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东京之暗刃割喉 第108章 咋不弄出点动静?
热门推荐:
混账徒儿,你敢觊觎为师
状元的锦鲤妻
0713:平行世界闪耀的你们
婉婉,我等你长大
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
抗战之铁血少英雄
退伍兵重生,混成大国合伙人
快穿问宿主太爱扮猪吃虎了怎么办
逆断星河
叮铃铃……
叮铃铃……
1937年8月12日下午八点,高桥圭夫正和几个下属军官在案情会议室开会,一个电话打了进来。
“喂!”武田少尉伸手拿起桌上的电话筒。
“我找高桥中佐。”电话里传来一个女声。
武田泰一把电话筒递给高桥圭夫,“您太太的电话。”
高桥圭夫有些恼怒地接过电话。“谁让你打电话到这里的?”
“高桥君吗?”电话里传来良子的声音。“你快回来,我只怕……只怕是快要生了!”
“要生了?”
高桥突然为刚才的火爆,感到有些后悔。
“抱歉啊,良子。我现在走不开,”高桥用体贴的口吻说,“我让佐藤太太送你去医院,你在家等着!”
“你快一点!”高桥良子“啪”地一声,挂断了电话。
“太太生气了。”中村中尉笑着说。
高桥圭夫的下属军官中,只有中村雄二敢跟高桥中佐开玩笑。
高桥圭夫迅速拨通了刘简之家的电话。
“喂!”电话里传来孟诗鹤的声音。
“打扰了,佐藤太太。”高桥圭夫说。“我是高桥圭夫,良子她……”
“良子是不是要生了?”孟诗鹤问。
“是的。我想……”高桥圭夫说。
“我这就和阳子小姐一起送高桥太太去医院,”孟诗鹤说,“您放心,有什么事情,我会给您打电话的。”
“谢谢,谢谢。”
高桥圭夫挂上电话。
佐藤太太向来与良子亲如姐妹,高桥圭夫放下心来。
自从接手田村津喜少佐被杀一案,东京宪兵司令部案情分析室里的灯光,就没有再熄灭过。眼下,抓捕程振奇的通缉令贴满了整个日本列岛,举报赏金突破了创记录的一万日元,仍然连程振奇的影子都没有摸到。
高桥圭夫的自信心似乎也在一点一点地磨损掉。一向恃才自傲的他,开始怀疑起自己的能力来。
我究竟适不适合当这个反情报课的课长?
我行的,一定行的。
于是,高桥圭夫在办公室住了下来,每天24小时泡在田村津喜的案子上,非要抓住程振奇不可。
直到中村雄二从美由纪那里取回破译的电文,高桥圭夫才明白自己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日本混进了中国间谍,这一点毫无疑问。
可是,中国间谍会藏在哪里呢?是一人单干,还是有一个组织?
凭电文内容分析,陆军参谋本部,甚至海军军令部高层身边,都有可能存在中国间谍。
但是,高桥圭夫知道,没有确切证据,他无法进入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去抓什么间谍。
无论是日本陆军还是日本海军,都自恃强大,对情报保密事宜并不重视。
对手知道了情报又如何?照样在皇军面前,不堪一击。
这种观点在军中颇为流行。
必须尽快破一个案子,用事实教育那些自恃强大的狂妄者。
想到这里,高桥圭夫拨通了陆军省的值班电话。
“我是东京宪兵司令部反情报课的课长高桥圭夫中佐。”高桥圭夫说。
“高桥中佐,你有什么事?”对方道。
“我们宪兵司令部申请购买的德国无线电侦测车,什么时候能到?”
“高桥中佐,你是不是梦魂颠倒了?你看看手表,现在几点了?”
高桥圭夫看看墙上的挂钟。
“现在是下午九点。”高桥圭夫说。
“你错了,现在是晚上九点!你明天白天再打过来,或者你亲自过来问问。”
“抱歉,我们实在是等不及了。”高桥圭夫说。
电话里再没有传来回音,高桥圭夫才醒悟到,对方早已挂断了电话。
“这帮庸官!”高桥圭夫气愤地撂下电话。“武田少尉,你去把鸠山少尉叫来。”
“是!”武田少尉走了出去。
“最近几天,还有人举报吗?”高桥圭夫转身问竹下健太郎。
“还有。每天都能收到三、五封举报信件。”竹下说。
“我们已经被这些举报搞得精疲力尽,对这类举报,现在全部交给警察厅那边核实吧!”高桥圭夫说。
“是!”竹下健太郎说。
武田泰一和鸠山武司走了进来。
“鸠山少尉,最近这两天,还截获过那部电台的电报吗?”
