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红楼嬷嬷,我把黛玉养胖了 第396章 始末
贾琏不以为然,进宫很困难吗?
这样猜来猜去的,要是猜错了,岂不是害了两个人。
明明有这样直接的方法,她们女人非要绕这么大的圈,何必呢?
“万一要是没有其他的意思,我们去问了反而让娘娘以为我们有这方面的意思,那岂不是弄巧成拙?”邢夫人神来一笔,她虽然不管事,不过也能看得出来王夫人如今想要和薛家结成亲家。
那薛宝钗可不是省油的灯。
自己儿媳妇儿管家已经够累了,要是再来这么一个堂妯娌,往后只怕更是艰难。
再说薛家那什么名声,别再带累了自家才是!
荣国府的主子里面,可能只有王夫人热衷于宝玉宝钗喜结良缘吧。
其他人大多都持中立态度,而二老爷贾政则是直接反对。
大儿子贾珠娶的是国子监祭酒家的姑娘,国子监那是一国当中的最高学府,祭酒是最高学府的最大领导,娶了他家的姑娘,他们家想要从武将改为文臣的路就更近了一步。
现在让贾宝玉娶薛宝钗,那岂不是倒退?
以贾政的心思,贾宝玉哪怕是娶一个清白小官之女,也不会娶商户的女儿。
王夫人听了贾琏的话,有没有使人去宫里面问一问倒是不清楚,不过很明显她让薛宝钗上门来玩的次数变多了。
她倒是也想请林黛玉过来,不过黛玉才没空呢!
黛玉每天的时间都排的满满的。
本来她准备从草原上回来就毕业,不再去书院了,可是因为和国子监的学生打那么一个赌,她只能和准备一起参加考试的女学生们一起,又上起了课。
而且因为半个月之后她还要跟随南巡的队伍到江南去,所以她的课程更紧张。
原红蕖对于科举这一块的了解也不多,能够帮助黛玉的也比较有限。
不过看黛玉刚开始备考,就一直是胸有成竹的模样,原红蕖也觉得安心不少。
书院里面报名参加春闱的女生,刚好有六十人。
她们安心备考,原红蕖则将考试具体的方法措施,还有考试之后的评比方式一一列出,和国子监的老师们讨论,再确定下来。
这六十名女学生,到时候会在女子书院里面参加考试,她们也不用考九天,只在最后三天来参加考试。
考场就是女子书院的大教室。
每一场考试结束,收试卷,然后密封起来,由御林军送去贡院。
考试期间的餐食全部由书院提供,考生当天考完统一收卷之后,就可以回家休息,第二天开考之前自行前来考场。
原红蕖全力模仿后世的高考,来制定这些考试的规则。
每一个大教室里面有二十名考生,三名考官,还设有巡考两名,主考官一名。
这十二人,一半出自国子监,另一半则是由官员举荐。
名单总共有六十人,不过这十二人,最后是由皇上亲自来抽签确定。
不到最后一刻,谁都不会知道具体是哪些考官。
这些女学生的试卷,最后会和贡院学子的试卷一同批改,会和他们一起排名。
最后公布名次的时候会单独设榜,不会占用本身科举取士的榜单。
至于取士之后,女学生要不要做官,在她们自己的选择。
如果她们愿意做女官,原红蕖还是会为她们扫清障碍,给她们争取合适的位置。
如果不做女官,纯粹只是为了比试,如果取得好名次,女子书院里面也会另外有奖励。
本来报名的人数实在是不少,好多都是凑热闹的,书院给筛选下去了一部分。
就连三春和薛宝钗也跟着报了名,不过被刷下去了。
连续五天,黛玉在放学之后,原红蕖没有和她一起回家,而是在加班。
黛玉在第三天的时候已经去看过,嬷嬷不是在和书院里面的先生们在开会,就是在和国子监过来的先生在争论。
不过在第二天早上,嬷嬷又精神奕奕地和她一起吃早餐,然后再一起去书院。
“嬷嬷,我是不是太冲动了,不该和那些学子做这个赌约?”
