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 第249章 雒阳城乱
热门推荐:
带着等价交换行万界
名柯:和死神做同学
一纸休书,疯批揣娃带娘家暴富
四合院之开局就撇清关系的何雨柱
法医重生,先生不要欺负我!
超能黄金瞳
开局作为实验体的万界之旅
卑微异能者,开局全靠忽悠
风水之王
第249章 雒阳城乱
渤海郡在平原郡的北边,冀州的最东边,旁边就是渤海湾。
此地距离雒阳有一千六百余里。
董卓的意思很明显。
滚吧,滚的远远的。
别来烦我。
然而,自袁绍走后,董卓就开始感觉到有些不对劲了。
他颁布的每一道政令都能得以通过,但执行起来效率极慢。
董卓派人去问,那些官吏就说在做了。
他的人一走,官吏就开始摸鱼。
政令不畅,影响民生,这点倒是无所谓。
可问题是,那些官员不去收税,他手下十万大军,军饷快要发不出来了啊!
当兵吃粮,天经地义。
没有粮饷,谁还为他董卓卖命?
董卓急的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眼下正是一年上计之时,各郡国的税款都还在路上没到,国库空虚,根本没钱。
迫不得已之下,董卓便将目光放到了刘宏的文陵上。
皇帝下葬,陪葬品又多又值钱。
正好何太后停灵之期已满一月,该开启文陵,把她葬进去了。
于是董卓下令,不准百官送丧,改用他自己的人去送丧,并让那些人在开启文陵之后,把刘宏的陪葬品都偷出来。
董卓麾下领命,抬着何太后的灵柩来到文陵。
文陵外,几个壮汉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来者可是董公麾下?”为首的壮汉问道。
“你是何人?竟敢阻拦襄思皇后灵柩的去路?”
为首的董兵道:“滚开!”
太后死后,一般都是称某某皇后,不会再称某某太后。
皇后死后也会有个谥号,在这个谥号的前面,还要冠上作为她丈夫的那位皇帝的谥号,以作区分。
何太后的谥号是‘思’,前面需要冠上刘宏的谥号‘襄’,合称襄思皇后。
“我乃卫将军,宣威侯麾下。”
这几个人,正是张新先前派出的几个黄巾旧部。
黄巾旧部拿出一封信,“我这里有宣威侯亲笔书信一封,还请尔等转呈董公。”
董兵上前接过。
“行了,我会转交的,你们让开吧。”
“让开?怕是不行。”
黄巾旧部微微一笑,“我家君侯说了,须得董公看完此信,皇后才能下葬。”
“狂妄!”
董兵大怒,“尔一小小兵子,也敢阻拦皇后去路?”
“你不也是兵子么?”
黄巾旧部冷笑一声,“我劝你最好还是赶紧把信呈给董公,免得为董公招来祸事!”
董兵闻言犹豫。
眼前这人,背后站着的是张新。
若无张新授意,想来他不敢阻拦皇后灵柩去路。
董兵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先去回报董卓。
张新、董卓都是他得罪不起的大人物,若是此时执意前进,将来真出了什么事,他可承受不起。
“尔等且在此稍待。”
这名董兵对其他士卒叮嘱了一声,打马入城,去见董卓,将路上的情况说了一遍。
“张新怎么会派人在先帝的陵前守着?”
董卓十分奇怪,接过书信,打开一看。
张新在信中说:我猜董公您现在很缺钱,想挖我大哥坟里的宝贝。
这不行。
我受我大哥知遇之恩,你要敢这么做,我就联合党人一起来揍你,和你不死不休!
我派去的部下会全程盯着。
您也别想着杀人灭口。
如果过段时间他们回不来,我也揍你。
当然了,您是董太后的族人,陛下也算您的大侄子。
巧了,陛下也是我的大侄子。
咱俩是一家人啊!
饭米粒!
董公您若是真的缺钱,我这里倒是有一计。
我在雒阳的宣威侯府里,还有些值钱的玩意儿,董公您要是看得上的话,就派人去拿吧。
反正我大哥那边你别动,动就揍你。
你如果不动,以后董公有事您说话,您说揍谁我揍谁!
别忘了,饭米粒嗷!
“张子清多智而近妖乎?”
