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就穿书,世界疯了吗 第395章 古代乡村老太太20
再说她和万大山年轻的时候,确实每到冬天都是做这些赚钱,这个说法不突兀。
随着冯二丫的喜鹊登梅图离成品越近,这些天来看竹画的人越来越多。
好多人都想学这个手艺,但是等看了冯二丫的操作后,他们也知道,这得对竹编特别熟悉,并且记性还得特别好,才能做出来。
要不然光是那些颜色在编织中的位置就弄不明白。
随着给那些学子的订单全部做好,村里的商队又要启程了。
这一次的货足足有十八车,商队人数也从之前的十几人,增加到三十几人。
上一次是因为第一次出去,想试试这些东西能不能卖出去。
这一次已经知道走商的过程了,算是正式开始走商,物品带的自然多。
再加上村里人都看见钱了,这些天哪怕最懒的懒汉,也都在家里忙着做些手艺活。
冯二丫的三盆花和竹编画也都放到了商队里。
车队还特意弄了个带棚子的骡子车,里面烧上小炉子保暖,然后才把几盆花给放进去。
冬天还能把花养的这么好,他们自然知道这些花是值大价钱的。
卖花的钱财是冯二丫的,但是商队也能通过几盆花结识人脉啊,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一次出门之前,族长带着商队所有人先来祭祖,希望祖宗护佑商队平安。
祭完祖之后,商队在祠堂辞别众人,直接出发。
这一次商队走后,村里虽然还是会有些焦躁担心的情绪,但是已经不像第一次那么严重了。
起码每天该做什么都没闲着,手上的活一点都没停。
就算心里担心出门在外的人,也都是几个家里都有在商队的人聚集在一起,相互说心事,相互打气。
族长很满意族里现在的风气,这才是一个族群能兴旺的样子。
和里正一起走在村里,脸上都是满意了神情。
只要族人能保持住这股劲儿,何愁家族不能壮大。
将来再出几个读书的好苗子,族里也就不再惧怕那些富绅豪强了。
出去介绍自己的时候,都能说一句来自柳河万氏。
到了那个时候,这里就是族地,万家也能称得上一声大族了。
一想到这里,族长就忍不住骄傲。
这次商队除了给之前订货的学子送货之外,他们还去了府城。
主要是冯二丫的那几盆花给了他们底气。
这种花中珍品,必须得在府城这种地方才能卖得上价钱。
等到商队再次回来的时候,已经临近年关。
他们这次还从府城拿了一些好货,到附近的几个县城售卖。
这个钱商队要交一部分到族里,用于将来族里发展。
商队的车和牲口,本身就是族里出钱买的,这也算是族里的产业了。
剩下的银子,商队里的人再分。
这次分银子的时候,冯二丫出了大风头,三盆花卖出去一千两的高价,那幅竹画也被一个富商家的公子,用二百两的高价买走了。
竹画买的就是一个新奇,比不上名家字画有意境,但是用竹子编出来的画,也别有一番新意,称得上一句雅致。
村民们看到冯二丫拿到那么多钱,羡慕的眼冒红光的有不少,嫉妒的还真没有。
倒是不少人都眼神放光的等着冯二丫也教教他们养花弄草的本事,这可比竹编赚钱快多了。
趁着这会儿人都齐,冯二丫也表了态。
“想学养花的,我也可以教。只不过我养花也都是按照自己心思来的,说不上什么经验。
这些花还都是今年春天的时候,我和胡四家的还有李木头家的一起在山上挖回来的。
卖出去的那几盆花,也是养大了才知道它们都是花中珍品,要不然也卖不上这个价。
要是从花种子开始养,我还真没养过,不知道能不能养好,这个就只能试探着来了。”
胡四家的也说道:“这个花的事,我还真能作证。
我和李木头家的找大山家的一起上山捡蘑菇,我们俩也有花在大山家的家里养着呢。
