后的话,缓缓坐于一边,轻轻拿起精致的茶杯,
却并未急于品尝,只是轻轻摇晃着,眼神中带着几分凝重。
他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观音婢,人心难测啊。
夜儿的能力,你我都清楚,他确实聪慧过人,有经天纬地之才。
但权谋之下,亲情又能几何?朕只怕这权力的漩涡,
最终会吞噬了他们的兄弟情谊,让承乾独木难支。
这大唐的江山,朕要的是稳稳传承,而非一时的光鲜啊。”
言罢,他轻轻抿了一口茶,目光穿过窗棂,
仿佛已看到了那遥远的未来,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长孙皇后听到李世民的话,马上警醒起来,她坐于李世民旁边,
秀眉紧蹙,目光中满是关切:“二郎,你是说承乾和夜儿可能会兄弟相争?”
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不愿相信这残酷的可能。
李世民沉重地点了点头,目光复杂。
窗外夜色如墨,烛光摇曳,映照出两人凝重的脸庞。
长孙皇后伸手握住李世民的手,掌心温热,试图传递一丝安慰:
“那我们该如何是好?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兄弟阋墙吧。”
她的眼中闪烁着泪光,却强忍着不让它落下,那画面让人心生怜惜。
李世民轻轻拍了拍长孙皇后的柔荑,语气温和却带着几分凝重:
“观音婢,你我虽与夜儿相认未久,却已深知他那股不容小觑的倔强脾性,
行事全然随心而动,不顾规矩方圆。
如今,我身为帝王,尚可包容他,甚至不惜余力护他周全。
但试想,一旦承乾登基为帝,他又岂能容忍这样一个肆意妄为之人?
这对天子的威严,无疑是个极大的挑战。
再者,新帝即位,势必要树立威信,巩固皇权,
观音婢,你说,夜儿岂不是承乾立威的最佳人选?”
长孙皇后闻言,脸色微变,眸中闪过一抹复杂情绪,
似忧似虑,却未言语,只静静地凝视着李世民,等待他接下来的话语。
李世民目光深邃,仿佛穿透夜色,继续说道:“因此,朕也容忍那些皇子间的微妙争位,
意在磨砺他们,让承乾与夜儿在相互扶持中学会如何在风雨中站立。
试想,现如今承乾与夜儿关系近乎亲密无间,
若此时有一外敌环伺,如同寒冬中的饿狼,虎视眈眈,
他们的关系非但不会因此疏远,反而会在共同抵御外侮的过程中更加紧密相连。
那画面,就如冬日里紧紧相依的两棵树,虽风雪交加,
枝叶却交织得更深,根系也缠绕得更紧,
共同抵御着凛冽的寒风,誓死守护这片土地。”
他说着,手指轻轻划过茶杯上的花纹,眼中闪烁着坚定与希望。
长孙皇后没想到李世民已想的这么远,她直接道:
“二郎,我们是不是想的太悲观了?夜儿心中只有大唐,而且他也知进退。”
说着,她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李夜在朝堂上那番慷慨激昂的陈词,
他眼中闪烁的是对大唐未来的无限憧憬,而非对权力的渴望。
记忆中,李夜曾数次主动行事,以护卫国家安宁,
那份英勇无畏,至今仍让她心生骄傲。
李世民摇了摇头,神色凝重,仿佛历史的阴影再次笼罩心头:“观音婢,我们不能想的太乐观。
现在承乾与夜儿的情况,很是相似于朕与昔日的李建成。
你可还记得,朕与李建成,也曾兄弟情深,共赴国难,
但权力的诱惑,最终还是在我们之间划下了难以愈合的裂痕。
那金碧辉煌的东宫,是多少人心中的梦魇,它既能成就英雄,也能埋葬亲情。
朕不想看到承乾与夜儿,也走上这条不归路。
你看那窗外月色,虽皎洁无瑕,却也清冷孤寂,正如帝王之路,高处不胜寒啊。”
长孙皇后听了李世民的话,摇了摇头,坚决地否认道:
“不可能不可能的,夜儿多次表示对皇位无意,所以他不会跟承乾相争的。”
她的话语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眼中闪烁着对李夜的信任。
仿佛为了证明自己的话,她的脑海中再次浮现出李夜的身影——那日阳光正好,
李夜站在王府院中,一身素衣,眼神清澈如水,他对她微微一笑,
那笑容里没有丝毫对权力的贪婪,只有对大唐未来的赤诚之心。
那一刻,长孙皇后的心被深深触动,她相信,
李夜的心,就如同那日的阳光,温暖而纯净,绝不会被权力的阴霾所笼罩。
李世民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沧桑:
“观音婢,你难道忘了,朕昔日也没有争皇之心啊。
那时,朕只愿驰骋沙场,保家卫国,可形势逼人,一步步将朕推上了这龙椅。
你瞧那御书房内悬挂的战剑,每一柄都承载着朕与兄弟们的血汗与泪水。
记得那玄武门之变,雨夜中的喊杀声至今仍在耳边回响,
兄弟们一个个倒下,朕的手也沾满了鲜血。
是那些跟随朕多年的众将,他们的牺牲与坚持,才让朕得以坐于此位。
这权力的背后,是多少生命的代价啊。”
说着,他的目光缓缓移向窗外,夜色中仿佛又看到了那些逝去的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