“没有。”鸠山说。
“是没有还是没有监测到?”高桥问。
“应该是没有。”鸠山说,“我们24小时盯着那部电台,只要有一点动静,一定会被我们发现。”
“很奇怪。”高桥圭夫说。“日本军队正准备和中国军队在上海开战,这个时候,他们反而偃旗息鼓没了动静。鸠山少尉,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鸠山说:“要么是没有获得新的情报,要么发觉到我们破译了他们的密码,主动停止了发报。”
“继续加强侦测。”高桥圭夫说。
“是!”鸠山立正道。然后转身走了出去。
勤务兵送来了几盒便当。
“吃饭,吃完继续。”高桥圭夫说。
军官们各拿一盒便当吃起来。
“这个程振奇,多半还在东京。”高桥圭夫一边吃饭,一边盯着黑板上程振奇的画像苦苦思索。
高桥圭夫猜的一点没错。
程振奇从浅草寺算命棚收摊回家,确认无人跟踪后,开锁进屋,卸下胡子,然后走进厨房,从水池底下取出磨刀石,拿出随身携带的匕首,打开水龙头,把磨刀石淋上水,不紧不慢,不轻不重地磨着。
咚咚咚,咚咚咚......
突然传来敲门的声音。
程振奇一怔,立即警觉起来,把刀藏进袖管里,沾上胡子,走到门口。
“谁?”
“我!”
程振奇警惕地把门打开。
周沪森拎着一个长方形箱子和两盒便当,站在门外。
程振奇冷冷地说:“是你?”
周沪森说:“怎么,你不欢迎我?”
程振奇往周沪森身后看看。
程振奇说:“佐藤太太她……”
周沪森说:“佐藤太太没来,就我一个人。”
程振奇侧身让周沪森走了进来。
“你怎么连个膳桌都没有?”周沪森问。
“饭桌就饭桌,什么膳桌?”程振奇说,“三岛马车夫,你再在日本呆上几年,恐怕你就不会说中国话了!”
“这儿是日本,我现在的身份是东京的马车夫,能拒绝说日本话吗?你算命的有本事,那你算命时对日本人说几句中国话看看?我看你根本不敢!”
“那可不一定!”程振奇说。
周沪森把便当盒和一个长型箱子放在地上,将箱子推到程振奇面前打开,露出里面的98K狙击步枪和上百发子弹。
“组长命令,特工组这把唯一的狙击步枪,配给你使用。”周沪森说。
“真的吗?真的吗?”
程振奇一时情绪激动,声音竟然有些哽咽。
“废话!不是真的,我带它来干什么?还有酒吗?”周沪森问。
“有。”程振奇说。
周沪森打开便当盒,取出饭菜,放在地板上。程振奇从橱柜里取出一个瓶酒和两只碗,递给周沪森。
周沪森揭开酒瓶的瓶盖,用鼻子闻了闻。说:“东北高粱酒?”
“喝过?”程振奇问。
周沪森一边把酒倒进两只碗里,一边说,“佐藤君给过我一瓶这种酒,好东西!”
“他哪儿来的?”程振奇问。
“宪兵司令部的高桥中佐送给他的。”周沪森说。
“你们喝鬼子送的酒,就不怕中毒?”程振奇问。
“佐藤君和我可都是优秀的日本国民。”周沪森笑着说。“你可不一样。你现在是高桥圭夫的通缉犯!”
“有一天,你也会。”程振奇说。
周沪森看了程振奇一眼。程振奇脸上没有笑意,不像是在开玩笑。
被通缉很正常。
周沪森并不以为意。
“被通缉总比死了好。”周沪森说。“你今天出示了多少个‘凶’?”
周沪森将装着酒的碗,递给程振奇。
“至少100个。”程振奇接过碗说。
“100?这么多?”周沪森惊讶道。
“那么多人去中国打仗,我看他们活不了几个回来!”程振奇说。
“干!”
“干!”
两人端起酒碗,喝了一口。
“你刚才在干什么?”周沪森问。
“磨刀。”程振奇说。
“磨刀?”周沪森感到诧异,说:“应该给你再配一把手枪。”
程振奇说:“不用。我问你,三岛车夫,上海开战在即,我们在东京,咋还不弄点动静出来呢?”
周沪森说:“不急这一会儿。”
程振奇说:“你们不急,我急。”
周沪森说:“现在你已经是特工组的成员,你不能再像杀田村津喜那样,独自单干。任何行动,都要事先安排周密。”
“三岛君,你没打过仗吧?”程振奇问。
“你什么意思?我跟鬼子真刀真枪干过。”周沪森说。
“那你觉得打仗能事先安排得了吗?随机应变才最重要!”
周沪森说:“我看你没打过仗。比如,你被日本鬼子逼进了一个死胡同,你告诉我,怎么随机应变?”
