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开局有点惨啊! 第343章 孝顺
房妈妈疑惑道:“刘氏这是要做什么?好端端的竟邀请怀淑公主,这怀淑公主虽说比起小时候强些,但是以刘氏的出身,恐怕不会将她放在眼里。”
徐氏冷哼一声,“无论她是什么目的,必定是因为封的位份不满意,你别忘了怀淑公主一母同胞的兄弟是谁?”
房妈妈有些惊诧,“她真正相见的是二殿下!那么必定是对太子不利,只是她究竟握着什么把柄?”
徐氏也猜不出个所以然来,她握着房妈妈的手嘱咐道:“去将羡之叫来,你亲自去!”
“是!”房妈妈领命而去。
宫门口,房妈妈拿着皇后的令牌,不仅顺利的出了宫,那些守宫的侍卫还格外客气。
因为在所有人心中,将来太子继位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而且守护皇宫的一大半侍卫是沈北渊的麾下,而在这些人心里最羡慕的就是青州军和莫字旗,因为这两个都是太子殿下亲手调教的。
房妈妈出了宫门,便由马夫将车赶到了沈羡之如今的住处。
现在的沈羡之并未在宫里居住,也未住在原来的沈府,而是住进了前朝的一座王爷府邸。至于住在外面,一则他已经成年不好住在宫里,二则住在宫外行事更方便。
因为名分未定,所以正门上并未有匾额,门口除了两个大石狮子,还有一些沈羡之的亲卫守护。
房妈妈拿着令牌对门口的护卫说道:“皇后娘娘请太子进宫。”
王府的大门除了大事以及重要人物上门,很少打开,更多是从左右两侧的角门行走。房妈妈虽然是徐氏身边的人,但毕竟是下人,所以也走的是角门。
没一会儿,就有一个侍卫模样的人将房妈妈带了进去。
进门后,房妈妈还未来得及行礼,沈羡之就抬手道:“房妈妈是母亲身边的老人,就不必多礼了。”
房妈妈还是坚持行了一礼,然后说道:“礼不可废。”
“母亲叫我进宫有什么事情吗?”沈羡之问道。
房妈妈看了看左右,沈羡之对一旁的莫玄说道:“都下去吧,所有人不得探听!”
看着莫玄离开后,又说,“房妈妈这会儿可以说了。”
房妈妈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然后道:“皇后娘娘也猜不出是何原因?”
沈羡之眼神幽暗,心中隐隐有了猜测,如今的他什么都不怕,也不怕别人威胁算计,如今唯一的就是身份,难道刘氏猜到了自己的身份?只是她是怎么知道的呢?他想到了李源,随即又在心中否定了。
他嘴角含笑道:“既如此,我正好进宫给母亲请安。”说罢,又让人从库房里拿出几张白狐皮,又准备了一些别的礼物。
不到半个时辰,沈羡之就来到了坤宁宫。
“儿子给母亲请安。”沈羡之行礼道。
“快别多礼了。”徐氏说道,“我知道你忙,今天叫你来是有事情商量,不知为何我总是心中不安,所以才叫你进来。”
沈羡之并未开口,而是看向房妈妈,房妈妈立刻意会,将人赶出,然后自己守在不远处监看。
“儿子已经听房妈妈说了,如今我并不惧怕别人的手段,任何人也威胁不到我,只是除了那件事情,所以我怀疑刘氏不知从哪里得到消息知道这件事,所以才想着借助沈洛瑜的手段整治我。”
这个话题是母子两个谁都不愿意正面提起的,今日也算是这十几年首次谈起。
徐氏一听这话,立即道:“刘氏留不得了!”
