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空间的我灾荒年也风生水起 第433章 有人好办事
“你好,这里是红星物资公司,我是秦明智。”
“主任,是我,周守义。我和一位外国友人谈成了一笔订单。
因为这批货物要的很急,我需要找秦部长帮忙联系几家企业,完成订单。麻烦您给我一个秦部长的电话……”
周守义又和秦主任聊了几句,让他提前和秦部长打个招呼之后,才挂断了电话。
接着守义自然是又重复刚才的操作。话务员把电话转接到了外贸部门,说明身份之后。让那边的话务人员帮忙把电话转接到秦部长的办公室。
“是周守义同志吧,我是秦明睿。这才几天没见,就给了我一个惊喜。刚才明德和我说……。你一会儿直接去找你们的副领队梁成功,我会打电话给他,交代好这件事的。”
“谢谢您,领导。”
还真巧,这位梁领队就是安排自己接待瑞莎的人。
“是我该谢谢你,帮我们外贸部门拉到了订单才对。好了,不多说了,你省点钱吧。回来后再帮你庆功。”
说完后,秦明睿便挂掉了电话。
周守义也没有磨叽,挂掉电话后,准备交话费。
“同志,总共11块2。”虽然他一身板正的中山装,看起来不像缺钱的。但邮局的收费人员依然紧盯着他,生怕他跑了。
毕竟11块2的电话费,快比上普通人半个月的工资了。
“好,您数数。”
周守义还有事儿,所以没有磨蹭,痛快的掏出一沓散票,交给了收费员。
“正好。”
收费人员看到周守义痛快的掏出了钱,立马松了口气,数清楚后回了一句。
周守义交完话费后,便离开了邮局。
既然已经和秦部长这边沟通好了,接下来就直接去找副领队梁成功对接。
不过,领队虽然与他们住在同一间宾馆,但现在才4点,这个点儿,梁成功应该是在展馆待着。
为了能快点赶到展馆,周守义还叫了个人力三轮车。
十几分钟后,到了展馆附近,因为人太多,周守义提前下了车。
对于顾问团平时所在的地方,周守义自然是轻车熟路。
周守义一进顾问团的办公室,梁成功就面带笑容的看着他,
“小周同志啊,秦部长刚刚给我打了电话,我已经知道情况了。你这小伙子,还真是有本事,这么快就谈成了一笔订单。”
周守义谦虚地笑了笑,“梁领队,这还得多亏您把那位瑞莎女士安排给我接待。才有了这一笔订单。”
“你也别太谦虚了。之前安排了几位翻译,他们太胆小了,跟那位瑞沙女士说话都脸红。
还是周同志你有一手,不只接待的很好。还谈成了订单。”
那当然,我不止是接待的好,而是伺候的她相当满足。
二人又闲聊了几句后,便转回了正题。
“小周,秦部长虽然给我打电话了,但是具体的订单信息,我还不知道。既然瑞莎女士要货很急,你还是给我说说订单详细要求吧。”
看梁成功直入正题,周守义自然从善如流。
他把那20万美元订单的详细情况,包括布匹和衣服的数量、质量要求以及交货时间,都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梁成功。
梁成功一边听一边点头,“嗯,问题不大。能来参加广交会的单位,实力都不容小觑。这点数量,半个月之内绝对能交付。”
周守义当然不会怀疑梁成功的话。毕竟来参加广交会的企业都是各省市地区拔尖的。
要不是衣服款式有要求,就像布匹这些东西,以库存就能交付。
接下来,他又与梁成功谈了付款方式,交货日期,交货港口,运输方式等等。
一切谈妥之后,梁成功去联系合适的企业。周守义则准备回去找瑞莎。
不得不说,有人就是好办事儿。只要说出了要求,有人就会帮你联系好需要的东西。
到时候周守义只需要去检查一下质量和规格,是否达标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他一家一家去联系供货单位。
周守义本想着,他奔波了一下午。瑞莎应该休息好了。他要准回去与瑞莎共进晚餐。然后再飙一下自己刚到手的大洋马。
