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历史盘点:始皇陛下赢麻了 > 第37章 “华夏为什么没有神权高于皇权?”

历史盘点:始皇陛下赢麻了 第37章 “华夏为什么没有神权高于皇权?”

    “今日份提问:华夏也是有神崇拜的文明,可是为什么没有出现神权高于君权呢?”这个问题犹如一道晴天霹雳,狠狠地击中了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

    【其实在古代中国,虽然人们对神灵有着敬畏和崇拜之情,但这种信仰并没有像其他一些文明那样发展成为一种绝对的神权统治。相反,华夏文明一直强调的是君权的至高无上。

    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华夏文明注重的是现实世界的秩序和治理,而非对神灵的过度依赖。

    统治者们认为,通过制定合理的法律和政策,以及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其次,华夏文明中的神灵观念相对较为多元和灵活。与单一的、绝对的神权不同,华夏的神灵体系包含了众多的神只,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职责和特点。

    这种多元性使得人们在信仰上有更多的选择,也不容易形成一种统一的、强大的神权力量。】

    评论区

    网友1:“欧洲黑死病犹如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向了欧洲大陆,这一击不仅让欧洲中世纪那长达千年之久的神权统治瞬间土崩瓦解,更是让人们如梦初醒般地意识到那些所谓的神的侍者竟然也会如此悲惨地死去。

    这无疑给神权的地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

    网友2:“反观我们华夏的历史,黄河这条母亲河可是多次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肘击。然而,在这些艰难时刻,我们何曾见过神明前来拯救?

    没有!每次都是皇帝的君权派遣人们去修筑堤坝,以抵御黄河的肆虐。正因如此,我们华夏儿女从不信奉神灵,我们坚信人定胜天!”

    网友3:“所以啊,我们才会尊称黄河为母亲河。没办法,谁让它动不动就给我们来一下呢?不过,我们叫它母亲河,也是希望它在肘击我们的时候能够稍微温柔一点啦。”

    网友4:“熟悉商朝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那可是一个对祭祀情有独钟的朝代啊!

    但有趣的是,他们祭祀的对象并非那些虚无缥缈的神灵,而是他们自己的祖宗。

    这些祖宗们,活着的时候是人间的王者,死后则成为了阴间的鬼王。”

    网友5:商人们求神问卜可不是简单地相信天命哦,他们可是非常有策略的呢!他们会一直求卜,直到得到自己想要的卦象为止。你看,这哪里是对神的信仰,分明就是在和神讨价还价嘛!

    而且,纣王的其中一个罪过就是不重视祭祀,他竟然相信人的命运是由上天注定的,而不是由神来决定。纣王还说不用去拜神,这可真是太狂妄了!

    网友6:哈哈,你知道吗?黄河肘击和长江肘击可是有很大区别的哦!如果黄河肘击你一下,你还有大概30%的机会能活下来呢。

    但是如果是长江肘击你,那可就完蛋啦,绝对是活不了的!所以呀,黄河肘击才会那么出名,而长江肘击就没什么人知道啦,毕竟长江可是把所有知道肘击的人都干掉了!

    网友7:哇塞,上一次肘击黄河的神人居然是叫王保保的!这也太厉害了吧!更离谱的是,他被明军追杀的时候,竟然选择逃跑游黄河!你没听错哦,就是游黄河!而且他还先带着自己的老婆孩子游过去,然后又折返回来带老娘过去,这真的是神人啊!

    网友8:哈哈,入关之前的蒙古人可真是太自大啦!他们觉得这些汉人都是些菜鸡,连个黄河都搞不定。可是等他们入关之后建立了元朝,就完全变了个样呢!他们到处喊着:“会治水的汉爹在哪呢?快把会治水的汉爹请过来呀!”这前后的对比,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呢!

    网友9:“黄河啊黄河,你可真是够狠的啊!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来,只有强大的民族才能做你的孩子,那我们这些弱小的民族该怎么办呢?

    难道就只能被你欺负吗?不过你让我们去修堤坝,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这样一来,你就可以更快乐地肘击我们是吧”

    网友10:“你说得对,黄河之所以有那么多泛滥的详细记录,就是因为它决堤之后,还能有一部分人存活下来。

    而长江就不一样了,如果它发大水,那可就是直接团灭啊!做事特别干净利落,一点儿都不拖泥带水,也没有什么差评。”

    网友11:“三武一宗灭佛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在中国这片地界上,任何敢和皇权抢土地人口的宗教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皇权至高无上,谁要是敢挑战它的权威,那肯定是自讨苦吃。”

    网友12:“慧远大师说:‘陛下今恃王力自在,破灭三宝,是邪见人,阿鼻地狱不简贵贱,陛下何得不恃。’

    意思是说陛下现在依仗着自己的权力为所欲为,破坏佛教三宝,这是一种错误的见解,阿鼻地狱是不会区分贵贱的,陛下怎么能不害怕呢?