就是不知道值不值钱了,下回也拿出去试试。”
这时王大虎站了出来。
“府城的老爷说了,那几盆花之所以值那么多钱,一是因为两盆兰花都是花中精品,那盆茶花,也是不可多得的状元红。
开年就有很多要进京赶考的举子,大山婶子的那盆状元红,来的正是时候,人家图的就是一个好兆头。
二就是现在是冬天,那些花还能开的那么好,所以给了高价。”
族长看大家都说的差不多了,站了出来。
“养花草可以学,但是大山家的也是误打误撞才养出来的,她的经验不一定准确。
你们自己养花弄草可以,要是养死了,你们可别唧唧歪歪。
其它的手艺才是咱们村的正经营生,伺弄花草就先试着养一养吧。
养成了更好,养不好也不至于把其他手艺荒废了。”
之前村里人还以为冯二丫也精通养花草呢,经过这几个人说明情况,原来也只是误打误撞。
一些务实的人顿时打消了养花的念头。
还是踏踏实实做手工好,起码这个只要做了就能看到钱。
有投机心理的也不少,大山婶子都能养成,我们有什么不行的。
只要养成了一盆,那就能顶上做一年的手工,这买卖不亏。
至于竹编画,村里人提都没提。
那幅画在还没完成的时候,太多人都过去看过,清楚知道做那个的难度。
就算冯二丫教,他们现在也学不会。
这会儿已经快过年了,分了钱,村里家家户户都开始置办年货。
去镇上的人那么多,有不少都遇到过万贵和万喜,但是就没一个人告诉他们村里现在的情况。
大部分人是因为看不上他们的做派,知道现在冯二丫日子好过了,不想再叫这几个白眼狼再回去祸害老太太。
还有一些人,干脆就是认为万家兄弟把冯二丫一个人扔在乡下,冯二丫一个老太太为了给自己找活路,才教村里人手艺。
要是万家兄弟知道了村里现在的情况,选择回村伺候老母亲,冯二丫说不定就会把手艺传给儿子,不会再继续教村里人了。
谁知道冯二丫手里还有多少手艺是没传出来的呢。
随着冯二丫的喜鹊登梅图离成品越近,这些天来看竹画的人越来越多。
好多人都想学这个手艺,但是等看了冯二丫的操作后,他们也知道,这得对竹编特别熟悉,并且记性还得特别好,才能做出来。
要不然光是那些颜色在编织中的位置就弄不明白。
随着给那些学子的订单全部做好,村里的商队又要启程了。
这一次的货足足有十八车,商队人数也从之前的十几人,增加到三十几人。
上一次是因为第一次出去,想试试这些东西能不能卖出去。
这一次已经知道走商的过程了,算是正式开始走商,物品带的自然多。
再加上村里人都看见钱了,这些天哪怕最懒的懒汉,也都在家里忙着做些手艺活。
冯二丫的三盆花和竹编画也都放到了商队里。
车队还特意弄了个带棚子的骡子车,里面烧上小炉子保暖,然后才把几盆花给放进去。
冬天还能把花养的这么好,他们自然知道这些花是值大价钱的。
卖花的钱财是冯二丫的,但是商队也能通过几盆花结识人脉啊,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一次出门之前,族长带着商队所有人先来祭祖,希望祖宗护佑商队平安。
祭完祖之后,商队在祠堂辞别众人,直接出发。
这一次商队走后,村里虽然还是会有些焦躁担心的情绪,但是已经不像第一次那么严重了。
起码每天该做什么都没闲着,手上的活一点都没停。
就算心里担心出门在外的人,也都是几个家里都有在商队的人聚集在一起,相互说心事,相互打气。
族长很满意族里现在的风气,这才是一个族群能兴旺的样子。
和里正一起走在村里,脸上都是满意了神情。
只要族人能保持住这股劲儿,何愁家族不能壮大。
将来再出几个读书的好苗子,族里也就不再惧怕那些富绅豪强了。
