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诱尔为臣 > 第201章 鱼死网破(旧梦)

诱尔为臣 第201章 鱼死网破(旧梦)

    睁开眼。

    缓了一会儿,宋织玉微微侧头,入目便是趴在床边熟睡的上官庭。

    虽说此时上官庭的脸上还贴着假面,但宋织玉与上官驷一样,仅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孩子。

    瞧着上官庭眼下连假面都盖不住的乌青,宋织玉不由泛起心疼:“庭儿,我的庭儿……”

    她伸出手,轻轻抚摸着不知不眠不休劳累了多久才得以匆匆赶回的上官庭那已然松散杂乱的发髻。

    “庭儿……”

    宋织玉的声音轻飘飘的,从中又透露着无力与疲惫。

    睡梦中的上官庭,迷迷糊糊地应了一声。

    听见动静,宋织玉下意识地抬手抹了抹湿润泛红的眼角。

    外面的雪,下得很是寂静。

    直到冰凉的地砖上堆起了一层厚厚的积雪,劳累过度的上官庭方才悠悠转醒。

    眼睛还没睁开,上官庭便嘟囔道:“母……母妃……”

    闻声,一只异常温暖的手,探上了上官庭的额头。

    宋织玉温声应道:“母妃在,庭儿不怕。”

    十分艰难地掀起似有千斤重的眼皮,上官庭静静地看着眼前的宋织玉,久久不语。

    见状,宋织玉笑着点了点上官庭的鼻尖:“许久未见,庭儿这是不认得母妃了?”

    上官庭摇摇头,哑着嗓子开口:“儿臣怎会不认得母妃,只是……”

    下半句,上官庭没有说出口,而是在心中暗暗道:只是母妃鬓边生出的白发,叫人看着刺眼。

    再仔细看看,宋织玉原本如青竹般直挺不屈的脊背,也在饱受折磨后变得佝偻,而其脸上的容光,亦不复旧日韶华。

    然而,这些消磨不去的痕迹,皆拜上官驷所赐。

    思索至此,上官庭那与宋织玉极为相似的眉眼,渐渐生出一团今后数载都未曾彻底消散的怨恨。

    “庭儿。”唤了一声后,宋织玉的手指落在上官庭的眉心,“你走吧。”

    上官庭的崎岖不平,被宋织玉特意在暖炉前烘烤过后的手,一点一点压平。

    身为母亲的宋织玉,试图以此让她的孩子日后能少受点磨难,前路平坦。

    说着,宋织玉抬眼望向窗外:“天地广阔,别和母妃一样,被人囚在这金笼中。”

    宋织玉站起身,踱步走至窗边。

    顿了片刻,她继续说道:“日日看着这些百年不变的红砖金瓦,望着那些高飞于天的飞鸟虫蝶,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入了宫的女子,想要在这后宫中,平平稳稳地度过一生,实在太过痴心妄想。同样,她们若是以死离开后宫,那她们身后的母族也会受其牵连,甚至诛连九族。

    生前,她们是母族光耀门楣的棋子。

    死后,她们是祸害母族覆败的罪人。

    不……

    她们根本不是人……

    他们根本没有把她们看作是人,他们只当她们是任由摆布利用的物件。

    是物件,不是人。

    人可以拥有喜怒哀乐,物件却不能。

    她们只有听话,他们才会觉得她们可用、可活。

    日子久了,就连她们自己也分不清,自己是人,还是物件。

    从前的宋织玉,不甘被人当作物件。

    所以她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地嫁给了那时无权无势,哪怕后宫子嗣凋零却也不起眼的上官驷。

    一切只因年少时,两人不可言说的情愫意外被人察觉。

    事后,被母亲关在房中,不让外出的宋织玉,趁着侍女不备,试图偷偷溜出府,却在路上意外得知,此时她日夜牵挂的少年郎就在府门外。

    听到消息,宋织玉并没有立即跑出府,而是躲在门后,透过门缝悄悄看着外面雨雪越下越大,却依旧跪在门外苦苦乞求,任由下人羞辱驱赶,仍不愿离去的上官驷。

    那个时候,宋织玉天真地觉得,应该有人站在上官驷的身后,为他撑起一把能够遮风挡雨的伞。

    但这些年的风雪太大,如今的宋织玉已经看不清曾经那个真心待她的上官驷了。

    明明……

    明明立过誓,明明说过一生一世。

    明明……明明不该是这样……

    藤蔓奋力挣扎,想要挣脱身下泥块带给她的束缚。

    恰巧,从天而降的木棍给了藤蔓攀附向上的落脚点,于是她使劲用自己的藤条、嫩叶将木棍紧紧包裹,生怕他会离自己而去。

    可木棍能给藤蔓的落脚点有限,等木棍被占满,新长出的藤条开始慢慢往下。

    没过多久,木棍也渐渐倾斜。

    直到木棍再也支撑不住,这时的藤蔓恍然发现,她身下所攀附的这根木棍,是空心的。

    可惜,藤蔓没有后悔的退路。

    唯能瘫倒在地,自生自灭。

    “母妃。”

    上官庭为宋织玉披上外袍,陪着她站在窗边吹风赏雪:“你还有儿臣。”

    宋织玉侧头,对着上官庭莞尔一笑:“是啊,母妃还有庭儿。”

    拉住上官庭的手,宋织玉拍拍他的手背:“所以,听母妃的话,离开安都。”

    “最好,永远都不要回来。”

    上官庭反手虚握着宋织玉的手:“母妃在的地方,是儿臣的家。”

    “孩子不管走得多远,都是要回家的。”

    顺手将宋织玉额前散落的发丝挽至耳后,上官庭接着道:“大不了,鱼死网破。”

    入夜,上官庭同宋织玉一起用过晚膳后,便悄无声息地离开了皇宫。

    亥时六刻,馨兰正准备熄灯,躺在床榻上的宋织玉突然坐起:“等等。”

    馨兰回头,疑惑道:“怎么了,娘娘?”

    宋织玉下地,随手披上外袍:“去把兄长托人送来的东西取来。”

    “娘娘,夜深了。”馨兰拿起放在暖炉边的汤婆子,递上,“明日再看吧。”

    宋织玉摆摆手:“快去取。”

    见劝不动,馨兰只好放下汤婆子,出门去取宋织玉要的东西。

    等候间,宋织玉拿着剪刀把屋内所有的烛心全都剪了一遍。

    待最后一盏烛台,不小心被宋织玉剪灭后,馨兰推门入内,怀里抱着一个老旧的木盒。

    丢下剪刀,宋织玉用汤婆子换了馨兰手中的木盒。

    将木盒放在桌上,宋织玉小心翼翼地打开,看见盒内的金黄还在,她重重地松了一口气。

    木盒虽破旧,却是宋织玉向上官驷鱼死网破的底气,也是她套在上官驷脖颈上的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