    而武帝则回答道:‘但令百姓得乐,朕亦不辞地狱诸苦。’也就是说只要能让百姓们快乐,我就算下地狱受苦也在所不惜。”

    网友 13 :“我只想说,你对神棍的脑回路简直就是一无所知啊!他们才不会像我们正常人一样去思考问题呢。

    在他们的世界里,这一切都被看作是神的考验,只要能够经受住这些考验,死后就能够进入天堂,享受无尽的幸福和荣耀。”

    网友 14 :“可是在我们华夏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那些真的这么去做的人,最终都被所谓的‘考验’给折磨死了。而那些能够留下来的人,无一不是对这种荒谬的说法持怀疑态度的人。”

    网友 15 :“没错,华夏可不养那些没用的闲神。只有那些真正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才会自然而然地被人们奉为神明,受到大家的敬仰和供奉。”

    ……

    大秦

    嬴政目光紧紧锁住身旁啃着水果的萧幼林,深邃的眼眸里满是疑惑与探寻,终于将心中的疑问问了出来:“萧娘子,你如今身为国灵,为何不去到后世那神州陆沉之时改变历史?”

    萧幼林停下了啃水果的动作,缓缓抬起头,那双明亮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她轻轻放下手中的水果,用帕子擦了擦嘴角,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的景色,悠悠说道:

    “陛下!历史的轨迹就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一般,滔滔不绝,永不停歇。在这条长河之中,每一朵浪花、每一处漩涡,都并非是偶然形成的,而是由无数的因缘际会交织而成。

    这其中的因果关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我贸然去改变后世之事,恐怕就会像在这长河中投入一块巨石一样,虽然可能会在局部引起一些波澜,但却极有可能引发更大的灾难,甚至导致整个历史的走向都发生剧变。”

    因此,对于改变后世之事,只能慢慢来。

    嬴政眉头微皱,向前走了两步,说道:“可眼见神州陆沉,生灵涂炭,如何能坐视不管?”

    萧幼林转过身,神情严肃地说:“历史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定数,我虽为国灵,但也不能肆意干预。

    而且,后世之人也有他们的使命与担当,或许他们会凭借自己的力量走出困境。若是我强行改变,打破了这种平衡,也许会让一切变得更糟。

    陛下您统一六国,建立不世之功,也是顺应了当时的大势,而非强行扭转乾坤。”

    【萧幼林给始皇的东西都是在完成产生条件之后才会解锁的,只要大方向没错,小方向的改变还是没问题的。

    神州陆沉这个结果是会有的,但是不会有那么的惨绝人寰的屠杀出现了,这是一个社会转变的契机,谁也不能更改。

    哪怕是知道未来的清朝也不能改变,唯一的可能就是清朝落幕时没有那么的屈辱而已】

    嬴政沉默良久,缓缓点了点头,似是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萧娘子见状,又重新拿起水果,笑着说:“陛下无需忧心,后世自会有一番新气象。”毕竟她可是给那个可以扭转乾坤之人送了点东西的。

    说罢,又开始啃起了水果。

    南梁

    中大通年间

    梁武帝萧衍伫立在宫殿之中,目光紧锁那高高悬挂的金榜,神色复杂难辨。金榜盘点的神权绝对不能大于君权,他身为皇帝却带头出家是不是真的做错了。

    他缓缓转头,瞧见宫人手捧的僧袍,那僧袍质地轻柔,颜色素净,曾经承载着他一心向佛的虔诚。

    往昔,他多次舍身出家,欲抛却这帝王的身份,沉浸于青灯古佛之中,寻求心灵的解脱。然而,一次次被大臣们以重金赎回,继续在这权力的漩涡中挣扎。

    此时,他望着僧袍,眼中闪过一丝决绝,轻轻摆摆手,声音低沉却又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把这个烧了吧,别让朕看见它。”宫人们不敢多言,赶忙退下。

    萧衍转过身,背对着空荡荡的方向,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自己身为帝王,肩负着天下苍生的重任,那出家修行不过是他逃避现实的一时之念。

    如今,看着这象征着国家未来的金榜,他明白,自己必须振作起来,以帝王之姿,治理好这大好河山。

    那被烧掉的僧袍,就如同他曾经的幻想,在火焰中化为灰烬,而他,将以全新的姿态,继续在这帝王之路上砥砺前行。

    唐朝

    (这个时候的李瑛已经当了快三年的皇帝了)

