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公主她受命于天 > 第308章 三年后

公主她受命于天 第308章 三年后

    第三百零八章 三年后

    “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韬光养晦……”

    大朝会上,因为使臣团迟迟没有回来,朝臣们已经炸开了锅。

    人人都觉得褐国的存在是如鲠在喉,如今朝堂上已经分为战和两派,日日吵得不可开交。

    主战派头子?文官?方循善:“养养养,又不是养胎,就算我们不开战,褐国也会,若是先一步,我们至少能抢占先机。”

    主和派大窝囊?太子:“至少他们现在不会主动开战,我们应该趁这段时间多多发展国力才对。”

    吏部齐尚书:“有什么不会?一切都在变化,我们绝不该一直用以往的目光去看待褐国。”

    廖鸿声:“只说打,用什么去打,谁去打?大雍已经许多年不曾打仗,军队不曾经过磨砺,将士多数没有经验,明明我们占尽先机,我们还要用命去填?大好的优势是用来浪费的?”

    顾忌着郑珣的存在,他们说得隐晦,但是这里每一个朝臣都知道他们的意思。

    “褐国都敢扣留使臣,还有什么不敢的?”

    说到此处,奉勤殿安静下来。

    虽然早就知道使团这一去危险万分,但是真正发生的时候,他们联想得更多。

    褐国皇帝这是明晃晃把对大雍的恶意摆在了明面上。

    没人能咽下这口气。

    郑珣没有制止他们的争吵,而是又打开系统看了一眼。

    自使团离开,这已经成了她每日的习惯。

    虽然看不到那边的情况,但是她也能从系统的信息上面推断出一些信息。

    比如前几日系统上忽然出现的两个名字——伏玲和伏晓燕。

    她因此推断,使团虽然遇到了困难困难,但是他们也在积极地处理。

    打开系统页面,郑珣一眼就看到最新的一条信息,她面露喜色,打开天幕。

    天幕展开,众位大臣却无心吃瓜。

    因为他们竟然看到了使臣团的身影。

    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们已经踏上大雍的国土!

    回来好,回来好啊……

    【一二……少了五个人】

    郑珣的心声平静,听着却莫名让人悲切。

    五个人……

    褐国该死!

    礼部尚书不可置信地看着光幕中一张陌生的面孔。

    那张脸说陌生也熟悉,说熟悉也陌生。

    姑姑“死去”的时候他年纪尚轻,这么多年不曾见过,记忆早就走了样。

    他侧头看向旁边的工部尚书原大人。

    原随虽说没怎么见过伏玲,但显然礼部尚书这个时候需要的是肯定。

    于是,他坚定地点了点头。

    礼部尚书的目光重新放回光幕。

    看着看着,他眼眶渐渐泛红。

    他哽咽得语不成声。

    “姑姑……”

    郑珣待他们情绪稍稍平复,才道:“好了,无需再吵,打是要打的,但不是现在。我们不只不能开战,还得尽量拖延褐国开战的时间,不断消磨他们的国力。”

    她虽说自信,但绝不自负。

    有墉王这样一个敌人,足以令人忌惮。

    郑珣看向侧方坐在龙椅上的皇帝,他没有说话,是默认的意思。

    主战派沉默。

    见到使臣团大多数人已经平安活着回来,大家激动的情绪平复许多。

    这段时日他们也习惯了公主的风格,不说说一不二,但是她真决定的事情也极少容许人反驳。

    偏偏她所做的决定极少出错,慢慢地,大家已经学会接受。

    当初,随着“韬光养晦”这个吩咐下去,这一养就是三年有余。

    这三年多以来,大雍发展如火如荼,皇帝平安度过死劫,太子的第二个孩子出生,而郑珣的威严日益深重。

    谁都看得出来,公主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储君。

    可是皇帝既没有废太子,也没有收回郑珣手里的权力。

    他到底还是没有远离朝政,但是郑珣的每一个决定他都支持,哪怕她的打算与他相悖。

    大臣们看不懂。

    不过这也不妨碍什么。

    又是一年年关。

    郑珣刚过完十四岁生辰。

    祭祖那日下了一场大雪,满城青红的瓦片铺上皑皑的白。

    以往的祭祖都是由太子和郑珣跟着帝后完成,但是今年的章程上,只有郑珣的名字。

    大臣们知道,这件事肯定预示着什么。

    但是皇帝不可能主动给他们解惑,他们也不能去问。

    皇帝当然知道他们的想法。

    冬日祭开始前,他还在跟郑珣玩笑:“他们现在肯定急得不行。”

    之春一脸严肃地为郑珣整理头上的发冠。

    郑珣哼笑:“父皇少捉弄捉弄他们吧,当臣子也不容易。”

    她身着蟒袍,色调黑红为主,沉肃端严,上头用金线绣上了威武的金龙,而她刚戴上的金冠也是龙形而非凤形。

    这一套衣着是皇帝命织造局所制,制式参考太子衮冕,远看大气,近看精致。

    皇帝的心思昭然若揭。

    旁边的皇后笑盈盈地夸赞:“元嘉还是适合这样的衣着。”

    郑珣以往的衣着虽说尽量往严肃上靠,但顾虑她的年纪,所以还是做得鲜嫩些。

    没想到,她的气势撑起这样正式的衮服,反而更添气势。

    郑珣透过镜子观察,只看到皇后毫不作伪的笑容。

    她表现得异常欣慰,似乎比郑珣这个当事人还要欢喜。

    郑珣唇角轻扬:“是母后的功劳。”

    这套冕服可是皇后亲自盯着,又给了诸多意见才定下的。

    当初织造局原是想做套男式,但被皇后否定,最后才有如今昂扬又不失柔美的成果。

    她的用心,在这一套衣裳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郑珣有很长一段时间对皇后抱着怀疑之心。

    皇后聪慧又有野心,这样的人真的会对她这个抢了她儿子位置的人毫无芥蒂?

    芥蒂是有的,但皇后会权衡利弊,而且,相比于太子之位,她更在乎孩子。

    郑珣的笑容越发真切。

    她就喜欢这样重情重义之人。

    之春最后帮她戴好耳饰,恭敬道:“公主,您看看可有什么地方不合适的?”

    郑珣满意的看了看:“就这样,很好。”

    李孝君报了时辰,皇帝起身:“走吧。”

    此时才刚刚拂晓,天色只带着点白,距离天亮还有一段时间。

    郑珣走到帝后身后,衣摆拖在毯子上,发出窸窣的细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