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空间的我灾荒年也风生水起 第488章 到临水村
热门推荐:
重生2007:财运亨通
重生后赘婿也能当渣男
修丹田世界我靠吞噬万物
开局言出法随,我要整顿修真界!
女人三十:离婚后我重获新生
遭到停职,竟然被县委突击提拔
四合院之秦淮茹很旺夫
无尽束缚
积道人
不愧是当地最大的供销社,面积可不小,估计有个200多平米。
里面琳琅满目的摆着各种东西。从日常使用的暖壶,肥皂,火柴等小物件,到种田使用的铁锹,簸箕等东西。
不过周守义对这些都不感兴趣,直奔摆在东边墙角的自行车。
他走近一看,三辆自行车,清一色的飞鸽。好了,这下根本不用选牌子了。
他进店的时候,负责卖货的中年妇女就已经看见了他。不过并没有起来招呼他,直到周守义站在自行车前,她才站了起来。
“同志,自行车多少钱?”
没等那妇女走过来走,周守义就开口问道。
“你有票吗?”售货员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道。
“有。”周守义没有废话,直接掏出了自行车票,对着她晃了晃。
“一百三一辆,这三辆都是飞鸽,价格都一样。”看见票后,这妇女终于开始正常搭话了。
“好的,同志。我要一辆,开票吧。”
周守义把钱票递过去后,售货的妇女先是仔细检查了一番,然后才给他开票。
没几分钟,周守义就推着自行车,离开了供销社。
他并不准备去给自行车盖钢印,因为这车是准备送给老家亲人的。
以后把手续和车都给他们,让他们有时间自己去盖钢印,登记在他们的名下,到时候也省的麻烦。
出了县城,道路变得更难走。开始的砂石路还好些,但越往后,坑坑洼洼越多。
向四周望去,大中午的,就有农民在田里劳作。
现在正是小麦成熟的季节,看来是有生产队在组织收粮。
骑了一段时间,一直被大太阳晒着。就连体质好的周守义,也感到有点受不了。
中途找了一棵大树,停下来休息。从空间中拿出水果吃了些,又喝了一壶水后才继续出发。
一路边走边问,走了近两个小时,才到了临水村。
周守义并没有着急的进村,去打听周家的住处。而是先找了一棵大树,停在了背阴处。
他得先把给老家亲戚们准备的礼物,拿出来放好。
首先把一个大麻袋放到了车后座上,里面装的是两个布袋。40斤的白面和60斤的玉米面。
然后又放了一整匹灰蓝色的布在上面。
大梁上,又放了一麻袋一百多斤的红薯和土豆。然后还有一袋子四只腊兔和四只腊鸭。
然后,还有用绳子穿着的,一条10斤多重的大青鱼和七斤多肥猪肉挂在把上,另外把一条十几斤重的羊腿,挂在另一个把上。
又在包里放了些糖球,红薯干和牛肉干等零食。
要想多带点东西,只能是这样。也是苦了这辆新买的自行车了。好在,只需要走个二百多米,就进村了。
周守义推着车往村口走,快进村时,看到一棵大柳树下,正有几个4、5岁大的小不点儿,在小水渠旁玩泥巴。
于是,站在路边问道:“小家伙们,你们谁知道周守仁家怎么走啊。”
没想到,几个小家伙并没有回答他。而是拿起身边的木枪,还有木棍指着他。其中一个看起来较大的,还冲他问道:
“你是谁,是不是鬼子派来的特务?”
周守义先是一愣,随即便被几个小家伙逗乐了。好家伙,这娃子看来是故事听多了。
他笑着说:“小娃娃们,我可不是特务,我是来走亲戚的。”
那几个孩子听了,眼睛里还是充满了警惕。其中一个小女孩奶声奶气地说:“你说你是走亲戚的,那你怎么证明呢?”
