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空间的我灾荒年也风生水起 第496章 分东西
热门推荐:
重生后,朕和皇后在逃荒
穿越到1976年成痞儒
高武:无限顿悟的我,横推星空
重生四合院之劳动系统
我们同居的日子
海贼的巅峰!从罗杰团实习生开始
重生80,从狩猎林海雪原开始!
永恒万界主
战神王妃
当然,这些都是他空间中有的东西。另外,他还专门骑车去了一趟公社。
从那里的供销社,买了些纸笔玩具,准备送给孩子们。这是他来时候,没有想到的。
转悠了两个小时后,周守义才骑车往回赶。
回到周家,老爷子看到他带回来这么多东西。自然又是一番唠叨。
“爷爷,这两桶麦乳精,是专门给你和奶奶喝的,很有营养。剩下这些纸笔玩具,是给孩子们玩的。”
家里的小家伙们,看着周守义给他们买的,那个上发条的铁皮青蛙,高兴的直拍巴掌。
傍晚时分,周家上工的人还没回来,小姑一家却先到了。
小姑一家五口人来了,自然又是一番热闹。
尤其是小姑,拉着周守义,一直问这问那。显然对这个一直没见过的侄子,很是关心。
因为周守义又带回来一挂猪肉,和一些腊货。
晚上炖了一条大鱼之外,又做了油汪汪的猪肉烩菜。
不过今天人更多,又炖了两只腊鸭。还蒸了一大盆周守义弄回来里的大米。
这秦省人虽然更爱吃面食,但是这白花花的大米饭,偶尔吃一顿也是新鲜的不行。
小姑一家住在公社,小姑父是公社的会计员。
这个岗位不止受到普通人的尊重,社会地位也相对较高。在当下的时代里,公社的会计员可是传说中的“金饭碗”。
所以他们一家的生活,相对来说还算不错。平时也没少给乡下周家接济。
就连周守仁两兄弟去寻亲时,也是和小姑家借的钱。
不过,就这也很少见今天饭桌上的场面。一盆鱼,一盆猪肉烩菜。一桌一盆腊鸭炖土豆。
尤其是小姑家的孩子们,平时还勉强能吃饱,但肉,那也是一个月见不了一回。
周家的人,虽然昨天就已经大吃了一顿,但油水这么大的饭菜,见一次可不容易。一家人自然又是一顿猛造。
饭后,周守义把他下午拿回来的东西,又都交代给了大伯周佑国。
周佑国也是当机立断,明白了周守义的意思。
等桌面收拾完后,周佑国说道:“自从守义回来,给大家带了不少东西。现在咱们周家也算是富裕了一回。
今天小云也回来了,我就做主把这些东西分配一下。”
看众人都听着,周佑国吸了口烟,又继续说道:
“今天我和守义去果林村谈水果收购的事情。已经给我老丈人家送了一只腊货和10斤粮食。
所以我这一份,已经是拿走了。”
“还有就是,所有周家取回来的媳妇,都照我拿的那些,一人一份,让你们送回娘家。”
“然后,这些东西里肯定有小云一份,这是守义专门孝敬他小姑一家的。
一只腊鸭一只腊兔,然后还有二十尺布和二十斤粮食。”
“其他的,那就留在公账上,作为咱们全家平时的吃喝拉撒。”
“除了守礼和守智媳妇之外。其他人回娘家,都要帮守义说说收水果的事儿。毕竟东西你们也不能白拿。”
“别以为这是让你帮忙,其实这事儿对你们是有好处的。守义会以他们公司的名义,会雇佣你们娘家…。”
周家这些娶回来的媳妇,包括三婶王秀红,都惊呆了。
这年月,能让娶回来的媳妇,给娘家送东西,那得多大的格局?而且,这不只是送粮食,还是送钱啊。
毕竟谁家都没有余粮,别看周家这回弄到的粮食不少,但也得看周家有多少人。
这几百斤粮食,就是省着吃,也不一定能坚持一个月。
小姑父王立志连忙说道:“大哥,我们家的情况你知道,还勉强能吃得饱。我看,这些东西就留在家里,大家吃吧。守义对他姑姑的孝心,我们就心领了。”
小姑父为人不错,这几年来,小姑没少接济周家,他也从来都没打骂过小姑。
而且,周家有事了,绝对不推托,往往还会主动帮忙。
周佑国摆了摆手,说道:“立志,你就别推辞了。你们家这几年没少帮家里,我们都记着呢。
再说了,这是守义给他小姑的。你让我们收着,我们这脸,还要不要了。”