“如果再来一次,当时那种情况,你还会这么做吗?”原红蕖顺手将马车上窗子打开,将竹帘放下,清晨的微风透过竹帘的空隙吹进来,很是舒服。
“还是会的吧,我是女子书院的学生,书院的名誉很重要,他们还误解了嬷嬷,低看我们书院的学生,我是真的气不过。”
“那就好好学习,好好出一口气。”原红蕖笑了笑。
多单纯的孩子啊!
原红蕖虽然对政治不太敏感,不过也能感觉到这一次比试很明显的有人在推波助澜。
这几年来,想必皇上和皇后在前面为女子书院也顶了不少压力。
前几年也还罢了,满京城都只以为这女子书院只是一个噱头,是女子们消磨时间的所在。
不过这两年,宫中的女官越来越多,京城里面官家女子有一半都会去女子书院学习,另一半则是因为没有通过入园考试,或者家里面不允许。
女子书院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因为她的有教无类,因为她的一视同仁,若是加上女子书院分院,这书院的规模可以堪称是全国最大的书院了。
今年因为教学场地不够用,还在外城特批了一块地方给书院建新校区用。
女子书院在不知不觉当中,已经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
这一次黛玉情急之下和国子监说的这一场比试,背后不知道有多少大人物掏空心思,使了多少力呢!
原红蕖见黛玉有些自责,
“玉儿,那天如果不是你应下了考试,他们也会有别的方法,让我们书院来应下这场比试。”
“为什么?”
“因为我们书院太惹眼了,动了他们的蛋糕,他们明着弄不垮我们,只能用这样的手段。”
“所以呀,你什么都不用管,只管着考试就行,其他的有我们呢!我给你父亲去了信,等南巡之时,他会另外推荐几位先生一起过来,这些都是江南那边的名师。你父亲也会亲自给你传授经验,你要好好记下,等回来之后可以和你的学姐们一起分享经验。”
黛玉重重的点头,
“嬷嬷,我会的。”
这样猜来猜去的,要是猜错了,岂不是害了两个人。
明明有这样直接的方法,她们女人非要绕这么大的圈,何必呢?
“万一要是没有其他的意思,我们去问了反而让娘娘以为我们有这方面的意思,那岂不是弄巧成拙?”邢夫人神来一笔,她虽然不管事,不过也能看得出来王夫人如今想要和薛家结成亲家。
那薛宝钗可不是省油的灯。
自己儿媳妇儿管家已经够累了,要是再来这么一个堂妯娌,往后只怕更是艰难。
再说薛家那什么名声,别再带累了自家才是!
荣国府的主子里面,可能只有王夫人热衷于宝玉宝钗喜结良缘吧。
其他人大多都持中立态度,而二老爷贾政则是直接反对。
大儿子贾珠娶的是国子监祭酒家的姑娘,国子监那是一国当中的最高学府,祭酒是最高学府的最大领导,娶了他家的姑娘,他们家想要从武将改为文臣的路就更近了一步。
现在让贾宝玉娶薛宝钗,那岂不是倒退?
以贾政的心思,贾宝玉哪怕是娶一个清白小官之女,也不会娶商户的女儿。
王夫人听了贾琏的话,有没有使人去宫里面问一问倒是不清楚,不过很明显她让薛宝钗上门来玩的次数变多了。
她倒是也想请林黛玉过来,不过黛玉才没空呢!