毕竟是新的合作伙伴,周守义的兴趣还很高昂呢。总想要多开几次,毕竟她不可能一直待在这里,要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开发开发。
不过,他才从会场里的人群挤出来,就碰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熟人。
“周兄弟,这里。”
周守义顺着声音望去,看到一个西装革履,穿着白衬衫,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
正是去年卖给他一大批古董和一处小院后,全家南下香江的邓继海。
“周兄弟,不认识了。是我,老邓呀。”
邓继海看周守义依然愣在那里,不由得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
周守义倒是并没有忘了这位,气质儒雅的中年。
而是因为他一身商业精英式的装扮,一时有些不适应。
“老邓啊,真没想到会在这儿遇见你。”
邓继海笑了笑,眼睛里闪烁着特别的光芒,
“周兄弟,这南下也不是就和这边断了联系嘛。这广交会可是个大商机,我们邓家世代都有人经商,怎么可能错过这种近水楼台的机会。”
人群中不是说话的地方,二人离开后,找了一家茶馆,开始叙旧。
可能是因为已经脱出凡笼,邓继海在聊天中,并没有什么避讳。
周守也义知道了他们一家南下之后的简要经历。
邓家南下时虽然没能带走全部资产。但房产,古董等分散出售,再加上以前攒下的一些家底。
到了香江时,也是挟带了数百万港币的资金。
再加上有以前父辈积攒下的一些叔伯关系帮忙,很快就在香岛站稳了脚跟。
不过因为初来乍到,没有了上层关系,无法进入军政。只能在一些老朋友的帮助下,进入商界重操旧业。
而且,他们一家子可不止是家里的直系亲属,还有以前的属下,丫环,管家等都跟着他们跑到了香岛。
这么多人要安置,买了房子,加上吃喝拉撒。可用资金已经不是很充足了。
所以就先搞了一个贸易公司,正巧又碰上了,可以搞“大批发”的广交会。
“主任,是我,周守义。我和一位外国友人谈成了一笔订单。
因为这批货物要的很急,我需要找秦部长帮忙联系几家企业,完成订单。麻烦您给我一个秦部长的电话……”
周守义又和秦主任聊了几句,让他提前和秦部长打个招呼之后,才挂断了电话。
接着守义自然是又重复刚才的操作。话务员把电话转接到了外贸部门,说明身份之后。让那边的话务人员帮忙把电话转接到秦部长的办公室。
“是周守义同志吧,我是秦明睿。这才几天没见,就给了我一个惊喜。刚才明德和我说……。你一会儿直接去找你们的副领队梁成功,我会打电话给他,交代好这件事的。”
“谢谢您,领导。”
还真巧,这位梁领队就是安排自己接待瑞莎的人。
“是我该谢谢你,帮我们外贸部门拉到了订单才对。好了,不多说了,你省点钱吧。回来后再帮你庆功。”
说完后,秦明睿便挂掉了电话。
周守义也没有磨叽,挂掉电话后,准备交话费。
“同志,总共11块2。”虽然他一身板正的中山装,看起来不像缺钱的。但邮局的收费人员依然紧盯着他,生怕他跑了。
毕竟11块2的电话费,快比上普通人半个月的工资了。
“好,您数数。”
周守义还有事儿,所以没有磨蹭,痛快的掏出一沓散票,交给了收费员。
“正好。”
收费人员看到周守义痛快的掏出了钱,立马松了口气,数清楚后回了一句。
周守义交完话费后,便离开了邮局。
既然已经和秦部长这边沟通好了,接下来就直接去找副领队梁成功对接。
不过,领队虽然与他们住在同一间宾馆,但现在才4点,这个点儿,梁成功应该是在展馆待着。
为了能快点赶到展馆,周守义还叫了个人力三轮车。
十几分钟后,到了展馆附近,因为人太多,周守义提前下了车。
对于顾问团平时所在的地方,周守义自然是轻车熟路。
周守义一进顾问团的办公室,梁成功就面带笑容的看着他,
“小周同志啊,秦部长刚刚给我打了电话,我已经知道情况了。你这小伙子,还真是有本事,这么快就谈成了一笔订单。”
