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秦:先生别担心,朕不是皇帝! > 第929章 军队多了必然要打仗

大秦:先生别担心,朕不是皇帝! 第929章 军队多了必然要打仗

    “多谢大王!”

    “微臣等,绝对不会辜负大王的期望!”

    众将听了,纷纷喊道。

    而有了这些将领们的带头,项伯再度召集所有的将士部下们,好好的开了一个封国的朝会。

    在朝会上,有着这些将士们的带头请愿,其他人虽然震惊,意外,不解,也有些人不太想接受。

    但,奈何他们的分量和呼声,根本比不过项伯已经安抚好的这些嫡系心腹,所以,最终也只能认命,接受了这一提议。

    而且……

    这个提议,还不是项伯当众提出来的,而是这些将领们,以这样做对他们这些将领更有利的理由提出来的,那项伯应允了,反而是王恩浩荡,反而是给了这些人照顾了,剩下的人想要抱怨,那也真的抱怨不到他的头上。

    而随着分封的改制,让北项国产生了有别于其他诸侯国的国情制度。

    在分封完毕之后,张良马上就按照大秦的规格,给项伯的国内,进行了一番政治定制,确保北项国拥有更强的凝聚力,更强的集权性。

    如此一来,对项伯有利,对他张良来说,自然也是更有希望。

    由此,北项国直接组成了一支不下于五千人的常备军,在所有的诸侯国中,更是突出的很。

    其他的诸侯国,随着军队被朝廷收回,自己本身留着的,是以军官为主的,不到一千的队伍,哪怕是重新征兵,维持军队数量,也不过是两千左右,乃至于不到,千把人的规模,那就不错了。

    如果军队占比数量太多,那就会非常影响经济发展。

    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军队的比例,也是在发生变化的。

    春秋时期,哪怕是晋国楚国这样的巨无霸,还有其他春秋五霸这些国家,军队的比例,也一般不会超过百分之二。

    一百万的人口,军队有两万就不错了。

    晋国和楚国的军队,大部分的时候,也不过十万不到,有军事需要的时候,才会达到十万,其余的国家,更是比不上。

    因为春秋的时候虽然有战争,也有着时常的灭国行为,但规模程度并不大。

    到了战国的时候,随着其他小的诸侯国们被吞并,战国七雄的国家规模变大,战争的规模也随之变大,所以征兵的比例,也随之扩大了。

    这个时候的军队占比,是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

    比如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之后,整个国家成为了更纯粹的战争机器,为了满足军国主义的需要,军队维持着百分之十的人口占比。

    当然,这里说军国主义还是非常正常的,古代尤其是战国时期,那不是军国主义就怪了。

    但如果是放到近现代还维持军国主义,整个国家为了打仗而存在,那才是一种问题。

    比如三德子和鬼子,超高占比的维持军国主义,不被打趴下,他就会一直发起战争。

    在战国时期,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军队人口占比,也使得各国维持着高的军事开支,那军队如果光维持着不打仗,是白白浪费的。

    所以,就得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