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在古代搞发明,养了12个宝宝 > 第364章 和县令合作(1)

我在古代搞发明,养了12个宝宝 第364章 和县令合作(1)

    虽然兔国律法规定的是,只有在特定区域“县”“城”经营,才需要资格。

    但是那不都是官府一句话的事情吗?

    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叶青女决定,在组建好“酱油工坊”之后,统一将村里所有工坊上报给县衙。

    这样就可以将布匹、成衣、木制匠品、酱油、大闸蟹、红砖、豆腐等产品陆续销往各地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村民们都积极地参与到工坊的建设和运营中。

    建造工坊一事,早已是轻车熟路。

    大家齐心协力,筹集资金,搬运材料,还有的负责招聘工人的。

    而最终被选出来的管理人员,跟其他工坊一起组建了多次会议。

    会议主席是叶青女,由她来为大家讲解后续工坊正常运作的注意事项,以及赚钱的路子。

    这一日。

    所有资料、名单都准备妥当之时。

    王师爷拿着小溪村的各种文书来到了蒋县令的书房。

    书房内,蒋县令望着眼前摊开的一卷文书,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王师爷见状,不禁开口询问:“大人?这是有什么不妥吗?”

    蒋县令缓缓抬眸,看了他一眼,微微叹了一口气。

    “这叶青女到底是何人?”

    “这……”王师爷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

    蒋县令继续说道,“看来本县令距离升迁不远了。”

    “大人,那这不是好事吗?”

    “好事?呵呵,师爷啊师爷,相处这么长时间你还不知道本县令的为人吗?

    先不说本县令对权利没有那么向往,就说那朝堂可是权力中枢,我一爱财之人过去,要么跟他们一般食老百姓的血肉,要么就被他们瓜分个干干净净。

    这小溪村叶青女做出来这些,就一个大坝就能让我升迁了,更何况还弄了这么多,哎~”

    这一堆资料里面还有大坝的画图以及结构和原理。

    蒋县令看了之后内心是十分震撼的,但和他的追求相互悖论了。

    大坝的功能现在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它就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既能抵挡洪涝,又能预防干旱。

    这些事情要是让朝堂上的人知道了,他必定要离开现在这个位置了。

    “大人倒也不必如此,现在知晓小溪村事迹的人并不多,大抵也就在咱们阳泉县周边。

    我曾多次出入小溪村,观得那方水土的稻穗涨势极好,如不出意外,今年阳泉县必定是大丰收之年。

    正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大人届时再将小溪村诸多事迹一并上报,如获得丰厚的嘉奖,那么朝堂之上也不会有人轻易对您下手。

    若是机缘巧合就在本郡任职,那对您来说岂不是一桩美事?

    就算天不遂人意,您大可选择请辞不是?”

    “哎~你说的也是,但请辞又岂是那么容易的,罢了罢了,这叶青女能有如此气魄造福百姓,倒也是个有能耐之人。

    小溪村的事情照旧,一切等待麦穗成熟再听我命令。”

    王师爷点点头,这次来跟他预想的差不多。

    阳泉县位于兔国北部,与北方鞑子接壤。

    若是小溪村名声太甚,引起自己国家人的注意倒也没什么。

    但若是被北方鞑子知晓,怕是冒着生命危险也会过来将小溪村这些方子、筒车等先进的东西夺去。

    想到这里,他脑海中出现了钱金宝的身影。

    内心不由得感叹他的先见之明。

    蒋县令将小溪村的文书全部都阅览了一遍,同时心中也在做着自己的考量。

    “对了,慕公子呢?”蒋县令突然问道。

    “回大人,慕公子这些时日并未回县里,今日来此之前我曾去幕府询问过。”

    蒋县令又点了点头,“那咱们县衙内的衙役可有经常训练?”

    “有的,大人放心即可,自从慕公子告知后,我就已经开始找人训练咱们县的衙役了。

    只是朝廷有规定,防止各郡、县私自屯兵,故小的只能将咱们县的衙役招收至40名左右。”

    兔国实行的是郡县制,各地方的郡县大小不一,因此县衙人数也不一。

    阳泉县属于小县,算上周边村落的所有人口,也才勉强达到10万人。

    每隔一段时间,还会有真正的官兵过来驻扎巡视,因此就更加不允许县衙招收太多的人了。

    “无妨,慕公子是有远见的,40人怕是有些不够。

    你再想办法多招收一些人,正好小溪村不是有个‘龙门镖局’吗?刚好把人都送到他那里去。”

    听到这话,王师爷微微愣了片刻,连忙提出自己的见解。

    “大人,这怕是不妥。

    龙门镖局目前已经招收有50余名镖师,且月银800文,而您出的只有500文。

    若是这一去,不仅会引得双方互相猜忌,还不方便管理。

    毕竟您找这些人之时短暂为自己所用,而若他们都去了龙门镖局,难免有些人会趾高气昂、刻意刁难他们。”

    王师爷认真地分析着,蒋县令听了,微微皱眉,陷入了沉思。

    “恩,你说的也不无道理。”随后蒋县令笑了笑,猜测道。

    “只是我有些疑惑,你这看似公正,可处处偏袒小溪村,怕是里面还有本县令不知晓的事情吧。”

    王师爷顿时有些汗颜,但也没有刻意遮掩。

    “大人属实聪慧,小的不敢有所隐瞒。其实我夫人就住在小溪村,如今还是小溪成衣工坊的管理人员。

    但小的刚刚所述并无二心。”

    “不用解释,本县令自有判断。

    只是没想到你夫人那奇特的病情居然病好了,难怪你最近气色都比往日好了不少。

    只是你为何不告知本县令,说起来从我来到阳泉县都未见过你夫人。”

    “还望大人莫怪,小的一心效劳大人,所以并没有将这些小事告知与您,以免耽搁到您。”

    蒋县令起身走到一旁的书架,从上面取下一根毛笔。

    然后缓步走到王师爷面前,将毛笔递了过去。

    “这是我在郡守那里换来的,我还没有用过,如今就当作是给你夫人的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