周守义谦虚地笑了笑,“梁领队,这还得多亏您把那位瑞莎女士安排给我接待。才有了这一笔订单。”
“你也别太谦虚了。之前安排了几位翻译,他们太胆小了,跟那位瑞沙女士说话都脸红。
还是周同志你有一手,不只接待的很好。还谈成了订单。”
那当然,我不止是接待的好,而是伺候的她相当满足。
二人又闲聊了几句后,便转回了正题。
“小周,秦部长虽然给我打电话了,但是具体的订单信息,我还不知道。既然瑞莎女士要货很急,你还是给我说说订单详细要求吧。”
看梁成功直入正题,周守义自然从善如流。
他把那20万美元订单的详细情况,包括布匹和衣服的数量、质量要求以及交货时间,都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梁成功。
梁成功一边听一边点头,“嗯,问题不大。能来参加广交会的单位,实力都不容小觑。这点数量,半个月之内绝对能交付。”
周守义当然不会怀疑梁成功的话。毕竟来参加广交会的企业都是各省市地区拔尖的。
要不是衣服款式有要求,就像布匹这些东西,以库存就能交付。
接下来,他又与梁成功谈了付款方式,交货日期,交货港口,运输方式等等。
一切谈妥之后,梁成功去联系合适的企业。周守义则准备回去找瑞莎。
不得不说,有人就是好办事儿。只要说出了要求,有人就会帮你联系好需要的东西。
到时候周守义只需要去检查一下质量和规格,是否达标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他一家一家去联系供货单位。
周守义本想着,他奔波了一下午。瑞莎应该休息好了。他要准回去与瑞莎共进晚餐。然后再飙一下自己刚到手的大洋马。
毕竟是新的合作伙伴,周守义的兴趣还很高昂呢。总想要多开几次,毕竟她不可能一直待在这里,要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开发开发。
不过,他才从会场里的人群挤出来,就碰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熟人。
“周兄弟,这里。”
周守义顺着声音望去,看到一个西装革履,穿着白衬衫,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
正是去年卖给他一大批古董和一处小院后,全家南下香江的邓继海。
“周兄弟,不认识了。是我,老邓呀。”
邓继海看周守义依然愣在那里,不由得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
周守义倒是并没有忘了这位,气质儒雅的中年。
而是因为他一身商业精英式的装扮,一时有些不适应。
“老邓啊,真没想到会在这儿遇见你。”
邓继海笑了笑,眼睛里闪烁着特别的光芒,
“周兄弟,这南下也不是就和这边断了联系嘛。这广交会可是个大商机,我们邓家世代都有人经商,怎么可能错过这种近水楼台的机会。”
人群中不是说话的地方,二人离开后,找了一家茶馆,开始叙旧。
可能是因为已经脱出凡笼,邓继海在聊天中,并没有什么避讳。
周守也义知道了他们一家南下之后的简要经历。
邓家南下时虽然没能带走全部资产。但房产,古董等分散出售,再加上以前攒下的一些家底。
到了香江时,也是挟带了数百万港币的资金。
再加上有以前父辈积攒下的一些叔伯关系帮忙,很快就在香岛站稳了脚跟。
不过因为初来乍到,没有了上层关系,无法进入军政。只能在一些老朋友的帮助下,进入商界重操旧业。
而且,他们一家子可不止是家里的直系亲属,还有以前的属下,丫环,管家等都跟着他们跑到了香岛。
这么多人要安置,买了房子,加上吃喝拉撒。可用资金已经不是很充足了。
所以就先搞了一个贸易公司,正巧又碰上了,可以搞“大批发”的广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