哎呀,这几个瓜娃子竟然还演上瘾了。看我不把你们馋哭了。
他看着几个小屁孩,从口袋里拿出一些红薯干和几个糖球。先自己吃了一颗,然后说道:
“哎呀,这糖可真甜,谁要是带我去周守仁家,我就给谁这些好吃的。”
几个娃子看见糖球和红薯干,眼睛都直了。最小的一个奶娃子,口水都流出来了。
那个小女娃一边吞咽着口水,一边对身边最大的那孩说道:“三哥,他看起来不像是坏人。而且,那糖和红薯干,看起来好香啊。”
那被叫做三哥的大孩子,也就五六岁。虽然也看见零食后,也是馋的不行。但紧紧盯着周守义手中的糖球和红薯干,还是有些犹豫。
“三哥,我有点饿了。”另一个小男孩,拉拉他的手,盯着零食说道。
这下,被叫做三哥的男孩不再犹豫了,说道:“那好吧,我们带你去。不过你可不能骗我们。”
周守义当然不在意这些东西,痛快的答应后,直接就把糖球和红薯干递给了领头的男孩。
这位“三哥”拿到东西后,立刻给了三个弟弟妹妹一人一个糖球,还有一人一块红薯干。
剩下的又拿纸包组装在了衣兜里。
几个娃子们立刻变得欢快起来,蹦蹦跳跳地在前面带路。
他们并没有领着周守义往村里走,而是沿着村外的水渠往北走。
大概走了有200多米,往西一拐三十多米,来到了一处土墙围起来的大院子。
这院子坐北朝南,院儿门敞开着。
几个小娃子一进门就往里跑。还在院子里喊道,“太爷!太爷!快出来。咱家来客人了。”
“我去,这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了。”周守义看着这几个娃子的举动,心中猜测,他们应该是周守仁和周守礼等同辈兄弟的孩子。
周守义进了院儿后,并没有其他动作。而是站在院儿里,打量着这处院子。
这是一处典型的农家院儿,四周由土墙围着,正北是四间青砖搭着土胚,盖的老式椽檩(lin)房。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西边三间厢房,南面靠着土墙,还有两间粮房。
院子里还晾晒着一些豆角,东墙边一个围栏里,还有一只大公鸡和4、5只老母鸡,边走边啄着土里的虫子。
鸡窝北面有一小片菜地,南面则有一棵老杏树,上面结了不少的杏儿,大部分已经微微泛黄。
东南拐角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猪圈,里头还有一只半大的猪。
里面琳琅满目的摆着各种东西。从日常使用的暖壶,肥皂,火柴等小物件,到种田使用的铁锹,簸箕等东西。
不过周守义对这些都不感兴趣,直奔摆在东边墙角的自行车。
他走近一看,三辆自行车,清一色的飞鸽。好了,这下根本不用选牌子了。
他进店的时候,负责卖货的中年妇女就已经看见了他。不过并没有起来招呼他,直到周守义站在自行车前,她才站了起来。
“同志,自行车多少钱?”
没等那妇女走过来走,周守义就开口问道。
“你有票吗?”售货员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道。
“有。”周守义没有废话,直接掏出了自行车票,对着她晃了晃。
“一百三一辆,这三辆都是飞鸽,价格都一样。”看见票后,这妇女终于开始正常搭话了。
“好的,同志。我要一辆,开票吧。”
周守义把钱票递过去后,售货的妇女先是仔细检查了一番,然后才给他开票。
没几分钟,周守义就推着自行车,离开了供销社。
他并不准备去给自行车盖钢印,因为这车是准备送给老家亲人的。
以后把手续和车都给他们,让他们有时间自己去盖钢印,登记在他们的名下,到时候也省的麻烦。
出了县城,道路变得更难走。开始的砂石路还好些,但越往后,坑坑洼洼越多。
向四周望去,大中午的,就有农民在田里劳作。
现在正是小麦成熟的季节,看来是有生产队在组织收粮。
骑了一段时间,一直被大太阳晒着。就连体质好的周守义,也感到有点受不了。
中途找了一棵大树,停下来休息。从空间中拿出水果吃了些,又喝了一壶水后才继续出发。
一路边走边问,走了近两个小时,才到了临水村。
周守义并没有着急的进村,去打听周家的住处。而是先找了一棵大树,停在了背阴处。
他得先把给老家亲戚们准备的礼物,拿出来放好。
首先把一个大麻袋放到了车后座上,里面装的是两个布袋。40斤的白面和60斤的玉米面。
然后又放了一整匹灰蓝色的布在上面。
大梁上,又放了一麻袋一百多斤的红薯和土豆。然后还有一袋子四只腊兔和四只腊鸭。
然后,还有用绳子穿着的,一条10斤多重的大青鱼和七斤多肥猪肉挂在把上,另外把一条十几斤重的羊腿,挂在另一个把上。
又在包里放了些糖球,红薯干和牛肉干等零食。
要想多带点东西,只能是这样。也是苦了这辆新买的自行车了。好在,只需要走个二百多米,就进村了。
周守义推着车往村口走,快进村时,看到一棵大柳树下,正有几个4、5岁大的小不点儿,在小水渠旁玩泥巴。
于是,站在路边问道:“小家伙们,你们谁知道周守仁家怎么走啊。”
没想到,几个小家伙并没有回答他。而是拿起身边的木枪,还有木棍指着他。其中一个看起来较大的,还冲他问道:
“你是谁,是不是鬼子派来的特务?”