黛玉每天的时间都排的满满的。
本来她准备从草原上回来就毕业,不再去书院了,可是因为和国子监的学生打那么一个赌,她只能和准备一起参加考试的女学生们一起,又上起了课。
而且因为半个月之后她还要跟随南巡的队伍到江南去,所以她的课程更紧张。
原红蕖对于科举这一块的了解也不多,能够帮助黛玉的也比较有限。
不过看黛玉刚开始备考,就一直是胸有成竹的模样,原红蕖也觉得安心不少。
书院里面报名参加春闱的女生,刚好有六十人。
她们安心备考,原红蕖则将考试具体的方法措施,还有考试之后的评比方式一一列出,和国子监的老师们讨论,再确定下来。
这六十名女学生,到时候会在女子书院里面参加考试,她们也不用考九天,只在最后三天来参加考试。
考场就是女子书院的大教室。
每一场考试结束,收试卷,然后密封起来,由御林军送去贡院。
考试期间的餐食全部由书院提供,考生当天考完统一收卷之后,就可以回家休息,第二天开考之前自行前来考场。
原红蕖全力模仿后世的高考,来制定这些考试的规则。
每一个大教室里面有二十名考生,三名考官,还设有巡考两名,主考官一名。
这十二人,一半出自国子监,另一半则是由官员举荐。
名单总共有六十人,不过这十二人,最后是由皇上亲自来抽签确定。
不到最后一刻,谁都不会知道具体是哪些考官。
这些女学生的试卷,最后会和贡院学子的试卷一同批改,会和他们一起排名。
最后公布名次的时候会单独设榜,不会占用本身科举取士的榜单。
至于取士之后,女学生要不要做官,在她们自己的选择。
如果她们愿意做女官,原红蕖还是会为她们扫清障碍,给她们争取合适的位置。
如果不做女官,纯粹只是为了比试,如果取得好名次,女子书院里面也会另外有奖励。
本来报名的人数实在是不少,好多都是凑热闹的,书院给筛选下去了一部分。
就连三春和薛宝钗也跟着报了名,不过被刷下去了。
连续五天,黛玉在放学之后,原红蕖没有和她一起回家,而是在加班。
黛玉在第三天的时候已经去看过,嬷嬷不是在和书院里面的先生们在开会,就是在和国子监过来的先生在争论。
不过在第二天早上,嬷嬷又精神奕奕地和她一起吃早餐,然后再一起去书院。
“嬷嬷,我是不是太冲动了,不该和那些学子做这个赌约?”
“如果再来一次,当时那种情况,你还会这么做吗?”原红蕖顺手将马车上窗子打开,将竹帘放下,清晨的微风透过竹帘的空隙吹进来,很是舒服。
“还是会的吧,我是女子书院的学生,书院的名誉很重要,他们还误解了嬷嬷,低看我们书院的学生,我是真的气不过。”
“那就好好学习,好好出一口气。”原红蕖笑了笑。
多单纯的孩子啊!
原红蕖虽然对政治不太敏感,不过也能感觉到这一次比试很明显的有人在推波助澜。
这几年来,想必皇上和皇后在前面为女子书院也顶了不少压力。
前几年也还罢了,满京城都只以为这女子书院只是一个噱头,是女子们消磨时间的所在。
不过这两年,宫中的女官越来越多,京城里面官家女子有一半都会去女子书院学习,另一半则是因为没有通过入园考试,或者家里面不允许。
女子书院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因为她的有教无类,因为她的一视同仁,若是加上女子书院分院,这书院的规模可以堪称是全国最大的书院了。
今年因为教学场地不够用,还在外城特批了一块地方给书院建新校区用。
女子书院在不知不觉当中,已经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
这一次黛玉情急之下和国子监说的这一场比试,背后不知道有多少大人物掏空心思,使了多少力呢!
原红蕖见黛玉有些自责,
“玉儿,那天如果不是你应下了考试,他们也会有别的方法,让我们书院来应下这场比试。”
“为什么?”
“因为我们书院太惹眼了,动了他们的蛋糕,他们明着弄不垮我们,只能用这样的手段。”
“所以呀,你什么都不用管,只管着考试就行,其他的有我们呢!我给你父亲去了信,等南巡之时,他会另外推荐几位先生一起过来,这些都是江南那边的名师。你父亲也会亲自给你传授经验,你要好好记下,等回来之后可以和你的学姐们一起分享经验。”
黛玉重重的点头,
“嬷嬷,我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