三婶王秀红也在一旁附和道:“是啊,立志,这是守义的一片心意。你们就收下吧。”
三婶其实也有点小心思,如果小姑子一家不收,那她们是不是也不好意思拿东西回娘家。
女人吗,虽然嫁到了周家好多年了,已经成了泼出去的水。但有机会光明正大的接济一下娘家,她也不想错过。
再说了,大嫂家已经拿了,自己要是不拿,好像有点吃亏。
小姑父王立志看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再拒绝也不太好意思。
他和小姑对视了一眼后,说道:“大哥,那我就不客气了。”
转头又对周守义道:“守义,多谢你给我们带的东西。”
周守义笑着说:“小姑父,您太客气了。孝敬一下长辈,是我应该做的。”
说完分东西的事儿后,周佑国让守智把那匹布搬出来。先给周小云家拿木尺量了二十尺,剩下的又收了起来。
这匹布,对周家来说可是宝。虽然只剩下了八十尺,但就是大人衣服,也能做6身。小孩的那就更多了。
所以,可不能浪费,得留到关键时候用。
这时,周家的媳妇们聚在一起,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起了回娘家的事儿。
不过,说了一会儿,周守智的媳妇却坐在一旁,脸色有些不太好看。
她心里想到,自己娘家没有机会参与水果收购,就有些不开心。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田静家,也是临水村生产队的,自然是没办法做临时采购员。
至于守礼媳妇刘红梅,她是另一个公社的,所以也不指望参与这事儿了。
大伯母李春梅,可能是看出了她的心思,便说道:“小静,你也别觉得不公平。有这些粮食和肉能拿回去,就是我们平时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至于那额外赚钱的事儿,轮到了那是运气,轮不到,那也没办法。你得学会知足。”
守智媳妇听了婆婆的话,觉得确实有道理。以前她真想不到,还有机会拿这么多东西回去接济娘家。
确实是自己有些人心不足了。
从那里的供销社,买了些纸笔玩具,准备送给孩子们。这是他来时候,没有想到的。
转悠了两个小时后,周守义才骑车往回赶。
回到周家,老爷子看到他带回来这么多东西。自然又是一番唠叨。
“爷爷,这两桶麦乳精,是专门给你和奶奶喝的,很有营养。剩下这些纸笔玩具,是给孩子们玩的。”
家里的小家伙们,看着周守义给他们买的,那个上发条的铁皮青蛙,高兴的直拍巴掌。
傍晚时分,周家上工的人还没回来,小姑一家却先到了。
小姑一家五口人来了,自然又是一番热闹。
尤其是小姑,拉着周守义,一直问这问那。显然对这个一直没见过的侄子,很是关心。
因为周守义又带回来一挂猪肉,和一些腊货。
晚上炖了一条大鱼之外,又做了油汪汪的猪肉烩菜。
不过今天人更多,又炖了两只腊鸭。还蒸了一大盆周守义弄回来里的大米。
这秦省人虽然更爱吃面食,但是这白花花的大米饭,偶尔吃一顿也是新鲜的不行。
小姑一家住在公社,小姑父是公社的会计员。
这个岗位不止受到普通人的尊重,社会地位也相对较高。在当下的时代里,公社的会计员可是传说中的“金饭碗”。
所以他们一家的生活,相对来说还算不错。平时也没少给乡下周家接济。
就连周守仁两兄弟去寻亲时,也是和小姑家借的钱。
不过,就这也很少见今天饭桌上的场面。一盆鱼,一盆猪肉烩菜。一桌一盆腊鸭炖土豆。
尤其是小姑家的孩子们,平时还勉强能吃饱,但肉,那也是一个月见不了一回。
周家的人,虽然昨天就已经大吃了一顿,但油水这么大的饭菜,见一次可不容易。一家人自然又是一顿猛造。
饭后,周守义把他下午拿回来的东西,又都交代给了大伯周佑国。
周佑国也是当机立断,明白了周守义的意思。
等桌面收拾完后,周佑国说道:“自从守义回来,给大家带了不少东西。现在咱们周家也算是富裕了一回。