董卓看完,倒吸一口凉气。
张新能猜到他缺钱,董卓并不意外。
毕竟人家之前也在雒阳混了这么久,朝堂、国库是个什么情况,张新可比他熟悉多了。
再结合他麾下十万大军,日费甚巨。
张新能猜到这点,他并不奇怪。
可猜到他缺钱,还能猜到他想盗墓......
这就不是人了!
是神仙啊!
妈的,有挂!
董卓又惊又怒。
惊的是张新的智谋。
怒的则是......
我有十万大军在手,你也敢威胁我?
董卓怒了一会,冷静下来。
他知道,雒阳百官并不服他。
若是张新真的起兵,这些人肯定会在内部帮忙。
此时内部不稳,若贸然与张新为敌,不智。
“你这算是个什么狗屁计策?”
董卓看着信,骂道:“宣威侯府里才多少钱,怎么够......”
说到这里,董卓自己愣住。
对哦!
宣威侯府有钱,别的府里就没钱了?
反正那些官员也不和他一条心。
与其去偷刘宏的陪葬品,得罪张新,倒不如把那些和他不对付的官员家抄了!
“子清妙计!”
董卓赞了一声,连忙传令,让给何皇后送丧的那些人都回来,叫百官去送丧。
百官收到通知后一脸懵逼。
你不是不让我们去吗?
董卓此举虽然莫名其妙,但给何皇后送丧,本来就是他们该做的事。
倒也没人不干。
黄巾旧部全程监督,直到文陵关闭,便打马回青州汇报去了。
第二天,董卓召集部将,宣布解除军纪。
董兵大喜,冲入公卿富户家中,大肆搜刮,奸淫妇女。
雒阳城中达官贵人众多,一个个家里富得流油。
这些董兵在他们家中,大哥吃的满嘴流油,二弟吃的口吐白沫。
雒阳城内人心惶惶,百官见状,更加无心做事。
董卓见百官还不肯配合,便自封相国,并让刘协赐他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加强自身权威。
同时他又拔擢了一些党人名士。
以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陈留名士孔伷为豫州刺史、颍川名士张咨为南阳太守......
而董卓自己的部下,大多只是位居将校之流,并不显贵。
他此举便是希望通过恩威并施,来收拢党人之心。
然后......
党人依旧不鸟他。
董卓大怒,开始滥用刑罚,百官但凡稍有得罪,睚眦必死。
雒阳震怖。
董卓又夜宿皇宫,奸乱公主、妻略宫人。
开始摆烂了。
雒阳城内一片混乱。
渤海郡在平原郡的北边,冀州的最东边,旁边就是渤海湾。
此地距离雒阳有一千六百余里。
董卓的意思很明显。
滚吧,滚的远远的。
别来烦我。
然而,自袁绍走后,董卓就开始感觉到有些不对劲了。
他颁布的每一道政令都能得以通过,但执行起来效率极慢。
董卓派人去问,那些官吏就说在做了。
他的人一走,官吏就开始摸鱼。
政令不畅,影响民生,这点倒是无所谓。
可问题是,那些官员不去收税,他手下十万大军,军饷快要发不出来了啊!
当兵吃粮,天经地义。
没有粮饷,谁还为他董卓卖命?
董卓急的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眼下正是一年上计之时,各郡国的税款都还在路上没到,国库空虚,根本没钱。
迫不得已之下,董卓便将目光放到了刘宏的文陵上。
皇帝下葬,陪葬品又多又值钱。
正好何太后停灵之期已满一月,该开启文陵,把她葬进去了。
于是董卓下令,不准百官送丧,改用他自己的人去送丧,并让那些人在开启文陵之后,把刘宏的陪葬品都偷出来。
董卓麾下领命,抬着何太后的灵柩来到文陵。
文陵外,几个壮汉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来者可是董公麾下?”为首的壮汉问道。
“你是何人?竟敢阻拦襄思皇后灵柩的去路?”
为首的董兵道:“滚开!”
太后死后,一般都是称某某皇后,不会再称某某太后。
皇后死后也会有个谥号,在这个谥号的前面,还要冠上作为她丈夫的那位皇帝的谥号,以作区分。
何太后的谥号是‘思’,前面需要冠上刘宏的谥号‘襄’,合称襄思皇后。
“我乃卫将军,宣威侯麾下。”
这几个人,正是张新先前派出的几个黄巾旧部。
黄巾旧部拿出一封信,“我这里有宣威侯亲笔书信一封,还请尔等转呈董公。”
董兵上前接过。
“行了,我会转交的,你们让开吧。”
“让开?怕是不行。”
黄巾旧部微微一笑,“我家君侯说了,须得董公看完此信,皇后才能下葬。”
“狂妄!”