沈羡之嘴角微微上扬,“人活在这世上怎么可能一帆风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出意外。”
徐氏也笑了,“对,人生坎坷,刘氏本就出身低,她原本没这个命数成为后妃,如今虽然意外进了宫,想来也是用尽了自己的福寿。”
“母亲,在刘氏死之前,我想见她一面,有些事情还是要问清楚比较好,否则终是寝食难安。”沈羡之说道。
徐氏点点头应了,然后说道:“既然进了宫,就去看看你祖母,那些东西我也不要,送到你祖母那儿,也让她高兴高兴。”
沈羡之出了坤宁宫,就去了寿安宫。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沈唐宁竟然也在,还有几位官员的夫人,其夫君都在重要的位置上。
而老太太将她的偏心表现的淋漓尽致,之前还和几位夫人说的乐呵呵的,见到长孙进来,高兴不已。
“孙儿给祖母请安。”
“我的乖孙,快起来,你大老远的住在宫外,也不嫌进来一趟辛苦。”老太太见现在将近中午,必定是上完了朝,出宫后才进来的。
沈羡之笑道:“前两日得了几张白狐皮,虽不算十分珍惜,但毕竟是孙儿亲手所猎,便给您送来了。”
老太太笑呵呵道:“快拿上来,我瞧瞧。”
周围的人见到这个场景,都纷纷开始夸赞起来。
“殿下真孝顺。”
“白狐皮虽然不难得,但更难得的是殿下对太后的一番孝心啊!”
沈唐宁行过礼坐下后就一言不发,今日准确来说是为她相看未来驸马的,只是皇后不想管这件事,而且皇上也有心给她选一户手握实权之人,她也有心利用婚事为兄长增添筹码,这才落到太后身上。
就在这时,底下人也将白狐皮拿了上来,说实在,这白狐皮也就是没有杂色,并不十分珍贵,可老太太硬是夸成了一朵花,还让底下人仔细收起来,今冬可是要上身的。
眼见到了午时,那几位夫人,很有眼色的告退了,沈唐宁也不想继续待下去,也告辞了。
于是只留下祖孙二人用了午饭。
话说,沈唐宁刚回到住处用了饭,就听人禀报,说二公主来了。
沈唐安说了来意后,沈唐宁并未直接答复,因为说实在话,她打心底瞧不起刘氏,更不屑和对方说话,两人之间并无往来。奇怪的是这段时间,也从未听其提起过请她。
而且这不早不晚的,刚好是册封了位份后,想到这个奇怪之处,便觉得无论如何还是要去一趟,正好探一探对方的目的,就顺势答应了。
徐氏冷哼一声,“无论她是什么目的,必定是因为封的位份不满意,你别忘了怀淑公主一母同胞的兄弟是谁?”
房妈妈有些惊诧,“她真正相见的是二殿下!那么必定是对太子不利,只是她究竟握着什么把柄?”
徐氏也猜不出个所以然来,她握着房妈妈的手嘱咐道:“去将羡之叫来,你亲自去!”
“是!”房妈妈领命而去。
宫门口,房妈妈拿着皇后的令牌,不仅顺利的出了宫,那些守宫的侍卫还格外客气。
因为在所有人心中,将来太子继位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而且守护皇宫的一大半侍卫是沈北渊的麾下,而在这些人心里最羡慕的就是青州军和莫字旗,因为这两个都是太子殿下亲手调教的。
房妈妈出了宫门,便由马夫将车赶到了沈羡之如今的住处。
现在的沈羡之并未在宫里居住,也未住在原来的沈府,而是住进了前朝的一座王爷府邸。至于住在外面,一则他已经成年不好住在宫里,二则住在宫外行事更方便。
因为名分未定,所以正门上并未有匾额,门口除了两个大石狮子,还有一些沈羡之的亲卫守护。
房妈妈拿着令牌对门口的护卫说道:“皇后娘娘请太子进宫。”
王府的大门除了大事以及重要人物上门,很少打开,更多是从左右两侧的角门行走。房妈妈虽然是徐氏身边的人,但毕竟是下人,所以也走的是角门。
没一会儿,就有一个侍卫模样的人将房妈妈带了进去。
进门后,房妈妈还未来得及行礼,沈羡之就抬手道:“房妈妈是母亲身边的老人,就不必多礼了。”
房妈妈还是坚持行了一礼,然后说道:“礼不可废。”
“母亲叫我进宫有什么事情吗?”沈羡之问道。
房妈妈看了看左右,沈羡之对一旁的莫玄说道:“都下去吧,所有人不得探听!”
