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 > 第251章 整军备战

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 第251章 整军备战

    第251章 整军备战

    “小黑胖子的信?”

    张新心中一动,连忙接过打开。

    果然,曹操先是在信中骂了董卓一顿,随后对张新说:我们哥几个都商量过了,决定起兵勤王,诛杀国贼。

    我现在在陈留散尽家财,招兵买马。

    宣威侯您是先帝重臣,如今天子在雒阳饱受欺凌,您可不能坐视不管啊,到时候一起来吧。

    张新深吸一口气。

    他苟在青州这么久,等的就是这个!

    无论是何进还是董卓,他们都手握天子。

    如果他贸然起兵勤王,对方一道圣旨下来,他即刻就是叛逆,天下共击之。

    密诏?

    对方可以不认,说他矫诏。

    号召天下诸侯?

    他没这个名望。

    一个人的话,太被动了。

    现在有了袁绍、曹操等人一起起兵,就不用担心董卓定他为叛逆了。

    张新是叛逆,那和他一起起兵的袁绍是不是叛逆?

    袁绍如果是叛逆,那你先前为叛逆洗白,算是个怎么回事?

    再者说了,十余路诸侯,董卓也不敢把他们全都定成叛逆。

    不定叛逆,那还有的谈,还有回旋的余地。

    一旦定了,众诸侯为了自己的名声,一定会和他不死不休。

    “壮士远道而来辛苦。”

    张新看向曹仁,“且先入城歇息,待我召集臣属商议之后,再行答复。”

    “多谢宣威侯。”

    曹仁应了一声,跟着入城。

    张新让人安置好曹仁后,没有急着召集麾下商议,而是先找到了关羽、居术和杨凤等人,告诉他们天下有变,到时候可能需要他们的帮忙。

    对关羽,他说天子被国贼欺凌。

    “岂有此理!”

    关羽顿时就炸了,拍着胸脯保证道:“日后君侯但有所差遣,只需半片竹简相召,羽即刻便到!”

    张新安抚了一通,让他回幽州整军去。

    居术也回上谷准备了。

    乌桓深受张新恩德,调用起来并不麻烦,没有必要说太多。

    给钱就是了。

    杨凤那边,张新则是询问了一番粮草的情况。

    去年离开雒阳时,他曾让人往黑山中运了四十万石粮草。

    其中的三十万石,是为了防止袁绍背后捅刀子备下的。

    另外十万石,则是给杨凤等人的报酬。

    “少将军放心,那些粮草皆由末将心腹把守,定然一粒不少!”

    杨凤拍着胸脯保证。

    黑山距河内并不远,三十万石粮草,即使算上路上的损耗,大概也能供应三万大军持续作战八九个月。

    差不多了。

    张新好生勉励了黑山众将一番,熟练的画了个饼,让他们回黑山准备去了。

    诸葛亮跟着郑玄去了北海。

    蔡邕前来辞行。

    张新提议道:“老师不如过了年再走?也好让弟子尽一尽孝道。”

    历史上,蔡邕可是被董卓强征去了的。

    虽说蔡邕在董卓那边活的挺滋润,董卓也很尊敬他,没什么大问题。

    但现在的情况可不一样。

    讨董联军中有了张新。

    若是蔡邕回去,再被董卓强征,那岂不是白给董卓送个人质过去么?

    “我知子清纯孝。”

    蔡邕摇摇头,随后笑道:“只是小女尚幼,我不放心,得回去看着。”

    “董卓眼下急需名望,老师天下大儒,我怕他会强征老师入朝啊!”

    张新干脆把讨董的事和蔡邕说了一下,言下之意非常明显。

    老头你别给我添乱。

    “他征我,我拒了便是。”

    蔡邕笑笑,“你都说他需要名望了,想来他也不会强行征我,再损名望。”

    老头你咋还是这么天真?

    张新心中焦急,再说董卓残暴。

    “道听途说之言不可信,子清多虑了。”

    蔡邕有些生气,“子清如此,莫是不欲老夫回乡享天伦之乐乎?”

    我都快六十的人了,一直以来,膝下只有一个独女。

    如今好不容易再得一个女儿,你还不让我回家看着?

    “老师可以把小师妹接过来。”张新又给了一个方案。

    “陈留距平原数百里,小女刚刚满月,如何能受劳顿之苦?”

    蔡邕摇摇头,“我意已决,子清不必多言。”

    张新气急,但也没有办法。

    蔡邕不是华佗,没法直接给他捆起来。

    天地君亲师,人伦纲常。

    蔡邕的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再劝谏,就是忤逆了。

    无奈,张新只能调了二十个黄巾旧部,让他们和蔡邕一起回去,保护蔡邕安全。

    蔡邕对此倒是没有拒绝,而是笑呵呵的夸赞张新孝顺。

    张新垮起个批脸。

    老头是这样的,只需要任性就可以了,而他这个弟子要考虑的就很多了。

    送走老头,张新一面思考着保全老头的办法,一面派人去召集州府吏员议事。

    要想出兵,必须先统一内部思想,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这一点倒是不难。

    众人听闻天子在雒阳被董卓欺凌,群情激奋,又闻袁绍、袁术、曹操等人都会起兵,纷纷赞成。

    袁绍的名声在雒阳虽然臭了,但现在的消息传递不畅,他在地方士人的眼中,依旧还是那个天下楷模。

    就连在雒阳,明面上也是一样,起兵谋反什么的,暂时还属于野史的范畴。

    毕竟士人们还需要一个代表。

    在华歆等人的眼中,跟着天下楷模起兵,一点问题木有。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计议已定,张新令华歆、国渊等人开始准备粮草军需,并回了一封信给曹操,答应出兵,让曹仁给他送回去。

    随后张新下到军中视察,做最后准备。

    得益于渔阳的铁矿供应,以及严进等人和青州工匠,两千余人不停的打造,目前万余主力的甲胄、兵器、弓弩、盾牌等装备,基本已经齐全。

    五万屯田军那边,也配备了两万支长矛,到时候抽调两万人出来当做辅助军,问题不大。

    “这就是医疗包吗?”

    张新看着眼前的小布包,好奇的问道。

    “是。”华佗点点头。

    张新将其打开。

    里面的东西很简单。

    一个小竹筒,一块折叠起来的布,还有一根大约两米左右的绳子。

    张新拔掉竹筒上的塞子,从里面倒出一些粉末。

    这些粉末的数量不多,大约也就十几克左右,但已经足够应付大部分外伤了。

    若是刺伤等创口较小的伤势,可以用好几次。

    轻轻一闻,还有一股淡淡的味道,略微有些刺鼻。

    “止血效果如何?”

    张新看向一旁的张辽。

    “很好。”

    张辽咧嘴一笑,“士卒平日训练若有受伤流血,只要洒上一些这种药粉,血立刻就止住了。”

    张新点点头。

    战场拼杀之时,前排士卒受伤倒下,自然会有后排士卒上前填补。

    受伤的士卒便可趁此机会,给自己止血。

    如果伤重,边上的人也可以帮忙。

    受时代和生产力所限,张新也无法做到更好,只要能把血止住就行。

    至于什么消毒和感染......

    你得先活下来,才有资格被感染。

    视察完军备,张新给华佗、严进等人发了赏钱,随后回到州府,言要巡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