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空间的我灾荒年也风生水起 第542章 掏着了
虽然不能完全满足自己的胃口。但短时间内能搞到,也算是不错了。
“价格怎么样,他们准备用玉料交换什么物资?”知道数量后,周守义问起了价格。
毕竟拉东西,得先准备好物资,才好去交换。
林福斌回答道:“主任,国营玉器厂那边的价格还算合理。
而且,那些料子你随便挑,价格都一样。
不过,他们主要是想换粮食和一些布匹,有肉的话更好。
毕竟这里虽然物资丰富,但粮食全国各地都缺。”
周守义沉思片刻,八九吨玉料,如果其中中等品质以上的有一半的话,那就是1万斤左右。
按现在玉料的价格来说,也就是自己大概得准备块钱的粮食或肉类等物资。
“这样吧,你先在这等我消息。我去筹措一些物资。等我回来,咱们就直接去国营玉器厂拉东西。”
“好的,主任。”
林福斌也没问周守义到底要去哪里搞物资。
毕竟领导的事儿可容不得别人插手,自己只要把领导安排的任务办好就行。
不到两个小时,周守义就拉着大概块钱的粮食、腊货还有布匹,回了办事处。
块钱的物资,这么快就搞到了?
这效率高的,让林福斌有点瞠目结舌。同时心中暗叹,周主任不愧是冶金系统中,出了名的牛批人物。
这人脉,这能耐。果然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了的。
他要是知道周守义车上拉的物资,价值4万多块钱,那人还不得吓傻了。
周守义也没管林福斌在想什么,毕竟开挂的人就是这么牛批,而且还不用解释,这找谁说理去?
直接招呼他上车前往国营玉器厂,准备换和田玉去。
因为林福斌已经谈好了,所以双方见面之后寒暄了一番。
玉器厂的干部,就带着周守义二人,去了他们堆放玉石的仓库。
主要是玉器厂的人,看见他们车上拉着的那些粮食和腊肉。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完成交易了。
国营玉器厂的仓库不小,大大小小小的摆满各种和田玉原石。
这些籽料可不用赌,现在的国营厂子里可没有赌石一说。
这些料子全部都是开过的,可以清清楚楚的看见里面的玉肉,还有各个料子的质地。
周守义眼中满是惊叹。他虽然见过不少好东西,但这么多和田玉籽料摆在眼前,还是让他感到震撼。
毕竟,上辈子他买了一个大概两厘米长,直径0.5厘米的中等和田白玉所雕刻的竹子,就花了他上万大洋。让他肉疼不已。
他并没有蹲下身子,一块儿一块儿的去检查料子,查看品质。
只是顺着堆放玉石的空隙,来回走了几趟。以他的鉴定能力与超常的视力,这些料子对他来说一览无余。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宝贝还真多。和田玉没有经过商业性开发,也没有进行过工业化开采,这好料子就是多。
单说他们这个库房里的料子,就没有中等以下的品质,个个质地温润,都是高级的料子。
甚至还有好几块的质地,已经达到了顶级的程度。
这么好的机会,周守义当然不会放过。
直接对跟站在一旁的玉器厂干部说道:“这些料子,我全都要了。”
“没问题,只要你们的东西够。”
玉器厂的干部,对这些东西根本没有一点留恋。
在他们眼里,这就是山沟和水渠里刨出来的石头。没有了,直接打报告,很快就能从和田地区再运过来。
而且以他们从周守义手中交换到的物资来说。
只要愿意拿出其中的1\/10,就能从和田地区捡料子的当地人手里,换来同样数量的籽料。
既然双方都同意了,那接下来就是交换环节。