程振奇说:“不会随机应变,才会被鬼子逼进死胡同。”
“算命的,你就好好算你的命,磨你的刀吧。”周沪森放下酒碗,站起身,弯腰提起装着狙击步枪的长箱,走向门口。
程振奇急道:“听你的,听你的还不行吗?”
叮铃铃……
1937年8月12日下午八点,高桥圭夫正和几个下属军官在案情会议室开会,一个电话打了进来。
“喂!”武田少尉伸手拿起桌上的电话筒。
“我找高桥中佐。”电话里传来一个女声。
武田泰一把电话筒递给高桥圭夫,“您太太的电话。”
高桥圭夫有些恼怒地接过电话。“谁让你打电话到这里的?”
“高桥君吗?”电话里传来良子的声音。“你快回来,我只怕……只怕是快要生了!”
“要生了?”
高桥突然为刚才的火爆,感到有些后悔。
“抱歉啊,良子。我现在走不开,”高桥用体贴的口吻说,“我让佐藤太太送你去医院,你在家等着!”
“你快一点!”高桥良子“啪”地一声,挂断了电话。
“太太生气了。”中村中尉笑着说。
高桥圭夫的下属军官中,只有中村雄二敢跟高桥中佐开玩笑。
高桥圭夫迅速拨通了刘简之家的电话。
“喂!”电话里传来孟诗鹤的声音。
“打扰了,佐藤太太。”高桥圭夫说。“我是高桥圭夫,良子她……”
“良子是不是要生了?”孟诗鹤问。
“是的。我想……”高桥圭夫说。
“我这就和阳子小姐一起送高桥太太去医院,”孟诗鹤说,“您放心,有什么事情,我会给您打电话的。”
“谢谢,谢谢。”
高桥圭夫挂上电话。
佐藤太太向来与良子亲如姐妹,高桥圭夫放下心来。
自从接手田村津喜少佐被杀一案,东京宪兵司令部案情分析室里的灯光,就没有再熄灭过。眼下,抓捕程振奇的通缉令贴满了整个日本列岛,举报赏金突破了创记录的一万日元,仍然连程振奇的影子都没有摸到。
高桥圭夫的自信心似乎也在一点一点地磨损掉。一向恃才自傲的他,开始怀疑起自己的能力来。
我究竟适不适合当这个反情报课的课长?
我行的,一定行的。
于是,高桥圭夫在办公室住了下来,每天24小时泡在田村津喜的案子上,非要抓住程振奇不可。
直到中村雄二从美由纪那里取回破译的电文,高桥圭夫才明白自己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日本混进了中国间谍,这一点毫无疑问。
可是,中国间谍会藏在哪里呢?是一人单干,还是有一个组织?
凭电文内容分析,陆军参谋本部,甚至海军军令部高层身边,都有可能存在中国间谍。
但是,高桥圭夫知道,没有确切证据,他无法进入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去抓什么间谍。
无论是日本陆军还是日本海军,都自恃强大,对情报保密事宜并不重视。
对手知道了情报又如何?照样在皇军面前,不堪一击。
这种观点在军中颇为流行。
必须尽快破一个案子,用事实教育那些自恃强大的狂妄者。
想到这里,高桥圭夫拨通了陆军省的值班电话。
“我是东京宪兵司令部反情报课的课长高桥圭夫中佐。”高桥圭夫说。
“高桥中佐,你有什么事?”对方道。
“我们宪兵司令部申请购买的德国无线电侦测车,什么时候能到?”
“高桥中佐,你是不是梦魂颠倒了?你看看手表,现在几点了?”
高桥圭夫看看墙上的挂钟。
“现在是下午九点。”高桥圭夫说。
“你错了,现在是晚上九点!你明天白天再打过来,或者你亲自过来问问。”
“抱歉,我们实在是等不及了。”高桥圭夫说。
电话里再没有传来回音,高桥圭夫才醒悟到,对方早已挂断了电话。
“这帮庸官!”高桥圭夫气愤地撂下电话。“武田少尉,你去把鸠山少尉叫来。”
“是!”武田少尉走了出去。
“最近几天,还有人举报吗?”高桥圭夫转身问竹下健太郎。
“还有。每天都能收到三、五封举报信件。”竹下说。
“我们已经被这些举报搞得精疲力尽,对这类举报,现在全部交给警察厅那边核实吧!”高桥圭夫说。
“是!”竹下健太郎说。
武田泰一和鸠山武司走了进来。
“鸠山少尉,最近这两天,还截获过那部电台的电报吗?”