    李瑛坐在那金碧辉煌的龙椅之上,眼神中闪烁着冷光,思绪却飘向了远方。往昔的岁月如走马灯般在脑海中浮现,那时的他,本以为登上皇位便是掌控天下,号令四方。

    可如今,这高高在上的位置带给他的,却是无尽的忧虑与责任。朝堂之上,党派纷争不断,边疆之外,战火隐隐欲燃,每一项决策都需慎之又慎,每一步前行都如履薄冰。

    他不禁想起了寿王夫妻,想起他们平淡而又幸福的生活。

    此刻的寿王携手爱妻漫步于庭院之中,或是在花前月下共饮美酒,那份惬意是他所渴望却又遥不可及的。

    李瑛心中涌起一丝羡慕,曾经,他也有过简单的快乐,可如今,这一切都已成为奢望。

    然而,身为皇帝,他不能有丝毫懈怠。他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杂念尽数抛开,重新坐直了身子,目光坚定地看向那堆积如山的奏章。

    他明白,这便是他的使命,是他无法逃避的责任。哪怕羡慕寿王夫妻的闲适,他也只能将这份情感深埋心底,为了这万里江山,为了这天下苍生,继续在这权力的漩涡中奋勇前行。

    寿王府

    “呕”

    杨玉环眉头紧皱,刚咽下那口鱼肉,便忍不住捂住嘴,转身干呕起来。她脸色煞白,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双手无力地垂在身侧。

    寿王李琩瞬间慌了神,他快步走到杨玉环身边,伸出手轻轻拍着她的后背,眼神中满是担忧与焦急,声音颤抖着喊道:“快,快去请大夫!”

    府上的下人听闻,立刻飞奔而出,去寻城中有名的大夫。李琩扶着杨玉环在榻上坐下,温柔地说道:“玉环,你先别慌,大夫很快就来。”杨玉环虚弱地点点头,靠在李琩的肩头。

    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每一秒都让李琩备受煎熬。他紧紧握着杨玉环的手,试图传递自己的力量。

    终于,大夫匆忙赶来。一番诊断后,大夫捋着胡须,脸上露出笑意,向李琩贺喜道:“恭喜王爷,王妃这是有喜了。”

    李琩先是一愣,随即脸上绽开了灿烂的笑容,他激动地抓住大夫的手,连声道谢。又转头看向杨玉环,眼中满是宠溺与喜悦,轻声说道:

    “玉环,我们要有自己的孩子了。”杨玉环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轻轻抚摸着自己的肚子。

    此后,李琩对杨玉环更是关怀备至,精心呵护着她和腹中的孩子,府中上下也都沉浸在即将添丁的喜悦之中。

    阳光透过薄纱窗帘,洒在屋内的桌椅上,泛起一层温柔的光。

    杨玉环靠在软榻上,眼神满是惬意与满足,轻抚着还没有隆起的肚子,那动作轻柔得仿佛怕惊扰到腹中的小生命。

    李琩坐在一旁,专注地剥着石榴,指尖灵活地将一颗颗饱满的石榴籽剥落,放入精致的碗中。

    “尝尝,这石榴可甜了。”李琩挑了一颗圆润的石榴籽,递到杨玉环嘴边。

    杨玉环轻轻张嘴,含住石榴籽,清甜的汁水在口中散开,她眉眼弯弯,笑道:“真甜,就像咱们现在的日子。”

    李琩看着她,眼中满是爱意:“只要你喜欢,以后我天天给你剥。”

    杨玉环靠在李琩肩上,轻声说:“我想着,等孩子出生了,咱们给他取个好听的名字,一家人平平安安地过日子。”

    李琩点头,抱紧了她:“好,咱们就这么过一辈子。”

    窗外,鸟儿在枝头欢快地唱着歌,微风轻轻拂过,吹动了窗边的风铃,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屋内,时光仿佛也放慢了脚步,沉浸在这份温馨与甜蜜之中。这简单而又美好的生活,便是他们心中最珍贵的宝藏,他们都暗暗发誓,要紧紧抓住这份幸福,让它长久地延续下去。

    ——————————————分割线

    题外话:

    没办法,历史上的寿王夫妻就是有点惨,在我这里给了他们一个圆满的结局。

    杨玉环不会成为乱世顶锅的祸水了,在这里她有恩爱的丈夫,还有着一双可爱的孩子,不必凄惨孤独的死在马嵬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