出去介绍自己的时候,都能说一句来自柳河万氏。
到了那个时候,这里就是族地,万家也能称得上一声大族了。
一想到这里,族长就忍不住骄傲。
这次商队除了给之前订货的学子送货之外,他们还去了府城。
主要是冯二丫的那几盆花给了他们底气。
这种花中珍品,必须得在府城这种地方才能卖得上价钱。
等到商队再次回来的时候,已经临近年关。
他们这次还从府城拿了一些好货,到附近的几个县城售卖。
这个钱商队要交一部分到族里,用于将来族里发展。
商队的车和牲口,本身就是族里出钱买的,这也算是族里的产业了。
剩下的银子,商队里的人再分。
这次分银子的时候,冯二丫出了大风头,三盆花卖出去一千两的高价,那幅竹画也被一个富商家的公子,用二百两的高价买走了。
竹画买的就是一个新奇,比不上名家字画有意境,但是用竹子编出来的画,也别有一番新意,称得上一句雅致。
村民们看到冯二丫拿到那么多钱,羡慕的眼冒红光的有不少,嫉妒的还真没有。
倒是不少人都眼神放光的等着冯二丫也教教他们养花弄草的本事,这可比竹编赚钱快多了。
趁着这会儿人都齐,冯二丫也表了态。
“想学养花的,我也可以教。只不过我养花也都是按照自己心思来的,说不上什么经验。
这些花还都是今年春天的时候,我和胡四家的还有李木头家的一起在山上挖回来的。
卖出去的那几盆花,也是养大了才知道它们都是花中珍品,要不然也卖不上这个价。
要是从花种子开始养,我还真没养过,不知道能不能养好,这个就只能试探着来了。”
胡四家的也说道:“这个花的事,我还真能作证。
我和李木头家的找大山家的一起上山捡蘑菇,我们俩也有花在大山家的家里养着呢。
就是不知道值不值钱了,下回也拿出去试试。”
这时王大虎站了出来。
“府城的老爷说了,那几盆花之所以值那么多钱,一是因为两盆兰花都是花中精品,那盆茶花,也是不可多得的状元红。
开年就有很多要进京赶考的举子,大山婶子的那盆状元红,来的正是时候,人家图的就是一个好兆头。
二就是现在是冬天,那些花还能开的那么好,所以给了高价。”
族长看大家都说的差不多了,站了出来。
“养花草可以学,但是大山家的也是误打误撞才养出来的,她的经验不一定准确。
你们自己养花弄草可以,要是养死了,你们可别唧唧歪歪。
其它的手艺才是咱们村的正经营生,伺弄花草就先试着养一养吧。
养成了更好,养不好也不至于把其他手艺荒废了。”
之前村里人还以为冯二丫也精通养花草呢,经过这几个人说明情况,原来也只是误打误撞。
一些务实的人顿时打消了养花的念头。
还是踏踏实实做手工好,起码这个只要做了就能看到钱。
有投机心理的也不少,大山婶子都能养成,我们有什么不行的。
只要养成了一盆,那就能顶上做一年的手工,这买卖不亏。
至于竹编画,村里人提都没提。
那幅画在还没完成的时候,太多人都过去看过,清楚知道做那个的难度。
就算冯二丫教,他们现在也学不会。
这会儿已经快过年了,分了钱,村里家家户户都开始置办年货。
去镇上的人那么多,有不少都遇到过万贵和万喜,但是就没一个人告诉他们村里现在的情况。
大部分人是因为看不上他们的做派,知道现在冯二丫日子好过了,不想再叫这几个白眼狼再回去祸害老太太。
还有一些人,干脆就是认为万家兄弟把冯二丫一个人扔在乡下,冯二丫一个老太太为了给自己找活路,才教村里人手艺。
要是万家兄弟知道了村里现在的情况,选择回村伺候老母亲,冯二丫说不定就会把手艺传给儿子,不会再继续教村里人了。
谁知道冯二丫手里还有多少手艺是没传出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