董兵大怒,“尔一小小兵子,也敢阻拦皇后去路?”
“你不也是兵子么?”
黄巾旧部冷笑一声,“我劝你最好还是赶紧把信呈给董公,免得为董公招来祸事!”
董兵闻言犹豫。
眼前这人,背后站着的是张新。
若无张新授意,想来他不敢阻拦皇后灵柩去路。
董兵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先去回报董卓。
张新、董卓都是他得罪不起的大人物,若是此时执意前进,将来真出了什么事,他可承受不起。
“尔等且在此稍待。”
这名董兵对其他士卒叮嘱了一声,打马入城,去见董卓,将路上的情况说了一遍。
“张新怎么会派人在先帝的陵前守着?”
董卓十分奇怪,接过书信,打开一看。
张新在信中说:我猜董公您现在很缺钱,想挖我大哥坟里的宝贝。
这不行。
我受我大哥知遇之恩,你要敢这么做,我就联合党人一起来揍你,和你不死不休!
我派去的部下会全程盯着。
您也别想着杀人灭口。
如果过段时间他们回不来,我也揍你。
当然了,您是董太后的族人,陛下也算您的大侄子。
巧了,陛下也是我的大侄子。
咱俩是一家人啊!
饭米粒!
董公您若是真的缺钱,我这里倒是有一计。
我在雒阳的宣威侯府里,还有些值钱的玩意儿,董公您要是看得上的话,就派人去拿吧。
反正我大哥那边你别动,动就揍你。
你如果不动,以后董公有事您说话,您说揍谁我揍谁!
别忘了,饭米粒嗷!
“张子清多智而近妖乎?”
董卓看完,倒吸一口凉气。
张新能猜到他缺钱,董卓并不意外。
毕竟人家之前也在雒阳混了这么久,朝堂、国库是个什么情况,张新可比他熟悉多了。
再结合他麾下十万大军,日费甚巨。
张新能猜到这点,他并不奇怪。
可猜到他缺钱,还能猜到他想盗墓......
这就不是人了!
是神仙啊!
妈的,有挂!
董卓又惊又怒。
惊的是张新的智谋。
怒的则是......
我有十万大军在手,你也敢威胁我?
董卓怒了一会,冷静下来。
他知道,雒阳百官并不服他。
若是张新真的起兵,这些人肯定会在内部帮忙。
此时内部不稳,若贸然与张新为敌,不智。
“你这算是个什么狗屁计策?”
董卓看着信,骂道:“宣威侯府里才多少钱,怎么够......”
说到这里,董卓自己愣住。
对哦!
宣威侯府有钱,别的府里就没钱了?
反正那些官员也不和他一条心。
与其去偷刘宏的陪葬品,得罪张新,倒不如把那些和他不对付的官员家抄了!
“子清妙计!”
董卓赞了一声,连忙传令,让给何皇后送丧的那些人都回来,叫百官去送丧。
百官收到通知后一脸懵逼。
你不是不让我们去吗?
董卓此举虽然莫名其妙,但给何皇后送丧,本来就是他们该做的事。
倒也没人不干。
黄巾旧部全程监督,直到文陵关闭,便打马回青州汇报去了。
第二天,董卓召集部将,宣布解除军纪。
董兵大喜,冲入公卿富户家中,大肆搜刮,奸淫妇女。
雒阳城中达官贵人众多,一个个家里富得流油。
这些董兵在他们家中,大哥吃的满嘴流油,二弟吃的口吐白沫。
雒阳城内人心惶惶,百官见状,更加无心做事。
董卓见百官还不肯配合,便自封相国,并让刘协赐他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加强自身权威。
同时他又拔擢了一些党人名士。
以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陈留名士孔伷为豫州刺史、颍川名士张咨为南阳太守......
而董卓自己的部下,大多只是位居将校之流,并不显贵。
他此举便是希望通过恩威并施,来收拢党人之心。
然后......
党人依旧不鸟他。
董卓大怒,开始滥用刑罚,百官但凡稍有得罪,睚眦必死。
雒阳震怖。
董卓又夜宿皇宫,奸乱公主、妻略宫人。
开始摆烂了。
雒阳城内一片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