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文娱声望系统 > 第978章 两个选择

文娱声望系统 第978章 两个选择

    “波洛这个系列其实可以一直拍下去,但是同一个模式同一个系列,观众们看多了就会出现审美疲劳,而且现在外界已经出现了大批的侦探类电影,无休止的拍下去票房虽然不会太低,但是意义真的不大!”

    苏雨注视着小罗伯特:“我给你两个选择,一个是我给你剧本咱们第三部直接完结这个系列,另一个则是你在外面找编剧续写这个系列,什么时候完结你自己来决定。”

    苏雨并没有直接拿出剧本,而是给了小罗伯特两个选择。

    听到苏雨的话之后,小罗伯特也认真的思考了起来。

    他都演了这么多年的电影了,自然明白苏雨的话是什么意思。

    只是在第三部就完结的话,小罗伯特心里总会有点不舍与不甘心。

    但是不选第一个方案的话,苏雨是明显不会再给他提供后续的剧本了,这就让他陷入了纠结之中。

    苏雨看到他权衡利弊也没有去打扰他,而是去了二楼的书房,将一个早已经打印好的剧本拿了下来。

    等苏雨回来的时候,小罗伯特显然做出了决定!

    “我选择第三部就完结!留下三部经典,总比狗尾续貂来得更好!”

    小罗伯特目光坚定的看向苏雨,给出了自己思考之后的答案。

    贪婪这种东西,真的要不得!

    哪怕这个系列现在火到爆炸的程度,但是《尼罗河上的惨案》之后,这类电影一定会更多的。

    到了明年的时候,天知道会有多少部侦探类电影上映。

    这里面注定不会只有赚块钱的渣片,一定也会有质量很高的片子。

    悬疑侦探这个类型已经火起来了,想要降温的话,没有个几年是不太可能了。

    就是完结了这个系列之后,小罗伯特真的不知道该拍摄什么的电影好了。

    这才是他犹豫不决的真正原因。

    “这是我给波洛系列准备的最后一个本子,你看看。”苏雨将剧本递给了小罗伯特。

    而这个剧本的名字叫做《帷幕:波洛的最后一案》。

    当小罗伯特看到电影名之后,其实也就明白了。

    苏雨这是早就准备在这个系列第三部的时候,就完结了啊。

    刚才给他的两个选择,应该是对他的一种试探。

    如果他选择了后者,估计今后与苏雨之间的关系就不会再有现在的亲近了...

    他低头认真的看着这个剧本,而随着他的翻阅,表情越来越凝重。

    《帷幕:波洛的最后一案》的结局充满了悲情与震撼,也深刻呼应了波洛的人物内核。

    在斯泰尔斯庄园,波洛与好友黑斯廷斯重逢,共同面对一个棘手的“完美罪犯”——斯蒂芬?诺顿。

    诺顿本身从未亲自动手杀人,却擅长利用心理操控,通过暗示、挑拨、放大他人心中的恶意,诱导他人犯下谋杀罪。

    他像一个“无形的刽子手”,让多起死亡事件看似是独立的激情犯罪,实则都由他暗中推动。

    随着调查深入,波洛确认了诺顿的罪行,但法律无法制裁这种“精神教唆”。

    为了阻止诺顿继续危害他人,波洛做出了一个违背自己原则的决定:“他亲手杀死了诺顿,以极端方式终结了这场罪恶。”

    完成这一行为后,波洛的身体因常年病痛(心脏病、关节炎等)和心理上的巨大挣扎迅速衰竭。

    他留下了两封遗书:一封写给黑斯廷斯,坦诚自己杀死诺顿的原因,解释这是“为了正义”而不得不做的“最后一次犯罪”,并请求黑斯廷斯理解他的选择。

    另一封写给警方,详细说明了案件的真相,承担了所有责任,维护了黑斯廷斯的清白。

    最终,波洛在睡梦中平静离世。

    他的死,既是对自己“绝对正义”信念的妥协,也是对无法被法律覆盖的罪恶的终极反抗,完成了对“侦探”身份的悲壮谢幕。

    这个结局打破了传统侦探小说、电影的“完美结局”模式,让波洛从“绝对理性的破案机器”回归到有血有肉的人性层面!

    他并非完美无瑕,却始终坚守对正义的信仰,哪怕代价是牺牲自己的原则与生命。

    黑斯廷斯作为见证者,最终理解了波洛的选择,带着悲痛与敬意,为好友合上了人生的“帷幕”。

    作为目前蓝星上面最火的虚拟侦探人物波洛,他的离去也为系列故事画上了句点。

    小罗伯特相信,等这部电影上映之后,一定会引起全球大量观众们的震撼!

    就是在波洛的葬礼上,出现的一位与剧情无关的神秘男人,让小罗伯特有点好奇。

    手杖、烟斗、礼帽,人物描写的非常细节..

    他感觉苏雨不会无的放矢的去突兀的加入这样的一个角色进去,苏雨这样做一定有着他的某种深意!

    “这部帷幕拍出来,波洛的粉丝们会暴走的吧?”小罗伯特无奈的开口。

    他早已经将波洛这个角色吃透了,甚至在生活之中都会沾染一些波洛的习惯与感觉。

    但是看着这样的一位虚拟大侦探的死亡,还是以一种无比悲壮的方式死去,他的心里真的很不好受。

    而且就如同小罗伯特说的那般,波洛现在可是有着大批的粉丝的。

    哪怕他只是电影中的一个虚拟人物,但是这位有着强迫症的小老头,真的给观众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喜欢他的影迷真的不要太多。

    如果是好莱坞的其他电影公司,他们一定会榨干“波洛”身上全部的价值,让他破案破到寿终正寝。

    可是在苏雨这里呢?才三部就给波洛杀青了。

    “波洛的传奇故事可以告一段落了,接档波洛的大侦探,你不是在剧本的最后看到了吗?这是一位与波洛截然不同的大侦探,他身上的传奇与故事同样的精彩!怎么样,想接下这个系列吗?”

    苏雨笑着看向小罗伯特,抛出了另一个重磅的消息。

    而苏雨在剧本的最后加入的这个角色,正是地球上比波洛名气更大的大侦探福尔摩斯!

    从全球大众认知来看:福尔摩斯的名气更大。

    他是侦探文化的“全球符号”,无论是否读过原着,多数人都对“烟斗、放大镜、礼帽、贝克街 221b”有印象。

    从推理文学领域来看:波洛的地位同样不可撼动,是“本格推理”的标杆,但影响力更集中在“爱好者圈层”。

    简单说,福尔摩斯像“大众流行偶像”,而波洛则像“行业内的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