看着莫玄离开后,又说,“房妈妈这会儿可以说了。”
房妈妈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然后道:“皇后娘娘也猜不出是何原因?”
沈羡之眼神幽暗,心中隐隐有了猜测,如今的他什么都不怕,也不怕别人威胁算计,如今唯一的就是身份,难道刘氏猜到了自己的身份?只是她是怎么知道的呢?他想到了李源,随即又在心中否定了。
他嘴角含笑道:“既如此,我正好进宫给母亲请安。”说罢,又让人从库房里拿出几张白狐皮,又准备了一些别的礼物。
不到半个时辰,沈羡之就来到了坤宁宫。
“儿子给母亲请安。”沈羡之行礼道。
“快别多礼了。”徐氏说道,“我知道你忙,今天叫你来是有事情商量,不知为何我总是心中不安,所以才叫你进来。”
沈羡之并未开口,而是看向房妈妈,房妈妈立刻意会,将人赶出,然后自己守在不远处监看。
“儿子已经听房妈妈说了,如今我并不惧怕别人的手段,任何人也威胁不到我,只是除了那件事情,所以我怀疑刘氏不知从哪里得到消息知道这件事,所以才想着借助沈洛瑜的手段整治我。”
这个话题是母子两个谁都不愿意正面提起的,今日也算是这十几年首次谈起。
徐氏一听这话,立即道:“刘氏留不得了!”
沈羡之嘴角微微上扬,“人活在这世上怎么可能一帆风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出意外。”
徐氏也笑了,“对,人生坎坷,刘氏本就出身低,她原本没这个命数成为后妃,如今虽然意外进了宫,想来也是用尽了自己的福寿。”
“母亲,在刘氏死之前,我想见她一面,有些事情还是要问清楚比较好,否则终是寝食难安。”沈羡之说道。
徐氏点点头应了,然后说道:“既然进了宫,就去看看你祖母,那些东西我也不要,送到你祖母那儿,也让她高兴高兴。”
沈羡之出了坤宁宫,就去了寿安宫。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沈唐宁竟然也在,还有几位官员的夫人,其夫君都在重要的位置上。
而老太太将她的偏心表现的淋漓尽致,之前还和几位夫人说的乐呵呵的,见到长孙进来,高兴不已。
“孙儿给祖母请安。”
“我的乖孙,快起来,你大老远的住在宫外,也不嫌进来一趟辛苦。”老太太见现在将近中午,必定是上完了朝,出宫后才进来的。
沈羡之笑道:“前两日得了几张白狐皮,虽不算十分珍惜,但毕竟是孙儿亲手所猎,便给您送来了。”
老太太笑呵呵道:“快拿上来,我瞧瞧。”
周围的人见到这个场景,都纷纷开始夸赞起来。
“殿下真孝顺。”
“白狐皮虽然不难得,但更难得的是殿下对太后的一番孝心啊!”
沈唐宁行过礼坐下后就一言不发,今日准确来说是为她相看未来驸马的,只是皇后不想管这件事,而且皇上也有心给她选一户手握实权之人,她也有心利用婚事为兄长增添筹码,这才落到太后身上。
就在这时,底下人也将白狐皮拿了上来,说实在,这白狐皮也就是没有杂色,并不十分珍贵,可老太太硬是夸成了一朵花,还让底下人仔细收起来,今冬可是要上身的。
眼见到了午时,那几位夫人,很有眼色的告退了,沈唐宁也不想继续待下去,也告辞了。
于是只留下祖孙二人用了午饭。
话说,沈唐宁刚回到住处用了饭,就听人禀报,说二公主来了。
沈唐安说了来意后,沈唐宁并未直接答复,因为说实在话,她打心底瞧不起刘氏,更不屑和对方说话,两人之间并无往来。奇怪的是这段时间,也从未听其提起过请她。
而且这不早不晚的,刚好是册封了位份后,想到这个奇怪之处,便觉得无论如何还是要去一趟,正好探一探对方的目的,就顺势答应了。