“没有。”鸠山说。
“是没有还是没有监测到?”高桥问。
“应该是没有。”鸠山说,“我们24小时盯着那部电台,只要有一点动静,一定会被我们发现。”
“很奇怪。”高桥圭夫说。“日本军队正准备和中国军队在上海开战,这个时候,他们反而偃旗息鼓没了动静。鸠山少尉,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鸠山说:“要么是没有获得新的情报,要么发觉到我们破译了他们的密码,主动停止了发报。”
“继续加强侦测。”高桥圭夫说。
“是!”鸠山立正道。然后转身走了出去。
勤务兵送来了几盒便当。
“吃饭,吃完继续。”高桥圭夫说。
军官们各拿一盒便当吃起来。
“这个程振奇,多半还在东京。”高桥圭夫一边吃饭,一边盯着黑板上程振奇的画像苦苦思索。
高桥圭夫猜的一点没错。
程振奇从浅草寺算命棚收摊回家,确认无人跟踪后,开锁进屋,卸下胡子,然后走进厨房,从水池底下取出磨刀石,拿出随身携带的匕首,打开水龙头,把磨刀石淋上水,不紧不慢,不轻不重地磨着。
咚咚咚,咚咚咚......
突然传来敲门的声音。
程振奇一怔,立即警觉起来,把刀藏进袖管里,沾上胡子,走到门口。
“谁?”
“我!”
程振奇警惕地把门打开。
周沪森拎着一个长方形箱子和两盒便当,站在门外。
程振奇冷冷地说:“是你?”
周沪森说:“怎么,你不欢迎我?”
程振奇往周沪森身后看看。
程振奇说:“佐藤太太她……”
周沪森说:“佐藤太太没来,就我一个人。”
程振奇侧身让周沪森走了进来。
“你怎么连个膳桌都没有?”周沪森问。
“饭桌就饭桌,什么膳桌?”程振奇说,“三岛马车夫,你再在日本呆上几年,恐怕你就不会说中国话了!”
“这儿是日本,我现在的身份是东京的马车夫,能拒绝说日本话吗?你算命的有本事,那你算命时对日本人说几句中国话看看?我看你根本不敢!”
“那可不一定!”程振奇说。
周沪森把便当盒和一个长型箱子放在地上,将箱子推到程振奇面前打开,露出里面的98K狙击步枪和上百发子弹。
“组长命令,特工组这把唯一的狙击步枪,配给你使用。”周沪森说。
“真的吗?真的吗?”
程振奇一时情绪激动,声音竟然有些哽咽。
“废话!不是真的,我带它来干什么?还有酒吗?”周沪森问。
“有。”程振奇说。
周沪森打开便当盒,取出饭菜,放在地板上。程振奇从橱柜里取出一个瓶酒和两只碗,递给周沪森。
周沪森揭开酒瓶的瓶盖,用鼻子闻了闻。说:“东北高粱酒?”
“喝过?”程振奇问。
周沪森一边把酒倒进两只碗里,一边说,“佐藤君给过我一瓶这种酒,好东西!”
“他哪儿来的?”程振奇问。
“宪兵司令部的高桥中佐送给他的。”周沪森说。
“你们喝鬼子送的酒,就不怕中毒?”程振奇问。
“佐藤君和我可都是优秀的日本国民。”周沪森笑着说。“你可不一样。你现在是高桥圭夫的通缉犯!”
“有一天,你也会。”程振奇说。
周沪森看了程振奇一眼。程振奇脸上没有笑意,不像是在开玩笑。
被通缉很正常。
周沪森并不以为意。
“被通缉总比死了好。”周沪森说。“你今天出示了多少个‘凶’?”
周沪森将装着酒的碗,递给程振奇。
“至少100个。”程振奇接过碗说。
“100?这么多?”周沪森惊讶道。
“那么多人去中国打仗,我看他们活不了几个回来!”程振奇说。
“干!”
“干!”
两人端起酒碗,喝了一口。
“你刚才在干什么?”周沪森问。
“磨刀。”程振奇说。
“磨刀?”周沪森感到诧异,说:“应该给你再配一把手枪。”
程振奇说:“不用。我问你,三岛车夫,上海开战在即,我们在东京,咋还不弄点动静出来呢?”
周沪森说:“不急这一会儿。”
程振奇说:“你们不急,我急。”
周沪森说:“现在你已经是特工组的成员,你不能再像杀田村津喜那样,独自单干。任何行动,都要事先安排周密。”
“三岛君,你没打过仗吧?”程振奇问。
“你什么意思?我跟鬼子真刀真枪干过。”周沪森说。
“那你觉得打仗能事先安排得了吗?随机应变才最重要!”
周沪森说:“我看你没打过仗。比如,你被日本鬼子逼进了一个死胡同,你告诉我,怎么随机应变?”
程振奇说:“不会随机应变,才会被鬼子逼进死胡同。”
“算命的,你就好好算你的命,磨你的刀吧。”周沪森放下酒碗,站起身,弯腰提起装着狙击步枪的长箱,走向门口。
程振奇急道:“听你的,听你的还不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