周守义先是一愣,随即便被几个小家伙逗乐了。好家伙,这娃子看来是故事听多了。
他笑着说:“小娃娃们,我可不是特务,我是来走亲戚的。”
那几个孩子听了,眼睛里还是充满了警惕。其中一个小女孩奶声奶气地说:“你说你是走亲戚的,那你怎么证明呢?”
哎呀,这几个瓜娃子竟然还演上瘾了。看我不把你们馋哭了。
他看着几个小屁孩,从口袋里拿出一些红薯干和几个糖球。先自己吃了一颗,然后说道:
“哎呀,这糖可真甜,谁要是带我去周守仁家,我就给谁这些好吃的。”
几个娃子看见糖球和红薯干,眼睛都直了。最小的一个奶娃子,口水都流出来了。
那个小女娃一边吞咽着口水,一边对身边最大的那孩说道:“三哥,他看起来不像是坏人。而且,那糖和红薯干,看起来好香啊。”
那被叫做三哥的大孩子,也就五六岁。虽然也看见零食后,也是馋的不行。但紧紧盯着周守义手中的糖球和红薯干,还是有些犹豫。
“三哥,我有点饿了。”另一个小男孩,拉拉他的手,盯着零食说道。
这下,被叫做三哥的男孩不再犹豫了,说道:“那好吧,我们带你去。不过你可不能骗我们。”
周守义当然不在意这些东西,痛快的答应后,直接就把糖球和红薯干递给了领头的男孩。
这位“三哥”拿到东西后,立刻给了三个弟弟妹妹一人一个糖球,还有一人一块红薯干。
剩下的又拿纸包组装在了衣兜里。
几个娃子们立刻变得欢快起来,蹦蹦跳跳地在前面带路。
他们并没有领着周守义往村里走,而是沿着村外的水渠往北走。
大概走了有200多米,往西一拐三十多米,来到了一处土墙围起来的大院子。
这院子坐北朝南,院儿门敞开着。
几个小娃子一进门就往里跑。还在院子里喊道,“太爷!太爷!快出来。咱家来客人了。”
“我去,这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了。”周守义看着这几个娃子的举动,心中猜测,他们应该是周守仁和周守礼等同辈兄弟的孩子。
周守义进了院儿后,并没有其他动作。而是站在院儿里,打量着这处院子。
这是一处典型的农家院儿,四周由土墙围着,正北是四间青砖搭着土胚,盖的老式椽檩(lin)房。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西边三间厢房,南面靠着土墙,还有两间粮房。
院子里还晾晒着一些豆角,东墙边一个围栏里,还有一只大公鸡和4、5只老母鸡,边走边啄着土里的虫子。
鸡窝北面有一小片菜地,南面则有一棵老杏树,上面结了不少的杏儿,大部分已经微微泛黄。
东南拐角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猪圈,里头还有一只半大的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