这些玉料,玉器厂干部说总共有9.05吨。
如此算来,价值应该在三万六七。这也怪周守义当初估计错了。
他本以为玉器厂的料子,应该是好坏各半,没想到竟然全部都是高品质。
幸亏他为了以防万一,多准备了一些物资。
国营玉器厂的职工,总共也不到百人。
他们这些干部商量了一番之后,又找来了他们的厂长。最后决定换2000块钱的布匹。
给职工每人发十尺布当做福利。剩下的份额除了换取4000块钱的腊货,剩下的全部换成了粮食。
商量好交易的物资,从车上卸下了货。
周守义让林福斌先在这里等着,他则拉了一车玉石离开。
开到城外转了一圈,将玉石收起来后,又返回玉器厂里拉剩下的。
这次回去后,他没有着急的走,因为玉器厂的人,要接待周守义和林福斌二人。
毕竟正好中午了,双方做了这么大的买卖。总得联络联络感情。
周守义2人从善如流,跟玉器厂的干部进了他们的小食堂。
也许是对今天交易的物资比较满意,玉器厂的人也不小气。
除了把和周守义交易来的腊兔、腊鸭给炖上外,还整了一道烤羊腿,一个羊杂汤。最后就是经典的边疆省大盘鸡。
玉器厂的干部热情地招呼着周守义和林福斌就座。
“周同志,林同志,今天这顿饭虽然简单,但也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感谢你们带来这么多急需的物资啊。”
玉器厂的王厂长,笑着说道。
“哪里哪里,我们这是互利共赢,各取所需。”
周守义也不想托大,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说不定以后,他还需要通过玉器厂,再搞些和田玉呢。
互相客套了几句后,玉器厂的人就开始招呼着二人吃菜。
玉器厂的干部们,也讲述了不少和田玉的典故。
而且还炫耀起他们厂里的作品,曾经获得国家领导人的夸奖,还有一些出口到东南亚地区为国家赚取过不少的外汇。
“可惜,自从厂里的一位大师,因病去世之后。厂里就再没有做出什么杰作。”
玉器厂的王厂长,与周守义喝了一杯后有些惋惜的说道。
听到这里周守义心中一动,不知道这乌市的国营玉器厂,有没有雕刻好的作品?愿不愿意与他进行交易?
“价格怎么样,他们准备用玉料交换什么物资?”知道数量后,周守义问起了价格。
毕竟拉东西,得先准备好物资,才好去交换。
林福斌回答道:“主任,国营玉器厂那边的价格还算合理。
而且,那些料子你随便挑,价格都一样。
不过,他们主要是想换粮食和一些布匹,有肉的话更好。
毕竟这里虽然物资丰富,但粮食全国各地都缺。”
周守义沉思片刻,八九吨玉料,如果其中中等品质以上的有一半的话,那就是1万斤左右。
按现在玉料的价格来说,也就是自己大概得准备块钱的粮食或肉类等物资。
“这样吧,你先在这等我消息。我去筹措一些物资。等我回来,咱们就直接去国营玉器厂拉东西。”
“好的,主任。”
林福斌也没问周守义到底要去哪里搞物资。
毕竟领导的事儿可容不得别人插手,自己只要把领导安排的任务办好就行。
不到两个小时,周守义就拉着大概块钱的粮食、腊货还有布匹,回了办事处。
块钱的物资,这么快就搞到了?
这效率高的,让林福斌有点瞠目结舌。同时心中暗叹,周主任不愧是冶金系统中,出了名的牛批人物。
这人脉,这能耐。果然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了的。
他要是知道周守义车上拉的物资,价值4万多块钱,那人还不得吓傻了。
周守义也没管林福斌在想什么,毕竟开挂的人就是这么牛批,而且还不用解释,这找谁说理去?
