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 > 第187章 八阵,十阵

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 第187章 八阵,十阵

    张新出城,进入阵中。

    中国古代军阵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商末周初。

    武王伐纣时,第一次摆出了一个最原始的方阵。

    《史记·周本纪》中就有关于牧野之战的记载。

    今日之事,不过六步七步,乃齐止焉,夫子勉哉!

    不过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齐止焉,勉哉夫子!

    尔所不勉,其于尔身有戮。

    也就是说,士卒排成方阵,每次前进个六七步左右,就要停下来整理一下阵型。

    交战之时,砍人四到七次,不管你砍爽了没有,也要停下来整理一下阵型。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头可断,血可流,阵型不能丢。

    如果没有按照指令整理阵型,那就是触犯军法,当斩。

    这种阵型十分简陋,如果抛开对面的敌军,甚至可以说是大型体操表演。

    但周武王就是凭借这种类似大型体操表演的阵型,击败了殷商的军队。

    张新当初攮刘备的时候,用的也是这种原始方阵。

    没办法,那时候的他也不会别的。

    由此可见,阵型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性。

    到春秋时,方阵出现了进阶版,不再是所有人排成一个方阵,而是分为左、中、右三个方阵。

    这也是三军这个称呼的由来。

    最早指的就是左军、中军、右军。

    并不是指什么步兵、骑兵、弓箭手之类的。

    春秋时期打仗,双方都是三军一字排开,步卒在前,战车在后。

    然后互相莽上去,暴力一波流,没有任何纵深可言。

    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谁的装备更好,谁的士卒更加精锐。

    首先打破这种战争模式的人,是郑庄公。

    繻(xu)葛之战中,郑庄公摆出了个鱼丽阵,采用了先偏后伍的战术。

    偏,指战车,伍,指步卒。

    也就是说,打仗之时,战车在前冲锋,步卒在战车的左、右、后三个方向跟进,是最早的步坦协同战术。

    同时郑庄公对传统的三军阵型也做了改进,令左右两军在前,中军在后,形成了一个倒品字的阵型。

    军阵第一次有了纵深。

    周天子被锤的哭爹喊娘。

    在此之后,军阵迎来了一次改革大潮。

    较为出名的有楚国的荆尸阵、越国的左右钩卒阵之类。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孙膑的八阵和十阵了。

    说起八阵,很多人都会想起诸葛亮。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实际上,八阵远没有那么玄乎。

    八阵中的‘八’,是一个名词,并非指八种阵型。

    说白了,它就是九个小方阵按照3x3的方式,排列成的一个大方阵而已。

    其中最中间的方阵,是主帅所在,一般不动。

    作战方面,则由外围的八个方阵负责,因此称八阵而不是九阵。

    前后左右四个方阵,通常负责正面迎敌,称为正兵。

    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四个方向负责机动支援,称为奇兵。

    这样一来,敌军无论进攻哪个方向,都将面临三面包夹。

    影视剧中常把八阵摆成一个八卦形,就和鲍鱼炒饭的厨师叫鲍鱼一样扯淡。

    孙膑在《八阵》篇中记载的,便是这样的一种基础理论,而《十阵》篇,才是具体的应用之法。

    十阵中的十种阵型,比如方阵、圆阵、锥形阵,雁形阵......这些后世耳熟能详的阵法,都是以八阵为基础演化而来的。

    八阵就是方阵,而方阵则是其他所有阵型的基础。

    而后世的其他阵型,又是以十阵中的阵型演变而来。

    张新原本也不懂这些,是在得了皇甫嵩的兵书之后,才知道古代的军阵要怎么摆。

    两军对战之时,最常用的只有两种阵型。

    若是进攻,就摆方阵,若是防守,就摆圆阵。

    所谓阵法万般变化,皆起于度量方圆也。

    无论阵法怎么变化,都离不开方圆之间。

    张新的目的是拖到张牛角的援军到来,因此摆的是一个以防御为主的圆阵。

    只不过张新摆的圆阵,并不是将军队结成一个圆的基础圆阵,而是做了一些改变。

    张新有一千八百步卒,按照最基础的八阵来摆,就是九个二百人的小方阵。

    正前方是高顺,左前方、右前方分别是朱灵和乐进。

    这三人撑起一个半圆,减小受攻面积,作为正兵。

    前排士卒举盾防御,后排持矛刺杀。

    袁滂给兵甲的时候,给了一百面盾牌,这段时间张新在城内也赶制了一些木盾,此时倒也够用。

    左、中、右三个方阵六百人,张新全部交给张辽统率,作为奇兵,负责支援前面的高顺等人。

    张新将自己的中军设在了原本后军的位置。

    用兵之道,变化万千,不可完全拘泥于兵书。

    左后位的典韦,右后位的徐晃,负责护卫张新的中军,迎击侧面来敌。

    最后面还有一道左豹和杨毅的骑兵,伺机而动,也是奇兵。

    摆好阵势,张新下令士卒原地坐下,节约体力。

    他是防守方,只需要等着徐和来攻就可以了。

    过了大约一刻钟时间,黄巾军阵缓缓压了上来。

    万余人马连成一片,压迫感十足。

    张新仔细的看了看。

    徐和练了几天兵,效果不能说没有,但也只能说如有。

    说没有吧,好歹对面的黄巾也会摆一个最基础的八阵了。

    说有吧,行进之时还是乱糟糟的,逼得徐和不得不走个十来步,就停下来整顿一下阵型。

    见此情形,张新心中更有信心了。

    黄巾军阵在距离汉军军阵大约三百步的地方停下。

    徐和在做最后一次整军。

    张新抬头看了看太阳,对身旁的王凌说道:“传话,邀徐和阵前一叙。”

    王凌点点头,对身旁待命的传令兵说了一下。

    一骑领命,策马出阵而去。

    张新的中军并不全是步兵,他作为主帅,身边自然要有一些骑兵,用来传递消息和命令。

    传令兵来到徐和阵前,大声喊话。

    前军的黄巾连忙将消息传递给中军的徐和。

    徐和道:“去问问张新,带几个人?”

    黄巾领命,回到前军,将消息传给张新的传令兵。

    传令兵回来,张新道:“你告诉徐和,我就带一个,他随意,哦对了,你稍微跑慢点。”

    “诺。”

    传令兵领命,缓缓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