今天小云也回来了,我就做主把这些东西分配一下。”
看众人都听着,周佑国吸了口烟,又继续说道:
“今天我和守义去果林村谈水果收购的事情。已经给我老丈人家送了一只腊货和10斤粮食。
所以我这一份,已经是拿走了。”
“还有就是,所有周家取回来的媳妇,都照我拿的那些,一人一份,让你们送回娘家。”
“然后,这些东西里肯定有小云一份,这是守义专门孝敬他小姑一家的。
一只腊鸭一只腊兔,然后还有二十尺布和二十斤粮食。”
“其他的,那就留在公账上,作为咱们全家平时的吃喝拉撒。”
“除了守礼和守智媳妇之外。其他人回娘家,都要帮守义说说收水果的事儿。毕竟东西你们也不能白拿。”
“别以为这是让你帮忙,其实这事儿对你们是有好处的。守义会以他们公司的名义,会雇佣你们娘家…。”
周家这些娶回来的媳妇,包括三婶王秀红,都惊呆了。
这年月,能让娶回来的媳妇,给娘家送东西,那得多大的格局?而且,这不只是送粮食,还是送钱啊。
毕竟谁家都没有余粮,别看周家这回弄到的粮食不少,但也得看周家有多少人。
这几百斤粮食,就是省着吃,也不一定能坚持一个月。
小姑父王立志连忙说道:“大哥,我们家的情况你知道,还勉强能吃得饱。我看,这些东西就留在家里,大家吃吧。守义对他姑姑的孝心,我们就心领了。”
小姑父为人不错,这几年来,小姑没少接济周家,他也从来都没打骂过小姑。
而且,周家有事了,绝对不推托,往往还会主动帮忙。
周佑国摆了摆手,说道:“立志,你就别推辞了。你们家这几年没少帮家里,我们都记着呢。
再说了,这是守义给他小姑的。你让我们收着,我们这脸,还要不要了。”
三婶王秀红也在一旁附和道:“是啊,立志,这是守义的一片心意。你们就收下吧。”
三婶其实也有点小心思,如果小姑子一家不收,那她们是不是也不好意思拿东西回娘家。
女人吗,虽然嫁到了周家好多年了,已经成了泼出去的水。但有机会光明正大的接济一下娘家,她也不想错过。
再说了,大嫂家已经拿了,自己要是不拿,好像有点吃亏。
小姑父王立志看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再拒绝也不太好意思。
他和小姑对视了一眼后,说道:“大哥,那我就不客气了。”
转头又对周守义道:“守义,多谢你给我们带的东西。”
周守义笑着说:“小姑父,您太客气了。孝敬一下长辈,是我应该做的。”
说完分东西的事儿后,周佑国让守智把那匹布搬出来。先给周小云家拿木尺量了二十尺,剩下的又收了起来。
这匹布,对周家来说可是宝。虽然只剩下了八十尺,但就是大人衣服,也能做6身。小孩的那就更多了。
所以,可不能浪费,得留到关键时候用。
这时,周家的媳妇们聚在一起,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起了回娘家的事儿。
不过,说了一会儿,周守智的媳妇却坐在一旁,脸色有些不太好看。
她心里想到,自己娘家没有机会参与水果收购,就有些不开心。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田静家,也是临水村生产队的,自然是没办法做临时采购员。
至于守礼媳妇刘红梅,她是另一个公社的,所以也不指望参与这事儿了。
大伯母李春梅,可能是看出了她的心思,便说道:“小静,你也别觉得不公平。有这些粮食和肉能拿回去,就是我们平时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至于那额外赚钱的事儿,轮到了那是运气,轮不到,那也没办法。你得学会知足。”
守智媳妇听了婆婆的话,觉得确实有道理。以前她真想不到,还有机会拿这么多东西回去接济娘家。
确实是自己有些人心不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