直接招呼他上车前往国营玉器厂,准备换和田玉去。
因为林福斌已经谈好了,所以双方见面之后寒暄了一番。
玉器厂的干部,就带着周守义二人,去了他们堆放玉石的仓库。
主要是玉器厂的人,看见他们车上拉着的那些粮食和腊肉。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完成交易了。
国营玉器厂的仓库不小,大大小小小的摆满各种和田玉原石。
这些籽料可不用赌,现在的国营厂子里可没有赌石一说。
这些料子全部都是开过的,可以清清楚楚的看见里面的玉肉,还有各个料子的质地。
周守义眼中满是惊叹。他虽然见过不少好东西,但这么多和田玉籽料摆在眼前,还是让他感到震撼。
毕竟,上辈子他买了一个大概两厘米长,直径0.5厘米的中等和田白玉所雕刻的竹子,就花了他上万大洋。让他肉疼不已。
他并没有蹲下身子,一块儿一块儿的去检查料子,查看品质。
只是顺着堆放玉石的空隙,来回走了几趟。以他的鉴定能力与超常的视力,这些料子对他来说一览无余。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宝贝还真多。和田玉没有经过商业性开发,也没有进行过工业化开采,这好料子就是多。
单说他们这个库房里的料子,就没有中等以下的品质,个个质地温润,都是高级的料子。
甚至还有好几块的质地,已经达到了顶级的程度。
这么好的机会,周守义当然不会放过。
直接对跟站在一旁的玉器厂干部说道:“这些料子,我全都要了。”
“没问题,只要你们的东西够。”
玉器厂的干部,对这些东西根本没有一点留恋。
在他们眼里,这就是山沟和水渠里刨出来的石头。没有了,直接打报告,很快就能从和田地区再运过来。
而且以他们从周守义手中交换到的物资来说。
只要愿意拿出其中的1\/10,就能从和田地区捡料子的当地人手里,换来同样数量的籽料。
既然双方都同意了,那接下来就是交换环节。
这些玉料,玉器厂干部说总共有9.05吨。
如此算来,价值应该在三万六七。这也怪周守义当初估计错了。
他本以为玉器厂的料子,应该是好坏各半,没想到竟然全部都是高品质。
幸亏他为了以防万一,多准备了一些物资。
国营玉器厂的职工,总共也不到百人。
他们这些干部商量了一番之后,又找来了他们的厂长。最后决定换2000块钱的布匹。
给职工每人发十尺布当做福利。剩下的份额除了换取4000块钱的腊货,剩下的全部换成了粮食。
商量好交易的物资,从车上卸下了货。
周守义让林福斌先在这里等着,他则拉了一车玉石离开。
开到城外转了一圈,将玉石收起来后,又返回玉器厂里拉剩下的。
这次回去后,他没有着急的走,因为玉器厂的人,要接待周守义和林福斌二人。
毕竟正好中午了,双方做了这么大的买卖。总得联络联络感情。
周守义2人从善如流,跟玉器厂的干部进了他们的小食堂。
也许是对今天交易的物资比较满意,玉器厂的人也不小气。
除了把和周守义交易来的腊兔、腊鸭给炖上外,还整了一道烤羊腿,一个羊杂汤。最后就是经典的边疆省大盘鸡。
玉器厂的干部热情地招呼着周守义和林福斌就座。
“周同志,林同志,今天这顿饭虽然简单,但也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感谢你们带来这么多急需的物资啊。”
玉器厂的王厂长,笑着说道。
“哪里哪里,我们这是互利共赢,各取所需。”
周守义也不想托大,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说不定以后,他还需要通过玉器厂,再搞些和田玉呢。
互相客套了几句后,玉器厂的人就开始招呼着二人吃菜。
玉器厂的干部们,也讲述了不少和田玉的典故。
而且还炫耀起他们厂里的作品,曾经获得国家领导人的夸奖,还有一些出口到东南亚地区为国家赚取过不少的外汇。
“可惜,自从厂里的一位大师,因病去世之后。厂里就再没有做出什么杰作。”
玉器厂的王厂长,与周守义喝了一杯后有些惋惜的说道。
听到这里周守义心中一动,不知道这乌市的国营玉器厂,有没有雕刻好的作品?愿不愿意与他进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